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
主题活动,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整和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主题活动的形式有许多种,但万变不离其中,进行主题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儿童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尖,孩子的手越灵活就越聪明。”于是我们很注意让孩子们多动手,以促进其智力发展。在《超级变、变、变》主题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兴趣。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和他们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时,望着孩子们喜悦的表情,忙碌的身影,作为老师,我们有种说不出的愉快。通过整个主题活动,留给了自己较多的感受和启迪。教师——
在摸索中,我了解了孩子们的“百种语言”,它是儿童表达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教师判断儿童相关内容理解的标志。同时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记录者、观察者,不仅关注着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发展,更注重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探索和表现的环境。如在活动前我会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且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当孩子们对我提出要求和疑问时,我会尽我所能给予他们帮助;另外在活动中我则更多的会充当一个观察者,拿着小本子,及时记录下孩子们身上的点点滴滴,和一切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那一篇篇的字里行间中,我希望能留下些他们的成长足迹,和具有普遍性存在着的东西,便于给我今后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在长时间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我慢慢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微妙的变化,以前教师给幼儿总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现在的我和孩子们之间基本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也是非常的融洽,形成了“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我重在仔细观察、倾听并记录真实的资料,把握他们各自发展的脉象。在师生互动中,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支持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在和你一起玩,一起成长。努力营造平等交流,互相合作的氛围。以前那种教师“教”,幼儿“学”;重结果,轻过程;注重知识型的传统教育思想、模式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诞生,它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强调要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引导孩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个别性教育转变,面向每一个幼儿,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多样化,允许孩子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其实“操作式主题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共建的活动。由于主题大多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或困惑的问题,所以他们往往会以十二分的精神和兴趣参与其中,另外在活动中他们也会表现得非常的起劲和万分的投入。
(一)、操作式主题活动前提相互了解
1、投入到孩子中,了解孩子们的关注点、能力与欲望。
在确立主题活动内容前,做为教师,首先要去了解孩子们近期所热衷的话题,他们说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是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指南针.如: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它就是在一次孩子们的饭后聊天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孩子们对日本电视综艺节目《超级变、变、变》非常感兴趣,我感觉只要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表现的平台,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做到。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孩子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太高,但创作的欲望却不低。由此,我们确定了这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决定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去体验他们所羡慕和他们想感知的一切。
2、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与家长了解我们将要做的!
想顺利的进行主题活动,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就需要孩子和家长对主题活动的了解和支持。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对主题活动的兴趣,我们让每一个孩子了解这次活动的内容,了解参与活动的方法,因此“从我做起”。如:在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中我们和孩子们一同收集了废旧材料,一同进行创想,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亲自去收集许多“宝”,使他们对这些“宝”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家长们也十分的配合。可以说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了解部分活动性质,了解变的前因后果,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我们首先制作了一些有观赏价值的玩具,如利用快餐碗面盒制作了太阳帽和小蜗牛,自制了西瓜、小猪等,孩子看到后很受启发,拓宽了思路。为孩子们顺利参与主题并取得成功投下了一块可摸之石。 (二)、从“执行者”到“设计者”
在操作式主题活动中的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吃透主题精神,理解目标、框架,设计预设活动。同时也是课程的设计者,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积极给予回应,师生共同生成主题。
在进行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捕捉本班幼儿的热点、需要和经验,生成本班特有的主题。并且,在实施主题时,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的需要和经验生成不同的小主题和层次目标。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和孩子们进行着‘做中学’,使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的方式下进行主题活动,更好得培养了孩子们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起着指导、倡导的作用。如:在进行活动《变废为宝》活动时,先让孩子观察废旧物品,然后大家讨论这一件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经过思考能想出好几种装饰品。在孩子有了一个定向概念后,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并指导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在创意上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别致的制作方法和装饰。使幼儿在活动中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孩子拿到一个物品时,当孩子想不起来做什么时,孩子会出现放弃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出现,起到一个提示、引导、帮助的作用。使孩子有制作的信心和方向。这时教师并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和孩子共同制作,使孩子拥有自信心,同时增加了师生情。在创作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时,教师不要立刻介入到孩子中,让孩子之间有充分的交流空间。让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寻找到解决困难和方法。同时,也使孩子们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我注意锻炼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功,我们尽力去促进每一个孩子不同能力的发展、不同水平提高。在第一次活动时,当孩子创作也第一件作品时,无论孩子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好、坏、美、丑,教师都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对创作活动充满自信。使孩子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都能拥有“我能行!我最棒!”的信心。 (三)、从“教师”到“家长”
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其它探索活动的兴趣也明显增强了。他们的探索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们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通过“家园之窗”、“成长足迹”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
(四)、从“单一”到“多样”
幼儿表达表现方法的个性化、多元化。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是以语言为主要途径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孩子对活动过程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位幼儿的不同的兴趣所在。 如:在“纸糊制作”的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分别记录了“将纸送入拌碎枘里——加入水到线格处——拌碎机插电源——机子开始工作,用手感觉一下麻麻的——机子里的纸慢慢变碎少——有白色的纸糊飞溅出来——纸没了,白花花的纸糊变出来了——闻一闻,一股怪怪的味道——大家高兴的取走纸糊!”这一系列的过程。孩子们的记录虽然不是自始至终十分完整,但是却体现出他们观察的独到之处,笔触生动,非常具有童趣。
