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信息化普及工程,该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农远工程”环境下的“机辅人”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指导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更适用于指导“农远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英语教学应用模式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与基本构成
(一) “农远工程”的定义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通过信息化环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传递及应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1]。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建立在“校校通”工程、“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以及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等一系列与相关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目前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中小学面广点多,优质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现状,想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按照常规方式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而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为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 “农远工程”的基本构成
我国的“农远工程”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笔者认为它的基本构成大致可以概括如图1所示:
图1 “农远工程”的基本构成
图中的“一”指代“农远工程”的核心任务:促进学习。促进学习是一切教育手段的目的,这里指的“促进学习”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习,还包括教师等管理者的学习。第一个“三”指代“农远工程”的三种技术模式:模式一,光盘播放教学模式;模式二,卫星收视教学模式;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模式。第二个“三”指代“农远工程”能顺利运行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源、人和管理。资源包括所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是开展“农远工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素中的人主要指学生、教师、管理维护人员、资源开发人员、行政人员、专家指导人员、培训人员等,“人”是三个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对于资源的建设、应用与维护,整个工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都需要“人”来统筹。三要素中的最后一个要素“管理”,是贯串整个工程的关键,大到管理整个工程的开展与实施,小到管理每一个学生每一张光盘,事无巨细,都需要“管理”来推进。
“一三三”构成了“农远工程”的整个系统,不论是哪个子系统或要素都不可缺少,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了“农远工程”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几种易混淆的概念
1. 教学手段
支撑教育教学活动的技术基础与环境。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它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同会影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为构建不同教学方法提供了技术保障。
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与学”任务所采用的师生活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或者要有一系列可操作的环节。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它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大量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而成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要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
3.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与细化,它是构成教学方法的要素,其本身不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4.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教学模式要高于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
综上所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手段为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组成要素,教学方式的不同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集合,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包含有相同的或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的组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笔者看来,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得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通常由以下五个因素组成:①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②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效果。③教学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④教学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其基本要素是教学方法。⑤教学评价,由于每种模式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3] 。
三、 “农远工程”环境下的“机辅人”英语教学应用模式
(一)模式的构建要素
1.理论基础
198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简称MI),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强势智能,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让各项智能得到均衡的、同步的发展,但假如能使智能强项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产生正迁移,那么智能弱项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结构,而英语教师大部分都会不自觉地偏好言语智能较强的学生,对学习语言有困难的学生流露出无可奈何。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两种教学理论的教学关注点不同,因而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前者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近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传授教学内容,并能充分考虑师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后者的优点是:由于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分析,本次研究中设计的教学模式兼顾奥苏贝尔和建构主义的“学学”理论,并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教与学两端思考研究教学的整体过程,这不仅适用于指导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更适用于指导“农远工程”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2.教学目标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F.Mager)在1962年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的教学目标编写法,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三个要素上加入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就是ABCD教学目标编写法 4 。本次研究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此方法编写的。
对象的描述:教学的对象是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这里的中小学生指的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小学、初中学生。
行为的表述: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语言知识及技能,能够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辅助下进行英语学习。
条件的表述:课堂教学需在严格按照你“农远工程”标准配备下的教室内进行。教师进行教学时除了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和谐结合外,教学过程必须在“农远工程”的“三种技术模式”环境下进行使用与之相匹配的各种资源。教学前教师要对资源进行归纳整理,这对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该模式的优越性也难以发挥,从而影响预期的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三种技术模式”以及相配套的资源辅助学习,教师要有目的的、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
标准的表述:通过根据模式进行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同时使学生学会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
3.教学程序
本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交互合作学习和“三种技术模式”辅助教师与学生为主的综合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预览资源--教学分析--与资源整合--教学策略设计--与“三种技术模式”交互进行教学--教学评价--结束。具体的内容包括:在教师进行准备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由于“三种技术模式”的灵活性从而容易使教学偏离主要方向,所有教师在准备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强调教学目标;预览资源包括预览教学光盘、浏览通过卫星数字教授接受天线接收下来的“农远工程”下的IP资源以及运用互联网下载的教学资源;教学分析环节具体指教师对学习环境、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三种技术模式”及其相配套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而编写教学方案;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充分运用“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与教学内容相整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整编;最后是教学评价,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进而修改教学。
4.教学策略
在该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三种技术模式”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互式学习。基于这种模式进行英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指所具备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科领域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学科领域的主要逻辑框架、概念框架,学科领域内新知识被领入的方式,以及研究者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方式。
5.教学评价
