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十多年来,赵安东先生工作之余致力于新武侠小说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无敌神捕》系列、中篇小说《高手无败局》系列、《生死一诺》系列等。其作品气韵沉雄,圆熟融通,传统风格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武林盟主》是赵安东先生的新作,作品主要写“江南武林盟主”汤仁和从善向恶的经历。汤仁和拥有绝世武功,但参加几届盟主竞争,总是因为没有按“潜规则”行事,迟迟未能得志。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走向极端,再入江湖,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由好人变恶人,使用各种恶劣的手段,取得“成功”,终于坐上了“江南武林盟主”的交椅,实现了他的夙愿。但落得众叛亲离,还难逃法律追究的可能。
该小说虽然置于宋末元初的背景,但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读罢令人深思。本刊将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
一
“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江南武林盟主?为什么?”汤仁和脑海中一直轰鸣着这一疑问。
从武夷山返回庐山五天了,汤仁和在仙人洞内默然独坐了五天。“得失门”里大小数十徒众,尽悉门主第三次竞争“江南武林盟主”铩羽而归,知他心绪不佳,但汤门主自闭在门中圣堂“仙人洞”五日不出,倒是前二次竞逐盟主失利后没有过的。这就引发了众人的不安、猜测,甚至焦虑。
“江南武林盟主”之位三年一竞。以往,“得失门”老门主汤中合每次接到相邀赴会的“英雄帖”,都是看过后,即在烛火上燃了,从不谈此事。
汤仁和长成后,曾问过汤中合:“爹爹,成为‘武林盟主’是习武之人最大的向往。你的武功修为这么高,为什么不去参加‘盟主’之争。你坐上了‘盟主’之位,不仅对我们汤家,对‘得失门’也是莫大的荣誉啊!”
汤中合闻言一笑:“练武之人,讲究的是健身强体,修习心性。若能以所习匡世济民、锄强扶弱当为上者,也不枉费了一技之长。而什么‘盟主’之称只是尘世中虚名、江湖人自大而已,拼命争来,有何意义?强中更有强中手,天地之大,能人何止千万,‘盟主’三年一竞,你看几人能长占此位的?”
见汤仁和若有所思,沉吟不语,汤中合续道:“你祖父创立‘得失门’时,便将‘看清得失,不计得失,放下得失,自有得失’十六字言作为立门宗旨。数十年来,我已逐渐领悟其中深意。年轻时不去争名逐利,现在年过半百,更无显能逞强之心了。仁和,这就是为父从不参与‘盟主’之争的缘故。”
汤仁和想了想,又问道:“爹爹,你方才所说的‘十六字真言’,刻在仙人洞石壁上,我从小便看得熟透,不知爹爹所悟又是何指?”
汤中合道:“这十六个字,乃是你祖父告诫我门中之人,世间凡事皆有得失之因果。所以,做事之前,要能辨清得失所在,然后决定行与否,即洞察先机,贯通前后;行事之间,则要得不张狂,失不气馁,即心态平和,戒贪戒嗔;事既过去,则不要浸淫喜悦或沮丧之中,应当及时让心境归复平常。若能做到无所谓得、无所谓失,心中没有了‘得’与‘失’之念,则是最高境界。这也是难以企及的啊!”
汤中合说完,见儿子默然垂首,似在苦索,便宽言道:“这十六个字,足够你参悟、践行一生。你阅历尚浅,不是一时能想透彻的,只要将你祖父之训铭记在心就行。”
山中日月易过,十数年前,汤中合仙逝。年已三旬的汤仁和承接父亲衣钵,成了“得失门”第三代门主。又过了几年,汤仁和母亲去世,门里一切事情都由汤仁和做主了。
做了门主的汤仁和,第一次收到“英雄帖”,便不听母亲、妻子劝阻,破了父亲之规,下山赴会了。虽然前二次他没有报名竞逐“盟主”之位,但作为场边看客,深受竞擂气氛熏染,一颗心被掀得波越浪翻。汤仁和的目光移向了庐山之下,凝注在东南大地。“祖父、父亲在丛山旷岭间老死终生,空负了一身好功夫。‘十六字言’更令人瞻前顾后,自缚手脚,自禁心意。我若恪遵此训,不也将步祖辈之尘无缘博名江湖、驰誉武林了吗?”汤仁和心中日生不甘:“想我五岁习武,苦练‘得失门’技艺,身手自知,看那二届‘武林盟主’也不比我高明,我为什么要死守祖宗之法,不去挣一个‘盟主’当当呢?”
汤仁和眼前浮现出那几个武林高手竞得‘盟主’之位时意气飞扬的神态和众人欢呼拥戴之盛况,心中怦然而动。他决定改一改门规,不仅自己要争一争“江南武林盟主”之位,还要让“得失门”在武林中独树一帜,名头振响。
随后十年来,汤仁和三次走下庐山,赶赴黄山光明顶、杭州西子湖、武夷大王峰,与江南六省武林高手聚会,精心切磋武学,全力登台打擂,三次都奋力冲进了四大高手之列。
按照“盟主”之争规定,进入前四名的竞逐者,即表明在武学技艺上,已具备“盟主”资格,但在声望、资历、信任诸方面都需由武林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组成的评判团投票表决,四人中得票最多者方可登上“江南武林盟主”之位。此举意在表明,能够担当“盟主”者,绝非仅以武功取胜,必须全面领先他人,否则,难以领袖群雄,指点武林,光大武学。
结果,三次票决,汤仁和都是获票最少者,尤其是此次武夷山之会,十人评判团中竟无一票投他,令他颜面大失,尴尬得难以抽身退场。
汤仁和太想“得”了,结果却大“失”,失得一无所获,还赔进了“得失门”的声誉、祖父辈的清望、自己多年的心血和憧憬。
这令早已忘却并有意与“十六字门训”背道而驰的汤仁和难以接受,他将武夷山之行引以为奇耻大辱。在新盟主登位的欢呼声中,汤仁和孤独地退出人群,索然返转庐山。上得山后,他家门不进,妻儿不见,径直奔进“仙人洞”,严令门人不得打扰,将洞门掩紧,独自陷坐在洞中央的扶椅里。
四支粗如儿臂的巨烛将洞室映得明晃晃的,洞后石壁上流淌的“一滴泉”,“叮咚、叮咚”声音清晰、规律。汤仁和听了几十年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滴泉声,他从心底里佩服这“一滴泉”竟然千古一日不急不缓、不多不少地一滴一滴从岩壁间渗流出来,在洞中一方凹石内汇聚成一汪清池。这毅力,这韧性,这天长地久、亘古不变的“大自然现象”也曾令他不解、深思、敬佩。但今日,汤仁和被这“叮咚、叮咚”声弄烦了。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正是在这“叮咚、叮咚”声中一点一滴地耗去了,更没能汇成身侧的清池,而是蒸发在茫茫时空间,无形可留,无迹可寻。
“年已四届,我复何待?我何作为?”汤仁和扭头向身后看去。洞壁正中悬挂着祖父、父亲的画像,他们离自己所坐远了点,朦胧间,汤仁和既辨不清画像人物的眉目,也不知他们能否看清自己此刻的神情,觑破自己的内心。
“唉,还是互相不要看清的好。”汤仁和叹息一声,自己脸上难掩的沮丧、恼怒,只会令祖父与父亲摇头;而他们的容颜、眼神,以及左面岩壁上的“十六字训”,也徒增自己对失落的憎恶与无奈。
汤仁和记得,以往,不论产生的“盟主”是谁,信息传来或朋友到访论及,父亲汤中合总是抿嘴一笑,从不评论半句。所以,汤仁和对历届“盟主”也不甚了了。但是,这三次,他亲身参与了,产生出的“盟主”分量,他自是反复掂量过的了——
黄山光明顶上就任的第十一届“江南武林盟主”——“虎啸九华”王飞扬,系御封九华佛门总住持的世俗大弟子,从小又是跟武当名师学的剑艺,十老评判团中有七人或是与他师门素有渊源,或是他的干爹义父,还有的在赛前就收到那“佛门总住持”的拜托关照之礼帖。王飞扬不坐“盟主”之位,还会轮到谁坐呢?
杭州西子湖畔选出的十二届“江南武林盟主”——“雁荡派”掌门常乌衣,经年遣徒行走江浙等地,将“雁荡派”名号传得沸沸扬扬。常掌门更是惯驱酒肉之兵,久战江湖豪客,人送绰号“常十碗”,酒朋遍四方,食友布八面。擂台赛上,常乌衣提着一对雁翎刀,几番亮相,呼应雷动,此起彼伏,似是早已被众豪侠认定的“盟主”一般,竟至左右了评判十老的票数,终以一票之优领先汤仁和三人。
武夷山大王峰公布的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红袍银枪”汪武能,乃闽侯府大公子,其父权势遍及东南,又是此届武林大会的独家资助人,评判团的十老名单,也是由他过目后得以拟定的。侯爷既如此上心地为其子助势,帮衬之徒当然分外卖力,上下活动,各方游说,以致“英雄帖”尚未分发,内地里“盟主”之名已是铁定。汪武能的银枪稍加使展,红袍略生飘拂,已是杀入四强。汤仁和与汪武能不在一组,没有与他过招,但在台下见他与人对搏,不禁暗暗摇头,不信他能名列小组首位,更想不到最终还让他夺得“盟主”之号。这令汤仁和寒彻了心肺。
汤仁和既有心争夺“盟主”之位,自是对既得者十分留意,以上三人,除了明摆的旁门左道外,他还打听到:“虎啸九华”快剑王飞扬虽然认了不少干爹娘,却因亲生父母为山野贫穷之人,低了自己身价而心生怨忿,十年不曾探望过年迈患病的父母一次。更甚者,父母亡故时,他不仅不奔丧尽孝,反而轻笑道:“哦,死了吗?死了也好,也好!”不孝至此的家伙,竟然也能坐上“盟主”之位?
