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Ben Wildavsky是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其理念是“构建创业社会、推动个人创业、促进社区发展”)政策高级研究员,曾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教育编辑、《国家杂志》经济政策记者、《旧金山纪事报》高等教育记者、《公众利益》责任编辑,曾为《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专栏撰文。最近,他出版了《伟大的大脑竞赛:全球性大学如何改变世界》(The Great Brain Race: How Global Universities Are Reshaping the World),讨论这个正在变平的世界如何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下是该书的节选部分。
无孔不入的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
印度理工大学(IIT)毗邻国家公园,校园里设有宾馆,如果门窗没关好的话,有时会有猴子窜进房间,郁郁葱葱的校园给人偏僻寂静的感觉,其实这里是做国际学术的地方。包括著名的布朗大学数学家David Mumford在内的一群外国学者都住在这样的宾馆里。校长M. S. Ananth带头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他在达沃斯参加了一个由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 Levin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小组。印度理工大学是一间顶尖的老牌理工学校,他们的入学要求非常严格,每年只招收不到3%的申请者,毕业生都是全球人才市场中的潜力股。高科技集团如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创始人便是这间大学的学生。谷歌、麦肯锡等名企也抢着招聘这里的人才。在校道上,有一张阿布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广告海报, 这是沙特阿拉伯一间新成立的研究生学院,为了快速成为世界级学术中心,他们迫不及待地在这里吸纳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
印度理工大学与国际上很多同等级别的大学一样,慢慢融入到高等教育全球化之中。在商圈和文化圈里,全球化趋势已是老生常谈了,但高等教育全球化同样重要,甚至可能对世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振兴,国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例如阿布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就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挖走的。这位校长曾有一段周游列国的就业经历,从亚洲到加拿大,再到美国,然后回到新加坡,之后再来到中东。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地方未受到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影响,例如新加坡已经被打造成一个区域甚至是世界的高等教育中心了,成功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教育机构。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是一间国际商学院,这里的学生很乐意过周游列国的生活,他们为了寻找教育机会,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不过,一些国际学生能够找到离自己家乡比较近的国际大学。在阿布扎比,纽约大学校长指导了一群来自阿联酋的学生。在卡塔尔的多哈,穿着黑色长袍的理工科女生从挂着“欢迎来到德州农工大学”横幅的教学大楼里蜂拥而出,因为她们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多哈分校里攻读专业学位。不管是老师、学生周游列国的任教和求学,还是各大学在其他地方设立分校,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影响已毋庸置疑了,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思想传播的。我们可以去看看上海交通大学,其高等教育科主任的书架上不乏各种类的书籍,但我们肯定能找到由前密歇根大学校长Duderstadt编写的《21世纪的大学》,当然,还有Thomas Friedman写的《世界是平的》。研究院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清楚他们正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一场学术较量。在国家教育基金的帮助下,学校已由原来的上海西部学校快速发展为国际学校。一幅挂在宿舍楼的横幅这么写:“为国家、为自己努力上进,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成长过程回顾
透过上述现象,高等教育全球化便可见一斑,可谓遍地开花。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成长不是近几年的事,而是以深远的方式进行的。学者周游列国做学术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了,这可以追溯到900年前,欧洲以外的学生涌进巴黎博洛尼亚的第一所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研究大学拥有雄厚的资金,校内有一流的学科部门、精英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先进的实验室,吸引了各国学生、教授。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全世界都向美国的大学投去了艳羡的眼光,在以后的几十年可能也是如此。但全球化已经刺激了高等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在新的教育市场里,全球化比以前更普遍、更真实了,留学生人数史无前例地增多。美国大学在教育上独占鳌头的地位慢慢被动摇,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大学的竞争压力。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一个更重大的转变,那就是越来越多国家有强烈的愿望,不只是把学生送到美国留学,或在本土设立美国大学的分校,而是自己打造世界级大学。无论是中国、韩国、沙特阿拉伯,还是德国、法国,都不惜重金地打造美国式研究机构,以求达到极具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水平。虽然美国在留学市场中可谓地位超然,但也不能抵御这些海外大学的冲击,逐渐受到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的竞争压力,还受到中东、东南亚、日本、中国等大学的竞争压力。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名校进军亚洲和中东留学市场,在当地设立分校。这些名校与其他海外学校联盟,制定了一些学术与利润双赢的政策。
让我们用多角度看看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成长过程——更严格的招生制度和教师招聘制度;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分校;为打造世界级大学所做出的巨大投资;网校的新概念;满足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的投资者;被密切关注的大学排名。排名方式已慢慢按照大学教育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学生人数而改变。
原因探析
