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石家庄特大水灾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1984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作为近代新兴城市,较之获鹿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石家庄在建市前属获鹿县)西高东低的地势,每逢雨水稍多的夏季,多“受太行山脉山洪侵袭”.而石家庄早期城市建筑的质量较差,城市居民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意识不强,尤其是城市管理薄弱,尚不具备应急处置与应对突发灾害的任何能力.所以,石家庄遭遇1917年和1939年两场特大洪水时,广大市民的人身财产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其他文献
邓小平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领导风格,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举重若轻”.rn最先概括这一特点的是周恩来rn据薄一波回忆,在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期间,有一天在闲聊中,周恩来若有所思地问他:“你在晋冀鲁豫与伯承、小平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薄一波更想知道周恩来的看法,就反问道:“总理,您看呢?”周恩来认真地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两人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邓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薄一波说:\"完全同意总理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当革命形势需要时就走上讲台,讲政治课或作形势报告,宣传革命真理.他在讲课中往往将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炉,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语言艺术运用得恰如其分、得心应手,使人入耳人脑人心,终生难忘.
清末马克思主义由国外进入中国rn马克思主义向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的1899年.这年的2月至4月,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连续发表了由时任广学会总干事、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由其中文助手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的部分内容.该书译自英国进化论学者本杰明·颉德的《社会进化》(中译又称《社会演化》)前4章.其中,几次提到马克思及其思想,并称其为“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彼时,德国人马克思一度被国人认为是英国人,一是因为他有一段时间生活在英国,二是因为介绍其的文章作者为英国人.
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发布“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武汉盘龙城遗址入选.rn盘龙城的名字到底因何而来,它在国家正史中真的“乏载”了吗?笔者就此查证明清时期的地理史志、方志、民间谱牒,以及军用地图等多重原始档案,阐发“盘龙城”缘何取代“盘土城”的始末.
期刊
1932年4月,由戴笠负责的力行社特务处成立.这个起初连编制、经费都无从着落的“草台班子”,后迅速发展为国民党最主要的特务机关军统局.在其情报工作中,被称为“特技”的电讯侦察工作,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其核心的情报业务.
期刊
徐向前(1901-1990)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国防的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生活中的徐向前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他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
期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在这方面,有很多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rn杨秀峰:有人让我带着尚方宝剑来rn我的老领导叫彭宝池,河北景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42年“五一”反“扫荡”中,他负了伤,由于环境艰苦,缺乏医疗条件,经组织批准在家治疗.他卖了二亩地、一头牛,完全自费养伤,伤愈后立刻归队,仍在战斗部队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调到冀南军区某机关生产单位任职,新中
期刊
近期,电影《长津湖》在全国上映,引起了一股观影热潮.该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的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展示的志愿军战士之英勇无畏、战况之惨烈,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这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与装备优势的美军直接对撞,迫使其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不仅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山河无恙,军魂不朽,谨以此文以示纪念.
期刊
湛若水在江门学派的传承、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对陈白沙学术思想的阐发和构建,使陈白沙心学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和工夫论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宇宙生成论方面,湛若水阐发了陈白沙的元气论、气化论,以之作为陈白沙心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本体论方面,湛若水以道体和心体作为陈白沙心学本体论的两个支点,以贯通心体与道体作为本体论体系的核心目标,形成了“本体自然”的体用关系;工夫论方面,湛若水阐发了陈白沙以道体诠释心体的体认路径、随处体认天理的治学方法及勿忘勿助的体证工夫,建构了完备的工夫论体系.
1925年农历三月初三,80岁的诗人、梅兰芳的诗文家教樊樊山(1846-1931,即樊增详)忽有雅兴,要在上巳日(即三月初三)这个传统节日之际,于北京南城的陶然亭广邀南北才俊,为中国的雅士们作最后一次规模空前的集会.rn正在清史馆中修史的82岁的赵尔巽(1844-1927)扶杖前来;曾经的湖南神童、于1913年出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1870-1937)率先响应;天演学家严复的高徒侯毅(1885-1951)担任书记员,记录下了这次庞大集会的盛况.此次雅集实到76人,因故未到后补写题诗的33人,参与者达1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