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农村初中应当注重加强音乐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审美教育是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听唱、歌唱、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实践等形式加强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加强 音乐 审美教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农村初中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尽管学校的美育可以通过多种艺术教育途径来实施,但由于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最贴近,音乐的情感性最动人,音乐在普通大众中是最受欢迎的艺术种类,所以音乐教育被视作是农村初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要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在加大。特别是在诸如金钱主义、享乐主义、道德低下、诚信缺失、麻木、冷落充斥社会的今天,使得一些中学生不分真、善、美,不辨假、恶、丑,盲目跟风学习,甚至把丑恶当作美丽。因此,加强中学生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农村初中的审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在听唱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
  倾听是每个人感受音乐美的第一步,爱听才会发现音乐旋律、节奏之美,是爱音乐的基础,也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对音乐的好感。青少年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强,大量优美的歌、乐曲都会在这个阶段在脑海里扎根。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肢体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把肢体的美传达给别人。
  二、在歌曲学习中认知美,以美唤爱
  歌曲的美表现在歌词的美和旋律的美两个方面。如歌曲欣赏教材中的《我爱你中国》,其歌词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把“我爱你,中国”之“爱”的主题引向了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婉转优美,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吟唱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也犹如给学生展开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爆发出全中华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美的陶冶,美感由此而生,激情由此而发,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心灵得到净化,爱国主义引领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
  三、在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激情
  一切艺术行为,都应该从欣赏开始,只有学会欣赏,从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才能产生兴趣爱好,进而把自己置身于艺术殿堂之中。乐曲欣赏更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的旋律婉转悠扬,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着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在电子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金蛇狂舞》,让大家在实践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在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体验,就是音乐的实践,也就是在欣赏美、发现美的基础上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合唱教学以及合唱表演中,更是体验歌曲(音乐)情感的好形式。我校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举行的“激情飞扬,爱我中华”歌咏比赛活动和2011年举办的大型 “红歌大家唱”活动中,不论是《长征组歌》还是《歌唱祖国》,一曲曲激昂优美的歌曲,既唱出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演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从中体验到了合唱的人声之美,真是一举多得,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学校的美育教育,审美观的培养,不应该是素质教育下应酬检查的挡箭牌,也不只是仅搞几台文艺演出给别人观赏,更不是各种活动下的陪衬。它作为一门艺术课,一种技能课,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所以,农村初中,要加强音乐的美育教育,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美!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渗透,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下面就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渗透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渗透,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积极营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以及知识的主动重构,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学生在
期刊
随着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师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在20世纪70、80年代成为欧美国家教育界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教师职业需要持续发展,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因此,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学校要具有让教师
期刊
琵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琵琶的演奏是演奏者的肢体运动在大脑思维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肌体运动的过程,而这种运动过程与气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这就强调了气息的重要性,因此,离开了“气”,运动就会静止,演奏就没有了灵魂。由此可见,气息在琵琶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琵琶演奏的众多方面。在此,我们仅略论气息与琵琶演
期刊
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外,更应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以强化训练。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指将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够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
期刊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教育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招生范围比较广泛,由于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家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其它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
期刊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些都标志着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生物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也要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过去的教学,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教师只能按简单的“授——受”教学方式进行,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
期刊
摘 要:根据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善于启发,巧于引疑,打破定式,鼓励求异,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活 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强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新潜能的激发,这样才有利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