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展开讨论,以促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新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通过增加视听觉信息量是人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所以,把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主体性,注重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对于如何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笔者在本文中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使用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行阐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从实践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这些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使用价值的立足之本。利用多媒体呈现的知识内容必须正确无误。
1.2 教育性原则
多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运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教育性是运用多媒体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1.3 适当性原则
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也不同,所以运用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及操作演示的节奏、背景画面和音乐等都应符合学生特定年龄段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使用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1.4 启迪思维原则
中学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数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更多地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无穷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2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认为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其意义建构的情境。
3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情感教育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教育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态度、鉴赏审美、价值取向思想以及独立思考等。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投入,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下面是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总结。
3.1 用图片渗透情感教育
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课堂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和丰富的音像图片,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图片,把画面停留在由无数支蜡烛围成多个爱心,爱心中摆出“汶川”二字的感人图片上,此时开始引入新课,让学生谈谈看完这组图片的感受和心情。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如: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个爱心,我们要传递爱心……
接着继续播放“5·12”汶川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图片,如:地震中灾民泪流满面、泣涕如雨、涕泗横流的悲痛情景;医生疲于奔命、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的忙碌场景;记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忙于工作的感人画面;人民子弟兵奋力拼搏、争分夺秒抢救灾区人民的图片;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志愿者满头大汗、马不停蹄忙于运输物资场面;战士们过度疲惫就地而睡的情形;等等。看到这儿,笔者总结道:大灾无情,人间有爱!接着对学生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班同学对灾民、记者、医生、志愿者、子弟兵五类人的感动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由此引出新课内容。
在这个片断,借助“5·12”這个真实感人的情景,以关爱、援助为感情纽带,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能使学生从音像资料上亲眼目睹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感人一幕,此时不需要有太多的语言就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种联系生活的情景中,使学生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感染,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释放,对学生的关爱情感教育也得到有效的渗透。
3.2 用动画进行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动画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一课时,笔者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守株待兔”故事动画引入新课。引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是为了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学生各个看得津津有味。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笔者提出几个问题:“1)农夫最后的下场是什么?2)农夫犯了什么错误?3)为什么会犯错误?4)农夫等到兔子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吗?”
学生回答:“农夫的下场是可悲的,想不劳而获,认为兔子撞树的事会天天发生,事实上等到兔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笔者接着陈述:“看来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估计的不足,是农夫犯错的一个重大原因。在生活中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在顺利地引入新课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笔者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结果如何,他们答道:兔子赢了,乌龟输了。接着,笔者播放第二个动画——“新”龟兔赛跑。播放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使乌龟获胜,并要求他们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上述事件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此片断以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为情景,切合学生的实际,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投身学习。尤其是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使乌龟获胜,这个更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聪明才智,得到“终点线设在水里,乌龟头一缩从山顶滚到终点”等富有创意的答案。在故事中对学生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下场是可悲的”和“做事要持之以恒”。
3.3 用视频渗透情感教育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学会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情景素材,并利用多媒体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抽样调查这课时,笔者播放一个“生活的小插曲”的视频来引入新课内容。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
孩子:好。
妈妈:这次得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不少都是坏的。
孩子:知道了。
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学生看完此视频后,都情不自禁地笑了。笔者适时引导:“这样的方法合适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合适,因为这种方法带有破坏性。”当时课堂上的气氛很愉悦,学生的兴趣很浓厚。接下去,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笔者适时地激趣:“学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这个道理了。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如:何老师要买葡萄,先怎样呢?此时,学生就能很快地回答:先摘一颗尝尝。学生也举出类似的例子:某人为了解要买的西瓜甜不甜, 在西瓜的某个部位打了一个三角口子取出来尝尝。等等。
此片断来源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数学的问题是如此的美妙,解决数学问题是如此的快乐。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增强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此情景加深了学生对生活小常识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深刻体会,并让快乐的情感教育得到有效渗透。
4 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以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教师应该让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并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1):72-73
[2]陈灵山.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8(11):29-30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华,胡宁.多媒体与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5):82-85
