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刻认识这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结晶和理论指导,它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并回答了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并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什么是科学发展和怎样进行科学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它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战略思维和方针指导,内涵丰富而深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深刻、越完备,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关于既要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又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思想;关于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决策;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和论断: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和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认识和要求;关于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和决策;关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分析与论断,以及“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的辩证思想;关于新时期共产党要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关于中国共产党既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这“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作风,深入反对腐败的战略思想和部署;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目标的思想理论;关于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关于执政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主体的思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全面深刻,这个理论体系还一定会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三个要领:一是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二是必须把握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三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实践成果就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理论成果就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的第一个伟大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伟大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历届党中央都是十分强调的。他们强调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任何反对、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都是不能允许的,都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这是立国之本,谁都不能违背。我们党明确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照搬马列的本本、条条的教条主义,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毫不含糊的。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脉”是相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阶段。因此,我们可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史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对毛泽东思想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起点的。毛泽东留给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双份遗产,一份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另一份是毛泽东晚年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从消化、继承这两份遗产起步的。邓小平领导党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拔乱反正,深刻地总结了教训,提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坏事为好事,使“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成为改革开放的镜鉴和动力。同时,邓小平强调还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毛泽东思想依然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避免了当时的混乱。而且使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开始就置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 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七大报告既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也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是十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脉”是相通的。比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关于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关于向世界一切民族学习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肯定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又指出其具体环节存在的问题:关于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指导思想;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哲学论、矛盾辩证法论、发挥自觉能动性论和自觉改造实践主体论等所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这些思想理论对于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备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实践主题的不同,经验教训的积累,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又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重大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二是从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新的贡献。
从第一个方面来考察,这是实践已经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基本实现小康.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太大提高,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深切感受,并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十七大报告就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新成就,列了十个方面,这就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从第二方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它的重大发展。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恩主义,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条件,实践经验必须是新鲜的;第三个条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是科学的深刻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新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其深刻系统理论化,这样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结晶必然包含创新的成分。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往前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其实践经验是新鲜的。历届中央领导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抱着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责任心,他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客观的、科学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必定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关于坚持科学发展三大方面。这三大理论,产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转递,接力棒式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前进,实践越发展。认识越深入,理论越完备,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而存在,主要是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重大的创新。这种创新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提出的新理论。例如,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叉可以搞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突破马恩以来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再如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这在以前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从未有过的。完全是邓小平根据新的现实提出来的,属于独创性的新内容。这个伟大构想及其成功实践,为世界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涉及但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科学阐发。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排除了生产力这一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就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一个突破性发展。邓小平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特点及历史任务的认识清晰起来,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的突破性贡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创新、有突破性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四、人民利益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原则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受到围攻,中国共产党人仍然理直气壮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待理论还是对待实践问题,均采取了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彻底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理论勇气、理论境界来自 何方?来自人民。来自人民利益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我们党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因此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建设为民,这是党的唯一宗旨。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党坚持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在认识上解决了有关联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从实践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个问题还可以表述为:是向人民负责,还是向马列经典负责,因为从实践出发是与人民要求一致的。当然。在此并非是把人民利益要求与马列经典作为一对矛盾提出来,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应该是和人民利益一致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对人民负责。这里要讲的是,马列经典理论中有过时的部分,有与现实对不上号的观点和结论,如果以过时的无效的经典指导实践。实践就会失败,就是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就会反对。无疑,要对人民、对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就要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某种经典出发。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精髓是实事求是,要提倡实践,不要提倡本本。邓小平所持的就是这种对人民负责、对实践负责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胆量、气魄、境界?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把人民利益看得最高,因此我们的实践道德不是经典要求,而是看人民利益的要求。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决策考虑的最高原则。比如改革初期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就是根据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并不是根据什么经典或指示而作出的。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实践出发,而不能从书本出发。
第二,实践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待理论坚持两个标准:一是坚持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二是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确认某种理论是否是真理,必须经由实践检验,验证其“真”“假”。这还不是目的,还要运用真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实现真理的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和坚持人民群众利益的真理的价值标准,这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因此。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获得实践的成功,又要服务于人民,使人民获得成功实践的价值。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根本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宗旨。
第三.坚持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统一。任何社会,生产力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但发展生产力不是唯一要求,社会还需要政治、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但生产力的发展并不等于就是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党中央提出要贯彻科学发展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辩证统一的观点。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丁和平