“雁荡派”掌门常乌衣,十饮九醉,酒后乱性,夜宿花楼之事早被知情人耻笑。因此上,常乌衣除了“常十碗”戏称外,还有人送“常脱衣”之号。
“红袍银枪”汪武能,本属纨绔子弟,仗其老爹权势,又有二下花拳绣腿,时时带着一群家丁打手,招摇过市,所经处,生意人胆颤心惊,养女家闭户落锁,行街者躲避不及,活脱脱地方一害。
就是这般三个人,一届一届地当选为“江南武林盟主”。武德何在?公理何存?人心何价?汤仁和的沮丧演变成了愤怒。
规规矩矩行事做人几十年,竟然在世间半点竞争之力都没有。十年来,只有他是凭仗武功连续三次杀入前四名的,但一俟票决,三次都犹如不曾存在着一般。
“仁和、仁和!”汤仁和在心底呼喊着自己的名字:“我的老父啊,你自己一生‘中合’则罢,还希望我也能行‘仁’遵‘和’,成为一名正人君子。可这世上有正人君子行得道、就得名、成得功么?”
汤仁和心中原本就清楚,父亲临终时,其实对自己是不太放心的。父亲咽气前,久久凝视着坐在床沿的汤仁和,攥紧他的手,口中嚅嚅出声:“仁和……十六字……不可丢呀……行仁守义方是大得……记住……”其时,汤仁和已是别有想法,闻言迟迟没有点头应允。父亲见状,双目中同时滴下一粒泪珠,溘然而逝。
汤中合对儿子的心念依稀有所察觉。汤仁和五六岁时,即常常独自站立在山崖边向远方眺望,一时三刻也不收回视线。汤中合的父亲见孙儿如此神态,曾暗底里提醒儿子:“中合,我这孙儿看得远着呢。看得远,表明心也大。心大既好又不好,运用之妙,全凭一己之念、一时之念,这正合得失之训。你可要调教得当才是。”
父亲之忧果然在日渐长大的汤仁和身上显现出来。去世前,汤中合便知庐山虽大,已是留不住儿子的身形了。长期修炼的汤中合,深谙人事,智珠在握。他知晓,世上一切人与事自有定数,勉强不得。“十六字门规”虽然日日耳提面命,但儿子难入心中,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的了。他最后一次对儿子提及门训,也有尽人力而听天命之意,见儿子不应,他已是气尽神竭,不能再言,便“放下得失”,由儿子“自有得失”去了。只是亲情入骨,仍以二滴泪珠示儿,以盼他日后能够自省。
汤仁和十年来三番竞夺“江南武林盟主”之尊,心思全在山下,若不是妻子时常提醒,已懒得料理“得失门”事务。如今,几倾全力,所得却空,令他心中平衡顿失,“十六字训”更是全然抛却脑后,竞尊中的不公之状,终于点燃他胸中熊熊怒火。
汤仁和在洞中苦思五日后,作出了人生的评断与抉择:我失败,是因为我无钱无势,还一意禀承家训,努力要做一个守礼仪、讲廉耻、行善事、明得失的君子。若让我也无耻三年,坏上三年,虚假三年,看那“盟主”之位还落不落入我手!哈哈……
第五天傍晚,汤仁和打开洞门,健步迈出仙人洞时,虽然容颜憔悴,须长发乱,但双目铮亮,精光四射,脸上生出怪异的笑容,令门下之众既感到高兴又滋生出疑惑。
当天晚上,汤仁和在卧床上龙精虎猛,恣情纵欲,全无昔日温存亲和。汤夫人察觉丈夫一反往日失意回山后的懊丧、不满,疯狂的神情中透着缕缕绝望,不觉在承欢中少了愉悦,隐隐生出忧虑。
二
“红袍银枪”汪武能自当上第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后便搬出闽侯府,筑起高屋,与妻儿另住。他在自家门框上悬挂了一幅镌刻六个镏金大字“江南武林盟主”的横匾,每天进出,看上几眼,汪武能都生出醉晕晕的快感。他站在家门前的石阶上,顾盼自雄,时时放出君临天下的派头,半眯着眼,微笑着听一干跟前跑后的家丁和闲人随口而出的各式奉承话语。
汪武能的朋友在庆贺宴席上的一句话常在他耳边缭绕:汪盟主,你年方四十,正值壮年,这江南武林盟主可不能只当一届呀,要争取连干个三五届,那可是江湖美谈,武林佳话哟!
此番言语切中汪武能心怀,他也觉得三年风光太短了,老父的侯爷是传宗的爵位,自己日后终可承袭,乘当下闲着,在江湖中红上十年总是人生的快意之事。
汪武能忙碌开来,他要召见江南各门各派首脑人物,要摆平武林中矛盾纠纷,要出席各种典礼仪式,要随性各地巡看视察。他要做的事很多,还要喝酒吃饭、寻欢作乐、亲自去大小解……真正比老爹闽侯爷还忙上三分。
快乐的日子匆匆过,转眼冬逝春来。汪武能担心闽地天气热得早,便在春风里抓紧时间得意。一天上午,他又兴冲冲地出了“盟主府”,往最热闹的集市口行去。
汪武能的银枪由随身家仆背着,落后三步,和他身上披系着的锦缎红袍组成了他的招牌标识“红袍银枪”,更为夺人眼珠的是由二人高高撑扯开的白色丝织横幅上“江南武林盟主”六个通红的斗大字块,高悬汪武能头上,伴着他身移而随。
汪武能比原先仅是侯府大公子神气多了,所经之处,百步之前喝道净街,左右丈内皆为一空,他在高头大马上放眼看去,竟见街巷转角处的小黄狗也夹着尾巴,伏在地上不敢抬眼。汪武能不由笑了。
汪武能只笑了一半,满腔得意尚未尽释,就不再笑下去了:有个人破坏了他的雅兴——
一个壮汉从临街的饭铺里走了出来,竟然在已是空空旷旷的街面上停住了脚步。壮汉所立之处,正是十字街头的中心点,也是汪武能惯常下马之地。他每每选在这处下马,为的是接受街口四家本城最为豪华的酒楼掌柜的盛情争邀,然后 ,自己作一番思考权衡状,再勉强地走进一家酒楼中,以示给掌柜的面子。现在,他还没到位,就被这条壮汉挡住了去路。
汪武能不由勒住了坐骑,一干随从也止住了脚步,眼光一同随着汪盟主投向那汉子。主仆们第一个感觉也是相同的,那就是惊诧:在这座城市里,竟然有人敢阻道汪公子、汪盟主,莫非是个疯痴之徒不成?
细看那人头戴斗笠,蓄着短须,细眉凤眼,面黑如漆,身着一件灰布长衫,脚登一双麻织绳鞋,左肩处挂着一个蓝布包。虽觉面目生分,却是非痴非傻之神态。街上欲避之众,慢慢移步围拢过来,偌大的街口竟不生一点喧哗。
静肃中,汪武能两位机灵点的手下猛地意识过来,上前数步,一指壮汉,厉声斥道:“呔,你是何人,竟敢阻拦汪大公子、汪盟主之路,莫非找死不成?还不快滚!”
那汉子充耳不闻,脚步半分也不移动。
两名家丁见状,对对眼神,抢上前去,一人抓住汉子一条胳膊,齐叫一声:“小子,滚回你出来的地方去吧!”说罢,同时发力,想将汉子扔进他出来的那家饭铺中,以博汪盟主与众人一笑。
不料,家丁手指握处如捏铁柱,发出之力不能撼得那人分毫。两家丁一愣,大喝一声,出尽全力再试时,壮汉双臂一振,竟将两名家丁摔出丈远,分别跌进两旁店铺内。
十字路口处早已集了一圈人墙,见状,哄笑顿生,还有二三胆大者叫了声:“好!”
汪武能虽然不识汉子,但已看出此人是易了容,上过妆的,便知来者不善了。但他并不惧怕,在自家地面上,自己又是新科武林盟主,没点胆气、自信还行?可他也不想马上亲自开打。汪武能自觉堂堂侯爷公子、“武林盟主”岂能一言不合就亲身挥拳,那样,不是和街巷小混混、武林初出道的毛头小子没什么区别么?他要表示宽容大度。
“这位是哪条道上的朋友?何门何派?如何称呼?”汪武能在马上笑问。
“问又何益?不说也罢。”汉子一口回绝。
“那么朋友知道在下是谁么?”汪武能点拨道。
“哦,刚刚上任的‘江南武林盟主’,谁人不晓啊?”壮汉嘴角生出嘲讽之笑。
汪武能心里松了松,仰面一笑,话中软硬交杂:“哈……知道就好。同在江湖,阁下何必如此见面,不妨交个朋友,如何?”
