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功能的多极化发展格局。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加快自身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实际,现就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大环境的形成,引发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身教育有基础的特点,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教育格局双轨化。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教育格局基木上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普通教育的单行道,而职业教育仅仅是一个补充。以1980年为例,在所有高中阶段的学生中,普通高中学生数占82%,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只占18%,不到五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经济建设对大量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这种不合理的“单行道”局面正在改变。职业教育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另一条重要通道,教育格局“双轨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终将支撑起我国教育事业的半壁河山,成为我国教育双轨中的一轨。在初等(小学、初中)教育的平台上,建立起由普通中、高等教育和职业中、高等教育两大支柱支撑的双轨教育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共同需要,也是教育格局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管理规范化。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由过去的政府直接行政管理转为直接指导、支持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宏观教育管理;由政府部门的直接指令管理转为教育立法、投入支持、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统筹监督等为主要手段的直接间接相结合、以间接为主的管理。教育的业务导向,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计划牵动”逐渐转为“科技牵动”、“经济牵动”和“市场牵动”。对职业学校来说,由此带来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行政主管部门的变化,原来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被撤消,原有的职业学校划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职业教育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3.人才需求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机制的建立,人才的需求开始通过人才市场反映出来,人才需求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我国的人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社会人才供需关系的调节主要依赖人才市场承担。贴近市场、走进企业、面向一线、立足岗位,打造实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学校改革的根本立足点。
4.教学手段科学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电脑教学网络、智能化模拟技术的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室和CAI课件的出现,加快了教学手段科学化的进程,网络学校业已出现,学校的围墙有可能被最终打破。教学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方式乃至教育思想的深刻变化。从本质上说,这是由科技进步带动的教育教学进步,由科技革命引发的教育革命。
5.办学趋向竞争化。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中职学校面临着上有高校高职、电大函大,左右有其他同类职业学校的全方位的办学竞争。办学竞争还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从办学开始就展开了生源、师资与经费等方面的竞争;办学过程中体现为办学手段、办学质量、办学实力上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学校的“产品”——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学校办学竞争是办学资源、办学方略、办学质量、办学成果和学校文化、学校品牌形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培养人才的竞争。
6.培养目标技能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用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和比例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中热”和“人才高消费”现象的逐渐降温,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日趋增大。为适应人才市场变化,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已经下移,定位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上。
二、强化职校办学的经营思想
办学经营思想就是为有效适应这个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或基本思想。思想指挥行为,观念指导实践。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正确的办学经营思想,学校就有迷失办学方向、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在办学思想上应树立五个观念。
1.主动适应观念。学校作为传递知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场所,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讲主动适应是不是就不管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不顾学校自我发展,不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只是一味地穷于应付社会的现实人才需要?答案是否定的。学校自身发展规律的首义是学校的生存发展,主动适应也是为了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两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但不是势不两立,而应是内在发展逻辑和外在发展逻辑的有机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况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既有现实需要,又有潜在需要。满足社会的潜在人才需要,也是学校的基本任务,这对学校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社会的潜在人才需要,学校必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遇,并改革专业和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促进职业教育成为时代潮流的引导者和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强有力供应者。
2.办学资源开发观念。我们不但要重视开发内部资源,也要注意开发外部资源;不只要重视开发硬件资源,也要注意开发软件资源;不仅要重视开发物质资源,还要注意开发人力资源;既要重视开发有形资源,又要注意开发无形资源。学校办学的外部资源来自学校外部公众对学校办学的信任和支持,包括资金、物资、服务、政策、信息和道义上的支持,比如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教育投入、企业的资金物质赞助、提供教学咨询和学生实习服务等。学校办学的软件资源是相对于资产设施、场所仪器等硬件而言的,如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操作规程等管理性和方法性的办学软件。离开办学软件,学校硬件无法发挥作用。学校办学的无形资源主要指以校风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学校品牌形象,它们都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无价之宝。
3.“规模—质量”效益观念。现在,学校的规模效益已为许多职业学校所重视。没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就不会产生比较好的办学效益,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总有一个在校学生数的临界点。办学规模低于这个临界点,学校办学处于亏损状态。然而,近几年,一些学校重视发展规模、追求办学效益,却对办学质量重视不够,而事实是质量与效益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没有好的办学质量,就不会产生长久的良好办学效益。
