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篆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践行素质教育的内涵更为深刻。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德育方面的培养。如今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的时代还是学习的环境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学生在道德品质建设方面也有所缺失,需要老师进一步地去引导和强化。鉴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篆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篆刻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篆刻是书法和篆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体系。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文色彩在篆刻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十分注重学生情绪情感以及道德人格方面的培养。如何将德育有效地渗透于篆刻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所密切关注的话题。篆刻教育,以其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直观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传授理论技巧的同时,为学生讲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情感关系以及道德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德育教育被广泛而又具体的表现在篆刻教学的课堂之上,贯穿于整个篆刻教学工作的始终。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浸润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传统文化篆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篆刻教育是一个从欣赏美、接受美到追求美的过程,它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艺术作品之美,乃至精神世界的美,从而使其情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高尚。篆刻教学通过其形象直观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接受价值观念以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改造之时,灵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升华。从本质上来说,篆刻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它是一种对美的传播。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唤起学生对美的思考与追求,从而使其身心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健全。德育教育从广义上来看,也是一种美学教育。只不过是穿插在了篆刻教育之中,以艺术的形式将美的思想表达了出来。艺术之所以称为艺术,是由于其本身具备着强大的感染力以及精神价值。而这种感染力和精神价值正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支撑点,不仅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学生审美价值的养成,乐观生活态度的树立,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德育与篆刻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一种关系。
  二、传统文化篆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实践美的环节,浸润德育灵魂
  直观性是篆刻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德育教育得以有效渗透的重要所在。将艺术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欣赏作品,感受其中的美感。在欣赏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够逐步的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审美取向。篆刻练习,必须要让思想处于一种空灵的状态,全身心的去感受、去琢磨、去思考,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为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够长时间的保持下去,必然会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比如,在练习开始之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30秒内,将刻刀、印泥、篆刻用笔等有条不紊的摆放在桌面上,在下课离开座位之后,应保证手和桌面不会有任何的墨汁或者水迹残留。学生长期坚持这种习惯,他们的动作敏捷性、思维的严谨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学生在进行篆刻练习的时候,需要对临摹的作品进行仔细观察,在完全掌握其中的要点之后,再进行一笔一划的描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否则就会出现失误。学生长期在这种专注的状态之下,他们的性格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美的形象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愉快的心理体验对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篆刻教学开始之初,老师一般会给学生讲解各种字体的特点,并通过图像或者艺术作品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就以楷书为例,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彰显出一种规整之美。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字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做人也应该站得直,行得正,活出精彩的人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情感解析,感受艺术之美
  许多篆刻作品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为世人喜爱和推崇,正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社会,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留住一方净土,通过对篆刻作品进行深度的解析,来带领学生们领略传统艺术的美、精神世界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審美品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是,在以往的篆刻教学中,老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法,很少去关心优秀的篆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表达。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很难对篆刻艺术做到充分的理解和深入的体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老师应尽快地转变教学思路,加强篆刻作品情感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从中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形成风格以及所要抒发的情感。比如,在欣赏名家郑板桥的作品时,老师要让学生从雕刻的纹路结构中引发思考,通过联系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平事迹,想象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心境,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篆刻的情感色彩,感受艺术之美。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之后的作品创作中,为了使自己的情感得以体现,经常会找寻形象的事物,设置相应的情境来贴合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各种展会、节日活动中篆刻作品的布置和运用,将实际生活和篆刻艺术联系起来,让观者感受到人文意蕴之美,让传统文化中孝道、尊师等优秀道德品质得到弘扬。
  (三)篆刻融入生活,拓展德育渗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来学习篆刻艺术,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仅限于教材和教室。这样的教育方式,难免有些狭隘,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会阻碍学生学习面的拓展。篆刻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系统,理应更多的面向社会,向生活开放。比如,生活中一些商品的包装、衣服上的挂饰、个人印章、牌匾上的刻字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来渗透德育教育。