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成长背后有一连串的原因。很多政府为了建设知识经济,努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人们都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如果要深造,就要到海外学习、了解国外文化。大多数学生热衷于外国文凭。越来越多的大学需要打造一个世界级大学的形象。还有一个事实,更方便的沟通平台和交通系统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到国外任教、学习、交流和竞争的机会。这些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型自由贸易的兴起,即人才自由贸易。在这个全球市场里,越来越多的人能获得机会,他们的资本不是身份,而是知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在全球各大学留学和做研究,各间大学为了吸纳尖子生而竞争激烈,从而产生了一种全球化趋势,人才越来越多,学生更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近年来,一些报刊杂志和学术论文也描述了其中的现象,但很少文章注意到世界各大学性质的转变。与其他的自由贸易相似,这种无国界的人才自由贸易将会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并为个体创造无限机会,激发个人潜能。
优缺点并存
虽然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世界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它的发展也伴有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分校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成功目标,甚至倒闭了。还有办学质量的危机,如本校的教师不愿意搬到国外。为了保持自己在本土的领先地位,一些顶级学校不愿意加入国际竞争。资质不够的教学机构有可能利用人们对国外文凭的渴求,进行不法交易。招生中介会收取两次费用,一次是留学生寻找大学时所花的费用,另一次是大学招生时所付的费用。还有由高等教育全球化引起的对言论自由、妇女权益、同性恋者权益的争论,以及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在波斯湾设立分校而引起的争论。不过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事物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痛,应该积极拥抱高等教育全球化,而不是因噎废食。人才的全球化竞争、创新研究竞赛、分校林立、培养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浪潮,所有这些趋势都对整个世界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流动和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彻底改变。几十年前,有些评论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更多的人选择到西方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学习机会。然而,现在“人才流失”已被“人才回流”所取代,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更愿意回到祖国,在新兴经济体制下寻找发展机会。各国对教育付出了巨大投资,争相培育人才资源,把学生和学者送到世界各个地方,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全球化将会跨越更大的一步:从“人才流失”到“人才回流”,再到“人才发展”。
当然,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也是有输赢之分的。不过,人才自由贸易的纯收益将会十分可观。这半个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有三个最重要的趋势,即大众化、诚信化、科技化,相信这会因为全球化的影响得到更快速的普及。一个学术机构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术机构的失败。诚然,人才自由贸易会比其他种类的自由贸易更重要。无论是在当下的教育工作中还是政策方针上,各国都应该打破国界,真正实现全球化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的发展是曲折的,过分乐观者不必强调今后的积极影响。每一位雄心勃勃的大学校长都赞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趋势确实十分重要,这是维持知识经济和促进全球繁荣的关键。
资料来源:http://www.globecampus.ca/
(编译许恺盈)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
无孔不入的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
印度理工大学(IIT)毗邻国家公园,校园里设有宾馆,如果门窗没关好的话,有时会有猴子窜进房间,郁郁葱葱的校园给人偏僻寂静的感觉,其实这里是做国际学术的地方。包括著名的布朗大学数学家David Mumford在内的一群外国学者都住在这样的宾馆里。校长M. S. Ananth带头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他在达沃斯参加了一个由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 Levin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小组。印度理工大学是一间顶尖的老牌理工学校,他们的入学要求非常严格,每年只招收不到3%的申请者,毕业生都是全球人才市场中的潜力股。高科技集团如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创始人便是这间大学的学生。谷歌、麦肯锡等名企也抢着招聘这里的人才。在校道上,有一张阿布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广告海报, 这是沙特阿拉伯一间新成立的研究生学院,为了快速成为世界级学术中心,他们迫不及待地在这里吸纳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
印度理工大学与国际上很多同等级别的大学一样,慢慢融入到高等教育全球化之中。在商圈和文化圈里,全球化趋势已是老生常谈了,但高等教育全球化同样重要,甚至可能对世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振兴,国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例如阿布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就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挖走的。这位校长曾有一段周游列国的就业经历,从亚洲到加拿大,再到美国,然后回到新加坡,之后再来到中东。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地方未受到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影响,例如新加坡已经被打造成一个区域甚至是世界的高等教育中心了,成功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教育机构。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是一间国际商学院,这里的学生很乐意过周游列国的生活,他们为了寻找教育机会,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不过,一些国际学生能够找到离自己家乡比较近的国际大学。在阿布扎比,纽约大学校长指导了一群来自阿联酋的学生。在卡塔尔的多哈,穿着黑色长袍的理工科女生从挂着“欢迎来到德州农工大学”横幅的教学大楼里蜂拥而出,因为她们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多哈分校里攻读专业学位。不管是老师、学生周游列国的任教和求学,还是各大学在其他地方设立分校,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影响已毋庸置疑了,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思想传播的。我们可以去看看上海交通大学,其高等教育科主任的书架上不乏各种类的书籍,但我们肯定能找到由前密歇根大学校长Duderstadt编写的《21世纪的大学》,当然,还有Thomas Friedman写的《世界是平的》。研究院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清楚他们正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一场学术较量。在国家教育基金的帮助下,学校已由原来的上海西部学校快速发展为国际学校。一幅挂在宿舍楼的横幅这么写:“为国家、为自己努力上进,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成长过程回顾
