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酸睾酮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以十一酸睾酮替代丙酸睾酮建立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方法,为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5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一组、模型二组、模型三组和模型四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一、二、三、四组小鼠分别按不同方案肌肉注射十一酸睾酮造模,以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作为指标,观察、比较各组造模情况,并对最佳造模方案模型小鼠给予非那雄胺片和普乐安片干预,通过模型小鼠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病理学表现的改善情况反证造模方案。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二、三组小鼠前列腺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一、二、三、四组组间比较,模型三组小鼠前列腺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前列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二、三组小鼠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呈复层或假复层,腺上皮呈乳头状,向腺腔内突出,间质血管扩张;模型一、四组小鼠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多为单层,部分细胞呈立方或高柱状,少量腺上皮呈乳头状,向腺腔内突出。对最佳造模方案模型小鼠给予非那雄胺片和普乐安片干预后,小鼠前列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前列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前列腺腺体形态明显恢复,腺上皮内无空泡,上皮细胞胞质较为饱满,间质血管扩张有所改善。结论 推荐造模方法为:予小鼠十一酸睾酮19.2 mg/kg肌肉注射,连续2次,间隔10 d。此方法给药频次和总剂量较少,小鼠前列腺增生明显,采用临床常用药物可使增生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要以实践的框架来指导跨学科实践教学陈宗成: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跨学科实践会不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内容负担呢?于海波:不会。跨学科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目标出现,跟前面的四个主题之间有交汇。在很多时候,前面四个主题提供了实质的内容,整合进跨学科这一框架里。或者可以这么说,跨学科实践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有自己的二级主题,
期刊
目的 建立胃癌前病变(PLGC)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饥饱失常、乙醇灌胃、氨水自由饮用、雷尼替丁饲料喂养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表征进行证候判定,检测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和24 h饮水量,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中医药治疗CAG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诊疗疾病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运用中药方剂、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可有效治疗CAG,但目前仍存在辨证分型杂乱、诊疗方案与标准尚未统一、缺乏远期随访观察等问题。该文从CAG病因病机、治法(辨证论治、自拟方剂、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经典方剂等)等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综述。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作为快速筛选重金属污染的手段在污染地块调查中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对XRF现场检测结果指导实验室筛选检测样品的可靠性研究缺乏。本文选择两个实际污染地块调查中的Cu、Pb、As、Ni、Cd和Hg6种重金属的XRF现场检测数据和实验室实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拟合、Pearson相关、差异分析等手段对两种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Pb、As和Ni4种金属
为了解地质高背景及矿业活动较多的贵州省耕地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搜集了关于贵州省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富集状况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了耕地土壤及农作物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计算其富集系数,再反演重金属阈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评估了该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矿区和农业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质量分数有所差异,矿区中Zn, Pb, Cd,农
目的 构建中医寒湿痹证小鼠模型,探索“寒淫”“湿淫”致痹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功构建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模型后,在不同温度、湿度下制备中医寒湿痹证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各组模型小鼠的舌苔、体质量、足踝肿胀程度、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寒淫”“湿淫”致病的免疫机制。结果 造模成功后,予寒湿两邪干预25 d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日益升高,研究心肌缺血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十分重要。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效果与药物安全性。目的:归纳和总结心肌缺血造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终点介绍小型猪缺血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
目的 探讨新型肠道钠磷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DZ1462在大鼠5/6肾切除高磷血症动物模型中的降磷效果。方法 首先随机选取156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第Ⅰ组6只为正常对照,饲喂正常饲料;第Ⅱ组60只,经过5/6肾切除后饲喂正常饲料;第Ⅲ组60只,经过5/6肾切除后饲喂高磷饲料;第Ⅳ组30只为假手术组,即只打开腹腔,不摘除肾脏,闭合伤口后饲喂高磷饲料。造模周期为10周。每两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磷
高脂血症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脂质沉积于肾脏,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影响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和结构,导致肾功能损伤。而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影响机体脂质代谢,又加剧了高脂血症的进程。目前,除了合成药物以外,还有很多非合成药物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肾功能损伤的干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肾功能损伤机制及其相关干预治疗的最新进展。
建立合理的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SCI分子病理机制及新品种药物的研发。采取合理的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模型死亡率,提高造模的成功率。本文概述了多种SCI建模方法及护理要点,旨在为SCI模型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