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肘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1-2].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34~65岁,平均45.4岁.左侧7例,右侧5例.致病原因:7例因骨折复位不良致肘外翻畸形,其余患者原因不明.术前
【机 构】
:
510630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肘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1-2].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34~65岁,平均45.4岁.左侧7例,右侧5例.致病原因:7例因骨折复位不良致肘外翻畸形,其余患者原因不明.术前检查肌电图存在明显尺神经损伤表现.超声检查显示该段神经变细.症状:全部患者均有手部尺侧半放电感,小指感觉异常,手指精细活动不同程度受限,病程较长者伴有爪形手畸形和小鱼际肌萎缩.根据Dellon提出的肘管综合征分级标准,本组轻度2例,中度8例,重度2例。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科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小腿外侧中、下段中小面积皮肤缺损创面7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9~60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机器切割伤2例,慢性感染2例.均有肌腱、神经及骨外露,患肢小腿外上段1/2皮肤完好,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纵向长度均小于5.0 cm,皮肤缺损面积大小为3.5
从2001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不同组织瓣移植消除创面,控制感染,同时结合植骨或骨搬移技术修复骨缺损,治疗了41例难治性胫骨骨折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0~63岁.车祸伤22例,重物挤压伤13,机器绞伤6例.小腿创面不同程度感染渗出,胫骨骨缺损长度为3~ 14 cm,小腿皮肤缺损面积3 cm×6 cm~7 cm×25 cm.入院后
目的 探讨以健肢小腿内侧皮瓣交腿桥接胸脐皮瓣游离移植蒂部改良处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28例一侧小腿严重损伤导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以健肢小腿内侧皮瓣交腿桥接胸脐皮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同时对其桥式蒂进行改良:设计胸脐皮瓣携带跨中线侧叶皮瓣;小腿内侧皮瓣呈舌形切取并携带内踝上穿支;在处理桥式蒂时,将交腿皮瓣近侧部分卷管,远侧由携带内踝上穿支的皮瓣作为后壁
目的 探讨应用趾底动脉吻合指动脉的趾腹侧方皮瓣动脉血供给不良时的处理办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对9例拇、手指末节指腹皮肤缺损,应用游离第一趾腓侧趾腹皮瓣修复5例,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4例,切取面积2.6cm×1.7cm~3.2cm×2.1 cm,应用指动脉远端吻合皮瓣趾底动脉终末端修复供血不良的皮瓣. 结果 9例趾腹侧方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 1
律回春晖渐,日月开新元.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迎来了2013年!@@1963年的春天,陈中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首先报道了第一例断肢再植成功,引起了世界巨大的震动.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使我国一跃登上世界医学学术论坛的宝座,为中国争得了巨大的荣誉,十分令人振奋[1].过去一般认为的近代中国在西方人主导的西医领域比较少原创性发明与创新的观点,瞬间就被打破了,在医学领域也成了历史。
目的 探讨临时性血管转流术用于小血管转流的可行性,研究转流管长度对维持通血时间的影响,观察小血管临时性转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右侧股动脉离断模型,用内径为2.0 mm的转流管桥接于血管断端,A、B组转流管的长度分别为10 cm和20 cm.术后定期观察转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转流管变为暗红色,超声探测无血流信号,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即转流管完全堵塞.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足母)趾近节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母)趾末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应用(足母)趾近节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母)趾末端缺损21例. 结果 21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皮瓣远端无坏死,2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应用罂粟碱、尿激酶等药物并对创面换药后成活.随访12~ 18个月,17例患者皮瓣感觉恢复. 结论 (足母)趾近节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母)趾末端缺损的
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创面多伴有血管、神经、肌腱及骨关节的外露,常常需要皮瓣修复创面[1-7].近年来穿支皮瓣由于不损伤供区的主干血管且设计灵活,备受临床医师青睐[8-9].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7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 方法 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下组(B组)、肌内组(C组),术后培养观察.指标:异体骨ECT显像(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血管造影检查、异体骨病理学检查(术后第12周). 结果 3组
目的 探讨外踝尖后上4~7 cm和9~ 11 cm两种不同平面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对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部位应用两种不同平面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外踝尖后上4.0~7.0 cm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8例,切取皮瓣面积:4.5 cm×3.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