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中,有 15%-20%的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缺点或弱点……所有这些,正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因分析]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
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如做事凭关系、熟人好办事、“非礼”事不成……给认知能力还较弱的孩子心灵留下灰色阴影。再如有些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即使是有学历有能力的研究生也进不了,而水平、能力平平的大专生甚至中专生却能进。原因非它,只因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还有一个时期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虽然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会在某种程度上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
父母不和,常吵架、闹离婚,没有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感到苦恼,感到自卑,自我评价较低。
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子女做错了事,家长还为他们护短,孩子自小养成“骄”、“娇”二气。
三、来自学校方面的
大多数小学对教师的评估指标中,没有加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关的内容,评价教师工作的指标仍然是一些机械的指标:学生成绩、备课笔记、班级管理等,却没有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在某些小学,班级纪律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最主要指标,制定了较为苛刻的检查细则,全然不顾低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孩子们下课奔跑,要扣班级积分;做早操讲话,要扣班级积分;至于早晨忘了戴红领巾,当然也要给扣分。班级给扣了分,班主任势必要发脾气,“肇事者”当然就成为全班痛恨的人,因为“他给全班丢了脸”。有的孩子在学校门口想起忘带了小东西,脸都吓白了。孩子们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中,如何做到心情开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有些孩子就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而德育工作应该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石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成立的,它融合在学科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对策研究]
一、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要居高临下
有些教师一般都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对孩子发出指示和批评,要求孩子一切服从他们,这样就压抑了孩子的勃勃生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孩子以发言权,是对青少年人格和思想的尊重。另外,在孩子发言时,一要耐心听,二不要随意指责和评论,三要做出积极反应,用建议性语言代替指令性语言。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能主动积极地和老师交流。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愿意和教师交流的,只是有些老师一味地老于事故地训斥孩子,导致孩子与老师交流的愿望一次次减弱,最终因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可行的、符合自己心理的建议而消亡,并渐渐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
二、要注意批评策略,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尚能在此认识,何况今人呢?做教师和家长的谁能说自己从未犯过错误。所以要容许孩子犯错误。犯错误说明孩子在探索,在创新,自有他自己的道理,家长和教师一定要耐心搞清错误原因,适时、适度地给予批评指导,这样孩子才会在错误中成长。而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学会和掌握批评的技巧:一要分清场合,不要当着亲友同学的面批评他;二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三要注意措辞,不可用有伤孩子自尊的语句。特别应注意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冷处理。
三、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应对策略,如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男女同学相处与交往的艺术,如何向教师请教的艺术,如何委婉地向家长提出合理要求的艺术,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技巧等。传授给学生一些如何克服孤独心理、如何减轻心理压力、如何摆脱焦虑情绪困扰的方法等等。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学习者只要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也未进行实际练习,也能形成某些相应的行为。儿童通过观察也能给自己确定某种规范。班杜拉把这种在榜样示范下形成的新行为称为替代性反应的形成,因为这是个体通过观察使榜样的行为通过替代而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经常被我们教师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效果很好。
当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还需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长期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开辟更为广泛的教育途径:如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心理健康医生、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而使社会、家庭、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入。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事实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中,有 15%-20%的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缺点或弱点……所有这些,正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因分析]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
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如做事凭关系、熟人好办事、“非礼”事不成……给认知能力还较弱的孩子心灵留下灰色阴影。再如有些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即使是有学历有能力的研究生也进不了,而水平、能力平平的大专生甚至中专生却能进。原因非它,只因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还有一个时期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虽然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会在某种程度上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
父母不和,常吵架、闹离婚,没有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感到苦恼,感到自卑,自我评价较低。
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子女做错了事,家长还为他们护短,孩子自小养成“骄”、“娇”二气。
三、来自学校方面的
大多数小学对教师的评估指标中,没有加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关的内容,评价教师工作的指标仍然是一些机械的指标:学生成绩、备课笔记、班级管理等,却没有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在某些小学,班级纪律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最主要指标,制定了较为苛刻的检查细则,全然不顾低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孩子们下课奔跑,要扣班级积分;做早操讲话,要扣班级积分;至于早晨忘了戴红领巾,当然也要给扣分。班级给扣了分,班主任势必要发脾气,“肇事者”当然就成为全班痛恨的人,因为“他给全班丢了脸”。有的孩子在学校门口想起忘带了小东西,脸都吓白了。孩子们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中,如何做到心情开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有些孩子就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而德育工作应该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石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成立的,它融合在学科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对策研究]
一、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要居高临下
有些教师一般都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对孩子发出指示和批评,要求孩子一切服从他们,这样就压抑了孩子的勃勃生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孩子以发言权,是对青少年人格和思想的尊重。另外,在孩子发言时,一要耐心听,二不要随意指责和评论,三要做出积极反应,用建议性语言代替指令性语言。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能主动积极地和老师交流。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愿意和教师交流的,只是有些老师一味地老于事故地训斥孩子,导致孩子与老师交流的愿望一次次减弱,最终因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可行的、符合自己心理的建议而消亡,并渐渐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
二、要注意批评策略,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人尚能在此认识,何况今人呢?做教师和家长的谁能说自己从未犯过错误。所以要容许孩子犯错误。犯错误说明孩子在探索,在创新,自有他自己的道理,家长和教师一定要耐心搞清错误原因,适时、适度地给予批评指导,这样孩子才会在错误中成长。而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学会和掌握批评的技巧:一要分清场合,不要当着亲友同学的面批评他;二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三要注意措辞,不可用有伤孩子自尊的语句。特别应注意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冷处理。
三、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应对策略,如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男女同学相处与交往的艺术,如何向教师请教的艺术,如何委婉地向家长提出合理要求的艺术,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技巧等。传授给学生一些如何克服孤独心理、如何减轻心理压力、如何摆脱焦虑情绪困扰的方法等等。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学习者只要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也未进行实际练习,也能形成某些相应的行为。儿童通过观察也能给自己确定某种规范。班杜拉把这种在榜样示范下形成的新行为称为替代性反应的形成,因为这是个体通过观察使榜样的行为通过替代而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经常被我们教师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效果很好。
当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还需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长期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开辟更为广泛的教育途径:如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心理健康医生、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而使社会、家庭、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入。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