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景哲也有好几年了,尽管没有机会深交,但每次短暂的接触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虽外貌强壮,内心却格外儒雅、谦逊。与他交谈,让人感受到他心灵深处的纯朴与善良。他不擅言辞,但却把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真诚流露在作品之中。读他的作品,总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与回味。他不断变幻的题材、不断尝试的多种风格、以及作品内容的刻画、色彩的运用都能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与进步。景哲不仅在创作上认真,在对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上也颇下功夫。
校笙先生在《崔景哲和他的工笔画》一文中写到:“画家个人的生命体验被外化为不同的画面结构,色彩过渡与笔墨处理有较强的‘感觉’性,图式、意象、技法多是跟着感觉出现,感觉决定了形式,语言的特点也决定了境界的飘忽于深邃,从很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有一个从造型变化到语言变化的明显轨迹,可以窥测到西方油画、中国雕塑、壁画等因素的融入。工笔画中语言与观念的合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成为崔景哲画开阔的艺术视野,并形成令人瞩目的绘画景观”。这是我唯一见到的关于画家艺术评介的文字。据说还有不少关于他的报道,其中尤以广州电视台摄像的《宁静的诗情——画家崔景哲》专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画家自己却始终不愿对所取得的成绩多做披露,他总是说:“还不行,艺术的道路还很漫长,要画好一批画,真难!”却不愿去讲已经取得的成绩。一谈到这些,这1.8米高的汉子竟显得十分腼腆,甚至会口吃或脸红,这是装不出的质朴。每每看到这时的他,又让人格外喜欢起他来。
“隐者”景哲
听朋友说,崔景哲生于北京,成长于新疆吐鲁番,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又先后深造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据说如今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进修。如果把他的出生、成长,以及创业的过程串联起来写一段故事,这故事一定很精彩。于是我想尝试着写一篇他艺术与成长的介绍,当动了这念头之后我才发现,要写他真的太难,一是我没有机会与他有一些近距离的接触,他常常躲在何处?无人知晓。他不写信、不爱电话联系,不收集自己的资料,甚至不讲个人的经历,一句话,除了别人曾为他出过画集外,自己从不懂得如何去“包装”。然而在当下,作为职业画家,作为以绘画作为生存技能的人,不做点自我宣传,不让媒体帮助推荐,要自食其力还真是不易。可他宁愿忍受到艺术博览会“练摊”,与收藏家面对面却又不擅于讨价还价的尴尬,也羞于请人“包装”。
人们常说:“作品是艺术家才能的最好证明”,事实真的如此,崔景哲没有为自己的作品去做诠释,可他的作品却会找到爱家,无论是中国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览会,还是大连、杭州、山东艺术博览会,他的作品总会被收藏家追捧。不仅如此,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业机构,也收藏有他的作品。他还有不少作品参加了各种美术大展并获重要奖项。
耕者景哲
景哲最近又给我寄来些许新作照片,他寄来的这批照片,是一组全新的题材,作品仍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画的全是当代人,画中一如既往的流露出抒情意味与浓郁的生活情节,画风比过去更成熟,无论是人物造型还、环境的处理与色彩的运用都有明显的进步,很让人惊喜。
在这批作品中,我特别喜欢他的《青春》系列组画,以及《牧羊女》、《天鹅梦幻》、《余韵》、《清清芙蕖》等作品。在《牧羊女》的画面中,我看到的不仅是纯朴美丽的少女,更读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天籁之声。画中人物的刻画舒展自然,小羊的描绘生动别致,而作品中部较多的留白更给人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感。那远处重叠的山峦,山峦中一座座蕴藏这勃勃生机的窑洞无不向人述说着古老而凝重的往事。这是生命的赞歌,更是乡情的延伸描述,美、淡泊而宁静的美!还有几幅以“中国红”为吉祥基调的作品,像《红妆》、《新娘》、《秀姑》等都是颇具特色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衣饰都以大红为主,配以多彩的民族纹样,像双喜、蝴蝶、凤纹、牡丹等,用以点缀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及衬托了主体,又寓意美好与幸福的期待,很是亲切喜人。更有好些对当代青年或是大学生的描绘,在把握青春气息的同时,更注意到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青春是美好的,充满期待,可是青春期还有那么多的焦灼、躁动、不安甚至惶恐,如果艺术家看不到这美好中的另一面,便无法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无法反映当代青年人灵魂深处的蜕变,因为打动人的不仅是微笑和外在的甜美……
故而,景哲的确还有很多漫长的路要走,正如他告诉我的那样,“一次次成功,并不成就事业的永恒,只有不断享受耕耘的过程,才会获得精神世界的丰收。”
此时,我也仿佛明白了景哲为什么总是觉得画不够,总能长久地痴迷在绘画的天地,原来他在用辛勤的汗水演绎着“走过四季”,于是这四季变得更加丰富。这也许正是他童年的梦?故这梦才如此美丽!