“本人无意高攀。”壮汉语气依然决绝。
“那你挡我去路,伤我家丁,却是为何?”汪武能自知,若再示好就有损“盟主”身份,言语便重了重。
“我只想称称你这‘盟主’的斤两,让你和天下人都知道。”汉子双目直视汪武能,断然言道。
语既至此,汪武能再无退避余地,他哈哈连笑,壮了壮气势方道:“哦哈哈……原来是江湖朋友不服我‘盟主’之位么?也好,我这‘盟主’几斤几两,你打过便知。只是,你若有什么闪失,可是自找的啰。”
言毕,汪武能右手一伸,家丁立将亮银长枪双手捧上。汪武能枪一在手,舒展腰身,挥挥枪杆,催马上前。围观之人见场面愈加热闹,又发出几声“好”来,汪武能更是神气了三分。
“你亮兵器吧。”汪武能在汉子身前七步勒马笑道:“我让你三招。”
壮汉笑了笑,抚了抚腮边短须:“对你,我还不需要什么兵器。别说什么三招了,你要是先让了我一招,可能就没有还手的机会了。”
“好大的口气,那我就要教训教训你了!”汪武能动了真怒。原本,他一是想在众人面前显摆一番“盟主”的风度,二是见汉子力摔家丁时,内力确也非凡,方忍让了许久。至此,他自小养成的“痞性”一下爆发了。
“嗖”地一声,白光一闪,汪武能枪已出手,闪电般直刺壮汉额前,他有心要一枪挑落汉子的斗笠,煞一煞他的嚣张神态。
那壮汉见长枪迎面刺到,不退不避,待众人惊呼声起,方右臂一抬,双指骈出,在枪尖的那蓬红缨上,狠狠地敲了一下。
汪武能方将长枪送出,枪身便被震得横向一旁,一簇红色丝条从枪尖处散开,飘扬空中,细看间,那团红缨竟然缺了大半。
汪武能将长枪重新握紧,抬眼打量一下面前的汉子,见他微微眯起的双眼里透出嘲弄的意味,方才举臂一挥,从容有力,双指竟将柔软飘动的红缨丝絮除去大部。“此人功力强我多多呀!”汪武能一向高估自我,此时能在心内闪出这点意识,已属难能可贵。但他从小被娇宠成性终非明智之人,众目睽睽下又抹不开“盟主”颜面,怔了会,又硬着头皮喝道:“好小子,倒也有两下,大爷方才小瞧你了。你再看大爷的手段!”
汪武能吆喝两句,一磕马腹,直往汉子撞去。他欲借奔马之势出枪,以增枪力,只要汉子躲得一躲,自己也就能挽回一点面子了。
汪武能如拼命一般,挺枪驱马直冲上前,几步之遥,弹指间即可洞穿或撞倒那壮汉。
壮汉却半点不显惶急,待得枪尖堪堪及胸、怒马鼻息喷扑至面的一瞬间,纵身而起,一式极其平常的“旱地拔葱”,任汪武能连人带马从自己胯下冲过,方半空转身,飘然落地,正是原本站立处。
“好功夫!”人群中一声暴喝,震彻长街。
汪武能见眼前人影悠然一逝,立即控马,双目急巡,却不见汉子闪避何处。待四下喝彩声起,回首瞥见那汉子仍在原地站着,连姿式也不曾有变。
壮汉笑道:“‘红袍银枪’名头叫得倒是挺响,红袍也真是好看,可惜银枪却不怎地,真让在下失望。”
壮汉口中调侃,眼睛却一瞬不眨地看定转马返来的汪武能。
汪武能此时又气又惊,知道自己若不能赶快挽回一点颜面,今后就很难再像往日那样神气了。
“你只是卖弄身手灵巧罢了,可敢实实地接我一枪?”汪武能见汉子始终没有亮出器械,料他定是徒手而至,便出言相激。他不信汉子的一双肉手,能硬得过自己的利枪。
“好,我接你一枪又能如何。”汉子敛住笑纹,正色道。
汪武能急忙纵马上前,同时将所学三十六路花枪招式从头使起,一杆枪越抡越快,转眼枪花破空耀眼,枪杆生出呼呼风声,靠近的几位看客也被逼得连连后退。
汪武能杀心已动,今日不能伤了此人,自己日后再无“盟主”之实,杀了他更好!
壮汉任凭直刺而至的枪招三十六变,双睛一直不离雪亮枪尖,只待汪武能各式虚招已尽,凌厉杀气直贯胸前时,上身稍向后仰,双腕疾出,堪堪搭在枪尖后端。壮汉一但握实,如扣毒蛇七寸,十指立收,真气直注双臂,大喝一声:“起!”
汪武能一枪刺出,可惜力已使尽,刚要续劲再递,只见壮汉双手已是攀住了枪端。汪武能认定汉子要以空手夺械之招与自己抢枪,连忙使出全力,急往怀里收枪。
岂料,随着壮汉“起”字出口,汪武能只觉一股大力沿着枪杆电击而至,尚不及撒手,已被汉子挑离马鞍,抛向半空。
壮汉一抖枪杆,复喝道:“还不撒手!”
汪武能双臂酸麻,全身骨架如散开一般,再也无力握枪。众人看时,那枪已是倒提在壮汉手中。
壮汉看定正从空中跌落而下的汪武能,电光石火般用枪杆末端在他身上点了四击,随即将长枪轻轻丢在长街地砖上。至此,汪武能方“扑通”一声跌落地面,仰面躺在银枪旁。
汪武能挣了几下,竟不能起,口中也呻吟出声,他一干手下慌忙上前,那大汉一声断喝:“都不许动!”
汪武能身子虽不能动,神志却仍清楚,他恨声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有何冤仇?你为何要对我下此重手?”
壮汉点点头:“这次你说对了,我和你汪盟主并无深仇大恨,今日略施薄惩,只是要你明白,不是靠真实本事挣来的名头,终归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你这点微末伎俩防身尚嫌不足,还妄想领袖武林,称雄江湖,真正叫人笑掉大牙。当然,你这‘盟主’之位仍可以坐三年,但你还有‘盟主’之尊严么?武林中人谁还真正认可你这‘盟主’呢?今天,你双腿、双臂均被自己的枪杆打折,待四处骨伤养好,也快到十四届‘江南武林盟主’重定之时,这几年,你就别在外面张扬,也免得给武林人士丢脸了。”
壮汉一气说完,再不看汪武能一眼,扭身穿过人群,迅步离去。
待闽侯爷告知府衙关闭城门大行搜捕时,壮汉已是消失在数十里外的乡野之间了。
三
当街嘲弄、打伤第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汪武能的壮汉,正是庐山“得失门”门主汤仁和。
三次打进前四名,却因票决缘故落选的汤仁和,心理产生了剧变。他将自己与前三届“盟主”作了比较,认定仅凭武功超群是不能在江湖中出头,更难以领袖群雄的。数十年来,禀承家训,循规蹈矩,凡事讲“仁”重“和”,半生“不计得失”,眼看自己也将与祖父、父亲一样,守着一个小小的“门派”,老死在山林中。而另一些人背离纲常,放开手脚,以另一番“不计得失”的思维,在江湖中随心所欲,直至成为武林至尊人物。仁义者被“仁义”所缚,大度者遭“大度”所误,清白者受“清白”所困,淡泊者为“淡泊”所失;而卑鄙人因“卑鄙”人情练达,无耻人因“无耻”进身有术,权势人因“权势”为所欲为,狠毒人因“狠毒”唯利是图。
“我若再空守这‘十六字训’,那真是枉有这身武艺,终生难有大为。”汤仁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在仙人洞这座“得失门”的圣堂,在庐山佛手岩下,“大怨大悔”、“大彻大悟”,最后在心里发下绝誓:“第十四届江南武林盟主非我莫属,若不得之,终生不回庐山,不见妻儿!”
汤夫人见丈夫秋后比试失利后,神志大异于常,时而沉郁,时而亢奋,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数日不发一言,不是在仙人洞中整日独坐,就是将本门功夫之外的奇招怪式演练、琢磨不已,再无心思打理门内事务,心里甚是不安。
“仁和,我看那盟主之争无啥紧要,太公与公公不是从不参与其间么?你又何必如此较真呢?‘得失门’是小门小派,在江湖上没有响亮名头,很难被人家认可的。你还是专心料理门内事情,带好徒弟要紧,不要散了大伙的心,好歹也有几十人呢。”
对夫人的劝说,汤仁和从不应答,听得烦了,只是一笑道:“你莫多说,我心里有数。门内之事,你和远儿多操点心吧。远儿已是二十出头,本门武艺也有了根底,可以和几位师兄带着小青年操演了。”
汤仁和的儿子汤清远,从小因父亲专心习武,和爷爷汤中合相处得多,对洞中石壁镌刻的“十六字训”自是耳濡目染。他常常伫立壁前,久久凝视那深入石面中的十六个大字,或沉思不语,或找到爷爷询问、请教字中相辅相悖之意。汤中合曾对儿子汤仁和道:“我这个孙儿,对门规倒是比你入心入神得多,悟性慧心日后会超过你这个当爹的呀!”
