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网红致谢信,是一场阅读激发的精神共振与情感共鸣。
第26个“世界读书日”,又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如期而至,这封信于黄国平毕业4年后在网络走红,似乎也恰逢其时。4月,书香满华夏。全民阅读层层“破圈”。
预约、扫码、测温……走进首都图书馆,首先看到的不是书,而是巨幅海报展览。一楼的两个展厅,为皇城中轴线打造了一个穿越古今的“样板间”,分别陈列着古代典籍、非遗文创产品、传统刺绣作品,“这是我徒步走过北京中轴线用时最短的一次!”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此行不为读书,只为看展,“用读者证网上预约,经常可以免费参加活动,周末就有《白鹿原》的读者分享会。”黄先生住在附近,日常来图书馆打发退休的日子,“免费热水、冬暖夏凉,你去看看那个老年阅读区,古色古香的书架,我很多老年朋友都爱在这儿待着。”公益的服务设施、美观的人文环境,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感受书香氛围,图书馆也是绝佳场地。在首都图书馆二楼的成人阅览室,靠背沙发、小圆凳、课桌椅一应俱全,随时随地满足读者多种阅读姿势的打开方式。学生考研写论文,上班族自学忙“充电”……五颜六色的身影穿梭在书架之间,偌大的图书馆只听见纸张在指尖“跳跃”的声音。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银发老太太,翻阅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认真写着笔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太太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缺席。“遇到生字她就会来问我们,服务台上这本词典,就是专门为她准备的,担心老人家翻书架行动不便。”
书山有路,学海有“导航”。“这套设备可以帮助读者梳理海量信息,精准高效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刘大姐是北京某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休息日来首都图书馆查阅资料,她给记者演示云屏数字借阅机,1分钟内就查到了想要的书籍,并成功下载电子文本。“一屏万卷!这里的资料比较齐全,设备也很先进,我就经常来看看。尤其是这些新兴的全媒体阅读技术,很多小孩都会操作,再不学习,我这个业内人士就要被淘汰了。”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率先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数字阅读体系,打造网络云空间,激活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很多人都把图书馆规划在行程列表上,但身体却行走在时尚街区逛商场。随着“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推广,每一座城市的CBD,都涌现出一处处文化新地标,点亮每一个“打工人”的“15分钟阅读圈”。作为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实体书店也在探索发展转型升级。
“‘金融女’也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回到出租屋除了躺着就是瘫着,哪会有这样的环境和情调呢?”浏览黑白电影海报、经典美术画作,欣赏中国的陶瓷、西方的雕塑,理财规划师李女士漫步在北京国贸建投书局的文化长廊流连忘返。“不忙的时候会来这里看看书,累极了还在那个沙发上睡着过。”午休时段,她是这里的常客,“《睡个好觉》,这本书放在国贸的书店里也太扎心了,但还是让我想要看一看。”李女士笑着说道,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落座。户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室内氤氲着咖啡味的书香慢时光,透明的落地窗将喧嚣的街景与安静的书店隔离成两个世界,给人以“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作为文化消费空间,越来越多的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地,让城市“打工人”也有诗和远方。
传统的阅读场景未必能满足读者日渐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阅读空间层层“破圈”,实体书店也不止于“书”的服务理念。“比如我们的‘传记咖啡馆’主打名人文化,读者可以在此享用下午茶,进行商务洽谈。此外也有很多免费活动,我们会不定期邀请名家学者开展文学讲座,策划主题展览,推广文创产品。”客户经理曹铮告诉记者,现阶段,建投书局计划与朝阳区图书馆合作举办“百年赤子”主题展览,弘扬红色文化,献礼建党百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王波还会到场讲述《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读者通过网络预约就能免费报名。”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建投书局国贸店与朝阳区图书馆举行2021年度“店中馆”合作签约仪式,共建城市书屋。借助图书馆的读者证,顾客不仅可以在此免费借阅纸质书籍,还能免费享受海量的数字资源。“区图书馆提供书籍、数字设备,我们提供场地和服务,合力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曹铮说。
