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太空中的遗址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yigyaoatc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IC8462852是一颗距离地球1500光年的恒星,它经常出现毫无规律的变暗现象,这一奇特的行为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猜测。有人认为它是一艘“外星超级油轮”的宿主星,而它奇特的变暗行为正是因环绕其运行的一个巨型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造成的。
  虽然科学家已经指出,各种自然发生的、无外星人参与的现象也可能导致恒星上演一场“灯光秀”,但是地外文明搜寻学会(SETI)的科学家仍不敢掉以轻心。天文学家已经开始使用射电望远镜—艾伦望远镜阵列—来探测KIC8462852附近可能发出的信号。
  不过,天文学家很可能是趴在一个“坟墓”上偷听。
  多年来,SETI的研究人员一直争辩说,我们可以采用寻找由先进文明建造的大型复杂结构泄露出的信号的方式,来缩小我们搜寻外星智慧生命的范围。他们将其称为宇宙考古学。
  然而,即使我们找到此类“上古神器”,也不能保证创造了它们的文明仍在其附近。这些飘浮在太空中的、被遗弃了亿万年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星际的复活节岛雕像或者金字塔。
  事实上,我们面对的可能是这样一幅病态的场景:智能生命周期性地出现在其他世界中,但不幸的是,它们都有着自我毁灭的倾向。
  可悲的是,这一切并非是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看看我们自己吧!我们这个物种统治地球的时间相对来说是很短暂的,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最近有三位科学家共同出版了一本指南,以帮助天文学家去发现那些发生在外星上的末日浩劫。此书考虑周详,可谓无所不包,不管是一个充满了腐尸的世界应该具有的化学特征,还是核战争带来的放射性后果,抑或是像电影中行星遭受死星攻击后遗留下来的行星碎片,都在该书的讨论之中。
  给行星验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寻找已毁灭文明的想法,最早是在一个讨论“建设宜居世界”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
  “我们提出的这个构思,就是通过探寻毁灭的生命,发现这种生命曾经存在。”康奈尔大学的太空生物学家杰克·奥马利·詹姆斯说,他也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另外,这些发现还能告诉我们,除地球之外的其他地方还有别的生命存在。同时,也会给我们一条线索,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文明我们是多么普通,或者是多么罕见,以及我们这个文明的寿命可以延续多长时间。”
  SEETI将希望寄托在目前正在为下一代望远镜开发的技术上,希望能够借此探知地球以外的生命信号。例如,当你观测一颗系外行星时,如果其大气中的氧气可以不断地得到补充,就很可能表明光合生物的存在。
  当然,SEETI正在寻找的可不是生命的特征(也就是生命的信号),而是死亡的特征(也就是死亡的信号),也就是那种能够向人们表明有超大规模毁灭性事件发生的信号。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该场景中,生物细菌战迅速将一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一扫而光,引发腐败的微生物在外星人尸体上展开饕餮盛宴。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会排出化合物,使大气中甲烷和乙烷的含量显著提高。
  如果这个外星世界的人口规模堪比地球的人口规模的话,那么这些甲烷和乙烷将会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消散。因此,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个十分短暂的时间。
  如果用于此次生物细菌战的生物武器库中,包括一种经过基因改造、能够跨物种传播的病毒的话,那么这颗行星上的伤亡数字可能还要将其他动物的生命也包括进来。在此情况下,这种灾难性的生物细菌战所透露出的迹象,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都是可见的。
  危险的光芒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我们险些酿成核战争的次数要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其他世界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科学家说,有一条线索可能提示我们,一个文明用核武器摧毁了自身。这条线索就是其行星大气辉光的变化。你可能已经在黑暗的夜空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太阳风携带的高速粒子撞击大气层中的氧原子,使它们产生微弱的绿光。“核武器发出的粒子也会有类似效应,从而使大气辉光的亮度产生一个数量级的提高。”SEETI的研究人员说。
  如果一颗行星因为核战争摧毁了其自身,那么我们就能够检测出其大气中的化学变化。其大气层的化学组成,也将被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的热效应改变。当一枚核弹爆炸时,其周围的空气将达到极高的温度,而后又会相对快速地冷却下来。这将产生成吨的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会耗尽其大气层中的臭氧。


天文学家已经开始使用艾伦望远镜阵列来搜寻KIC 8462852附近可能发出的信号。有人认为该恒星是一艘“外星超级油轮”的宿主星。

  这些大气变化在这一浩劫之后的数年内都是可观察到的,但是它们的能见度将被核战争的另外一个结果削弱,因为大量的尘埃将被抛到大气层中。
  尽管如此,天文学家的确可以看到一场核战争的“前前后后”,如果他们发现一颗行星透明的大气层后来变得不透明的话。
  当然,大气层中的尘埃也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除了核武器,一颗大型小行星与行星相撞也会造成这样的效应。但是,对当时生活在这颗行星上的任何生命来说,核武器与小行星的区别已经无关紧要了。
  分崩离析
  其他一些由奥马利·詹姆斯和他的合著者构思出的末日景象,都属于推理技术的范畴。例如,他们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灰雾”末日浩劫说。
  这一理论是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认为人类制造出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些纳米机器人会使用碳基材料来制造更多的自己,如果它们被恶意程序所控制,那么它们可能会成为毁灭性的武器,将所有的生命化为尘土。
  在SEETI的论文中,研究者指出,随着这种灰尘进入大气层或者覆盖在其行星的表面形成形状怪异的沙丘,这种灾难(译者注:指纳米机器人“灰雾”)在几千年的时间内都是可以检测得到的。
  当然,在他们的末日场景中,最引人注目的想法是一个世界遭到彻底的物理破坏,分崩离析。如果你能生产出足够的能量,大到足以摧毁行星赖以形成的引力的话,你就能成功地将那颗行星炸成碎片。