[6]張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四中)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新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通过增加视听觉信息量是人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所以,把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主体性,注重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对于如何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笔者在本文中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使用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行阐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从实践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这些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使用价值的立足之本。利用多媒体呈现的知识内容必须正确无误。
1.2 教育性原则
多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运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教育性是运用多媒体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1.3 适当性原则
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也不同,所以运用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及操作演示的节奏、背景画面和音乐等都应符合学生特定年龄段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使用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1.4 启迪思维原则
中学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数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更多地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无穷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2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认为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其意义建构的情境。
3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情感教育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教育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态度、鉴赏审美、价值取向思想以及独立思考等。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投入,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下面是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总结。
3.1 用图片渗透情感教育
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课堂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和丰富的音像图片,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图片,把画面停留在由无数支蜡烛围成多个爱心,爱心中摆出“汶川”二字的感人图片上,此时开始引入新课,让学生谈谈看完这组图片的感受和心情。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如: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个爱心,我们要传递爱心……
接着继续播放“5·12”汶川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图片,如:地震中灾民泪流满面、泣涕如雨、涕泗横流的悲痛情景;医生疲于奔命、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的忙碌场景;记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忙于工作的感人画面;人民子弟兵奋力拼搏、争分夺秒抢救灾区人民的图片;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志愿者满头大汗、马不停蹄忙于运输物资场面;战士们过度疲惫就地而睡的情形;等等。看到这儿,笔者总结道:大灾无情,人间有爱!接着对学生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班同学对灾民、记者、医生、志愿者、子弟兵五类人的感动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由此引出新课内容。
在这个片断,借助“5·12”這个真实感人的情景,以关爱、援助为感情纽带,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能使学生从音像资料上亲眼目睹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感人一幕,此时不需要有太多的语言就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种联系生活的情景中,使学生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提炼于生活。这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感染,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释放,对学生的关爱情感教育也得到有效的渗透。
3.2 用动画进行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动画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一课时,笔者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守株待兔”故事动画引入新课。引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是为了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学生各个看得津津有味。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笔者提出几个问题:“1)农夫最后的下场是什么?2)农夫犯了什么错误?3)为什么会犯错误?4)农夫等到兔子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吗?”
学生回答:“农夫的下场是可悲的,想不劳而获,认为兔子撞树的事会天天发生,事实上等到兔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笔者接着陈述:“看来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估计的不足,是农夫犯错的一个重大原因。在生活中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在顺利地引入新课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笔者问学生龟兔赛跑的结果如何,他们答道:兔子赢了,乌龟输了。接着,笔者播放第二个动画——“新”龟兔赛跑。播放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使乌龟获胜,并要求他们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上述事件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此片断以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为情景,切合学生的实际,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投身学习。尤其是编写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使乌龟获胜,这个更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聪明才智,得到“终点线设在水里,乌龟头一缩从山顶滚到终点”等富有创意的答案。在故事中对学生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下场是可悲的”和“做事要持之以恒”。
3.3 用视频渗透情感教育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学会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情景素材,并利用多媒体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抽样调查这课时,笔者播放一个“生活的小插曲”的视频来引入新课内容。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
孩子:好。
妈妈:这次得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不少都是坏的。
孩子:知道了。
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学生看完此视频后,都情不自禁地笑了。笔者适时引导:“这样的方法合适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合适,因为这种方法带有破坏性。”当时课堂上的气氛很愉悦,学生的兴趣很浓厚。接下去,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笔者适时地激趣:“学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这个道理了。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如:何老师要买葡萄,先怎样呢?此时,学生就能很快地回答:先摘一颗尝尝。学生也举出类似的例子:某人为了解要买的西瓜甜不甜, 在西瓜的某个部位打了一个三角口子取出来尝尝。等等。
此片断来源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数学的问题是如此的美妙,解决数学问题是如此的快乐。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增强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此情景加深了学生对生活小常识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深刻体会,并让快乐的情感教育得到有效渗透。
4 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以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教师应该让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并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1):72-73
[2]陈灵山.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8(11):29-30
[3]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华,胡宁.多媒体与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5):82-85
[6]張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