本模式的教学评价是多元评价,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由教师决定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或是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整体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模式的构建原则
构建“农远工程”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联系紧密的原则:①模式的构建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原则。②模式的运用适用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③模式的运用与教学常规相适应的原则。④模式的运用能与课堂交往互动的原则。⑤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的原则。
(三)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把“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作为人的辅助性工具,其功能是辅助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兼顾教师的继续学习,从而创造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环境。 “农远工程”环境下的教学系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系统,应用于“农远工程”中的教学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种技术模式”这四个基本要素,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限定下,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
图3 “农远工程” 环境下的“机辅人”英语教学应用模式
下面就“农远工程”环境下“机辅人” 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描述。
模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准备教学和进行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机辅人” 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进行每个教学环节前都需要“三种技术模式”的辅助,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准备进入教学准备前要先运用“三种技术模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确定在进行教学时选用哪种技术模式呈现,当教师整理资源完毕后就进入了准备教学阶段。准备教学阶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教学需求分析、资源挑选、教学分析、策略选择、教学设计以及指导学习。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个部分: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资源呈现浏览思考、问答引导讨论交流、演示重放突破难点、逐层解疑引导教学、借助资源探究学习、抛砖引玉自主学习、引导激励协作学习和多元评价知识升华。
总体上讲,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从而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以增加教师对课堂的可控性。最后,通过“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的辅助,教师进行指导及学生的主动学习补充教学,从而向学生呈现出完整的知识结构结束教学。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三种技术模式”对学习进行“查缺补漏”。
在整个模式中充分体现了“三种技术模式”对人的辅助作用,该模式的最大特色是对技术的应用超越了技术本身,不仅使“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在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更重要的是让技术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该模式需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整合通过“三种技术模式”与教学法的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明确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才能向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优化英语教学的目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课程内容及其提供方式及教学策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下面分别对这些转变进行简单阐述。
四、结论
“农远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信息化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域,需要教育学理论和硬件技术的融合和支撑。随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必将涌现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成果。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该模式将“农远工程”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呈层叠式的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英语教学,使资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②“农远工程”下“机辅人”英语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教学实现“双赢”,即是在学生学习得到促进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吴长城、贾 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
[2] 什么是教学模式[DB/OL].http://blog.cbe21.com/user1/93/archives/2006/15548.shtml.
[3] 郭绍青.正确认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与教学模式[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5(11).
[4] 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256-257.
[5] 卢湛夷.“农远工程”在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毕业论文, 2009 (1).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英语教学应用模式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与基本构成
(一) “农远工程”的定义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通过信息化环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传递及应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1]。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建立在“校校通”工程、“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以及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等一系列与相关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目前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中小学面广点多,优质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现状,想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按照常规方式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而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为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 “农远工程”的基本构成
我国的“农远工程”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笔者认为它的基本构成大致可以概括如图1所示:
图1 “农远工程”的基本构成
图中的“一”指代“农远工程”的核心任务:促进学习。促进学习是一切教育手段的目的,这里指的“促进学习”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习,还包括教师等管理者的学习。第一个“三”指代“农远工程”的三种技术模式:模式一,光盘播放教学模式;模式二,卫星收视教学模式;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模式。第二个“三”指代“农远工程”能顺利运行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源、人和管理。资源包括所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是开展“农远工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素中的人主要指学生、教师、管理维护人员、资源开发人员、行政人员、专家指导人员、培训人员等,“人”是三个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对于资源的建设、应用与维护,整个工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都需要“人”来统筹。三要素中的最后一个要素“管理”,是贯串整个工程的关键,大到管理整个工程的开展与实施,小到管理每一个学生每一张光盘,事无巨细,都需要“管理”来推进。
“一三三”构成了“农远工程”的整个系统,不论是哪个子系统或要素都不可缺少,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了“农远工程”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几种易混淆的概念
1. 教学手段
支撑教育教学活动的技术基础与环境。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它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同会影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为构建不同教学方法提供了技术保障。
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与学”任务所采用的师生活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或者要有一系列可操作的环节。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它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大量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而成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要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
3.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与细化,它是构成教学方法的要素,其本身不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4.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教学模式要高于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
综上所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手段为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组成要素,教学方式的不同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集合,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包含有相同的或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的组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笔者看来,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得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通常由以下五个因素组成:①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②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效果。③教学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④教学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其基本要素是教学方法。⑤教学评价,由于每种模式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3] 。
