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7日,长安集团无偿收购云内动力38.14%的股份;1月11日,长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长安汽车停牌并宣布公开增发;1月14日增发结束,共发行约3.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35.08亿元。刚刚在2010年产销量位列全国第四的长安集团,新年伊始便动作频频。但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如何摆脱重组的“后遗症”依然是长安今年需要面对的重中之重。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长安汽车集团全年销量为237.88万辆,同比增长27.22%。继上汽、东风和一汽集团之后,长安成为第四个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的汽车企业。
对于产销量曾一度跻身全国第二的长安来说,似乎并不满足于全年产销量再度回到第四的现状,新年初始就在资本市场先声夺人。无论是无偿收购云内动力38.14%的股份,还是公开增发,都是长安对2011年给予的不小期望。
不过,在国泰君安证券张欣看来,收购和增发都不是重点,“重组中航汽车遗留下来的问题,才是长安更迫切需要解决的,否则一旦车市不佳,问题将更加突出”。
“四大”相争白热化
2009年的兼并重组,让长安一跃挤进全国四大汽车集团之列,并在2010年一度产销量位列“四大”第二。为此,东风汽车集团总裁朱福寿曾对媒体表示:“2010年谁都有可能当老二。”最终的产销数据也印证了他的话,除上汽仍然遥遥领先、率先突破300万辆外,东风、一汽和长安的肉搏战异常激烈,差距并不大。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汽全年销量为355.84万辆,同比增长31.53%;东风、一汽和长安同时跨入200万辆阵营,分别销售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05%、31.55%和27.22%。四大集团总销量1271.01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销售的70%,而2010年销量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59.60万辆,占总销售的86%。
“差距不到15万辆是很容易超越的,如果差距到了50万辆就很难超越了。”张欣对记者说,“2011年前几大汽车集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上汽是四大集团中第一个实现整体上市的,利用资本市场的持续输血,成就了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的霸业。2010年上汽集团还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实现定向增发9亿股,募集100多亿元的资金。而一汽集团也开始积极加快整体上市的脚步,有望在2011年年中成立股份公司。有分析师表示:“中国汽车业在快速扩张之时,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为四大集团融资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上市融资也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从重组云南汽车公司,到组建东风裕隆,一向以效益和稳步发展为标杆的东风,去年也加速了兼并扩张的步伐。或许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大汽车集团通过加速组建资本体系来为产业扩张助力,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收编云内意义有限
哈飞、昌河的重组问题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长安新年伊始又迎来新成员。
1月7日,云内动力宣布,原实际控制人昆明市国资委同意将其持有的云南内燃机厂(持有云内动力38.14%的股份)的100%产权无偿划转予长安集团,划转完成后长安将成为云内动力的实际控制人。
“兵装集团非常看好云南对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近年来极力扩张中的长安集团也迫切需要增强发动机业务能力,云内动力恰恰在发动机方面颇具实力。”兵装集团副总经理、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日前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云内动力来说,并入长安可以减轻其作为独立发动机生产企业的经营压力;对长安来说,既获得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又弥补了其柴油发动机的业务短板,也是实施“大西南战略”的重要一环。
据公告显示,长安承诺将以云内动力为平台,五年内投资10亿元建成柴油发动机动力总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投资50亿元以上开发产品并提升产能,将现在60万台/年的发动机产能提升至120万台/年,预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在云南建设汽车整车、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这也被业界看做长安实现快速扩张的又一重要之战:从2010年5月开始,徐留平就与合肥、南京、北京等八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总额超过350亿元的投资协议。
“目前看不算累赘,毕竟云内动力是盈利的,但是从长远看却未必能实现持续发展。”张欣表示。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已实现产业化的乘用车柴油机企业,2009年云内动力全年营业收入为24.91亿元,净利润为1.70亿元;2010年前三季实现收入16.66亿元,净利润为7041.94万元。