如果一颗行星因为核战争摧毁了其自身,那么我们就能够检测出其大气中的化学变化。

  但是,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又会留下什么样的证据呢?一个极小的可能是在这些碎片中含有人造化合物,这样就能证明那颗行星曾经是一个技术先进的文明的家园。
  除此之外,唯一的选择就是亲眼见证这种令人发指的毁灭的发生。如果天文学家无法确证这一幕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话(比如与另一颗行星大小的天体发生碰撞),那么他们很可能暂时认为这一幕是由“外星人严重犯规”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够审慎的文明遗留下来的残骸,会给我们带来外星智慧存在的第一个证据。”SEETI在论文中总结道,“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这些信息不仅会带给我们知识,还有智慧。”
其他文献
当马斯克意识到,现在没有任何有关火星任务的书籍时,他估计美国人对太空探索已经失去了兴趣。两年后,公众  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反应,从另一个方面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这条新闻出现在当时的每一份报纸、每一本杂志、每一个新闻站点,甚至是那些与太空毫不沾边的新闻媒体上。”他告诉我,“是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造成了7人死亡,这是很可怕的。而7个人同时罹难,竟然没有人,花哪怕是一点儿的心思去
期刊
新“怨恨”计划重组伊始,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那就是总会存在一些我的员工无法从技术层面给出答案的问题。为了给项目备齐所有需要的人手,我还需要一位天文学家、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化学家、一位数学家、一位心理学家,很可能还得有十几位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当然,我不可能组建一个这么高大上的队伍,因此,我想到了一个绝佳方案:跟一些科研机构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能人高手,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打个电话就
期刊
外星生命可能会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地方出现。但是,这并非指的是那些不长毛发、乘坐飞碟来到地球的外星人,而是生活在我们附近星球上的那些相对低级的生命。  一个世纪以前的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内外星生物最可能出现的地方是火星。在那个时代,火星会经常让人与地球联想到一起,认为它到处存在生命,其假定的居民也被大量的专栏报道。这个红色星球的居民通常被认为与我们很相似:身材相仿,科技水平相当,智商高低也相同。190
期刊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质量或者能量造成的时空翘曲;  1916年,爱因斯坦预测,沿一定路径旋转的大质量物体会产生时空涟漪,即引力波;  1936年,爱因斯坦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了重新思考,在一份手稿中指出引力波不存在(后来,审稿人指出其中有一处错误);  1962年,苏联物理学家M.E.赫尔岑施泰因和V.I.普斯托沃伊斯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检测引力波的光学方法,但没有引
期刊
很久以前,在宇宙深处,两颗巨大的恒星坍缩至无穷小的一点,它们产生的超强引力场,也就是黑洞,在引力作用下缓慢地相互靠近。这两个恒星的幽灵在盘旋中越靠越近,直到大约13亿年前,它们以1/2光速相互缠绕,最终合并到一起。这次合并向宇宙中送出了一阵战栗,而这种在交织的时空中产生的涟漪就是引力波。几个月前它们到达了地球,物理学家第一次有机会检测到引力波,填补了40余载的研究空白,打开了通往宇宙的新视野。  
期刊
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实际存在中的极小一部分。科学家正试着寻找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暗物质和暗能量。过去人们常说,宇宙学家——就是那些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研究的科学家——“经常犯错却从不迷茫”。  现如今,他们犯的错少了,但他们的疑惑却与日俱增,几乎和我们这些外行一样茫然了。  经过10年的研究,运用最新最好的望远镜、探测器、计算机,宇宙学家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宇宙创生于138.3亿年以前,创生之
期刊
引力波是什么?  引力波是携带能量穿越宇宙的涟漪,1916年,作为广义相对论的推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预测了它的存在。虽然有很多间接证据能够证明其存在,但引力波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被直接检测到过。这是因为引力波太微小了,只有一个原子的百万分之一。它们就像湖面上的细小波纹—从远处看,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只有靠得非常近时才能看到湖面上的细。  原初引力波更为激动人心,它们诞生于宇宙诞生的最初时刻。这些引力
期刊
2016年2月3日,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克里夫·伯吉斯向他的同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与一个激动人心的传言有关。邮件中说,在今天晚些时候的新闻发布会上,这项可能的发现如果得到确证,就意味着“有人要得诺贝尔奖了”。伯吉斯说,根据“密探”的说法,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直接观测到了壮观的引力波信号(这种信号是时空结构的微小涟漪,是由非常庞大的天体在很远的太空造成的)。而被捕捉到的这个
期刊
近期检测到的一对正在合并的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暗示可能存在大量相似的天体对,这些天体对应该会产生微弱到无法用当前技术手段检测到的引力波背景。根据这一信息,研究人员估计,这一背景的强度可能是之前预期的10倍,有望在几年之内被灵敏的仪器探测到。这些背景信号可以帮助天体物理学家更好地理解黑洞双体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为检测大爆炸之后不久膨胀宇宙所释放的引力波奠定基础。  2015年9月14日,LIGO历史上第
期刊
打从物种起源以来,各类与生命有关的问题就困扰着我们。即使有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帮助,这些问题依旧存在。猎鹰精准地捕食猎物,蜂鸟悬在半空中采蜜,细菌有自生能力:这些都是惊人控制力和精准度的实例。如此复杂的生物怎么会起源于惰性物质呢?几千年来,很多智慧的思想家都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得出的结论是:生物一定是由一个有意的设计过程产生的。当然他们错了,《进化论》中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查尔斯·达尔文的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