“仁、义、礼、智、信……”张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赏析居委会楼道墙壁上的书法作品,打算借机育儿弘扬传统美德,没想到却给自己挖了“坑”,“孩子问我,这是什么字体?我真讲不上来,尴尬了。”幸运的是,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行至三楼,她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这里有专业的美术老师,还有免费的书法课。在外面的培训班,一节课大概需要三五百元。”
垡头翠城盛园社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常住人口多达15000人。近日,当地首个传统文化实践中心在居委会办公楼开启试运营,书香飘到家门口,贯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以前我们推广阅读,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动场所,现在可选择的场地不胜枚举,除了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社区空间也被开发利用上了。”公益阅读推广人李彦池认为,社区有望成为阅读推广主力阵地的一支潜力股。
书香沁润社区,融合传统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升级精神内核,政府力量结合社会资源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朝阳城市书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招牌吸引了大批居民到此参观。
“我们每周都有免费的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手工课,大人和小孩都可以报名参加,扫描二维码,加入读者群,就能第一时间获取活动信息。”遇到居民前来问询,工作人员一边介绍活动亮点,一边带着大家参观教室和图书馆。“目前美中不足的就是没电梯,如果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我们会安排专人上门接待。”
全新上架的8000册图书,目标人群涵盖老中青,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选书前期,我们在附近的小区、学校做了大量的调研,以后也会不定期征求读者意见,不断完善书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图书馆开放时段为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但仍有读者在留言墙上表示“希望延长开放时间”。
进入图书馆,看见五颜六色的绘本、松软舒适的海绵垫,小朋友们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我们老年人最怕的就是陪娃读书写作业,问啥啥不懂,这里不仅书多,老师们人也都挺好的。”看到孙女和小伙伴安安静静共享一本故事书,王奶奶放心地去前臺咨询老年人的唱歌课和手工课,她一路小跑,丝带飘飘,和姐妹们有说有笑。
第26个“世界读书日”,又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如期而至,这封信于黄国平毕业4年后在网络走红,似乎也恰逢其时。4月,书香满华夏。全民阅读层层“破圈”。
打造现代化图书馆,激活文化资源
预约、扫码、测温……走进首都图书馆,首先看到的不是书,而是巨幅海报展览。一楼的两个展厅,为皇城中轴线打造了一个穿越古今的“样板间”,分别陈列着古代典籍、非遗文创产品、传统刺绣作品,“这是我徒步走过北京中轴线用时最短的一次!”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此行不为读书,只为看展,“用读者证网上预约,经常可以免费参加活动,周末就有《白鹿原》的读者分享会。”黄先生住在附近,日常来图书馆打发退休的日子,“免费热水、冬暖夏凉,你去看看那个老年阅读区,古色古香的书架,我很多老年朋友都爱在这儿待着。”公益的服务设施、美观的人文环境,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感受书香氛围,图书馆也是绝佳场地。在首都图书馆二楼的成人阅览室,靠背沙发、小圆凳、课桌椅一应俱全,随时随地满足读者多种阅读姿势的打开方式。学生考研写论文,上班族自学忙“充电”……五颜六色的身影穿梭在书架之间,偌大的图书馆只听见纸张在指尖“跳跃”的声音。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银发老太太,翻阅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认真写着笔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太太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缺席。“遇到生字她就会来问我们,服务台上这本词典,就是专门为她准备的,担心老人家翻书架行动不便。”
书山有路,学海有“导航”。“这套设备可以帮助读者梳理海量信息,精准高效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刘大姐是北京某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休息日来首都图书馆查阅资料,她给记者演示云屏数字借阅机,1分钟内就查到了想要的书籍,并成功下载电子文本。“一屏万卷!这里的资料比较齐全,设备也很先进,我就经常来看看。尤其是这些新兴的全媒体阅读技术,很多小孩都会操作,再不学习,我这个业内人士就要被淘汰了。”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率先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数字阅读体系,打造网络云空间,激活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实体书店转型,提高服务水平