孩子——
操作式主题活动的操作者、主导者。在操作式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地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各项操作与探索。表现为有充分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成人设计的主题活动中进行操作,也有机会对他们自己所设计的主题活动相关内容进行操作和探索。主题中的孩子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操作主题。如:在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区角活动材料,使孩子们一进入区角,便可以进行操作,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在他们的操作活动“纸糊工艺——彩色纸盘”过程中,还形成了新的主题分支“美丽相框”,使主题活动的成品变的更具有实用性。主题活动中的孩子有对操作性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方法,向老师展现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童真。让老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并及时得到教师的支持,实现了自己做主操作主题的愿望。在操作式主题活动中,孩子有办法解决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同伴间的互动。
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孩子们的参与,孩子们是主题活动的主导者、操作者。由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使主题活动进行的更加有声有色,由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使主题活动层层扩展,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通过亲身参与,也使他们从不同方位体验到了成功。主题活动的开展,最大的益处在于能够让孩子们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有一个充分探索、了解和参与的机会。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道理、掌握技能、学习知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经过自己动手参与进行操作,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层面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那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变的那么的特殊,仿佛孩子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魔术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术表演。
家长——
操作式主题活动的合作者,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课程开发、实施的一部分。 家长在主题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与教师一同完善操作式主题活动的方案,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和材料,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主题活动顺利的进行。如:在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开展时,正赶上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在宁进行表演,孩子们也是非常的感兴趣,互相探索和比划着他的表演。为了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细心的家长特意找来了光盘供全体幼儿欣赏与讨论。
“家长园地”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形式,以往都是由老师执笔,来向家长介绍一些教学内容或育儿经验等。但从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逐渐使“家长园地”展开,使“家长园地”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的探讨话题。不少家长在文章中谈到了孩子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后的变化、自己在教育观念上获得的启示,以及是如何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给其他家长不少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说,教育专家和老师的介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话,那么,来自于家长自身实践和操作所积累的教育经验则更具有说服力,我们正是发现了家长的潜在资源,充分加以组织和运用,使得班级的“家长园地”形式变得更多样、互动性更强了,同时也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主题活动,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整和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主题活动的形式有许多种,但万变不离其中,进行主题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儿童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尖,孩子的手越灵活就越聪明。”于是我们很注意让孩子们多动手,以促进其智力发展。在《超级变、变、变》主题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兴趣。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和他们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时,望着孩子们喜悦的表情,忙碌的身影,作为老师,我们有种说不出的愉快。通过整个主题活动,留给了自己较多的感受和启迪。教师——
在摸索中,我了解了孩子们的“百种语言”,它是儿童表达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教师判断儿童相关内容理解的标志。同时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记录者、观察者,不仅关注着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发展,更注重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探索和表现的环境。如在活动前我会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且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当孩子们对我提出要求和疑问时,我会尽我所能给予他们帮助;另外在活动中我则更多的会充当一个观察者,拿着小本子,及时记录下孩子们身上的点点滴滴,和一切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那一篇篇的字里行间中,我希望能留下些他们的成长足迹,和具有普遍性存在着的东西,便于给我今后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在长时间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我慢慢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微妙的变化,以前教师给幼儿总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现在的我和孩子们之间基本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也是非常的融洽,形成了“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我重在仔细观察、倾听并记录真实的资料,把握他们各自发展的脉象。在师生互动中,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支持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在和你一起玩,一起成长。努力营造平等交流,互相合作的氛围。以前那种教师“教”,幼儿“学”;重结果,轻过程;注重知识型的传统教育思想、模式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诞生,它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强调要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引导孩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个别性教育转变,面向每一个幼儿,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多样化,允许孩子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其实“操作式主题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共建的活动。由于主题大多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或困惑的问题,所以他们往往会以十二分的精神和兴趣参与其中,另外在活动中他们也会表现得非常的起劲和万分的投入。
(一)、操作式主题活动前提相互了解
1、投入到孩子中,了解孩子们的关注点、能力与欲望。
在确立主题活动内容前,做为教师,首先要去了解孩子们近期所热衷的话题,他们说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是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指南针.如: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它就是在一次孩子们的饭后聊天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孩子们对日本电视综艺节目《超级变、变、变》非常感兴趣,我感觉只要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表现的平台,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做到。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孩子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太高,但创作的欲望却不低。由此,我们确定了这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决定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去体验他们所羡慕和他们想感知的一切。
2、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与家长了解我们将要做的!