  篆刻教育应倾向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这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具体情境,是人文观念的重要体现,更是篆刻教学课程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对必要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述之外,还应抓准时机,将优秀篆刻作品中所蕴含的故事尽可能的传达给学生,因为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篆刻艺术感兴趣并向往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篆刻名家励志故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先辈们的身上的优良品质,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其中的价值和魅力,帮助其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篆刻教学中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篆刻教师是篆刻教学中德育教育得以开展的主要推动者,德育教育要想取得不错的进展,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进一步加强,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致力于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自我学习之外,还可以经常的参与一些篆刻教师交流会或者加入篆刻教师群,在里面和这些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分享篆刻知识,交流篆刻教学经验,鉴赏各自的作品等。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方式,来不断的提升自己。只有真正热爱篆刻的老师,才能从行动上感化学生,也只有专业素质过硬的老师才能将德育教育更好的渗透到篆刻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增强自身的德育素养
  老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德育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老师要主动的提升道德素养,这是实施篆刻育德的先决条件;其次,老师要培养德育意识,这样才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再次,老师应锻炼自身的德育能力,这是德育教育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比如,篆刻老师可以自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在情感互动中,把握时机,将德育思想渗透进去;还可以挖掘教材,深入渗透等等,这些都是德育能力的具体展现;最后,老师应具备坚定的德育信念。因为德育教育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可能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老师应坚定信念,努力的坚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篆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在这方寸乾坤之间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应当予以重视,并全力落实。
  参考文献:
  [1]昌文军[1]. 浅谈在高中美术篆刻活动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02):P.66-66.
  [2]苗艳.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J]. 教育观察(上旬), 2019, 008(004):26.
  [3]樊骁栋. 篆方寸,刻人生——初中美术课堂中篆刻教学探索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6):214.
其他文献
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教育方面也在时刻进行着改革。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英语教学的关注逐渐转向小学阶段。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陌生的学科,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不自信,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阻碍了老师的教学进度,甚至还可能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涯中的绊脚石。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如何开展小学的特色英语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学校通过课
期刊
实现家长学校建设的常态化、标准化、课程化、特色化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基本要求,也为办好家长学校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在家长学校“四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白马小学,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一体两翼多平台”的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选用“牵手”教材,建设班级家长课堂  办好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教材,教材是课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学校的教育发展也逐渐的提高要求。对于当代高等教育学校发展来说,教育管理思路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不仅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而且要在教育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施,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管理不仅能够实现科学化,还能够实现民主化和规范化。只有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思路进行探索分析,总结现行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以及事物漏洞,根据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践,才能够使得大学生
期刊
如果人生是一篇乐章,人应该踏着怎样的基调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传》。  乾卦取象于天。天行健,蕴含了古代先人对“天”的理解。  关于“天行”史上有两种基本理解。唐代孔颖达:“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行者运动之称”。 清代王引之:“行,道也。天行谓天道也”。从天行是天体运行,到天行是天道的体悟,展现出人类智慧不断向天的内在性质追索的进程。于是“健”这个天的内在核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被运用到教学当中,而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学理念向前发展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了解当前焦旭的问题,从而针对性提升课堂焦旭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是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从知识上还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有效开发家长学校课程,办好家长学校,是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有效地开发家长学校课程,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略述如下,求教方家。  一、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有前瞻性  家长学校的课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
期刊
摘 要:对待问题学生要运用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冷静分析学生,进行诊断及治疗,或者从个性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进步,做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问题学生;权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  教学中,面对问题学生,我们教师感到无力的同时更多的是苦恼;面对那一个个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有痛惜,更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为什么学生屡教不改,症结在哪呢?问题学生,我们究竟该拿什么面对你?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及
期刊
摘 要:当前,在新课改的持续深化背景之下,也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授课方法、授课理念做出革新。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初中时期的关键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从而达到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激发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育初中生的道德品格以及规范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为了提高小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在班级中实施有效的德育策略,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真正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学班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教育中教育惩罚一直延续至今,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利用教育惩罚,必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当前阶段教师运用教育惩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做任何惩罚、二是过度惩罚、三是不公平惩罚。基于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教育惩罚时应健全教育惩罚规章制度、优化惩罚方式、坚持有奖有罚原则。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惩罚;合理运用  自从课程改革后人文教育理念被提出,在此背景下人权意识发挥着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