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的时间不长,还不够成熟,但是城市的管理者通过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通过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以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来进行城市管理。科技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执政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政府服务人民群众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越多,市容市貌就会越来越整洁,城市的秩序就会越来越井井有条,市民的生活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
依据城市化的曲线理论,当城市化率达到30%以后,城市化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中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例如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乱张贴小广告、违章建筑等等;另外市民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市民爱护城市的意识淡薄,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够,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不足。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尤为突显。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信息搜集和处理量大,牵涉到小到私企大到政府各个主体、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问题。目前,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件建设速度快而软件平台建设疲软,两者速度和质量不协调;行业、部门数字化建设速度较快,整体整合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规范不统一、各自为政,管理存在一定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将对城市数字化管理造成诸多障碍,造成整体的运行效率低下;城管的执法难度日益增大,普遍存在对违法行为执法方式不当、执法力度不足等现象;现今城市管理多采用突击式和运动式的执法方式,缺乏长效的、常态的管理机制。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城市管理不但要加强传统的管理模式,更需要突出以网络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之协调的城市信息系统,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数字技术,以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格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评价体系的优化以及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实现远程控制、定位精确、及时反应、适时管理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这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完善城市的公共管理机制以及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的东城区是我国最先采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城区,其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万米单元网格法,根据地区布局、属地现状、操作方便、对象明确等原则,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城区划分成多个一万平方米的区域,针对每個区域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24小时监控和信息的采集;第二个部分是城区部件管理法,城区的部件主要包括桥梁、道路、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以及绿地、公园、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另外也包括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设施,这些都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把城区的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的地图上,并以形式化和固定化的方式进行地理编码,再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分类;第三个部分是建立以两个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即监控评价系统和指挥、协调、调度系统。当网格员发现情况时,可以立即通过服务专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报告并同步传输相关信息。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根据相关信息派遣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处理问题,处理工作完成后再次上报,最后监督中心实地核查反馈的处理结果是否合格。
随后,其他一些城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也是学习和借鉴了北京东城区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通过运用多项信息技术在管理手段上实施了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另外,也改革了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创建了以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监督中心为核心的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城区路段的覆盖范围,并且在管理制度和硬件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终将取代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体来看,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路径有三:一是改变思路,二是改革体制,三是改进技术。
改变思路是第一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立,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改变作秀、应付的工作态度,在建用为民的理念下开展建设、服务工作,还要求改变从上到下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平等关系的服务观念。
改革相关体制是第二重要的。目前的体制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笔者认为,要建立监管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双“轴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技术手段是第三重要的。从目前的城市管理系统看,集成化、计算机化、网络化等数字化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必须从城市管理的应有之义出发,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解决现代城市复杂部件、事件管理难题,有效整合现有管理机制和信息化资源,构建网络化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精确、迅捷、高效、全天候、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
另外,从微观角度出发,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部门应该树立灵活应对现实需求的科学态度,及时、积极的协同配合,以最优化城市管理资源,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政府应该利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开展合作,而对象,就是市民、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非体制内力量。只有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三是多途径加强对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方式,而管理的核心不是技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服务于一体的新管理体系时,必须要从人出发,将队伍建设列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素质,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善于、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开展协调服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大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和使用技巧的宣讲,创造出更多亲民、耐用、易用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和工具,提高市民的参与和好感,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工具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策略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到今天,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但是,综合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
(1)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机制。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的发展是难以维系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政府引导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可以让各类社会资本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资金参与、规模化经营模式、竞争有序的局面。
(2)完善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理念就是服务。首先,信息采集需要加强,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要进一步的细化,及时对管理的盲点区域进行补漏,逐步实现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定期向市民展示城市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诉求要及时反馈,政府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再次,管理人员及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备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争取把管理人员及事件的查询时间尽可能缩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3)通过构建公共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公共数据中心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地申请服务和查询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各系统部门的工作协同,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数据中心就是把重复的数据进行重新筛选,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把政府业务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先进的考核标准。首先,评价机制与标准要尽可能全面。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要覆盖到所有的工作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可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查询的依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全力突破。要善于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尽快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最后,措施要落实到位。完善城市管理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实施数字化的考评系统,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进行考評,结合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和城市长效管理制度,使考核标准更公平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优势才能得以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也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首先,要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完善填补空白。其次,完善并深化“两级政府、重心向下、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以网格的形式划分城市区域,专人专管、严格考核。最后,以制度保障经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城市管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结语 :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无可取代的现代化、智能化、先进性综合管理优势效能,可准确反馈各项事件信息、及时发挥监控管理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秩序化、稳定性发展。因此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优势,我们只有创新应用数字化空间定位技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科学开发与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健全制定管理标准,才能真正巩固基础建设,提升市政服务与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营造和谐、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叶裕民: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J].新经济导刊.2011(Z1)
