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6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内侧骨缺损将患者分为两组:伴内侧骨缺损组85例,其中男35例,女50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38例。不伴内侧骨缺损组129例,其中男51例,女78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7例,四部分骨折72例。比较术前对侧、术后1 d、1,3,6,12个月X线片肱骨颈干角变化,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

结果

21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42个月,平均24.2个月。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对侧、术后1 d,术后1,3,6,12个月颈干角分别为(133.4±4.0)°、(134.7±11.5)°、(120.8±4.0)°、(118.5±3.5)°、(117.9±10.4)°、(114.7±4.4)°;不伴内侧骨缺损组分别为(134.0±2.4)°、(133.8±17.1)°、(135.6±2.9)°、(132.7±2.8)°、(131.5±13.5)°、(135.2±2.8)°。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与术后1 d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大于其余各时相点(P<0.05);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中,除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颈干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69.3±14.6)分、(75.2±12.6)分(P<0.05)。

结论

正常颈干角恢复后仍需注意术后颈干角的丢失。肱骨颈干角可以为术前手术方案及术后功能锻炼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指导术中解剖复位以及评估术后疗效。此外,颈干角的丢失受到内侧支撑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术后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垂直或平行技术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6年1月应用微型锁定钢板垂直或平行技术手术治疗的17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3~77岁,平均56.4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B型2例,ⅡB型6例,ⅢB型9例。手术均采取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入路,骨折在解剖复位后先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节段:C4~5 4例,C5~6 7例,C6~7 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5例;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8分9例,9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4种不同数量和空间构型的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利用1名6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股骨颈近端DICOM格式的CT图像,通过三维虚拟软件建立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和4种不同数量及构型的内固定模型(3钉正三角形、3钉倒三角形、4钉矩形、4钉菱形)。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软件中,模拟直立情况下内固定及骨折区域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观测内固定物应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