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岩塞高精度空间地理信息获取方法与应用

来源 :水利技术监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水下机器人ROV技术、三维成像声呐扫描技术等建立水下高程控制网,并利用多元函数滤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空间地理信息成果。解决了水下岩塞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精度低、分辨率低问题。
其他文献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阶段因腾地受阻,项目法人迫于工期压力对违反停建令的行为予以补偿而突破投资概算,失去停建令的意义的困境。文章引入可得利益条款,将停建令的发布者、实施者、遵守者视为合同的主体,各自对执行停建令的后果负责,切实维护土地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项目法人控制工程投资。
无压隧洞出口连接井与其下游输水管线的运行工况及水流形态,对工程本身的安全及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辽宁省重点输供水工程,建立等比例正态试验模型[1-5],仿真模拟该工程现阶段现场实际运行情况,通过改变管线流量及连接井水位,观察和分析连接井及其下游管道水流形态、明满流交替及连接井内产生漩涡的水位范围、连接井内水体掺气情况、连接井下游管道进气等运行工况及水力现象,为隧洞出口连接井的科学合理运行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和建议,有效解决类似水利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
基于服务器集群、集成语言查询、实体数据库、动态链接库等技术,采用后台监听技术实现了水文信息收集、检查、分析、计算、信息报送、成果归档全自动一体化处理及水文监测数据在线审查,并与全国水文资料整编系统无缝对接,构建了辽宁省水文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水文监测数据处理能力、水文资料成果审查效率及水文站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文章基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eostation,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线性工程的地质专业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利用BIM技术实现了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土石方开挖量准确测算及快速出图,同时与传统的二维工作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地质人员在工作方法选取上提供参考。
文章简述了泵站机组工频运行时,现场机组装置效率与水泵效率测试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对机组在工频运行和变频运行时进行现场效率测试比较,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变频运行的节能效果显著,对以后在泵站机组性能现场测试方面,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
辽宁省“十四五”大型灌区改造规划方案中,需要对各个灌区灌溉面积进行准确统计,以达到精准配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文章基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营口灌区内稻田进行提取,该方法较传统的目视解译方法在提取精度和效率上具有优势和普适性,成果可在大型灌区改造规划中推广应用。
在提水灌溉系统中,各级取水泵站之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及流量、水位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必须在优化各级泵站内部机组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各级泵站之间水力要素的优化调配。以某灌区梯级提水系统取水泵站为例,进行了一、二级泵站流量平衡与水位控制分析,由于二级站为相对独立自变运行,为此,建立起泵机组工况不可调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二级站优化运行的动态规划与求解探讨,为本灌区梯级提水系统取水泵站安全、高效、稳定、节能运行提供借鉴指导。
介绍了施工单价承包模式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单价承包模式下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思路。根据工程量清单与招标预算一一对应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招标预算编制的注意事项,确保工程量清单中的子目划分特征、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工作)内容的准确性。为铁路工程单价承包模式下工程量清单编制提供了参考。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其堤防工程体系是保障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盾牌,为此结合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管理现状,指出当前堤防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堤防工程精细化安全管理养护模式,确保洞庭湖区堤防工程处于安全状态,从而实现堤防工程管理向精细化方向不断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行业正在经历一场BIM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潮,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已由设计阶段渗透到施工阶段。文章通过梳理BIM技术近几年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BIM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BIM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领域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