汤仁和轻描淡写道:“看来,我既不如自己的父亲,又不如自己的儿子。不过,我有一个超过自己的父亲,又有一个可能会超过自己的儿子,倒是比爹爹您有福气呢。”说罢哈哈一笑。汤中合也被儿子的逻辑惹笑了,心里却生出一丝惆怅。
汤中合仙逝后,汤仁和心中另有所属,再无闲暇回忆往日父子间的谈话了。
春节过毕,山中腊梅凋谢,积雪融化,下山之路日益好走。这天,汤仁和将夫人与儿子汤清远唤至一处,言道:“明日,我即下山游历。三年后的‘江南武林盟主’大赛一毕,我定在日余内回山,也定然要将这‘盟主’之名带回庐山‘得失门’内。你们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汤仁和言语间充满成竹在胸、志在必得之意。
妻子和儿子听了汤仁和的此番话语,均不作声,只是忧郁地望着他。这令汤仁和略生不快:“我意已决,门内诸般事务就交给你娘俩打点了。清远,为父回山后,是要考量你本门功夫的,你可要勤快演练。你不一定理解为父心志,过得几年,我们可以再作论说。不过,第十四届‘江南武林盟主’比决的英雄帖一发,为父希望你能前去观看,以增见识,到时,也可陪我一同荣耀返转呢。”
汤清远不置可否地看看父亲,默默垂下头去。
第二天,汤仁和在妻儿与门徒的目送下,毅然下了庐山,踏进了他心目中另一处“江湖”,开始了他设计一新的别种“生涯”。
下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挫一挫第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汪武能的威名,一要让这家伙掂清自己的斤两,明白欺世盗名终究要被戳穿的;二要让所谓“德高望重”的十老评判团蒙羞,让他们知晓,由他们票决出的“盟主”实际是何种角色。
汤仁和立意要做“心狠手辣”之人,他毫不留情地将“盟主”汪武能四肢全都打折,让其名声大损,肢体痛苦,一辈子不能出头江湖。
预谋日久的第一桩事情,顺利地实现了。当闽侯爷与府衙的海捕文告到处张贴、“武林盟主”不堪一击的笑谈在江湖传开时,汤仁和又易新容,坐在千里之外的一间路边茶肆里慢慢地品呷着武夷岩茶了。
喝着香茶的汤仁和内心有一种快感在涌动:自己终于做一件“恶事”了。原先的他,决不会千里赴闽,无由寻衅,伤害“盟主”的。即使不公在先,但家教与“十六字门规”也会将汤仁和束缚得“敢怒不敢言”,顶多也是“敢言不敢干”而已。这次,他怒了,言了,更干了。心底里的痛快是前所未有的。哈哈,做一个“恶人”比做一个“善人”容易的多,也舒畅的多。老子打伤了“盟主”,江湖沸腾,武林震惊,可谁能奈我何?
汤仁和要继续行动,让自己愈加的卑鄙、狠毒。
他心里已经有了目标:武夷山九曲溪畔飞泉山庄。
飞泉山庄庄主“善有善报”尚知道在江湖素有善名。飞泉山庄三代庄主讲究行善积德:荒年赈灾,广布粥棚;上门乞者,无有空回;乡邻有急,及时解救;朋友缺资,立助金银。及至尚知道当了庄主,江湖人士感念其家数代行善,共同出资赠送了一方大匾,上书“善有善报”四个金色大字,披红挂彩,嵌在了庄门之上。方圆百里之内,寻常百姓都沾过尚家的恩惠,只要提起飞泉山庄,没有不出赞言的。
晚上,尚知道在书房秉烛夜读。他虽然年及五旬,但祖辈积攒、广布的善名,加上殷实的家产田赋,使他一直在平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连心灵也似庄前清澈的溪水一般,虽然绵延曲折(因为他自幼饱读,通晓史籍诗书),又纯净明朗(因为他一直心存慈念、行良举善)。
一阵微风吹来,烛光黯了黯。尚知道待烛火复明时,才看清书案前竟然立着一个从不相识的造访者,不由呆了一呆。
尚知道手捧书卷,端详一下来人,见其面白无须,短衣装束,既非读书人又不似劳作者,浑身精气透人,便知是“道上的朋友”。这种情况,飞泉山庄也多次遇到过,江湖上一时窘困人士常会“慕名前来借点银两”,尚家都是让他们满意而去的。“只是,这人毫无声响就进入我书房之中,庄门处和内堂家仆既无动静,更没通报,则是有点蹊跷了。”
尚知道想了想,谨慎问道:“敢问朋友何方人士,深夜光临寒舍,有何事需尚某效劳?”
闯进书房者正是汤仁和。
汤仁和早就闻知尚家行善之举,原也存有敬佩之意,他心性大变后,就把飞泉山庄纳入谋划之内。汤仁和要粉碎“善有善报”这块招牌,击破世人津津乐道的“善有善报”之理念,让社会潜藏的丑恶公然展现一次狰狞面目。同时,他要让自己从恶之念有更深层的宣泄。于是,汤仁和与尚知道偶然又必然地面面相对了。
尚知道说话间,汤仁和也将他打量了一番:一个身材纤弱、相貌平常的读书人,只是其在不速之客夜闯书斋之事发生时,依然神情平静,语气温和,甚至连身姿都没改动一点,显现出良好的心态和深厚的修养。
“唉,也是一个信奉善良,不懂世间险恶的书呆子。”汤仁和心里微叹,双目却凶光毕现,狠声道:“我是何人,为何到此,你稍后便知。我先明示一句,你若高声,弄出动静,我立灭你全家,一口不留!”
尚知道点点头,泰然将书卷合起,放在案上:“尚某明白了。朋友可是需要钱财?只要敝庄力所能及,当全力助之。你不必凶言恶语,这样,自身也辛苦得很,不如坐下从容道来。”说完,朝一旁的木椅指了指:“请。”
汤仁和已知道面前确是一个善良、温和之士,大约与去年秋天时的自己一样,时时以“仁、义、礼”、“恭、谦、让”视事待人克己的。他几乎想放弃此行所为了,略一犹豫,汤仁和耳畔又响起另一声音:“你看那些成功之人、大得之徒,有多少是行礼践义、公正廉洁的?你既然踏出了‘重新立世’的第一步,万万不可半途而废,谋大事岂能心慈手软?”
汤仁和一咬牙关 ,撩起衣襟,从腰间抽出一柄短刀,跨步上前,将尚知道一把拎离座位,低声道:“老子今天一不借钱,二不报仇,只是要让你知晓,在这世上,行善未必就定有善报,作恶也并非必吞恶果。”
尚知道盯着汤仁和双眼,神色不变:“朋友可是在这方面屡有教训,深受刺激?”
“对!所以,老子要做一个恶人,行几件恶事,出尽胸中闷气,让下半辈子也活个痛快!”
尚知道目中露出怜悯,微微摇头:“朋友,此言差矣,你这样行事,得到的微不足道,失去的可是太多了。”
面前这个读书人的冷静令汤仁和生气:他凭什么力量如此与老子对话?还谈什么“失”啊“得”啊,我莫非听得还不够吗?莫非老子这般凶样还镇不住他?
“他妈的!老子听够了这套空话。我失去了什么?什么也没失去。相反,我正在得到我需要的东西。”
尚知道有点纳闷:“你这样做,正在得到什么?”
“老子正在实现一个宏大的计划!”
尚知道莫名其妙,只得闭了嘴,不想再与面前之人理喻了。
见尚知道无言,汤仁和反而兴奋起来:“你家行善作好几十年,除了得到一些赞许之辞,博了个善名,还得到什么呢?而你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说,这到底是‘得’大‘失’大?”
尚知道至此明白汤仁和意欲何为了,他想了想,平静开言道:“阁下是决心行恶了?是的,善可能一时敌不过恶,但是,恶到终了要被善所惩罚的。我想,你的心智确是迷狂了,只望你心智有重生之日。那样,我也就死得其所,死有善报了。”
“死到临头,你还放不下行善之念,心里的承受真够重的。怪不得天下恶人活得快乐、轻松呢。那你就做好最后一件善事,成全我做一个恶人吧。”汤仁和语含讥讽,将短刀移向尚知道脖颈间。
“慢!还望阁下不要忘了自己方才所言,尚某死后,你不得伤我亲属和庄中任何一人!”
