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周,我做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感受颇深。
问卷共有三个题目:
一、你喜欢语文老师吗?说说理由。
二、你最喜欢这个学期的哪节语文课?说说你的感受。
三、你希望语文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反思我的教学。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学生接受老师的角度是技巧还是情感。第二个问题,侧重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什么是理想课堂。第三个问题,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策略的调整。
我极认真地阅读了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掩卷沉思,无限感慨。
下面以初一(六)班为例,试作分析。
第一个题目,全体同学都写了喜欢,这样的答案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我自己做的问卷,即使强调了可以不留姓名的方式,但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戒备及自我保护,这也在情理之中。12个同学围绕教学技巧层面来写,更多的学生关注的是情感。“亲切得像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很好”、“和蔼可亲,通情达理”……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语文老师喜欢穿裙子,很漂亮”,看后禁不住笑出声来,因肥胖的体型被迫穿裙子,从而把大象腿解放出来,这样的小秘密都被学生识破了,教师在学生面前还有秘密可言吗?
第二个题目,学生的答案太出乎意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13位学生喜欢文言文《为学》,13位学生喜欢观看电影《心中的小星星》,7位学生喜欢周五固定的阅读课,4位学生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言文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翻译、背诵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难道这样的课也受学生的青睐?我回顾上课的过程,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是任教初一(六)班一周后讲的第一篇课文。课堂中我反复强调了无论是天资聪慧的学生,还是天资愚笨的学生,只要你后天勤奋学习,生命呈现向上的姿态,就可以超越自我。因为愚笨平庸聪明智慧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眼中的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生命的精彩就在奔跑的过程中,老师愿作你们的见证人!或许是这番话语将一个尊重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的老师立在了他们面前,达成了师生心灵的共鸣。
观看电影《心中的小星星》我已在读书感悟《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中做了分析。
周五固定的阅读课,有两个固定的环节,一是学生读书推荐,二是我推荐文章。学生读书推荐可以制作PPT,可以点名让同学来读自己做的PPT内容,这无疑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推荐的文章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是学习的补充与拓展,给了学生一扇打开未知世界的窗,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穷尽的世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吸引学生的地方主要得益于“头脑风暴效应”,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给学生奇妙的体验。一是我补充了鲁迅的大量资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有趣的故事。二是让学生发问,我来解答。“为什么叫三味书屋?”“为什么三味书屋里悬挂着一幅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为什么鲁迅用德语写文章?”“为什么一坐皆惊呢的后面用波浪线?”……“提问学生”与“学生提问”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体会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
第三个题目,学生的呼声热切真挚,让我清醒地重新审视我自己。对于学习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不够,没有做到备课的精致,没有做好读书的示范……
纵观这次调查问卷,我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载体而已。“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学科,超越学科”将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方向。通过语文教学“摆渡”我的学生,使其到达高质量生命的彼岸。
问卷共有三个题目:
一、你喜欢语文老师吗?说说理由。
二、你最喜欢这个学期的哪节语文课?说说你的感受。
三、你希望语文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反思我的教学。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学生接受老师的角度是技巧还是情感。第二个问题,侧重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什么是理想课堂。第三个问题,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策略的调整。
我极认真地阅读了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掩卷沉思,无限感慨。
下面以初一(六)班为例,试作分析。
第一个题目,全体同学都写了喜欢,这样的答案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我自己做的问卷,即使强调了可以不留姓名的方式,但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戒备及自我保护,这也在情理之中。12个同学围绕教学技巧层面来写,更多的学生关注的是情感。“亲切得像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很好”、“和蔼可亲,通情达理”……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语文老师喜欢穿裙子,很漂亮”,看后禁不住笑出声来,因肥胖的体型被迫穿裙子,从而把大象腿解放出来,这样的小秘密都被学生识破了,教师在学生面前还有秘密可言吗?
第二个题目,学生的答案太出乎意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13位学生喜欢文言文《为学》,13位学生喜欢观看电影《心中的小星星》,7位学生喜欢周五固定的阅读课,4位学生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言文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翻译、背诵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难道这样的课也受学生的青睐?我回顾上课的过程,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是任教初一(六)班一周后讲的第一篇课文。课堂中我反复强调了无论是天资聪慧的学生,还是天资愚笨的学生,只要你后天勤奋学习,生命呈现向上的姿态,就可以超越自我。因为愚笨平庸聪明智慧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眼中的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生命的精彩就在奔跑的过程中,老师愿作你们的见证人!或许是这番话语将一个尊重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的老师立在了他们面前,达成了师生心灵的共鸣。
观看电影《心中的小星星》我已在读书感悟《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中做了分析。
周五固定的阅读课,有两个固定的环节,一是学生读书推荐,二是我推荐文章。学生读书推荐可以制作PPT,可以点名让同学来读自己做的PPT内容,这无疑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推荐的文章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是学习的补充与拓展,给了学生一扇打开未知世界的窗,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穷尽的世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吸引学生的地方主要得益于“头脑风暴效应”,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给学生奇妙的体验。一是我补充了鲁迅的大量资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有趣的故事。二是让学生发问,我来解答。“为什么叫三味书屋?”“为什么三味书屋里悬挂着一幅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为什么鲁迅用德语写文章?”“为什么一坐皆惊呢的后面用波浪线?”……“提问学生”与“学生提问”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体会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
第三个题目,学生的呼声热切真挚,让我清醒地重新审视我自己。对于学习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不够,没有做到备课的精致,没有做好读书的示范……
纵观这次调查问卷,我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载体而已。“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学科,超越学科”将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方向。通过语文教学“摆渡”我的学生,使其到达高质量生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