4.学校品牌形象观念。在现代教育市场竞争中,学校品牌形象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名牌学校在考生、家长、用人单位、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等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学生的招生、就业、获得教育投入等方面所占有的优势不言而喻。学校品牌形象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与作用已开始被广泛认同。学校形象就是一个学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学校品牌是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以个性化的学校名称及标志来表现。从实体性构成看,学校形象由“产品形象”——毕业生形象、教师队伍形象和校园环境设施形象等三方面组成。
5.办学营销观念。在教育一人才市场中,学校办学必须加强输入输出两端的管理,加强生源开发和就业推动这两头的营销管理工作,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我们觉得,职教学校的营销功能主要包括生源开发与就业推动两方面,这和原来的招生与就业指导的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涵盖了后者。生源开发是指为有效组织学校办学所需生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大体包括生源与竞争情况调查,学校形象与招生的宣传,组织生源渠道与开展活动推动招生,最后是传统意义上的招生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就业推动是指为促进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大体包括学校及其“产品”—毕业生的宣传、收集与提供就业信息、开展促进就业活动和学生就业指导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必须指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应从入学时开始,而不仅仅是临毕业前的指导。
三、职校办学对策思考
1.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办学体制。落实主动适应的指导思想,需要有办学体制上的保证,即组织管理上的保证。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有一个高度灵敏的信息接收系统,对科技发展和教育一人才市场的信息,能及时进行收集与加工,对内提供重要信息及必要判断,为学校办学决策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二是有一个能做出较好决策的中枢指挥系统,能够根据学校目标和内外因素变化,适时做出必要决策并付诸实施;三是有一个根据中枢决策进行学校营销活动的子系统,以保证生源输入和人才输出两端的畅通;四是有一个根据中枢决策及时做出有效调整并维持较好教学秩序的子系统,以保证目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是有一个起保障作用的思想工作和后勤保障子系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调研,努力开发适需对路的新专业。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一样,努力开发新专业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要,是职校办学的一个永恒命题。学校只有在人才市场调研和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上下足功夫,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能求得生存发展。
在新专业开发问题上,我们要持积极慎重的态度。最好事先组织力量做好前期的开发工作,积累若干“新专业储备”,蓄势待发。一旦看准时机,及时做出“上马”决策。迅速调动办学资源推进新专业。这样,既争取了时间,又可相应减少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专业开发上要立足学校办学优势和骨干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3.依靠政府技持,开发民间办学资源。中外教育事实都证明,离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学校难以办好。职业学校要办好,必须要得到政府和社会从政策、立法到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比如,中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政策,应与普通中高等学校的生源政策平等对待,而不应该厚此薄彼;应给职业学校校办产业与普通高校的同样优惠政策;职业学校是为国家社会、也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社会企业法人有义务接受职校学生的实习、提供学生实习的方便、提供人才业务需要等方面的信息咨询,这些方面应该用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各方面文持,比如建立董事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等。
4.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在岗、转岗、下岗职工,社会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职业培训活动,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逐步将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大环境的形成,引发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身教育有基础的特点,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教育格局双轨化。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教育格局基木上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普通教育的单行道,而职业教育仅仅是一个补充。以1980年为例,在所有高中阶段的学生中,普通高中学生数占82%,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只占18%,不到五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经济建设对大量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这种不合理的“单行道”局面正在改变。职业教育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另一条重要通道,教育格局“双轨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终将支撑起我国教育事业的半壁河山,成为我国教育双轨中的一轨。在初等(小学、初中)教育的平台上,建立起由普通中、高等教育和职业中、高等教育两大支柱支撑的双轨教育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共同需要,也是教育格局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管理规范化。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由过去的政府直接行政管理转为直接指导、支持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宏观教育管理;由政府部门的直接指令管理转为教育立法、投入支持、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统筹监督等为主要手段的直接间接相结合、以间接为主的管理。教育的业务导向,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计划牵动”逐渐转为“科技牵动”、“经济牵动”和“市场牵动”。对职业学校来说,由此带来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行政主管部门的变化,原来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被撤消,原有的职业学校划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职业教育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3.人才需求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机制的建立,人才的需求开始通过人才市场反映出来,人才需求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我国的人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社会人才供需关系的调节主要依赖人才市场承担。贴近市场、走进企业、面向一线、立足岗位,打造实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学校改革的根本立足点。
4.教学手段科学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电脑教学网络、智能化模拟技术的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室和CAI课件的出现,加快了教学手段科学化的进程,网络学校业已出现,学校的围墙有可能被最终打破。教学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方式乃至教育思想的深刻变化。从本质上说,这是由科技进步带动的教育教学进步,由科技革命引发的教育革命。
5.办学趋向竞争化。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中职学校面临着上有高校高职、电大函大,左右有其他同类职业学校的全方位的办学竞争。办学竞争还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从办学开始就展开了生源、师资与经费等方面的竞争;办学过程中体现为办学手段、办学质量、办学实力上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学校的“产品”——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学校办学竞争是办学资源、办学方略、办学质量、办学成果和学校文化、学校品牌形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培养人才的竞争。