“这你放心,我和你并没有丁点仇恨,也不贪你财物,我是为坚定自己信念而杀你的,也是用你之死来证明我对世间的某些判断。你不懂吧?只要你尚大善人死了,天一亮,你家大门上挂着的那块招牌就一钱不值了。世人知道你家如此行善,却不能有所善终,谁还再信‘善有善报’之言?我最后点醒你一句,所谓‘善有善报’之说,正是那些恶人欺骗、迷醉世人规规矩矩任由他们宰割蹂躏的欺人之谈。‘恶有恶报’则是善良、软弱者在无奈中的一种幻想、一种自慰,也可说是一句诅咒,又有谁能给恶者降临报应?我以前和你一样,直到半年前,才领悟以上种种,说出来,也让你黄泉路上当个明白鬼。”
尚知道听他一气说完,方笑了笑:“阁下,你在杀人前不觉得说的太多了么?这么婆婆妈妈的不像个真正的恶人呀。”
汤仁和被尚知道的笑意激怒了,也自觉话多了一点,缺了恶人的“残忍”和“霸气”,于是,狠狠地将短刀一挥。
一注血箭喷射而出,溅落在尚知道刚刚看过的书卷上。鲜红的血水立即洇进了书页。
(未完待续)
《武林盟主》是赵安东先生的新作,作品主要写“江南武林盟主”汤仁和从善向恶的经历。汤仁和拥有绝世武功,但参加几届盟主竞争,总是因为没有按“潜规则”行事,迟迟未能得志。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走向极端,再入江湖,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由好人变恶人,使用各种恶劣的手段,取得“成功”,终于坐上了“江南武林盟主”的交椅,实现了他的夙愿。但落得众叛亲离,还难逃法律追究的可能。
该小说虽然置于宋末元初的背景,但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读罢令人深思。本刊将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
一
“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江南武林盟主?为什么?”汤仁和脑海中一直轰鸣着这一疑问。
从武夷山返回庐山五天了,汤仁和在仙人洞内默然独坐了五天。“得失门”里大小数十徒众,尽悉门主第三次竞争“江南武林盟主”铩羽而归,知他心绪不佳,但汤门主自闭在门中圣堂“仙人洞”五日不出,倒是前二次竞逐盟主失利后没有过的。这就引发了众人的不安、猜测,甚至焦虑。
“江南武林盟主”之位三年一竞。以往,“得失门”老门主汤中合每次接到相邀赴会的“英雄帖”,都是看过后,即在烛火上燃了,从不谈此事。
汤仁和长成后,曾问过汤中合:“爹爹,成为‘武林盟主’是习武之人最大的向往。你的武功修为这么高,为什么不去参加‘盟主’之争。你坐上了‘盟主’之位,不仅对我们汤家,对‘得失门’也是莫大的荣誉啊!”
汤中合闻言一笑:“练武之人,讲究的是健身强体,修习心性。若能以所习匡世济民、锄强扶弱当为上者,也不枉费了一技之长。而什么‘盟主’之称只是尘世中虚名、江湖人自大而已,拼命争来,有何意义?强中更有强中手,天地之大,能人何止千万,‘盟主’三年一竞,你看几人能长占此位的?”
见汤仁和若有所思,沉吟不语,汤中合续道:“你祖父创立‘得失门’时,便将‘看清得失,不计得失,放下得失,自有得失’十六字言作为立门宗旨。数十年来,我已逐渐领悟其中深意。年轻时不去争名逐利,现在年过半百,更无显能逞强之心了。仁和,这就是为父从不参与‘盟主’之争的缘故。”
汤仁和想了想,又问道:“爹爹,你方才所说的‘十六字真言’,刻在仙人洞石壁上,我从小便看得熟透,不知爹爹所悟又是何指?”
汤中合道:“这十六个字,乃是你祖父告诫我门中之人,世间凡事皆有得失之因果。所以,做事之前,要能辨清得失所在,然后决定行与否,即洞察先机,贯通前后;行事之间,则要得不张狂,失不气馁,即心态平和,戒贪戒嗔;事既过去,则不要浸淫喜悦或沮丧之中,应当及时让心境归复平常。若能做到无所谓得、无所谓失,心中没有了‘得’与‘失’之念,则是最高境界。这也是难以企及的啊!”
汤中合说完,见儿子默然垂首,似在苦索,便宽言道:“这十六个字,足够你参悟、践行一生。你阅历尚浅,不是一时能想透彻的,只要将你祖父之训铭记在心就行。”
山中日月易过,十数年前,汤中合仙逝。年已三旬的汤仁和承接父亲衣钵,成了“得失门”第三代门主。又过了几年,汤仁和母亲去世,门里一切事情都由汤仁和做主了。
做了门主的汤仁和,第一次收到“英雄帖”,便不听母亲、妻子劝阻,破了父亲之规,下山赴会了。虽然前二次他没有报名竞逐“盟主”之位,但作为场边看客,深受竞擂气氛熏染,一颗心被掀得波越浪翻。汤仁和的目光移向了庐山之下,凝注在东南大地。“祖父、父亲在丛山旷岭间老死终生,空负了一身好功夫。‘十六字言’更令人瞻前顾后,自缚手脚,自禁心意。我若恪遵此训,不也将步祖辈之尘无缘博名江湖、驰誉武林了吗?”汤仁和心中日生不甘:“想我五岁习武,苦练‘得失门’技艺,身手自知,看那二届‘武林盟主’也不比我高明,我为什么要死守祖宗之法,不去挣一个‘盟主’当当呢?”
汤仁和眼前浮现出那几个武林高手竞得‘盟主’之位时意气飞扬的神态和众人欢呼拥戴之盛况,心中怦然而动。他决定改一改门规,不仅自己要争一争“江南武林盟主”之位,还要让“得失门”在武林中独树一帜,名头振响。
随后十年来,汤仁和三次走下庐山,赶赴黄山光明顶、杭州西子湖、武夷大王峰,与江南六省武林高手聚会,精心切磋武学,全力登台打擂,三次都奋力冲进了四大高手之列。
按照“盟主”之争规定,进入前四名的竞逐者,即表明在武学技艺上,已具备“盟主”资格,但在声望、资历、信任诸方面都需由武林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组成的评判团投票表决,四人中得票最多者方可登上“江南武林盟主”之位。此举意在表明,能够担当“盟主”者,绝非仅以武功取胜,必须全面领先他人,否则,难以领袖群雄,指点武林,光大武学。
结果,三次票决,汤仁和都是获票最少者,尤其是此次武夷山之会,十人评判团中竟无一票投他,令他颜面大失,尴尬得难以抽身退场。
汤仁和太想“得”了,结果却大“失”,失得一无所获,还赔进了“得失门”的声誉、祖父辈的清望、自己多年的心血和憧憬。
这令早已忘却并有意与“十六字门训”背道而驰的汤仁和难以接受,他将武夷山之行引以为奇耻大辱。在新盟主登位的欢呼声中,汤仁和孤独地退出人群,索然返转庐山。上得山后,他家门不进,妻儿不见,径直奔进“仙人洞”,严令门人不得打扰,将洞门掩紧,独自陷坐在洞中央的扶椅里。
四支粗如儿臂的巨烛将洞室映得明晃晃的,洞后石壁上流淌的“一滴泉”,“叮咚、叮咚”声音清晰、规律。汤仁和听了几十年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滴泉声,他从心底里佩服这“一滴泉”竟然千古一日不急不缓、不多不少地一滴一滴从岩壁间渗流出来,在洞中一方凹石内汇聚成一汪清池。这毅力,这韧性,这天长地久、亘古不变的“大自然现象”也曾令他不解、深思、敬佩。但今日,汤仁和被这“叮咚、叮咚”声弄烦了。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正是在这“叮咚、叮咚”声中一点一滴地耗去了,更没能汇成身侧的清池,而是蒸发在茫茫时空间,无形可留,无迹可寻。
“年已四届,我复何待?我何作为?”汤仁和扭头向身后看去。洞壁正中悬挂着祖父、父亲的画像,他们离自己所坐远了点,朦胧间,汤仁和既辨不清画像人物的眉目,也不知他们能否看清自己此刻的神情,觑破自己的内心。
“唉,还是互相不要看清的好。”汤仁和叹息一声,自己脸上难掩的沮丧、恼怒,只会令祖父与父亲摇头;而他们的容颜、眼神,以及左面岩壁上的“十六字训”,也徒增自己对失落的憎恶与无奈。
汤仁和记得,以往,不论产生的“盟主”是谁,信息传来或朋友到访论及,父亲汤中合总是抿嘴一笑,从不评论半句。所以,汤仁和对历届“盟主”也不甚了了。但是,这三次,他亲身参与了,产生出的“盟主”分量,他自是反复掂量过的了——
黄山光明顶上就任的第十一届“江南武林盟主”——“虎啸九华”王飞扬,系御封九华佛门总住持的世俗大弟子,从小又是跟武当名师学的剑艺,十老评判团中有七人或是与他师门素有渊源,或是他的干爹义父,还有的在赛前就收到那“佛门总住持”的拜托关照之礼帖。王飞扬不坐“盟主”之位,还会轮到谁坐呢?
杭州西子湖畔选出的十二届“江南武林盟主”——“雁荡派”掌门常乌衣,经年遣徒行走江浙等地,将“雁荡派”名号传得沸沸扬扬。常掌门更是惯驱酒肉之兵,久战江湖豪客,人送绰号“常十碗”,酒朋遍四方,食友布八面。擂台赛上,常乌衣提着一对雁翎刀,几番亮相,呼应雷动,此起彼伏,似是早已被众豪侠认定的“盟主”一般,竟至左右了评判十老的票数,终以一票之优领先汤仁和三人。
武夷山大王峰公布的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红袍银枪”汪武能,乃闽侯府大公子,其父权势遍及东南,又是此届武林大会的独家资助人,评判团的十老名单,也是由他过目后得以拟定的。侯爷既如此上心地为其子助势,帮衬之徒当然分外卖力,上下活动,各方游说,以致“英雄帖”尚未分发,内地里“盟主”之名已是铁定。汪武能的银枪稍加使展,红袍略生飘拂,已是杀入四强。汤仁和与汪武能不在一组,没有与他过招,但在台下见他与人对搏,不禁暗暗摇头,不信他能名列小组首位,更想不到最终还让他夺得“盟主”之号。这令汤仁和寒彻了心肺。
汤仁和既有心争夺“盟主”之位,自是对既得者十分留意,以上三人,除了明摆的旁门左道外,他还打听到:“虎啸九华”快剑王飞扬虽然认了不少干爹娘,却因亲生父母为山野贫穷之人,低了自己身价而心生怨忿,十年不曾探望过年迈患病的父母一次。更甚者,父母亡故时,他不仅不奔丧尽孝,反而轻笑道:“哦,死了吗?死了也好,也好!”不孝至此的家伙,竟然也能坐上“盟主”之位?
