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向着明亮那方的路上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周,我做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感受颇深。
  问卷共有三个题目:
  一、你喜欢语文老师吗?说说理由。
  二、你最喜欢这个学期的哪节语文课?说说你的感受。
  三、你希望语文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反思我的教学。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学生接受老师的角度是技巧还是情感。第二个问题,侧重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什么是理想课堂。第三个问题,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策略的调整。
  我极认真地阅读了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掩卷沉思,无限感慨。
  下面以初一(六)班为例,试作分析。
  第一个题目,全体同学都写了喜欢,这样的答案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我自己做的问卷,即使强调了可以不留姓名的方式,但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戒备及自我保护,这也在情理之中。12个同学围绕教学技巧层面来写,更多的学生关注的是情感。“亲切得像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很好”、“和蔼可亲,通情达理”……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语文老师喜欢穿裙子,很漂亮”,看后禁不住笑出声来,因肥胖的体型被迫穿裙子,从而把大象腿解放出来,这样的小秘密都被学生识破了,教师在学生面前还有秘密可言吗?
  第二个题目,学生的答案太出乎意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13位学生喜欢文言文《为学》,13位学生喜欢观看电影《心中的小星星》,7位学生喜欢周五固定的阅读课,4位学生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言文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翻译、背诵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难道这样的课也受学生的青睐?我回顾上课的过程,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是任教初一(六)班一周后讲的第一篇课文。课堂中我反复强调了无论是天资聪慧的学生,还是天资愚笨的学生,只要你后天勤奋学习,生命呈现向上的姿态,就可以超越自我。因为愚笨平庸聪明智慧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眼中的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生命的精彩就在奔跑的过程中,老师愿作你们的见证人!或许是这番话语将一个尊重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的老师立在了他们面前,达成了师生心灵的共鸣。
  观看电影《心中的小星星》我已在读书感悟《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中做了分析。
  周五固定的阅读课,有两个固定的环节,一是学生读书推荐,二是我推荐文章。学生读书推荐可以制作PPT,可以点名让同学来读自己做的PPT内容,这无疑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推荐的文章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是学习的补充与拓展,给了学生一扇打开未知世界的窗,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穷尽的世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吸引学生的地方主要得益于“头脑风暴效应”,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给学生奇妙的体验。一是我补充了鲁迅的大量资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有趣的故事。二是让学生发问,我来解答。“为什么叫三味书屋?”“为什么三味书屋里悬挂着一幅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为什么鲁迅用德语写文章?”“为什么一坐皆惊呢的后面用波浪线?”……“提问学生”与“学生提问”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体会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
  第三个题目,学生的呼声热切真挚,让我清醒地重新审视我自己。对于学习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不够,没有做到备课的精致,没有做好读书的示范……
  纵观这次调查问卷,我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载体而已。“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学科,超越学科”将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方向。通过语文教学“摆渡”我的学生,使其到达高质量生命的彼岸。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课少有明显效果的,有的课堂甚至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让学生失望、无助。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理论层面的教学暂时很难看出效果,笔者想从实践层面进行浅薄分析。  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有两种常见的不良倾向。  一种强调知识性的教学。不少老师习惯讲析写作术语;然后,结合考场作文题型,提供材料或让学生搜索素材;最后,让学生动手去写。这种作文教学,属于“空对空”的讲解,往往超出了学生
期刊
多年的中考备考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万备不离其中”的高招就是让学生练。除此之外,什么策略都是瞎说乱套,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意义。那么练什么呢?我觉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地区的中考题型模式,练的侧重点也不太相同。以下我只能从我所在的贵州黔东南地区历年语文中考实际出发谈谈备战中考的策略。  贵州黔东南地区历年来语文中考考题内容包括:  一、基础知识的运用与积累(15—23分)二、阅读理
期刊
“创新”就是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世界竞争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没有创新的民族,终将被时代抛弃的国家的兴旺发达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依靠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所以教师任重而道远,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振兴民族的艰巨任务。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在此就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品尝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谈几点拙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语言教学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我国现代语言大师鲁迅先生就在读书年
期刊
语文的学习,最终归结到说和写,作文就是教学生怎么做到用我之手写我之心,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课中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才能让初中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作文“闪光点”,尤其是面对不愿写作文和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切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哪怕他们仅是标题拟得新颖别致或开篇简洁明快,或在行文中用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修辞,一个新颖得体的词语等等,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在讲评作文时当众赞美,或在批
期刊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在一堂课刚开始时教师导入新的教学情境的一段话语,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时教师就有关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运用教法等方面向学生做出的必要交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授课亦然。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好的开头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
期刊
我们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它用或形象生动、或准确深刻、或惟妙惟肖、或平实朴素的文字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美妙世界。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充满着超人的魔幻力。如何让语文教育焕发生机呢?现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尝试总结如下,以和各位同仁切磋: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一场声情并茂的对话。对话,已成今天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话是阅读教学呈现的方式方法。  对话是阅读教学中活动中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是轻松氛围中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探讨的交融,更是教学相长,合作、互动情境下的陶醉。  一、多种对话方式,让阅读异彩纷呈  对话要抓好
期刊
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知识整合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多子多福观,转化为现在的优生优育观,大部分家庭转化为独生子女家庭。因此也出现了“独生子女”现象:自我、自卑、自大、自利,事事以我为主,忽略他人感受,认为所获理所当然,对所失迁怒别人,不懂感恩、不知畏惧等。因此家庭教育尤显重要。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所以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投入精力较多,同时期望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