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结晶和理论指导,它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并回答了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并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什么是科学发展和怎样进行科学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它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战略思维和方针指导,内涵丰富而深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深刻、越完备,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关于既要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又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思想;关于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决策;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和论断: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和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认识和要求;关于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和决策;关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分析与论断,以及“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的辩证思想;关于新时期共产党要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关于中国共产党既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这“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作风,深入反对腐败的战略思想和部署;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目标的思想理论;关于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关于执政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主体的思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全面深刻,这个理论体系还一定会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三个要领:一是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二是必须把握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三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实践成果就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理论成果就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的第一个伟大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伟大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历届党中央都是十分强调的。他们强调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任何反对、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都是不能允许的,都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这是立国之本,谁都不能违背。我们党明确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照搬马列的本本、条条的教条主义,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毫不含糊的。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脉”是相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阶段。因此,我们可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史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对毛泽东思想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起点的。毛泽东留给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双份遗产,一份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另一份是毛泽东晚年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从消化、继承这两份遗产起步的。邓小平领导党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拔乱反正,深刻地总结了教训,提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坏事为好事,使“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成为改革开放的镜鉴和动力。同时,邓小平强调还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毛泽东思想依然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避免了当时的混乱。而且使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开始就置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 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七大报告既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也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是十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脉”是相通的。比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关于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关于向世界一切民族学习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肯定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又指出其具体环节存在的问题:关于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指导思想;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哲学论、矛盾辩证法论、发挥自觉能动性论和自觉改造实践主体论等所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这些思想理论对于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备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实践主题的不同,经验教训的积累,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又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重大的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二是从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新的贡献。
从第一个方面来考察,这是实践已经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基本实现小康.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太大提高,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深切感受,并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十七大报告就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新成就,列了十个方面,这就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从第二方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它的重大发展。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恩主义,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条件,实践经验必须是新鲜的;第三个条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是科学的深刻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新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其深刻系统理论化,这样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结晶必然包含创新的成分。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往前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其实践经验是新鲜的。历届中央领导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抱着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责任心,他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客观的、科学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必定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关于坚持科学发展三大方面。这三大理论,产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转递,接力棒式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前进,实践越发展。认识越深入,理论越完备,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而存在,主要是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重大的创新。这种创新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提出的新理论。例如,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叉可以搞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突破马恩以来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再如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这在以前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从未有过的。完全是邓小平根据新的现实提出来的,属于独创性的新内容。这个伟大构想及其成功实践,为世界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涉及但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科学阐发。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排除了生产力这一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就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一个突破性发展。邓小平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特点及历史任务的认识清晰起来,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的突破性贡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创新、有突破性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四、人民利益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原则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受到围攻,中国共产党人仍然理直气壮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待理论还是对待实践问题,均采取了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彻底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理论勇气、理论境界来自 何方?来自人民。来自人民利益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我们党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因此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建设为民,这是党的唯一宗旨。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党坚持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在认识上解决了有关联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从实践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个问题还可以表述为:是向人民负责,还是向马列经典负责,因为从实践出发是与人民要求一致的。当然。在此并非是把人民利益要求与马列经典作为一对矛盾提出来,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应该是和人民利益一致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对人民负责。这里要讲的是,马列经典理论中有过时的部分,有与现实对不上号的观点和结论,如果以过时的无效的经典指导实践。实践就会失败,就是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就会反对。无疑,要对人民、对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就要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某种经典出发。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精髓是实事求是,要提倡实践,不要提倡本本。邓小平所持的就是这种对人民负责、对实践负责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胆量、气魄、境界?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把人民利益看得最高,因此我们的实践道德不是经典要求,而是看人民利益的要求。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决策考虑的最高原则。比如改革初期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就是根据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并不是根据什么经典或指示而作出的。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实践出发,而不能从书本出发。
第二,实践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待理论坚持两个标准:一是坚持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二是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确认某种理论是否是真理,必须经由实践检验,验证其“真”“假”。这还不是目的,还要运用真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实现真理的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和坚持人民群众利益的真理的价值标准,这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因此。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获得实践的成功,又要服务于人民,使人民获得成功实践的价值。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根本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宗旨。
第三.坚持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统一。任何社会,生产力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但发展生产力不是唯一要求,社会还需要政治、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但生产力的发展并不等于就是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党中央提出要贯彻科学发展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辩证统一的观点。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