“雁荡派”掌门常乌衣,十饮九醉,酒后乱性,夜宿花楼之事早被知情人耻笑。因此上,常乌衣除了“常十碗”戏称外,还有人送“常脱衣”之号。
“红袍银枪”汪武能,本属纨绔子弟,仗其老爹权势,又有二下花拳绣腿,时时带着一群家丁打手,招摇过市,所经处,生意人胆颤心惊,养女家闭户落锁,行街者躲避不及,活脱脱地方一害。
就是这般三个人,一届一届地当选为“江南武林盟主”。武德何在?公理何存?人心何价?汤仁和的沮丧演变成了愤怒。
规规矩矩行事做人几十年,竟然在世间半点竞争之力都没有。十年来,只有他是凭仗武功连续三次杀入前四名的,但一俟票决,三次都犹如不曾存在着一般。
“仁和、仁和!”汤仁和在心底呼喊着自己的名字:“我的老父啊,你自己一生‘中合’则罢,还希望我也能行‘仁’遵‘和’,成为一名正人君子。可这世上有正人君子行得道、就得名、成得功么?”
汤仁和心中原本就清楚,父亲临终时,其实对自己是不太放心的。父亲咽气前,久久凝视着坐在床沿的汤仁和,攥紧他的手,口中嚅嚅出声:“仁和……十六字……不可丢呀……行仁守义方是大得……记住……”其时,汤仁和已是别有想法,闻言迟迟没有点头应允。父亲见状,双目中同时滴下一粒泪珠,溘然而逝。
汤中合对儿子的心念依稀有所察觉。汤仁和五六岁时,即常常独自站立在山崖边向远方眺望,一时三刻也不收回视线。汤中合的父亲见孙儿如此神态,曾暗底里提醒儿子:“中合,我这孙儿看得远着呢。看得远,表明心也大。心大既好又不好,运用之妙,全凭一己之念、一时之念,这正合得失之训。你可要调教得当才是。”
父亲之忧果然在日渐长大的汤仁和身上显现出来。去世前,汤中合便知庐山虽大,已是留不住儿子的身形了。长期修炼的汤中合,深谙人事,智珠在握。他知晓,世上一切人与事自有定数,勉强不得。“十六字门规”虽然日日耳提面命,但儿子难入心中,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的了。他最后一次对儿子提及门训,也有尽人力而听天命之意,见儿子不应,他已是气尽神竭,不能再言,便“放下得失”,由儿子“自有得失”去了。只是亲情入骨,仍以二滴泪珠示儿,以盼他日后能够自省。
汤仁和十年来三番竞夺“江南武林盟主”之尊,心思全在山下,若不是妻子时常提醒,已懒得料理“得失门”事务。如今,几倾全力,所得却空,令他心中平衡顿失,“十六字训”更是全然抛却脑后,竞尊中的不公之状,终于点燃他胸中熊熊怒火。
汤仁和在洞中苦思五日后,作出了人生的评断与抉择:我失败,是因为我无钱无势,还一意禀承家训,努力要做一个守礼仪、讲廉耻、行善事、明得失的君子。若让我也无耻三年,坏上三年,虚假三年,看那“盟主”之位还落不落入我手!哈哈……
第五天傍晚,汤仁和打开洞门,健步迈出仙人洞时,虽然容颜憔悴,须长发乱,但双目铮亮,精光四射,脸上生出怪异的笑容,令门下之众既感到高兴又滋生出疑惑。
当天晚上,汤仁和在卧床上龙精虎猛,恣情纵欲,全无昔日温存亲和。汤夫人察觉丈夫一反往日失意回山后的懊丧、不满,疯狂的神情中透着缕缕绝望,不觉在承欢中少了愉悦,隐隐生出忧虑。
二
“红袍银枪”汪武能自当上第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后便搬出闽侯府,筑起高屋,与妻儿另住。他在自家门框上悬挂了一幅镌刻六个镏金大字“江南武林盟主”的横匾,每天进出,看上几眼,汪武能都生出醉晕晕的快感。他站在家门前的石阶上,顾盼自雄,时时放出君临天下的派头,半眯着眼,微笑着听一干跟前跑后的家丁和闲人随口而出的各式奉承话语。
汪武能的朋友在庆贺宴席上的一句话常在他耳边缭绕:汪盟主,你年方四十,正值壮年,这江南武林盟主可不能只当一届呀,要争取连干个三五届,那可是江湖美谈,武林佳话哟!
此番言语切中汪武能心怀,他也觉得三年风光太短了,老父的侯爷是传宗的爵位,自己日后终可承袭,乘当下闲着,在江湖中红上十年总是人生的快意之事。
汪武能忙碌开来,他要召见江南各门各派首脑人物,要摆平武林中矛盾纠纷,要出席各种典礼仪式,要随性各地巡看视察。他要做的事很多,还要喝酒吃饭、寻欢作乐、亲自去大小解……真正比老爹闽侯爷还忙上三分。
快乐的日子匆匆过,转眼冬逝春来。汪武能担心闽地天气热得早,便在春风里抓紧时间得意。一天上午,他又兴冲冲地出了“盟主府”,往最热闹的集市口行去。
汪武能的银枪由随身家仆背着,落后三步,和他身上披系着的锦缎红袍组成了他的招牌标识“红袍银枪”,更为夺人眼珠的是由二人高高撑扯开的白色丝织横幅上“江南武林盟主”六个通红的斗大字块,高悬汪武能头上,伴着他身移而随。
汪武能比原先仅是侯府大公子神气多了,所经之处,百步之前喝道净街,左右丈内皆为一空,他在高头大马上放眼看去,竟见街巷转角处的小黄狗也夹着尾巴,伏在地上不敢抬眼。汪武能不由笑了。
汪武能只笑了一半,满腔得意尚未尽释,就不再笑下去了:有个人破坏了他的雅兴——
一个壮汉从临街的饭铺里走了出来,竟然在已是空空旷旷的街面上停住了脚步。壮汉所立之处,正是十字街头的中心点,也是汪武能惯常下马之地。他每每选在这处下马,为的是接受街口四家本城最为豪华的酒楼掌柜的盛情争邀,然后 ,自己作一番思考权衡状,再勉强地走进一家酒楼中,以示给掌柜的面子。现在,他还没到位,就被这条壮汉挡住了去路。
汪武能不由勒住了坐骑,一干随从也止住了脚步,眼光一同随着汪盟主投向那汉子。主仆们第一个感觉也是相同的,那就是惊诧:在这座城市里,竟然有人敢阻道汪公子、汪盟主,莫非是个疯痴之徒不成?
细看那人头戴斗笠,蓄着短须,细眉凤眼,面黑如漆,身着一件灰布长衫,脚登一双麻织绳鞋,左肩处挂着一个蓝布包。虽觉面目生分,却是非痴非傻之神态。街上欲避之众,慢慢移步围拢过来,偌大的街口竟不生一点喧哗。
静肃中,汪武能两位机灵点的手下猛地意识过来,上前数步,一指壮汉,厉声斥道:“呔,你是何人,竟敢阻拦汪大公子、汪盟主之路,莫非找死不成?还不快滚!”
那汉子充耳不闻,脚步半分也不移动。
两名家丁见状,对对眼神,抢上前去,一人抓住汉子一条胳膊,齐叫一声:“小子,滚回你出来的地方去吧!”说罢,同时发力,想将汉子扔进他出来的那家饭铺中,以博汪盟主与众人一笑。
不料,家丁手指握处如捏铁柱,发出之力不能撼得那人分毫。两家丁一愣,大喝一声,出尽全力再试时,壮汉双臂一振,竟将两名家丁摔出丈远,分别跌进两旁店铺内。
十字路口处早已集了一圈人墙,见状,哄笑顿生,还有二三胆大者叫了声:“好!”
汪武能虽然不识汉子,但已看出此人是易了容,上过妆的,便知来者不善了。但他并不惧怕,在自家地面上,自己又是新科武林盟主,没点胆气、自信还行?可他也不想马上亲自开打。汪武能自觉堂堂侯爷公子、“武林盟主”岂能一言不合就亲身挥拳,那样,不是和街巷小混混、武林初出道的毛头小子没什么区别么?他要表示宽容大度。
“这位是哪条道上的朋友?何门何派?如何称呼?”汪武能在马上笑问。
“问又何益?不说也罢。”汉子一口回绝。
“那么朋友知道在下是谁么?”汪武能点拨道。
“哦,刚刚上任的‘江南武林盟主’,谁人不晓啊?”壮汉嘴角生出嘲讽之笑。
汪武能心里松了松,仰面一笑,话中软硬交杂:“哈……知道就好。同在江湖,阁下何必如此见面,不妨交个朋友,如何?”
