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遵循着以知识为本位的模式,往往采取单向灌输性的方式,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对话式教学逐渐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和认可。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制约了教学的效果,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问题;伪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有效的、不走过场的对话,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而回头审视现在的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确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却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在当前的课改当中,我们发现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非常尴尬。很多课上我们会看到,老师问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预想有距离,我们就会听到那位老师说:“你坐下再想一想。”也有的会说:“有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答案的?”我们知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必须要学会听,这种听是倾听,是用心地听。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或许有些杂乱,表达也不一定到位,但他在努力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这时的老师就必须用极大的专注去体会学生思维的发展,感受学生成长的轨迹,这样才能发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有着两种身份,一是授业之师,二是学生的心理沟通之师。如果学生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无法进行沟通,课堂要想达到目标是有很大难度的。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履行第一种身份,只是忙于传授知识,却忘记了与学生建立感情。事实证明,课堂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心灵上的沟通,需要情感的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尊重了他们的课堂表现,课堂才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二是出现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对话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对答式教学,很多老师只学到了表面,却没能抓住它的实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观,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自主构建的过程,也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使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了这点,但在实际做法上却有了偏差。有的教师师在课堂上实行放任式,导致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停留在一个很浅显的层面上,或是只读了几遍课文,没能深入进课文里进行理解并提出问题来,而老师为了完成课改标准,完成课程进度,常常也只是提问几个固定的学生,甚至只是几个优秀生。久而久之,班上两级分化现象产生,并越来越严重。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懒于思考,甚至对语文彻底失去兴趣。这种对话式教学,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得到了课改的益处,另一部分学生却在自主学习的口号中被甩得越来越远。
三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在教学中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提问题:“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后,很多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发言复述一遍,却不作任何评价,有的也只是简单地表达“好、不错”一两个没有实质意义的字,没从实质上评价学生的表述。真正的对话式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共同参与。这种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相依存的,是主体与文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如在《捞铁牛》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一句话“人们议论纷纷”,让学生想象会有些什么人在议论,他们又会议论些什么,接着组织学生来表演,将每种不同身份的人说出的不同的话通过表演进行理解,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为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学得轻松自如。这样,通过开展活动构建交流平台,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四是忽视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但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与文本对话这一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潜能,精心设计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这个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读是贯穿整个对话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我就发挥了“读”在学生理解课文和升华情感中的作用。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默读课文想想不懂的词句及不明白的地方;再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围绕思考问题研读重点段;最后回顾全文,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当然对一些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更要多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的段落则要求熟读直至背诵。这么一来,学生对于“时间宝贵”理解至深,并深有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学生只有完成了与文本之间的共鸣,产生了强烈的表述欲望,才能在课堂对话中,将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对话教学彰显个性,精彩纷呈,让师生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完善自我,达到对话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话而不是注重讲授,是对我们传统教学的一种变革。这种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怎样通过对话来吸引学生,享受课堂,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学识、新的方法,这是促进教师进行创新的一种动力,有利于培养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而言,“对话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深入课文中去思考,与教师共同去探讨未知的世界。在这样的教学当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虽然,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伪对话”,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伪对话”一定会不断减少,“对话式教学”也一定会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问题;伪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有效的、不走过场的对话,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而回头审视现在的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确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却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在当前的课改当中,我们发现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非常尴尬。很多课上我们会看到,老师问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预想有距离,我们就会听到那位老师说:“你坐下再想一想。”也有的会说:“有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答案的?”我们知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必须要学会听,这种听是倾听,是用心地听。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或许有些杂乱,表达也不一定到位,但他在努力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这时的老师就必须用极大的专注去体会学生思维的发展,感受学生成长的轨迹,这样才能发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有着两种身份,一是授业之师,二是学生的心理沟通之师。如果学生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无法进行沟通,课堂要想达到目标是有很大难度的。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履行第一种身份,只是忙于传授知识,却忘记了与学生建立感情。事实证明,课堂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心灵上的沟通,需要情感的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尊重了他们的课堂表现,课堂才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二是出现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对话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对答式教学,很多老师只学到了表面,却没能抓住它的实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观,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自主构建的过程,也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使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了这点,但在实际做法上却有了偏差。有的教师师在课堂上实行放任式,导致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停留在一个很浅显的层面上,或是只读了几遍课文,没能深入进课文里进行理解并提出问题来,而老师为了完成课改标准,完成课程进度,常常也只是提问几个固定的学生,甚至只是几个优秀生。久而久之,班上两级分化现象产生,并越来越严重。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懒于思考,甚至对语文彻底失去兴趣。这种对话式教学,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得到了课改的益处,另一部分学生却在自主学习的口号中被甩得越来越远。
三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在教学中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提问题:“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后,很多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发言复述一遍,却不作任何评价,有的也只是简单地表达“好、不错”一两个没有实质意义的字,没从实质上评价学生的表述。真正的对话式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共同参与。这种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相依存的,是主体与文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如在《捞铁牛》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一句话“人们议论纷纷”,让学生想象会有些什么人在议论,他们又会议论些什么,接着组织学生来表演,将每种不同身份的人说出的不同的话通过表演进行理解,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为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学得轻松自如。这样,通过开展活动构建交流平台,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四是忽视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但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与文本对话这一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潜能,精心设计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这个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读是贯穿整个对话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我就发挥了“读”在学生理解课文和升华情感中的作用。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默读课文想想不懂的词句及不明白的地方;再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围绕思考问题研读重点段;最后回顾全文,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当然对一些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更要多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的段落则要求熟读直至背诵。这么一来,学生对于“时间宝贵”理解至深,并深有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学生只有完成了与文本之间的共鸣,产生了强烈的表述欲望,才能在课堂对话中,将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对话教学彰显个性,精彩纷呈,让师生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完善自我,达到对话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话而不是注重讲授,是对我们传统教学的一种变革。这种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怎样通过对话来吸引学生,享受课堂,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学识、新的方法,这是促进教师进行创新的一种动力,有利于培养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而言,“对话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深入课文中去思考,与教师共同去探讨未知的世界。在这样的教学当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虽然,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伪对话”,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伪对话”一定会不断减少,“对话式教学”也一定会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