[2]杨瑞霞,王韩波,张莉.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数据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02)
[3]刘涛,周达.建立监管分离新模式 注重系统功能特色化——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见成效[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1)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
依据城市化的曲线理论,当城市化率达到30%以后,城市化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中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例如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乱张贴小广告、违章建筑等等;另外市民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市民爱护城市的意识淡薄,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够,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不足。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尤为突显。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信息搜集和处理量大,牵涉到小到私企大到政府各个主体、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问题。目前,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件建设速度快而软件平台建设疲软,两者速度和质量不协调;行业、部门数字化建设速度较快,整体整合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规范不统一、各自为政,管理存在一定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将对城市数字化管理造成诸多障碍,造成整体的运行效率低下;城管的执法难度日益增大,普遍存在对违法行为执法方式不当、执法力度不足等现象;现今城市管理多采用突击式和运动式的执法方式,缺乏长效的、常态的管理机制。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城市管理不但要加强传统的管理模式,更需要突出以网络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之协调的城市信息系统,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数字技术,以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格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评价体系的优化以及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实现远程控制、定位精确、及时反应、适时管理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这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完善城市的公共管理机制以及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的东城区是我国最先采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城区,其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万米单元网格法,根据地区布局、属地现状、操作方便、对象明确等原则,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城区划分成多个一万平方米的区域,针对每個区域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24小时监控和信息的采集;第二个部分是城区部件管理法,城区的部件主要包括桥梁、道路、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以及绿地、公园、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另外也包括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设施,这些都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把城区的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的地图上,并以形式化和固定化的方式进行地理编码,再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分类;第三个部分是建立以两个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即监控评价系统和指挥、协调、调度系统。当网格员发现情况时,可以立即通过服务专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报告并同步传输相关信息。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根据相关信息派遣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处理问题,处理工作完成后再次上报,最后监督中心实地核查反馈的处理结果是否合格。
随后,其他一些城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也是学习和借鉴了北京东城区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通过运用多项信息技术在管理手段上实施了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另外,也改革了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创建了以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监督中心为核心的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城区路段的覆盖范围,并且在管理制度和硬件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终将取代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体来看,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路径有三:一是改变思路,二是改革体制,三是改进技术。
改变思路是第一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立,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改变作秀、应付的工作态度,在建用为民的理念下开展建设、服务工作,还要求改变从上到下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平等关系的服务观念。
改革相关体制是第二重要的。目前的体制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笔者认为,要建立监管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双“轴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技术手段是第三重要的。从目前的城市管理系统看,集成化、计算机化、网络化等数字化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必须从城市管理的应有之义出发,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解决现代城市复杂部件、事件管理难题,有效整合现有管理机制和信息化资源,构建网络化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精确、迅捷、高效、全天候、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
另外,从微观角度出发,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部门应该树立灵活应对现实需求的科学态度,及时、积极的协同配合,以最优化城市管理资源,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政府应该利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开展合作,而对象,就是市民、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非体制内力量。只有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三是多途径加强对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方式,而管理的核心不是技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服务于一体的新管理体系时,必须要从人出发,将队伍建设列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素质,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善于、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开展协调服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大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和使用技巧的宣讲,创造出更多亲民、耐用、易用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和工具,提高市民的参与和好感,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工具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策略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到今天,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但是,综合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
(1)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机制。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的发展是难以维系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政府引导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可以让各类社会资本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资金参与、规模化经营模式、竞争有序的局面。
(2)完善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理念就是服务。首先,信息采集需要加强,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要进一步的细化,及时对管理的盲点区域进行补漏,逐步实现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定期向市民展示城市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诉求要及时反馈,政府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再次,管理人员及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备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争取把管理人员及事件的查询时间尽可能缩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3)通过构建公共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公共数据中心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地申请服务和查询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各系统部门的工作协同,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数据中心就是把重复的数据进行重新筛选,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把政府业务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先进的考核标准。首先,评价机制与标准要尽可能全面。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要覆盖到所有的工作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可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查询的依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全力突破。要善于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尽快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最后,措施要落实到位。完善城市管理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实施数字化的考评系统,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进行考評,结合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和城市长效管理制度,使考核标准更公平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优势才能得以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也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首先,要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完善填补空白。其次,完善并深化“两级政府、重心向下、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以网格的形式划分城市区域,专人专管、严格考核。最后,以制度保障经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城市管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结语 :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无可取代的现代化、智能化、先进性综合管理优势效能,可准确反馈各项事件信息、及时发挥监控管理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秩序化、稳定性发展。因此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优势,我们只有创新应用数字化空间定位技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科学开发与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健全制定管理标准,才能真正巩固基础建设,提升市政服务与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营造和谐、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叶裕民: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J].新经济导刊.2011(Z1)
[2]杨瑞霞,王韩波,张莉.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数据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02)
[3]刘涛,周达.建立监管分离新模式 注重系统功能特色化——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见成效[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