“本人无意高攀。”壮汉语气依然决绝。
“那你挡我去路,伤我家丁,却是为何?”汪武能自知,若再示好就有损“盟主”身份,言语便重了重。
“我只想称称你这‘盟主’的斤两,让你和天下人都知道。”汉子双目直视汪武能,断然言道。
语既至此,汪武能再无退避余地,他哈哈连笑,壮了壮气势方道:“哦哈哈……原来是江湖朋友不服我‘盟主’之位么?也好,我这‘盟主’几斤几两,你打过便知。只是,你若有什么闪失,可是自找的啰。”
言毕,汪武能右手一伸,家丁立将亮银长枪双手捧上。汪武能枪一在手,舒展腰身,挥挥枪杆,催马上前。围观之人见场面愈加热闹,又发出几声“好”来,汪武能更是神气了三分。
“你亮兵器吧。”汪武能在汉子身前七步勒马笑道:“我让你三招。”
壮汉笑了笑,抚了抚腮边短须:“对你,我还不需要什么兵器。别说什么三招了,你要是先让了我一招,可能就没有还手的机会了。”
“好大的口气,那我就要教训教训你了!”汪武能动了真怒。原本,他一是想在众人面前显摆一番“盟主”的风度,二是见汉子力摔家丁时,内力确也非凡,方忍让了许久。至此,他自小养成的“痞性”一下爆发了。
“嗖”地一声,白光一闪,汪武能枪已出手,闪电般直刺壮汉额前,他有心要一枪挑落汉子的斗笠,煞一煞他的嚣张神态。
那壮汉见长枪迎面刺到,不退不避,待众人惊呼声起,方右臂一抬,双指骈出,在枪尖的那蓬红缨上,狠狠地敲了一下。
汪武能方将长枪送出,枪身便被震得横向一旁,一簇红色丝条从枪尖处散开,飘扬空中,细看间,那团红缨竟然缺了大半。
汪武能将长枪重新握紧,抬眼打量一下面前的汉子,见他微微眯起的双眼里透出嘲弄的意味,方才举臂一挥,从容有力,双指竟将柔软飘动的红缨丝絮除去大部。“此人功力强我多多呀!”汪武能一向高估自我,此时能在心内闪出这点意识,已属难能可贵。但他从小被娇宠成性终非明智之人,众目睽睽下又抹不开“盟主”颜面,怔了会,又硬着头皮喝道:“好小子,倒也有两下,大爷方才小瞧你了。你再看大爷的手段!”
汪武能吆喝两句,一磕马腹,直往汉子撞去。他欲借奔马之势出枪,以增枪力,只要汉子躲得一躲,自己也就能挽回一点面子了。
汪武能如拼命一般,挺枪驱马直冲上前,几步之遥,弹指间即可洞穿或撞倒那壮汉。
壮汉却半点不显惶急,待得枪尖堪堪及胸、怒马鼻息喷扑至面的一瞬间,纵身而起,一式极其平常的“旱地拔葱”,任汪武能连人带马从自己胯下冲过,方半空转身,飘然落地,正是原本站立处。
“好功夫!”人群中一声暴喝,震彻长街。
汪武能见眼前人影悠然一逝,立即控马,双目急巡,却不见汉子闪避何处。待四下喝彩声起,回首瞥见那汉子仍在原地站着,连姿式也不曾有变。
壮汉笑道:“‘红袍银枪’名头叫得倒是挺响,红袍也真是好看,可惜银枪却不怎地,真让在下失望。”
壮汉口中调侃,眼睛却一瞬不眨地看定转马返来的汪武能。
汪武能此时又气又惊,知道自己若不能赶快挽回一点颜面,今后就很难再像往日那样神气了。
“你只是卖弄身手灵巧罢了,可敢实实地接我一枪?”汪武能见汉子始终没有亮出器械,料他定是徒手而至,便出言相激。他不信汉子的一双肉手,能硬得过自己的利枪。
“好,我接你一枪又能如何。”汉子敛住笑纹,正色道。
汪武能急忙纵马上前,同时将所学三十六路花枪招式从头使起,一杆枪越抡越快,转眼枪花破空耀眼,枪杆生出呼呼风声,靠近的几位看客也被逼得连连后退。
汪武能杀心已动,今日不能伤了此人,自己日后再无“盟主”之实,杀了他更好!
壮汉任凭直刺而至的枪招三十六变,双睛一直不离雪亮枪尖,只待汪武能各式虚招已尽,凌厉杀气直贯胸前时,上身稍向后仰,双腕疾出,堪堪搭在枪尖后端。壮汉一但握实,如扣毒蛇七寸,十指立收,真气直注双臂,大喝一声:“起!”
汪武能一枪刺出,可惜力已使尽,刚要续劲再递,只见壮汉双手已是攀住了枪端。汪武能认定汉子要以空手夺械之招与自己抢枪,连忙使出全力,急往怀里收枪。
岂料,随着壮汉“起”字出口,汪武能只觉一股大力沿着枪杆电击而至,尚不及撒手,已被汉子挑离马鞍,抛向半空。
壮汉一抖枪杆,复喝道:“还不撒手!”
汪武能双臂酸麻,全身骨架如散开一般,再也无力握枪。众人看时,那枪已是倒提在壮汉手中。
壮汉看定正从空中跌落而下的汪武能,电光石火般用枪杆末端在他身上点了四击,随即将长枪轻轻丢在长街地砖上。至此,汪武能方“扑通”一声跌落地面,仰面躺在银枪旁。
汪武能挣了几下,竟不能起,口中也呻吟出声,他一干手下慌忙上前,那大汉一声断喝:“都不许动!”
汪武能身子虽不能动,神志却仍清楚,他恨声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有何冤仇?你为何要对我下此重手?”
壮汉点点头:“这次你说对了,我和你汪盟主并无深仇大恨,今日略施薄惩,只是要你明白,不是靠真实本事挣来的名头,终归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你这点微末伎俩防身尚嫌不足,还妄想领袖武林,称雄江湖,真正叫人笑掉大牙。当然,你这‘盟主’之位仍可以坐三年,但你还有‘盟主’之尊严么?武林中人谁还真正认可你这‘盟主’呢?今天,你双腿、双臂均被自己的枪杆打折,待四处骨伤养好,也快到十四届‘江南武林盟主’重定之时,这几年,你就别在外面张扬,也免得给武林人士丢脸了。”
壮汉一气说完,再不看汪武能一眼,扭身穿过人群,迅步离去。
待闽侯爷告知府衙关闭城门大行搜捕时,壮汉已是消失在数十里外的乡野之间了。
三
当街嘲弄、打伤第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汪武能的壮汉,正是庐山“得失门”门主汤仁和。
三次打进前四名,却因票决缘故落选的汤仁和,心理产生了剧变。他将自己与前三届“盟主”作了比较,认定仅凭武功超群是不能在江湖中出头,更难以领袖群雄的。数十年来,禀承家训,循规蹈矩,凡事讲“仁”重“和”,半生“不计得失”,眼看自己也将与祖父、父亲一样,守着一个小小的“门派”,老死在山林中。而另一些人背离纲常,放开手脚,以另一番“不计得失”的思维,在江湖中随心所欲,直至成为武林至尊人物。仁义者被“仁义”所缚,大度者遭“大度”所误,清白者受“清白”所困,淡泊者为“淡泊”所失;而卑鄙人因“卑鄙”人情练达,无耻人因“无耻”进身有术,权势人因“权势”为所欲为,狠毒人因“狠毒”唯利是图。
“我若再空守这‘十六字训’,那真是枉有这身武艺,终生难有大为。”汤仁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在仙人洞这座“得失门”的圣堂,在庐山佛手岩下,“大怨大悔”、“大彻大悟”,最后在心里发下绝誓:“第十四届江南武林盟主非我莫属,若不得之,终生不回庐山,不见妻儿!”
汤夫人见丈夫秋后比试失利后,神志大异于常,时而沉郁,时而亢奋,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数日不发一言,不是在仙人洞中整日独坐,就是将本门功夫之外的奇招怪式演练、琢磨不已,再无心思打理门内事务,心里甚是不安。
“仁和,我看那盟主之争无啥紧要,太公与公公不是从不参与其间么?你又何必如此较真呢?‘得失门’是小门小派,在江湖上没有响亮名头,很难被人家认可的。你还是专心料理门内事情,带好徒弟要紧,不要散了大伙的心,好歹也有几十人呢。”
对夫人的劝说,汤仁和从不应答,听得烦了,只是一笑道:“你莫多说,我心里有数。门内之事,你和远儿多操点心吧。远儿已是二十出头,本门武艺也有了根底,可以和几位师兄带着小青年操演了。”
汤仁和的儿子汤清远,从小因父亲专心习武,和爷爷汤中合相处得多,对洞中石壁镌刻的“十六字训”自是耳濡目染。他常常伫立壁前,久久凝视那深入石面中的十六个大字,或沉思不语,或找到爷爷询问、请教字中相辅相悖之意。汤中合曾对儿子汤仁和道:“我这个孙儿,对门规倒是比你入心入神得多,悟性慧心日后会超过你这个当爹的呀!”