很多人都把图书馆规划在行程列表上,但身体却行走在时尚街区逛商场。随着“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推广,每一座城市的CBD,都涌现出一处处文化新地标,点亮每一个“打工人”的“15分钟阅读圈”。作为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实体书店也在探索发展转型升级。
“‘金融女’也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回到出租屋除了躺着就是瘫着,哪会有这样的环境和情调呢?”浏览黑白电影海报、经典美术画作,欣赏中国的陶瓷、西方的雕塑,理财规划师李女士漫步在北京国贸建投书局的文化长廊流连忘返。“不忙的时候会来这里看看书,累极了还在那个沙发上睡着过。”午休时段,她是这里的常客,“《睡个好觉》,这本书放在国贸的书店里也太扎心了,但还是让我想要看一看。”李女士笑着说道,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落座。户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室内氤氲着咖啡味的书香慢时光,透明的落地窗将喧嚣的街景与安静的书店隔离成两个世界,给人以“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作为文化消费空间,越来越多的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地,让城市“打工人”也有诗和远方。
传统的阅读场景未必能满足读者日渐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阅读空间层层“破圈”,实体书店也不止于“书”的服务理念。“比如我们的‘传记咖啡馆’主打名人文化,读者可以在此享用下午茶,进行商务洽谈。此外也有很多免费活动,我们会不定期邀请名家学者开展文学讲座,策划主题展览,推广文创产品。”客户经理曹铮告诉记者,现阶段,建投书局计划与朝阳区图书馆合作举办“百年赤子”主题展览,弘扬红色文化,献礼建党百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王波还会到场讲述《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读者通过网络预约就能免费报名。”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建投书局国贸店与朝阳区图书馆举行2021年度“店中馆”合作签约仪式,共建城市书屋。借助图书馆的读者证,顾客不仅可以在此免费借阅纸质书籍,还能免费享受海量的数字资源。“区图书馆提供书籍、数字设备,我们提供场地和服务,合力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曹铮说。
书香沁润社区,提升文化内核
“仁、义、礼、智、信……”张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赏析居委会楼道墙壁上的书法作品,打算借机育儿弘扬传统美德,没想到却给自己挖了“坑”,“孩子问我,这是什么字体?我真讲不上来,尴尬了。”幸运的是,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行至三楼,她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这里有专业的美术老师,还有免费的书法课。在外面的培训班,一节课大概需要三五百元。”
垡头翠城盛园社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常住人口多达15000人。近日,当地首个传统文化实践中心在居委会办公楼开启试运营,书香飘到家门口,贯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以前我们推广阅读,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动场所,现在可选择的场地不胜枚举,除了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社区空间也被开发利用上了。”公益阅读推广人李彦池认为,社区有望成为阅读推广主力阵地的一支潜力股。
书香沁润社区,融合传统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升级精神内核,政府力量结合社会资源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朝阳城市书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招牌吸引了大批居民到此参观。
“我们每周都有免费的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手工课,大人和小孩都可以报名参加,扫描二维码,加入读者群,就能第一时间获取活动信息。”遇到居民前来问询,工作人员一边介绍活动亮点,一边带着大家参观教室和图书馆。“目前美中不足的就是没电梯,如果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我们会安排专人上门接待。”
全新上架的8000册图书,目标人群涵盖老中青,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选书前期,我们在附近的小区、学校做了大量的调研,以后也会不定期征求读者意见,不断完善书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图书馆开放时段为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但仍有读者在留言墙上表示“希望延长开放时间”。
进入图书馆,看见五颜六色的绘本、松软舒适的海绵垫,小朋友们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我们老年人最怕的就是陪娃读书写作业,问啥啥不懂,这里不仅书多,老师们人也都挺好的。”看到孙女和小伙伴安安静静共享一本故事书,王奶奶放心地去前臺咨询老年人的唱歌课和手工课,她一路小跑,丝带飘飘,和姐妹们有说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