不过,重组中航汽车的“后遗症”还没能解决好,再添新兵的长安也难以消化。正如张欣坦言,拥有云内动力对于目前的长安来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云内动力以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为主,主要配轻型汽车或柴油轿车,但是目前国内主流车企均有自己的发动机制造能力,而长安自身轻型车规模不大,难以完全消化”。
增发未达标难解近渴
据了解,早在2010年年初,长安就开始公开增发的准备,但由于当时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太多,直到2010年12月17日证监会才批准了长安汽车的增发方案。经证监会核准,长安于2011年1月11日公开增发,计划发行数量不超过4.11亿股,增发价格为9.74元/股,预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亿元。
“目前汽车股整体表现不佳,使得长安汽车的股票增发价格对应的市盈率比较低,所以选择现在增发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汽车分析师刘锋对媒体表示,“但是长安集团扩张得太快了,其资金链已经崩紧,只能必须尽快完成资金的募集工作。”
因增发而停牌三天的长安汽车于1月14日发布公告称,本次合计发行约3.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35.08亿元,比预期募资额稍有缩水。其中控股股东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购1亿股,认购金额为9.8亿元,为认购第一大户。网上发行仅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1.24%;网下申购占60.25%;其余28.51%由承销团包销。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增发申购前日即1月10日,长安汽车下跌3.31%,报收9.64元/股,跌破申购价,“破发”为承销商包销埋下了伏笔。
“如果在询价前市场价就跌到增发价之下,那么恐怕谁都不会参与,而一旦参与询价并下单,就是被套,因此承销商被迫把剩余的都买下。”张欣对记者说,“对长安而言,此次增发还是算顺利完成了,拿到了原定的募集资金。”破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对投资者和承销商而言这就是风险所在。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有11家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其中8家出现承销商包销,5家公司股价“破发”。
据了解,长安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项目、小排量发动机产业升级项目、自主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三大项目完全达产后,长安汽车预计每年将新增营业收入150亿元以上、新增利润总额6亿元以上,同时自主研发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本次募集资金方案将为逐步实现‘大长安’的宏伟蓝图带来资本支持。”一位长期关注长安集团的业内人士表示,新投资的项目建设期为两三年,至少五年后才能达产,而前几年不少整车企业积极扩张的产能将从今年起开始释放,竞争会更加激烈,可能放缓的车市未来依然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长安汽车集团全年销量为237.88万辆,同比增长27.22%。继上汽、东风和一汽集团之后,长安成为第四个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的汽车企业。
对于产销量曾一度跻身全国第二的长安来说,似乎并不满足于全年产销量再度回到第四的现状,新年初始就在资本市场先声夺人。无论是无偿收购云内动力38.14%的股份,还是公开增发,都是长安对2011年给予的不小期望。
不过,在国泰君安证券张欣看来,收购和增发都不是重点,“重组中航汽车遗留下来的问题,才是长安更迫切需要解决的,否则一旦车市不佳,问题将更加突出”。
“四大”相争白热化
2009年的兼并重组,让长安一跃挤进全国四大汽车集团之列,并在2010年一度产销量位列“四大”第二。为此,东风汽车集团总裁朱福寿曾对媒体表示:“2010年谁都有可能当老二。”最终的产销数据也印证了他的话,除上汽仍然遥遥领先、率先突破300万辆外,东风、一汽和长安的肉搏战异常激烈,差距并不大。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汽全年销量为355.84万辆,同比增长31.53%;东风、一汽和长安同时跨入200万辆阵营,分别销售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05%、31.55%和27.22%。四大集团总销量1271.01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销售的70%,而2010年销量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59.60万辆,占总销售的86%。
“差距不到15万辆是很容易超越的,如果差距到了50万辆就很难超越了。”张欣对记者说,“2011年前几大汽车集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上汽是四大集团中第一个实现整体上市的,利用资本市场的持续输血,成就了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的霸业。2010年上汽集团还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实现定向增发9亿股,募集100多亿元的资金。而一汽集团也开始积极加快整体上市的脚步,有望在2011年年中成立股份公司。有分析师表示:“中国汽车业在快速扩张之时,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为四大集团融资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上市融资也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从重组云南汽车公司,到组建东风裕隆,一向以效益和稳步发展为标杆的东风,去年也加速了兼并扩张的步伐。或许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大汽车集团通过加速组建资本体系来为产业扩张助力,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收编云内意义有限