想顺利的进行主题活动,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就需要孩子和家长对主题活动的了解和支持。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对主题活动的兴趣,我们让每一个孩子了解这次活动的内容,了解参与活动的方法,因此“从我做起”。如:在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中我们和孩子们一同收集了废旧材料,一同进行创想,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亲自去收集许多“宝”,使他们对这些“宝”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家长们也十分的配合。可以说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了解部分活动性质,了解变的前因后果,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我们首先制作了一些有观赏价值的玩具,如利用快餐碗面盒制作了太阳帽和小蜗牛,自制了西瓜、小猪等,孩子看到后很受启发,拓宽了思路。为孩子们顺利参与主题并取得成功投下了一块可摸之石。 (二)、从“执行者”到“设计者”
在操作式主题活动中的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吃透主题精神,理解目标、框架,设计预设活动。同时也是课程的设计者,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积极给予回应,师生共同生成主题。
在进行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捕捉本班幼儿的热点、需要和经验,生成本班特有的主题。并且,在实施主题时,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的需要和经验生成不同的小主题和层次目标。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和孩子们进行着‘做中学’,使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的方式下进行主题活动,更好得培养了孩子们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起着指导、倡导的作用。如:在进行活动《变废为宝》活动时,先让孩子观察废旧物品,然后大家讨论这一件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经过思考能想出好几种装饰品。在孩子有了一个定向概念后,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并指导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在创意上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别致的制作方法和装饰。使幼儿在活动中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孩子拿到一个物品时,当孩子想不起来做什么时,孩子会出现放弃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出现,起到一个提示、引导、帮助的作用。使孩子有制作的信心和方向。这时教师并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和孩子共同制作,使孩子拥有自信心,同时增加了师生情。在创作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时,教师不要立刻介入到孩子中,让孩子之间有充分的交流空间。让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寻找到解决困难和方法。同时,也使孩子们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我注意锻炼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功,我们尽力去促进每一个孩子不同能力的发展、不同水平提高。在第一次活动时,当孩子创作也第一件作品时,无论孩子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好、坏、美、丑,教师都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对创作活动充满自信。使孩子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都能拥有“我能行!我最棒!”的信心。 (三)、从“教师”到“家长”
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其它探索活动的兴趣也明显增强了。他们的探索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们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通过“家园之窗”、“成长足迹”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
(四)、从“单一”到“多样”
幼儿表达表现方法的个性化、多元化。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是以语言为主要途径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孩子对活动过程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位幼儿的不同的兴趣所在。 如:在“纸糊制作”的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分别记录了“将纸送入拌碎枘里——加入水到线格处——拌碎机插电源——机子开始工作,用手感觉一下麻麻的——机子里的纸慢慢变碎少——有白色的纸糊飞溅出来——纸没了,白花花的纸糊变出来了——闻一闻,一股怪怪的味道——大家高兴的取走纸糊!”这一系列的过程。孩子们的记录虽然不是自始至终十分完整,但是却体现出他们观察的独到之处,笔触生动,非常具有童趣。
孩子——
操作式主题活动的操作者、主导者。在操作式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地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各项操作与探索。表现为有充分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成人设计的主题活动中进行操作,也有机会对他们自己所设计的主题活动相关内容进行操作和探索。主题中的孩子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操作主题。如:在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区角活动材料,使孩子们一进入区角,便可以进行操作,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在他们的操作活动“纸糊工艺——彩色纸盘”过程中,还形成了新的主题分支“美丽相框”,使主题活动的成品变的更具有实用性。主题活动中的孩子有对操作性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方法,向老师展现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童真。让老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并及时得到教师的支持,实现了自己做主操作主题的愿望。在操作式主题活动中,孩子有办法解决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同伴间的互动。
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孩子们的参与,孩子们是主题活动的主导者、操作者。由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使主题活动进行的更加有声有色,由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使主题活动层层扩展,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通过亲身参与,也使他们从不同方位体验到了成功。主题活动的开展,最大的益处在于能够让孩子们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有一个充分探索、了解和参与的机会。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道理、掌握技能、学习知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经过自己动手参与进行操作,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层面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那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变的那么的特殊,仿佛孩子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魔术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术表演。
家长——
操作式主题活动的合作者,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课程开发、实施的一部分。 家长在主题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与教师一同完善操作式主题活动的方案,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和材料,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使主题活动顺利的进行。如:在主题活动《超级变、变、变》开展时,正赶上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在宁进行表演,孩子们也是非常的感兴趣,互相探索和比划着他的表演。为了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细心的家长特意找来了光盘供全体幼儿欣赏与讨论。
“家长园地”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形式,以往都是由老师执笔,来向家长介绍一些教学内容或育儿经验等。但从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逐渐使“家长园地”展开,使“家长园地”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的探讨话题。不少家长在文章中谈到了孩子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后的变化、自己在教育观念上获得的启示,以及是如何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给其他家长不少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说,教育专家和老师的介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话,那么,来自于家长自身实践和操作所积累的教育经验则更具有说服力,我们正是发现了家长的潜在资源,充分加以组织和运用,使得班级的“家长园地”形式变得更多样、互动性更强了,同时也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