汤仁和轻描淡写道:“看来,我既不如自己的父亲,又不如自己的儿子。不过,我有一个超过自己的父亲,又有一个可能会超过自己的儿子,倒是比爹爹您有福气呢。”说罢哈哈一笑。汤中合也被儿子的逻辑惹笑了,心里却生出一丝惆怅。
汤中合仙逝后,汤仁和心中另有所属,再无闲暇回忆往日父子间的谈话了。
春节过毕,山中腊梅凋谢,积雪融化,下山之路日益好走。这天,汤仁和将夫人与儿子汤清远唤至一处,言道:“明日,我即下山游历。三年后的‘江南武林盟主’大赛一毕,我定在日余内回山,也定然要将这‘盟主’之名带回庐山‘得失门’内。你们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汤仁和言语间充满成竹在胸、志在必得之意。
妻子和儿子听了汤仁和的此番话语,均不作声,只是忧郁地望着他。这令汤仁和略生不快:“我意已决,门内诸般事务就交给你娘俩打点了。清远,为父回山后,是要考量你本门功夫的,你可要勤快演练。你不一定理解为父心志,过得几年,我们可以再作论说。不过,第十四届‘江南武林盟主’比决的英雄帖一发,为父希望你能前去观看,以增见识,到时,也可陪我一同荣耀返转呢。”
汤清远不置可否地看看父亲,默默垂下头去。
第二天,汤仁和在妻儿与门徒的目送下,毅然下了庐山,踏进了他心目中另一处“江湖”,开始了他设计一新的别种“生涯”。
下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挫一挫第十三届“江南武林盟主”汪武能的威名,一要让这家伙掂清自己的斤两,明白欺世盗名终究要被戳穿的;二要让所谓“德高望重”的十老评判团蒙羞,让他们知晓,由他们票决出的“盟主”实际是何种角色。
汤仁和立意要做“心狠手辣”之人,他毫不留情地将“盟主”汪武能四肢全都打折,让其名声大损,肢体痛苦,一辈子不能出头江湖。
预谋日久的第一桩事情,顺利地实现了。当闽侯爷与府衙的海捕文告到处张贴、“武林盟主”不堪一击的笑谈在江湖传开时,汤仁和又易新容,坐在千里之外的一间路边茶肆里慢慢地品呷着武夷岩茶了。
喝着香茶的汤仁和内心有一种快感在涌动:自己终于做一件“恶事”了。原先的他,决不会千里赴闽,无由寻衅,伤害“盟主”的。即使不公在先,但家教与“十六字门规”也会将汤仁和束缚得“敢怒不敢言”,顶多也是“敢言不敢干”而已。这次,他怒了,言了,更干了。心底里的痛快是前所未有的。哈哈,做一个“恶人”比做一个“善人”容易的多,也舒畅的多。老子打伤了“盟主”,江湖沸腾,武林震惊,可谁能奈我何?
汤仁和要继续行动,让自己愈加的卑鄙、狠毒。
他心里已经有了目标:武夷山九曲溪畔飞泉山庄。
飞泉山庄庄主“善有善报”尚知道在江湖素有善名。飞泉山庄三代庄主讲究行善积德:荒年赈灾,广布粥棚;上门乞者,无有空回;乡邻有急,及时解救;朋友缺资,立助金银。及至尚知道当了庄主,江湖人士感念其家数代行善,共同出资赠送了一方大匾,上书“善有善报”四个金色大字,披红挂彩,嵌在了庄门之上。方圆百里之内,寻常百姓都沾过尚家的恩惠,只要提起飞泉山庄,没有不出赞言的。
晚上,尚知道在书房秉烛夜读。他虽然年及五旬,但祖辈积攒、广布的善名,加上殷实的家产田赋,使他一直在平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连心灵也似庄前清澈的溪水一般,虽然绵延曲折(因为他自幼饱读,通晓史籍诗书),又纯净明朗(因为他一直心存慈念、行良举善)。
一阵微风吹来,烛光黯了黯。尚知道待烛火复明时,才看清书案前竟然立着一个从不相识的造访者,不由呆了一呆。
尚知道手捧书卷,端详一下来人,见其面白无须,短衣装束,既非读书人又不似劳作者,浑身精气透人,便知是“道上的朋友”。这种情况,飞泉山庄也多次遇到过,江湖上一时窘困人士常会“慕名前来借点银两”,尚家都是让他们满意而去的。“只是,这人毫无声响就进入我书房之中,庄门处和内堂家仆既无动静,更没通报,则是有点蹊跷了。”
尚知道想了想,谨慎问道:“敢问朋友何方人士,深夜光临寒舍,有何事需尚某效劳?”
闯进书房者正是汤仁和。
汤仁和早就闻知尚家行善之举,原也存有敬佩之意,他心性大变后,就把飞泉山庄纳入谋划之内。汤仁和要粉碎“善有善报”这块招牌,击破世人津津乐道的“善有善报”之理念,让社会潜藏的丑恶公然展现一次狰狞面目。同时,他要让自己从恶之念有更深层的宣泄。于是,汤仁和与尚知道偶然又必然地面面相对了。
尚知道说话间,汤仁和也将他打量了一番:一个身材纤弱、相貌平常的读书人,只是其在不速之客夜闯书斋之事发生时,依然神情平静,语气温和,甚至连身姿都没改动一点,显现出良好的心态和深厚的修养。
“唉,也是一个信奉善良,不懂世间险恶的书呆子。”汤仁和心里微叹,双目却凶光毕现,狠声道:“我是何人,为何到此,你稍后便知。我先明示一句,你若高声,弄出动静,我立灭你全家,一口不留!”
尚知道点点头,泰然将书卷合起,放在案上:“尚某明白了。朋友可是需要钱财?只要敝庄力所能及,当全力助之。你不必凶言恶语,这样,自身也辛苦得很,不如坐下从容道来。”说完,朝一旁的木椅指了指:“请。”
汤仁和已知道面前确是一个善良、温和之士,大约与去年秋天时的自己一样,时时以“仁、义、礼”、“恭、谦、让”视事待人克己的。他几乎想放弃此行所为了,略一犹豫,汤仁和耳畔又响起另一声音:“你看那些成功之人、大得之徒,有多少是行礼践义、公正廉洁的?你既然踏出了‘重新立世’的第一步,万万不可半途而废,谋大事岂能心慈手软?”
汤仁和一咬牙关 ,撩起衣襟,从腰间抽出一柄短刀,跨步上前,将尚知道一把拎离座位,低声道:“老子今天一不借钱,二不报仇,只是要让你知晓,在这世上,行善未必就定有善报,作恶也并非必吞恶果。”
尚知道盯着汤仁和双眼,神色不变:“朋友可是在这方面屡有教训,深受刺激?”
“对!所以,老子要做一个恶人,行几件恶事,出尽胸中闷气,让下半辈子也活个痛快!”
尚知道目中露出怜悯,微微摇头:“朋友,此言差矣,你这样行事,得到的微不足道,失去的可是太多了。”
面前这个读书人的冷静令汤仁和生气:他凭什么力量如此与老子对话?还谈什么“失”啊“得”啊,我莫非听得还不够吗?莫非老子这般凶样还镇不住他?
“他妈的!老子听够了这套空话。我失去了什么?什么也没失去。相反,我正在得到我需要的东西。”
尚知道有点纳闷:“你这样做,正在得到什么?”
“老子正在实现一个宏大的计划!”
尚知道莫名其妙,只得闭了嘴,不想再与面前之人理喻了。
见尚知道无言,汤仁和反而兴奋起来:“你家行善作好几十年,除了得到一些赞许之辞,博了个善名,还得到什么呢?而你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说,这到底是‘得’大‘失’大?”
尚知道至此明白汤仁和意欲何为了,他想了想,平静开言道:“阁下是决心行恶了?是的,善可能一时敌不过恶,但是,恶到终了要被善所惩罚的。我想,你的心智确是迷狂了,只望你心智有重生之日。那样,我也就死得其所,死有善报了。”
“死到临头,你还放不下行善之念,心里的承受真够重的。怪不得天下恶人活得快乐、轻松呢。那你就做好最后一件善事,成全我做一个恶人吧。”汤仁和语含讥讽,将短刀移向尚知道脖颈间。
“慢!还望阁下不要忘了自己方才所言,尚某死后,你不得伤我亲属和庄中任何一人!”
“这你放心,我和你并没有丁点仇恨,也不贪你财物,我是为坚定自己信念而杀你的,也是用你之死来证明我对世间的某些判断。你不懂吧?只要你尚大善人死了,天一亮,你家大门上挂着的那块招牌就一钱不值了。世人知道你家如此行善,却不能有所善终,谁还再信‘善有善报’之言?我最后点醒你一句,所谓‘善有善报’之说,正是那些恶人欺骗、迷醉世人规规矩矩任由他们宰割蹂躏的欺人之谈。‘恶有恶报’则是善良、软弱者在无奈中的一种幻想、一种自慰,也可说是一句诅咒,又有谁能给恶者降临报应?我以前和你一样,直到半年前,才领悟以上种种,说出来,也让你黄泉路上当个明白鬼。”
尚知道听他一气说完,方笑了笑:“阁下,你在杀人前不觉得说的太多了么?这么婆婆妈妈的不像个真正的恶人呀。”
汤仁和被尚知道的笑意激怒了,也自觉话多了一点,缺了恶人的“残忍”和“霸气”,于是,狠狠地将短刀一挥。
一注血箭喷射而出,溅落在尚知道刚刚看过的书卷上。鲜红的血水立即洇进了书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