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茶缘话天邑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棵树,古意盎然,衬以武夷岩茶纯正透亮的金汤底色,如果你恰好见过它,很难不记住这个鲜明而大气的符号——天邑。邑,古语中意为一座城,如今已不太常用。探得究竟,此名乃得自武夷山天心寺禅茶宗师泽道大师。这就无怪乎自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淡定,大概也有了对武夷这山城中天赐之茶的感念和惜福吧。
  
  茶缘共结
  
  国内漆艺名家手制的黑底金漆招牌、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德国艺术家的纸本抽象画作和泽道大师的亲笔书法,很难想象这些来自不同艺术领域却都分量不轻的作品都汇聚在武夷山度假区大王山庄,错落又安静闲适地陈列在天邑的公司总部。在雅致的庭院里,明净的茶室内,随处有历代茶具用品在空间里展示,细节处更耐人寻味,回廊里看似随意摆放的桌椅却分明在静候一泡茶的时光。
  这空间起初是令人不解的,既不临街也非参观场所,何需如此费周章?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天邑背后的人缘:有商界精英一早确立了品牌发展的规划,有收藏界名士游走四方搜罗来不同时代各式茶器具,有资深美术学者近乎偏执地示范他对美的要求,而他们能走在一起的原因,大概除了这武夷山的茶,中国唯一进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茶,他们自己也想不出还能有别的什么了。
  而所有不解的答案就坦然陈列在天邑品茶间,那是案台上已日久斑驳的黄氏族谱。大红袍制作技艺传人,中国仅有的十二位传人之一,天心寺禅茶大师泽道的近身家修弟子,黄氏嫡传第七代制茶师,这一串传奇的头衔下,是天邑的制茶总管黄圣亮。这就难怪在天邑的册子封面赫然标榜“品大红袍传人的茶”,对于痴迷武夷岩茶的人而言,品传人亲制之茶自是难能可贵,而能奉出传人所制之茶与同好,更是禁不住可以骄傲的事了,只这一个理由,也足以让喜茶之人浑然忘我去投入了。
  
  茶益共享
  
  于是天邑的这棵树在大王峰下日渐成长,与武夷芸芸众茶商不同的是,天邑更像是武夷荼文化义务的推广大使,他们为茶做了更博大宽广的定义。来自厦大EMBA班的各界精英在天邑上了一次茶的品鉴课,也许此后忙碌的生活会得益于茶的调剂;来自日本茶道世家里千家的学员团寻访了天邑,只为能躬身朝拜那个收藏于天邑的唐物茶入茶具;更有来自德国的艺术家与英国利物浦博物馆研究员因为与天邑的交流而启发出新的创作灵感,那作品便在异国他方一次次传递中国茶的精神;缘分的来来去去,天邑亦如一棵树不喧哗也不张扬,将茶之益传达给天下人,也就是对茶叶最好的回报了。
  
