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风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由于古代学校的名称繁杂,其规模、性质、课程内容和受教育的对象不尽相同,所以对教师的称谓颇多。现择要集释于下:
师 教师的统称。《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长 官师(百官或官吏之长)和长者。《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后用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 教师的通称,如对东宫太子的老师称为太子师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今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也用作对有生产技能的工人的尊称。
师父 对教师的尊称,含教师如父之意。南唐尉迟《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师资 先秦时代对教师的尊称。《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今指能胜任教师职务的人才。
宗师 称受人尊重、奉为师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训导工作。《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经师 汉代以经学教授学生的学官,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老师 原意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宋、元时称地方小学教师为老师。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现为对教员的尊称或泛称有某种特长、值得学习的人。
女师 古代教育妇女的女教师。《诗·周南·葛覃》中的“言告师氏”,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讲师 古代尊称讲解经籍的教师为讲师。今为高等学校中高于助教、低于副教授的教师职称。
博士 称教师为博士始于战国,秦、汉相承。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时也有国子博士。《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今指学位的最高级别;也指取得这一学位的人。
夫子 古代称大夫(官职)为夫子。孔子曾为鲁大夫,故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夫子。后来用夫子尊称教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先生 对教师的尊称,《礼记》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孟子·告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教授 学官名,宋代始为教师的称谓。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州、县学均置教授,用经术行义教导诸生,并掌学校课试等事。今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最高一级的职称。
助教 始于晋,协助博士授学生经学。后来国学中均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等。现为高等院校教师的初级职称。
学官 汉代尊称太学教师为学官,又称教官,主持学校教育工作。《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弘为学官。”
学长 对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的敬称,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乃命耆(张耆)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后来,“学长”也用作对比自己年长或比自己年级高的同学的尊称;也用于尊称一般同学。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教师。其职务是协助博士教学,并做训导工作。元代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生员。
祭酒 原来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汉武帝设五经博士,首席称博士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于是祭酒就成为官学中教师的称谓。西晋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隋以后称国子监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
监学 清末中学以上学堂设监学官,称教师为监学或学监,负责考察学生出入、功课勤惰和起居生活等工作。
司业 官名,兼教公卿大夫等贵族子弟,故后世用作教师称谓。隋朝始设国子监司业,帮助祭酒教授生徒。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这里的司业就是明代国子监中的教师称谓。
函丈 《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郑玄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书函中常用作对师长的敬称,犹言讲席。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自丙午奉教函丈以来,不相闻问,盖十有一年矣。”
师 教师的统称。《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长 官师(百官或官吏之长)和长者。《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后用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 教师的通称,如对东宫太子的老师称为太子师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今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也用作对有生产技能的工人的尊称。
师父 对教师的尊称,含教师如父之意。南唐尉迟《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师资 先秦时代对教师的尊称。《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今指能胜任教师职务的人才。
宗师 称受人尊重、奉为师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训导工作。《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经师 汉代以经学教授学生的学官,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老师 原意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宋、元时称地方小学教师为老师。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现为对教员的尊称或泛称有某种特长、值得学习的人。
女师 古代教育妇女的女教师。《诗·周南·葛覃》中的“言告师氏”,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讲师 古代尊称讲解经籍的教师为讲师。今为高等学校中高于助教、低于副教授的教师职称。
博士 称教师为博士始于战国,秦、汉相承。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时也有国子博士。《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今指学位的最高级别;也指取得这一学位的人。
夫子 古代称大夫(官职)为夫子。孔子曾为鲁大夫,故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夫子。后来用夫子尊称教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先生 对教师的尊称,《礼记》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孟子·告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教授 学官名,宋代始为教师的称谓。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州、县学均置教授,用经术行义教导诸生,并掌学校课试等事。今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最高一级的职称。
助教 始于晋,协助博士授学生经学。后来国学中均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等。现为高等院校教师的初级职称。
学官 汉代尊称太学教师为学官,又称教官,主持学校教育工作。《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弘为学官。”
学长 对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的敬称,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乃命耆(张耆)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后来,“学长”也用作对比自己年长或比自己年级高的同学的尊称;也用于尊称一般同学。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教师。其职务是协助博士教学,并做训导工作。元代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生员。
祭酒 原来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汉武帝设五经博士,首席称博士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于是祭酒就成为官学中教师的称谓。西晋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隋以后称国子监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
监学 清末中学以上学堂设监学官,称教师为监学或学监,负责考察学生出入、功课勤惰和起居生活等工作。
司业 官名,兼教公卿大夫等贵族子弟,故后世用作教师称谓。隋朝始设国子监司业,帮助祭酒教授生徒。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这里的司业就是明代国子监中的教师称谓。
函丈 《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郑玄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书函中常用作对师长的敬称,犹言讲席。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自丙午奉教函丈以来,不相闻问,盖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