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优良群体BSSSR、BS16先进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2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两年两地(武汉、安阳)的研究结果表明:LBM、WLS、LBM为亲本之一的组合中,其中以WBM×HZ85产量最高;根人工合成群体遗传变异丰富、遗
其他文献
200mmol/L NaCl处理结合^14C-Arg叶面饲喂6日龄大麦幼苗,以L-Arg(精氨酸)为前体全成的Pro(脯氨酸)和PAs(多胺)含量显著上升。处理同时在心叶中滴加ADC(精氨酸脱羧酶)抑制剂D-Arg,游离Pro
以27个穗粒性状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中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粒性状基因型在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和
以抗病值表示大豆单株对孢囊线虫的抗性,探讨其在大豆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跗研究中的应用。在所研究的4个高感×高抗杂交组合中,直接用孢囊数作为抗性的参数,不分离群体
本研究以陆地棉三对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花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的色素腺体和棉酚性状对于棉花茎尖培养有较大的影响,有色素腺体棉的茎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蜀杂6号”父,母本进行RAPD扩增,选出5个能在父,母本中产生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在杂种F1代中验证它们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从中筛选出能人杂种F1代中稳定扩增“蜀
以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产量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营养体各器官氮的水平动态以及氮的转化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植株体各器官干物质总的积累趋势为开花期开始增加,达高峰
本文论述了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结合利用基因组间和多倍本杂种优势,开创水稻育种新途径的策略。纵观水稻育种的历史,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杂交稻育种,其研究战略都是建立在有性
利用cDNA-AFLP技术,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
本实验用4个酶、4个探针组成16个酶/探针组合对玉米N、T、C、S、WBMs、80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mtDNA RFLP分类方法进行研究,证明只要
1996-1999年在湖南醴陵市白兔潭镇(N27°2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6.67hm^2)和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早稻V402单产7981.5-8494.5kg/hm^2,晚稻V198为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