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挪威有家电视台,叫作挪威公共广播电视台(NRK),这家电视台不走寻常路,制作了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电视节目。比如花18个小时直播钓鱼,直到第3个小时才有一条三文鱼上钩;花8个小时展示单调的织毛衣全过程,连画面里的织毛衣主妇都难掩睡意;花8个小时把镜头对准噼里啪啦燃烧的柴火,观众戏称如果把电视机嵌在壁炉里就可以乱真了。
   制作者将这些节目称为“慢电视”。
   那么这些超级无聊的“慢电视”有人看吗?答案是有,且非常火爆。
   比如NRK直播从奥斯陆到卑尔根的7小时火车之旅,没有剪辑和制作,整个过程一秒不漏,结果观众达到120万人,要知道整个挪威的总人口也不过530多万,受欢迎程度堪比中国春晚。更夸张的一次是直播沿挪威海岸线的游轮之旅,整整“素颜”直播了五天六晚,结果有320万挪威人收看了节目,可谓万人空巷。
   为什么这么無聊的节目如此受欢迎?
   如果我们审视今天所处的世界,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原因,那就是“快”。
   这个世界越来越快。我小时候坐的绿皮火车时速大约为100千米,今天的高铁时速可达300多千米,而正在研制的超级列车时速更是将达到上千千米。
   拿流行音乐来说,节奏正变得越来越快,歌曲前半部分较为舒缓的传统习惯被舍弃了。因为现代人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听歌时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几秒钟后就会轻易跳到下一首。
   哪怕我们走路的步伐也是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个心理学家叫罗伯特·莱文,他和他的学生历时3年,前往31座不同的城市,测量了行人的行走速度。他发现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高,步行的速度也越快。到了2006年,一位来自英国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重复了莱文的实验,结果他发现同一段路程人们所花的时间又减少了10%。
   心理学家斯蒂芬妮·布朗这样描述眼下的世界:“忙乱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人们像疯了一样争取做更多的事,努力保持在线,随时待命,对新任务照单全收。”
   既然世界如此之快,那么慢又有何意义呢?
   人脑并不是超级计算机,在职场上我们看似超人,一刻不停地接受新信息,完成新任务,手头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这会让我们的大脑很快耗尽供给神经能量的葡萄糖,随后我们就会效率低下,注意力分散。
   我们通过手机时刻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但这也让我们的知识处于碎片化的状态,没有人愿意静下来阅读经典原著,信息爆炸限制了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广泛思考的能力。
   快还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当一个网页4秒钟还不能打开,我们就会去点其他网页,这个等待时间在1999年是8秒;人们对任何一种烦心事,比如排队或塞车,产生的愤怒情绪或挫败情绪,在过去的20年里猛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慢下来。
   当我们放松下来,让思绪随意游走,大脑会产生阿尔法波,这会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当我们躺在浴缸里或者沙滩上,说不定灵感就像阿基米德发现浮力一样随之而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有本书叫《思考,快与慢》,他说人的大脑中同时存在2种系统:快速本能反应的快系统和深度思考的慢系统。人类在长久的进化中形成这2种系统,快和慢在不同的情境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
   人的大脑是如此,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快和慢是统一的,并非彼此对立。我们既需要引擎,也需要制动。社会的特征就是飞速向前,而这个时候,还能慢下来就显得尤其可贵。单一的快或者单一的慢都不能让我们通往幸福之路。
   慢是现代病的解药,竞争和高速的背后往往是压力和焦虑。缓解我们焦虑的“无聊经济”也应运而生,NRK的“慢电视”受欢迎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越来越需要能让我们喘口气的产品。例如,曾经有一款名为“青蛙旅行”的佛系游戏风靡全球,游戏的内容是长时间地等待一只出门旅行的青蛙。再比如,我就喜欢听各种下雨、流水和海浪的白噪音音频,这个时候我什么都不需要去想,只是静静地听着这些声音发会儿呆。
   正如NRK的“慢电视”制作人所说:“安宁闲适又高效快捷,每个人都需要双重生活。”
其他文献
你和父母牢不可破的闭环关系,应该随着你长大,慢慢打开变成“活结”。  好友家乱套了,我紧急受命去“灭火”。  好友突然辞职回娘家时,朋友圈里就已经有风言风语。半年后,她抱着新生的儿子回来,谁也不意外——除了她刚读高一的女儿大宝。据说在机场接机时,大宝就对着妈妈尖叫:“你这么大年纪还生孩子,简直丢人现眼!”   都知道坦然地接受二胎對第一胎来说是件难事,也都以为难关总归会跨过去,但大宝的愤怒并未平