哈飞、昌河的重组问题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长安新年伊始又迎来新成员。
1月7日,云内动力宣布,原实际控制人昆明市国资委同意将其持有的云南内燃机厂(持有云内动力38.14%的股份)的100%产权无偿划转予长安集团,划转完成后长安将成为云内动力的实际控制人。
“兵装集团非常看好云南对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近年来极力扩张中的长安集团也迫切需要增强发动机业务能力,云内动力恰恰在发动机方面颇具实力。”兵装集团副总经理、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日前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云内动力来说,并入长安可以减轻其作为独立发动机生产企业的经营压力;对长安来说,既获得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又弥补了其柴油发动机的业务短板,也是实施“大西南战略”的重要一环。
据公告显示,长安承诺将以云内动力为平台,五年内投资10亿元建成柴油发动机动力总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投资50亿元以上开发产品并提升产能,将现在60万台/年的发动机产能提升至120万台/年,预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在云南建设汽车整车、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这也被业界看做长安实现快速扩张的又一重要之战:从2010年5月开始,徐留平就与合肥、南京、北京等八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总额超过350亿元的投资协议。
“目前看不算累赘,毕竟云内动力是盈利的,但是从长远看却未必能实现持续发展。”张欣表示。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已实现产业化的乘用车柴油机企业,2009年云内动力全年营业收入为24.91亿元,净利润为1.70亿元;2010年前三季实现收入16.66亿元,净利润为7041.94万元。
不过,重组中航汽车的“后遗症”还没能解决好,再添新兵的长安也难以消化。正如张欣坦言,拥有云内动力对于目前的长安来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云内动力以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为主,主要配轻型汽车或柴油轿车,但是目前国内主流车企均有自己的发动机制造能力,而长安自身轻型车规模不大,难以完全消化”。
增发未达标难解近渴
据了解,早在2010年年初,长安就开始公开增发的准备,但由于当时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太多,直到2010年12月17日证监会才批准了长安汽车的增发方案。经证监会核准,长安于2011年1月11日公开增发,计划发行数量不超过4.11亿股,增发价格为9.74元/股,预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亿元。
“目前汽车股整体表现不佳,使得长安汽车的股票增发价格对应的市盈率比较低,所以选择现在增发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汽车分析师刘锋对媒体表示,“但是长安集团扩张得太快了,其资金链已经崩紧,只能必须尽快完成资金的募集工作。”
因增发而停牌三天的长安汽车于1月14日发布公告称,本次合计发行约3.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35.08亿元,比预期募资额稍有缩水。其中控股股东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购1亿股,认购金额为9.8亿元,为认购第一大户。网上发行仅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1.24%;网下申购占60.25%;其余28.51%由承销团包销。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增发申购前日即1月10日,长安汽车下跌3.31%,报收9.64元/股,跌破申购价,“破发”为承销商包销埋下了伏笔。
“如果在询价前市场价就跌到增发价之下,那么恐怕谁都不会参与,而一旦参与询价并下单,就是被套,因此承销商被迫把剩余的都买下。”张欣对记者说,“对长安而言,此次增发还是算顺利完成了,拿到了原定的募集资金。”破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对投资者和承销商而言这就是风险所在。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有11家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其中8家出现承销商包销,5家公司股价“破发”。
据了解,长安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线扩能技术改造项目、小排量发动机产业升级项目、自主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三大项目完全达产后,长安汽车预计每年将新增营业收入150亿元以上、新增利润总额6亿元以上,同时自主研发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本次募集资金方案将为逐步实现‘大长安’的宏伟蓝图带来资本支持。”一位长期关注长安集团的业内人士表示,新投资的项目建设期为两三年,至少五年后才能达产,而前几年不少整车企业积极扩张的产能将从今年起开始释放,竞争会更加激烈,可能放缓的车市未来依然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