美在希望与梦想中产生,一片落叶唤起了金灿灿的秋,一粒种子便让世界簇拥着生命之绿!景哲,愿你与大师们同行,沿着长满山花的小路,穿越群山,去看大海,去追寻生命的价值,去编织一个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之梦!
校笙先生在《崔景哲和他的工笔画》一文中写到:“画家个人的生命体验被外化为不同的画面结构,色彩过渡与笔墨处理有较强的‘感觉’性,图式、意象、技法多是跟着感觉出现,感觉决定了形式,语言的特点也决定了境界的飘忽于深邃,从很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有一个从造型变化到语言变化的明显轨迹,可以窥测到西方油画、中国雕塑、壁画等因素的融入。工笔画中语言与观念的合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成为崔景哲画开阔的艺术视野,并形成令人瞩目的绘画景观”。这是我唯一见到的关于画家艺术评介的文字。据说还有不少关于他的报道,其中尤以广州电视台摄像的《宁静的诗情——画家崔景哲》专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画家自己却始终不愿对所取得的成绩多做披露,他总是说:“还不行,艺术的道路还很漫长,要画好一批画,真难!”却不愿去讲已经取得的成绩。一谈到这些,这1.8米高的汉子竟显得十分腼腆,甚至会口吃或脸红,这是装不出的质朴。每每看到这时的他,又让人格外喜欢起他来。
“隐者”景哲
听朋友说,崔景哲生于北京,成长于新疆吐鲁番,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又先后深造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据说如今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进修。如果把他的出生、成长,以及创业的过程串联起来写一段故事,这故事一定很精彩。于是我想尝试着写一篇他艺术与成长的介绍,当动了这念头之后我才发现,要写他真的太难,一是我没有机会与他有一些近距离的接触,他常常躲在何处?无人知晓。他不写信、不爱电话联系,不收集自己的资料,甚至不讲个人的经历,一句话,除了别人曾为他出过画集外,自己从不懂得如何去“包装”。然而在当下,作为职业画家,作为以绘画作为生存技能的人,不做点自我宣传,不让媒体帮助推荐,要自食其力还真是不易。可他宁愿忍受到艺术博览会“练摊”,与收藏家面对面却又不擅于讨价还价的尴尬,也羞于请人“包装”。
人们常说:“作品是艺术家才能的最好证明”,事实真的如此,崔景哲没有为自己的作品去做诠释,可他的作品却会找到爱家,无论是中国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览会,还是大连、杭州、山东艺术博览会,他的作品总会被收藏家追捧。不仅如此,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业机构,也收藏有他的作品。他还有不少作品参加了各种美术大展并获重要奖项。
耕者景哲
景哲最近又给我寄来些许新作照片,他寄来的这批照片,是一组全新的题材,作品仍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画的全是当代人,画中一如既往的流露出抒情意味与浓郁的生活情节,画风比过去更成熟,无论是人物造型还、环境的处理与色彩的运用都有明显的进步,很让人惊喜。
在这批作品中,我特别喜欢他的《青春》系列组画,以及《牧羊女》、《天鹅梦幻》、《余韵》、《清清芙蕖》等作品。在《牧羊女》的画面中,我看到的不仅是纯朴美丽的少女,更读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天籁之声。画中人物的刻画舒展自然,小羊的描绘生动别致,而作品中部较多的留白更给人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感。那远处重叠的山峦,山峦中一座座蕴藏这勃勃生机的窑洞无不向人述说着古老而凝重的往事。这是生命的赞歌,更是乡情的延伸描述,美、淡泊而宁静的美!还有几幅以“中国红”为吉祥基调的作品,像《红妆》、《新娘》、《秀姑》等都是颇具特色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衣饰都以大红为主,配以多彩的民族纹样,像双喜、蝴蝶、凤纹、牡丹等,用以点缀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及衬托了主体,又寓意美好与幸福的期待,很是亲切喜人。更有好些对当代青年或是大学生的描绘,在把握青春气息的同时,更注意到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青春是美好的,充满期待,可是青春期还有那么多的焦灼、躁动、不安甚至惶恐,如果艺术家看不到这美好中的另一面,便无法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无法反映当代青年人灵魂深处的蜕变,因为打动人的不仅是微笑和外在的甜美……
故而,景哲的确还有很多漫长的路要走,正如他告诉我的那样,“一次次成功,并不成就事业的永恒,只有不断享受耕耘的过程,才会获得精神世界的丰收。”
此时,我也仿佛明白了景哲为什么总是觉得画不够,总能长久地痴迷在绘画的天地,原来他在用辛勤的汗水演绎着“走过四季”,于是这四季变得更加丰富。这也许正是他童年的梦?故这梦才如此美丽!
美在希望与梦想中产生,一片落叶唤起了金灿灿的秋,一粒种子便让世界簇拥着生命之绿!景哲,愿你与大师们同行,沿着长满山花的小路,穿越群山,去看大海,去追寻生命的价值,去编织一个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