看着水中的茶叶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慢慢舒展自己的身体,叶片上淡淡的经脉纹路和细细的绒毛,在微微泛黃的茶水里格外显眼,溢出的,不只是茶香,还有我与茶的回忆。   小时候,外婆家有一大片茶山,每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就会有一次全家“采茶大运动”。戴好竹笠,系好竹筐,踩着弯弯绕绕的小路,小心地扶着竹子爬上山,就能看见一大片翠翠的斜坡。茶叶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几片嫩嫩的新叶小心地探头,颜色再深一点的老叶已经大大
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即将开锣,造龙舟的匠人们正辛苦地劳作着。  广东佛山关群苏造船厂的关家三代人,为一艘艘龙舟倾注了无数心血。丈量、锯木、雕刻……做龙舟是个体力活,也是个细致活,尽管几个人开足马力同时工作,但造好一艘龙舟仍需要耗费大家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龙舟做好后,订制了龙舟的村子会派村里的男女老少们接龙舟回村,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下水前,村民要用鸡血给龙舟头点睛,点好睛的龙舟才算最终完成,這也
今年盛夏,由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主办的“你好,未来”第二届中学生明信片创作大赛落下了帷幕。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们用彩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梦想,向未来捎去了美好的问候。  不知不觉,2016年到了尾声。这一次,不妨就让我们用向未来问好的方式跟过去告别: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张明信片吧!  从当下的青春恣意,到未来的风华正茂,十年,是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时间单位——  十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变得更好看吗?
外公常说,是土地养活阿拉,吃的五谷,穿的衣裳,住的屋子,人要晓得敬天爱地。这几年外公老了,爸爸妈妈常劝他别到地里去,一向好脾气的外公却冷冷地说:“农民不种地算什么,人靠养,地也靠养!” 外公知道种地赚钱太难了,风调雨顺,起早摸黑也赚不了多少。但外公对他的一亩多地,有一种虔诚,风雨无阻在这地里守着、种着。一筐菜,一篮豆,甚至一粒米,他都似宝贝一样珍惜。我小时不懂事,把外公铺在晒谷场上的晚稻谷一把一把
2003年,由于资源整合,杭州第五中学停办,抚宁巷58号校舍划归建兰中学,从此“杭五中”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然而,在抚宁巷口,一个挂着“杭五中”牌子的理发室却一直开到了今天。   店里的理发师只有一个,她就是88岁的徐秀华老人。徐秀华从12岁当学徒开始,已经理了70多年头发。早在10多年前,媒体采访时就称她是“杭州年纪最大的理发师”。徐秀华在杭州第五中学校园理发室工作了30余年,她女兒也在杭五中上
作品: 《心之所向,醉美我“浙”》  作者: 郑心源  学校: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 王瑞琦   ——你幸福吗?   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这一次,我们给这个问题加上了时间和地点,一切突然变得切实可聊,有画面感起来。   2020年6月,“幸福在‘浙’里”浙江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数字绘画)大赛启动。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日子里,我们收
这是一部关于乡土中国的民族志,更是一个基层媒体人的乡土观察实录。全景式呈现中国西部名为“崖边”的村庄变迁史,记录崖边人的命运史,打开乡愁之结,探讨和寻找还乡之途。体味城市,也要感受乡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了解乡村的变化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作者: 阎海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中英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延续,又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但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普遍现象和规律:刚来到初中的七年级新生英语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学生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不大。到了八年级,好奇心减退,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学习条件的局限性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遇到了困难,一部分已经出现了厌学英语的
走进孙亚青的办公室,古色古香的中式家具,挂在墙上的装饰扇子,落地窗外古朴的小阳台,还有桌子上各式扇子和制作扇子的材料,“百年王星记”的风采和气度扑面而来。而孙亚青本人着一身暗红色的裙装,虽然工作忙碌,却不显疲态,侃侃而谈自己在王星记的过往,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般优雅精致,充满故事。   从18岁进入工厂学做扇子至今,孙亚青已在王星记工作44个年头。对她来说,扇子就是她的孩子,在她手下一把把诞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