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到好几个内地朋友,都有同样的感受:你们香港人真烦,嫌内地“自由行”来得多,可不来又担心经济不好,到底想怎样?
这些朋友说的似乎颇有道理,圣诞节刚刚过去一天,香港的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商家感叹,内地买家对于奢侈品的热衷开始减弱,有些商场里面的名牌店,生意比不上往年。
只是,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听到这样的感叹,只会觉得商家真是贪得无厌。看看这两年,奢侈品商店越开越多,同一个品牌的专卖店,坐一站地铁就能找到一家。卖珠宝手表的商店,在游客区,走几步,抬头又见。就连连锁药房,都可以在一个商场里面开三家,让消费者抬头不见低头都要见。
而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人来说,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名牌店、珠宝店,也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只剩下了连锁店,这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成本开支,几乎没有了选择。
“自由行”来得多,最直接受益的当然是地产商;最直接受影响的,则是那些小商户。租金节节上升,小店铺在一间间消失。前些天,中环一家专卖二手英文书的独立书店,因为业主收楼而面临结业,这家书店曾经被CNN评为香港最佳独立书店,也是不少来香港的游客,拿着旅游书专门寻找的地方。三年前,因为业主大幅加租,书店不得不搬家,没想到三年之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
朋友的发廊在香港算是做得不错,这两年每次遇到他,都会听到他在那里叹气:赚不到钱,大家辛辛苦苦,最后却都抵消给了租金。而现在更是每天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铺位哪一天被某家大商家看上,对方出高价,自己和业主感情再好,也明白在商言商,谁会不赚放在眼前的钱呢?到那时,不做结业,那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员工,接下来怎么办?
圣诞节前,听到太多同事和朋友抱怨,铜锣湾也好,尖沙嘴也好,简直人满为患,至少在那几天,购物不再是一种消闲乐趣。所以,我总是要向我的那些朋友解释,香港人和内地人一样,由不同的阶层组成,对同一个问题,政府、商界和普通民众,诉求和感受会很不相同,甚至对立。这不是香港人麻烦或者纠结,而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要求。而选举的出现,就是让选民用选票选出自己的代言人,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内地的媒体,越来越多批评香港人歧视内地人。香港的一些人也抱怨内地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一两年香港确实很热闹,尤其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左右胶战”。有一部分香港人被称为“左胶”,是因为这些人认为,香港人如果不满现状,应该把矛头指向政府,而不是针对内地民众,他们为“双非”和新移民说话,最近新移民打赢综援官司,就是“左胶”提供的帮助。至于“右胶”,自称本土派,因为觉得“自由行”和新移民抢了香港人的福利,因此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以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作为优先考虑。他们的言行被“左胶”批评是歧视。当然这些“右胶”也不示弱,认为左胶是“港奸”。
前几天试图冲击驻港部队大门的那个“香港人优先”团体,算是本土派之中的激进派。不过说到守护本土资源,同样反“双非”、排斥新移民的团体,还有这两年涌现出来的一些打着“爱港字头”的红色团体,只是他们和本土派又势不两立,因为他们服从和拥护政府,自认为爱国爱港。
有意思的是,这些激进团体倒有共同之处,就是不稳定。比如“香港人优先”因为内部意见不一,原本六十多人的团体,早就一分为三,越发边缘。而“爱字头”组织的核心人物,也同样分分离离。
虽然香港人还在争取民主,但是香港拥有的自由和法治,使得香港有形形色色的声音、形形色色的人。过去这些年,因为“自由行”的关系,香港有一门生意特别兴旺,那就是街头报摊还有书店放在当眼处的那些揭秘书籍。对那些书的内容,如果太当真,那你就输了。对于香港的某些声音和人,也是一样。
这些朋友说的似乎颇有道理,圣诞节刚刚过去一天,香港的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商家感叹,内地买家对于奢侈品的热衷开始减弱,有些商场里面的名牌店,生意比不上往年。
只是,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听到这样的感叹,只会觉得商家真是贪得无厌。看看这两年,奢侈品商店越开越多,同一个品牌的专卖店,坐一站地铁就能找到一家。卖珠宝手表的商店,在游客区,走几步,抬头又见。就连连锁药房,都可以在一个商场里面开三家,让消费者抬头不见低头都要见。
而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人来说,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名牌店、珠宝店,也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只剩下了连锁店,这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成本开支,几乎没有了选择。
“自由行”来得多,最直接受益的当然是地产商;最直接受影响的,则是那些小商户。租金节节上升,小店铺在一间间消失。前些天,中环一家专卖二手英文书的独立书店,因为业主收楼而面临结业,这家书店曾经被CNN评为香港最佳独立书店,也是不少来香港的游客,拿着旅游书专门寻找的地方。三年前,因为业主大幅加租,书店不得不搬家,没想到三年之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
朋友的发廊在香港算是做得不错,这两年每次遇到他,都会听到他在那里叹气:赚不到钱,大家辛辛苦苦,最后却都抵消给了租金。而现在更是每天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铺位哪一天被某家大商家看上,对方出高价,自己和业主感情再好,也明白在商言商,谁会不赚放在眼前的钱呢?到那时,不做结业,那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员工,接下来怎么办?
圣诞节前,听到太多同事和朋友抱怨,铜锣湾也好,尖沙嘴也好,简直人满为患,至少在那几天,购物不再是一种消闲乐趣。所以,我总是要向我的那些朋友解释,香港人和内地人一样,由不同的阶层组成,对同一个问题,政府、商界和普通民众,诉求和感受会很不相同,甚至对立。这不是香港人麻烦或者纠结,而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要求。而选举的出现,就是让选民用选票选出自己的代言人,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内地的媒体,越来越多批评香港人歧视内地人。香港的一些人也抱怨内地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一两年香港确实很热闹,尤其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左右胶战”。有一部分香港人被称为“左胶”,是因为这些人认为,香港人如果不满现状,应该把矛头指向政府,而不是针对内地民众,他们为“双非”和新移民说话,最近新移民打赢综援官司,就是“左胶”提供的帮助。至于“右胶”,自称本土派,因为觉得“自由行”和新移民抢了香港人的福利,因此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以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作为优先考虑。他们的言行被“左胶”批评是歧视。当然这些“右胶”也不示弱,认为左胶是“港奸”。
前几天试图冲击驻港部队大门的那个“香港人优先”团体,算是本土派之中的激进派。不过说到守护本土资源,同样反“双非”、排斥新移民的团体,还有这两年涌现出来的一些打着“爱港字头”的红色团体,只是他们和本土派又势不两立,因为他们服从和拥护政府,自认为爱国爱港。
有意思的是,这些激进团体倒有共同之处,就是不稳定。比如“香港人优先”因为内部意见不一,原本六十多人的团体,早就一分为三,越发边缘。而“爱字头”组织的核心人物,也同样分分离离。
虽然香港人还在争取民主,但是香港拥有的自由和法治,使得香港有形形色色的声音、形形色色的人。过去这些年,因为“自由行”的关系,香港有一门生意特别兴旺,那就是街头报摊还有书店放在当眼处的那些揭秘书籍。对那些书的内容,如果太当真,那你就输了。对于香港的某些声音和人,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