  茶话共语
  
  传人说。茶泽天下人,世袭制茶是一种缘分更是福气,古法制茶的可贵除了技艺之外,更多的是积淀至今关于茶性与人性的认知和领悟。
  名士说。话说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茶代美人而言,岩茶绝不是最初的钟情,但她会是你沧海桑田后可订终身的那位佳人,当然,我是说茶。
  学者说。我不懂茶,但只喝岩茶,武夷的茶生长不易得来不易,要侍候好它也不容易,所以喝的时候总得存着一份敬意。我不懂茶,但我知道好茶要配好水,天邑里泡茶用的水是专人每日进山请出的武夷山最好的水,我不懂,所以我得学习。
  商人说。起初不过是喜欢喝到好茶,但喜欢的程度日深便会渐进不满足于只是喝到了。
  客人说。品饮岩茶像是修为的哲学,天邑的茶不似商品,更像是文化的一种传递,如岩韵回味幽且长。
  茶妹说。学茶像一门人生功课,越是学就越是明白有更多东西可学,我们做的就是围绕着与茶息息相关的一切,细节处更见心思。
  关于茶,各自总有这样那样的许多话要说,话题总是各自精彩,可见有茶相随的时光总是舒畅愉悦,而天邑传达的关于茶的理念,也渐渐呈现,那是承袭千年的古代茶文化,与现代文明愉悦相融,让茶的精粹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再度提炼。
其他文献
茶席的设置充满了艺术的理念与唯美的情感,也是茶以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它的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展示茶人设计的茶席或花道。简单的文字之外,还需要用心细细体会其中的美感与意境。以此共同交流,共同追寻中国最美的茶的艺术。    一枝清竹倚窗台,茶与花心各自香    花材:线菊、竹  茶与器:青瓷壶组、普洱饼茶  设计理念:翠竹斜倚,翘首期盼,借由线菊的金黄色交映成皎洁的月色,营造静谧清幽的品饮空间,好友
期刊
谁也不会想到在号称西南现代的Mall里,会有成都最古老茶馆的缩影。顺兴老茶馆好像是一个天然的静音器,滤掉了市中心一切的嗜杂与浮躁。  在都市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你穿过底楼一排排时装店,坐上直达的电梯,在三楼一面高高的砖墙上,老旧的青砖显出沧桑与古朴,嵌于青壁上的九幅巨型浮雕精辟地再现出临江古镇景观、市井院落风貌、老茶馆风俗特定、旧时水井诸像等川西民风民俗和建筑艺术,这些号称西蜀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期刊
公干国家机关,曾经土、洋插队,任教员、编辑历史:嗜读不成性,作文不得法,饮茶不解味。如此而已。  每在茶楼前徘徊,感觉进或是不进,已是个问题。  闻说茶楼形制,必遵茶性的品格去经营安排,最重是古意,倘能托古到神农氏的年代,就再好不过。因为据说古香古色,是茶的本然属性,且于上古传说,更有着合璧似的默契。但茶楼竟又不能因此就可以古化到野或糙的程度,那是对古意曲解式的作践。故通常所谓古意,乃是既保有古拙
期刊
身体和绿茶的恋爱就是这么自然而然。不过,双方的性格特点可不是一开始就那么了然于心,好想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最融洽的契合点?那就沏杯绿茶,在四溢的绿茶香气中慢慢往下看,当身体在感受绿茶爱抚的同时,一点一点地挖掘身体爱上绿茶的最佳方式和惊喜吧。    STEP 1    身体的哪些部分最爱绿茶  心血管绿茶中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
期刊
汤鸣皋:1946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艺会副秘书长,宜兴市紫砂行业协会陶艺专会副主任。除紫砂之外,还涉足石雕、木雕等艺术门类。在造型能力、书画篆刻、陶瓷工艺和紫砂文化研究方面具有综合实力。    紫砂大师的“平民本色”    在汤鸣皋的眼里,紫砂泥和人一样,也有性格;一组壶,他做了两年,却还在精心修改雕琢;他的壶,他定位成大众的价格,其平实一如其本人。他喜欢各地
期刊
2006年,成都电视台录制了一档名为《成都印象》的MV。在对外公共频道播出;开场白是很矫情的一句,也很有意思:“成都是一个被水滋润着的城市”。  世居成都的民俗学者焦虎三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成都的水不同于温州的‘皮泡水’,成都的水是地地道道的‘水泡皮’——茶水。”  成都的茶文化无论是在文化沉淀,还是民众基础上,一直处在相当高的水准。老成都上世纪40年代拥有60多万人口。在这60多万人口当中
期刊
雄之景迈山    景迈古茶园是目前全世界所发现古茶树数量最集中、面积最大、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能走进深山,亲自用脚步丈量一下这座古老的大茶山,伸手触摸那些轮回了不知几个世纪的大茶树。对于每一个爱茶人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茶缘”。  和泰山的雄伟、壮阔相比,景迈山谈不上巍峨,但山上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大茶树,当这些大茶树连成的一片大茶园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不一般的“雄气”却能让人叹为观止
期刊
窗外的雨不知要什么时候才停,暮霭深沉,已经辨别不出远处山岩的样子。耳边传来古刹的钟声,在绵绵春雨中清幽回荡。  品一口武夷岩茶,这是刚制好的上等乌龙。唇齿留香。屋檐的雨滴轻落在几株剑兰上,得以甘露,吐露出新芽。忽然问我喜欢上这份宁静与淡定。身边坐着几位朋友,他们已在此古刹皈依,跟随大师潜心修学。对于这杯中乌龙茶,我不甚了解。  其中典故大师娓娓道来——  1646年,那是武夷山动荡的年代。清军入闽
期刊
作者简介:刘林风,女,1976年出生,在北京居住和工作多年:199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自由撰稿人,重庆《商界》杂志专栏作者。为《中国新闻周刊》、《航空博客》杂志、《普洱茶》杂志、《电影时空》、《游遍天下》等多家杂志撰写游记及影评。主要书籍作品有:《古镇书——浙江卷》、《古镇书——江苏上海卷》、《江南》、《姓氏书陈——芙蓉古村》、《姓氏书何——郭洞古村》、《姓氏书牵——苍坡古村》,另有《
期刊
厦门在很多时尚杂志上留下的字眼是“悠闲”、“慢城”、“安逸”……最近在新闻周刊留下的是“P×”、“责任”……当作为一本小众专业杂志走进厦门时,我们也在思考。能给读者带来一个怎样的厦门?看多了白鹭洲上嬉戏的白鹭,习惯了环岛路上拍岸的浪涛声,我们选择游走在厦门的古城小巷,闭上双眼,捂上双耳,去寻觅一种真正属于厦门的味道。  结论是。一个城市的味道。往往是最终停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  对厦门的老茶客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