三、 “农远工程”环境下的“机辅人”英语教学应用模式
(一)模式的构建要素
1.理论基础
198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简称MI),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强势智能,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让各项智能得到均衡的、同步的发展,但假如能使智能强项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产生正迁移,那么智能弱项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结构,而英语教师大部分都会不自觉地偏好言语智能较强的学生,对学习语言有困难的学生流露出无可奈何。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两种教学理论的教学关注点不同,因而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前者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近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传授教学内容,并能充分考虑师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后者的优点是:由于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分析,本次研究中设计的教学模式兼顾奥苏贝尔和建构主义的“学学”理论,并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教与学两端思考研究教学的整体过程,这不仅适用于指导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更适用于指导“农远工程”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2.教学目标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F.Mager)在1962年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的教学目标编写法,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三个要素上加入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就是ABCD教学目标编写法 4 。本次研究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此方法编写的。
对象的描述:教学的对象是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这里的中小学生指的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小学、初中学生。
行为的表述: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语言知识及技能,能够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辅助下进行英语学习。
条件的表述:课堂教学需在严格按照你“农远工程”标准配备下的教室内进行。教师进行教学时除了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和谐结合外,教学过程必须在“农远工程”的“三种技术模式”环境下进行使用与之相匹配的各种资源。教学前教师要对资源进行归纳整理,这对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该模式的优越性也难以发挥,从而影响预期的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三种技术模式”以及相配套的资源辅助学习,教师要有目的的、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
标准的表述:通过根据模式进行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同时使学生学会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
3.教学程序
本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交互合作学习和“三种技术模式”辅助教师与学生为主的综合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预览资源--教学分析--与资源整合--教学策略设计--与“三种技术模式”交互进行教学--教学评价--结束。具体的内容包括:在教师进行准备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由于“三种技术模式”的灵活性从而容易使教学偏离主要方向,所有教师在准备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强调教学目标;预览资源包括预览教学光盘、浏览通过卫星数字教授接受天线接收下来的“农远工程”下的IP资源以及运用互联网下载的教学资源;教学分析环节具体指教师对学习环境、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三种技术模式”及其相配套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而编写教学方案;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充分运用“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与教学内容相整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整编;最后是教学评价,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进而修改教学。
4.教学策略
在该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三种技术模式”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互式学习。基于这种模式进行英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指所具备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科领域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学科领域的主要逻辑框架、概念框架,学科领域内新知识被领入的方式,以及研究者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方式。
5.教学评价
本模式的教学评价是多元评价,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由教师决定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或是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整体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模式的构建原则
构建“农远工程”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联系紧密的原则:①模式的构建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原则。②模式的运用适用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③模式的运用与教学常规相适应的原则。④模式的运用能与课堂交往互动的原则。⑤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的原则。
(三)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把“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作为人的辅助性工具,其功能是辅助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兼顾教师的继续学习,从而创造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环境。 “农远工程”环境下的教学系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系统,应用于“农远工程”中的教学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种技术模式”这四个基本要素,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限定下,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方式。
图3 “农远工程” 环境下的“机辅人”英语教学应用模式
下面就“农远工程”环境下“机辅人” 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描述。
模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准备教学和进行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机辅人” 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进行每个教学环节前都需要“三种技术模式”的辅助,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准备进入教学准备前要先运用“三种技术模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确定在进行教学时选用哪种技术模式呈现,当教师整理资源完毕后就进入了准备教学阶段。准备教学阶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教学需求分析、资源挑选、教学分析、策略选择、教学设计以及指导学习。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个部分: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资源呈现浏览思考、问答引导讨论交流、演示重放突破难点、逐层解疑引导教学、借助资源探究学习、抛砖引玉自主学习、引导激励协作学习和多元评价知识升华。
总体上讲,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从而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以增加教师对课堂的可控性。最后,通过“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的辅助,教师进行指导及学生的主动学习补充教学,从而向学生呈现出完整的知识结构结束教学。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三种技术模式”对学习进行“查缺补漏”。
在整个模式中充分体现了“三种技术模式”对人的辅助作用,该模式的最大特色是对技术的应用超越了技术本身,不仅使“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在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更重要的是让技术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该模式需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整合通过“三种技术模式”与教学法的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明确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才能向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优化英语教学的目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课程内容及其提供方式及教学策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下面分别对这些转变进行简单阐述。
四、结论
“农远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信息化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域,需要教育学理论和硬件技术的融合和支撑。随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必将涌现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成果。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该模式将“农远工程”三种技术模式及其配套资源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呈层叠式的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英语教学,使资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②“农远工程”下“机辅人”英语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教学实现“双赢”,即是在学生学习得到促进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吴长城、贾 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
[2] 什么是教学模式[DB/OL].http://blog.cbe21.com/user1/93/archives/2006/15548.shtml.
[3] 郭绍青.正确认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与教学模式[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5(11).
[4] 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256-257.
[5] 卢湛夷.“农远工程”在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毕业论文,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