透过上述现象,高等教育全球化便可见一斑,可谓遍地开花。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成长不是近几年的事,而是以深远的方式进行的。学者周游列国做学术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了,这可以追溯到900年前,欧洲以外的学生涌进巴黎博洛尼亚的第一所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研究大学拥有雄厚的资金,校内有一流的学科部门、精英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先进的实验室,吸引了各国学生、教授。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全世界都向美国的大学投去了艳羡的眼光,在以后的几十年可能也是如此。但全球化已经刺激了高等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在新的教育市场里,全球化比以前更普遍、更真实了,留学生人数史无前例地增多。美国大学在教育上独占鳌头的地位慢慢被动摇,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大学的竞争压力。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一个更重大的转变,那就是越来越多国家有强烈的愿望,不只是把学生送到美国留学,或在本土设立美国大学的分校,而是自己打造世界级大学。无论是中国、韩国、沙特阿拉伯,还是德国、法国,都不惜重金地打造美国式研究机构,以求达到极具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水平。虽然美国在留学市场中可谓地位超然,但也不能抵御这些海外大学的冲击,逐渐受到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的竞争压力,还受到中东、东南亚、日本、中国等大学的竞争压力。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名校进军亚洲和中东留学市场,在当地设立分校。这些名校与其他海外学校联盟,制定了一些学术与利润双赢的政策。
让我们用多角度看看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成长过程——更严格的招生制度和教师招聘制度;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分校;为打造世界级大学所做出的巨大投资;网校的新概念;满足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的投资者;被密切关注的大学排名。排名方式已慢慢按照大学教育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学生人数而改变。
原因探析
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成长背后有一连串的原因。很多政府为了建设知识经济,努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人们都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如果要深造,就要到海外学习、了解国外文化。大多数学生热衷于外国文凭。越来越多的大学需要打造一个世界级大学的形象。还有一个事实,更方便的沟通平台和交通系统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到国外任教、学习、交流和竞争的机会。这些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型自由贸易的兴起,即人才自由贸易。在这个全球市场里,越来越多的人能获得机会,他们的资本不是身份,而是知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在全球各大学留学和做研究,各间大学为了吸纳尖子生而竞争激烈,从而产生了一种全球化趋势,人才越来越多,学生更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近年来,一些报刊杂志和学术论文也描述了其中的现象,但很少文章注意到世界各大学性质的转变。与其他的自由贸易相似,这种无国界的人才自由贸易将会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并为个体创造无限机会,激发个人潜能。
优缺点并存
虽然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世界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它的发展也伴有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分校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成功目标,甚至倒闭了。还有办学质量的危机,如本校的教师不愿意搬到国外。为了保持自己在本土的领先地位,一些顶级学校不愿意加入国际竞争。资质不够的教学机构有可能利用人们对国外文凭的渴求,进行不法交易。招生中介会收取两次费用,一次是留学生寻找大学时所花的费用,另一次是大学招生时所付的费用。还有由高等教育全球化引起的对言论自由、妇女权益、同性恋者权益的争论,以及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在波斯湾设立分校而引起的争论。不过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事物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痛,应该积极拥抱高等教育全球化,而不是因噎废食。人才的全球化竞争、创新研究竞赛、分校林立、培养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浪潮,所有这些趋势都对整个世界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流动和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彻底改变。几十年前,有些评论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更多的人选择到西方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学习机会。然而,现在“人才流失”已被“人才回流”所取代,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更愿意回到祖国,在新兴经济体制下寻找发展机会。各国对教育付出了巨大投资,争相培育人才资源,把学生和学者送到世界各个地方,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全球化将会跨越更大的一步:从“人才流失”到“人才回流”,再到“人才发展”。
当然,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也是有输赢之分的。不过,人才自由贸易的纯收益将会十分可观。这半个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有三个最重要的趋势,即大众化、诚信化、科技化,相信这会因为全球化的影响得到更快速的普及。一个学术机构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术机构的失败。诚然,人才自由贸易会比其他种类的自由贸易更重要。无论是在当下的教育工作中还是政策方针上,各国都应该打破国界,真正实现全球化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的发展是曲折的,过分乐观者不必强调今后的积极影响。每一位雄心勃勃的大学校长都赞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趋势确实十分重要,这是维持知识经济和促进全球繁荣的关键。
资料来源:http://www.globecampus.ca/
(编译许恺盈)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