6.培养目标技能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用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和比例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中热”和“人才高消费”现象的逐渐降温,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日趋增大。为适应人才市场变化,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已经下移,定位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上。
二、强化职校办学的经营思想
办学经营思想就是为有效适应这个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或基本思想。思想指挥行为,观念指导实践。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正确的办学经营思想,学校就有迷失办学方向、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在办学思想上应树立五个观念。
1.主动适应观念。学校作为传递知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场所,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讲主动适应是不是就不管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不顾学校自我发展,不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只是一味地穷于应付社会的现实人才需要?答案是否定的。学校自身发展规律的首义是学校的生存发展,主动适应也是为了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两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但不是势不两立,而应是内在发展逻辑和外在发展逻辑的有机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况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既有现实需要,又有潜在需要。满足社会的潜在人才需要,也是学校的基本任务,这对学校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社会的潜在人才需要,学校必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遇,并改革专业和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促进职业教育成为时代潮流的引导者和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强有力供应者。
2.办学资源开发观念。我们不但要重视开发内部资源,也要注意开发外部资源;不只要重视开发硬件资源,也要注意开发软件资源;不仅要重视开发物质资源,还要注意开发人力资源;既要重视开发有形资源,又要注意开发无形资源。学校办学的外部资源来自学校外部公众对学校办学的信任和支持,包括资金、物资、服务、政策、信息和道义上的支持,比如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教育投入、企业的资金物质赞助、提供教学咨询和学生实习服务等。学校办学的软件资源是相对于资产设施、场所仪器等硬件而言的,如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操作规程等管理性和方法性的办学软件。离开办学软件,学校硬件无法发挥作用。学校办学的无形资源主要指以校风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学校品牌形象,它们都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无价之宝。
3.“规模—质量”效益观念。现在,学校的规模效益已为许多职业学校所重视。没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就不会产生比较好的办学效益,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总有一个在校学生数的临界点。办学规模低于这个临界点,学校办学处于亏损状态。然而,近几年,一些学校重视发展规模、追求办学效益,却对办学质量重视不够,而事实是质量与效益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没有好的办学质量,就不会产生长久的良好办学效益。
4.学校品牌形象观念。在现代教育市场竞争中,学校品牌形象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名牌学校在考生、家长、用人单位、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等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学生的招生、就业、获得教育投入等方面所占有的优势不言而喻。学校品牌形象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与作用已开始被广泛认同。学校形象就是一个学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学校品牌是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以个性化的学校名称及标志来表现。从实体性构成看,学校形象由“产品形象”——毕业生形象、教师队伍形象和校园环境设施形象等三方面组成。
5.办学营销观念。在教育一人才市场中,学校办学必须加强输入输出两端的管理,加强生源开发和就业推动这两头的营销管理工作,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我们觉得,职教学校的营销功能主要包括生源开发与就业推动两方面,这和原来的招生与就业指导的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涵盖了后者。生源开发是指为有效组织学校办学所需生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大体包括生源与竞争情况调查,学校形象与招生的宣传,组织生源渠道与开展活动推动招生,最后是传统意义上的招生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就业推动是指为促进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大体包括学校及其“产品”—毕业生的宣传、收集与提供就业信息、开展促进就业活动和学生就业指导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必须指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应从入学时开始,而不仅仅是临毕业前的指导。
三、职校办学对策思考
1.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办学体制。落实主动适应的指导思想,需要有办学体制上的保证,即组织管理上的保证。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有一个高度灵敏的信息接收系统,对科技发展和教育一人才市场的信息,能及时进行收集与加工,对内提供重要信息及必要判断,为学校办学决策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二是有一个能做出较好决策的中枢指挥系统,能够根据学校目标和内外因素变化,适时做出必要决策并付诸实施;三是有一个根据中枢决策进行学校营销活动的子系统,以保证生源输入和人才输出两端的畅通;四是有一个根据中枢决策及时做出有效调整并维持较好教学秩序的子系统,以保证目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是有一个起保障作用的思想工作和后勤保障子系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调研,努力开发适需对路的新专业。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一样,努力开发新专业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要,是职校办学的一个永恒命题。学校只有在人才市场调研和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上下足功夫,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能求得生存发展。
在新专业开发问题上,我们要持积极慎重的态度。最好事先组织力量做好前期的开发工作,积累若干“新专业储备”,蓄势待发。一旦看准时机,及时做出“上马”决策。迅速调动办学资源推进新专业。这样,既争取了时间,又可相应减少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专业开发上要立足学校办学优势和骨干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3.依靠政府技持,开发民间办学资源。中外教育事实都证明,离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学校难以办好。职业学校要办好,必须要得到政府和社会从政策、立法到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比如,中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政策,应与普通中高等学校的生源政策平等对待,而不应该厚此薄彼;应给职业学校校办产业与普通高校的同样优惠政策;职业学校是为国家社会、也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社会企业法人有义务接受职校学生的实习、提供学生实习的方便、提供人才业务需要等方面的信息咨询,这些方面应该用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各方面文持,比如建立董事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等。
4.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在岗、转岗、下岗职工,社会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职业培训活动,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逐步将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