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形成硬膜下和(或)囊内出血及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钻孔引流术16例、开颅清除血肿及造瘘术5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保守治疗8例。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7.2±4.7)岁,以男性(78%)、Galassi Ⅱ级(53%)、中颅窝囊肿(94%)为多见。26例(53%)有颅脑损伤史;27例(55%)表现为硬膜下和(或)囊内出血;22例(45%)表现为硬膜下积液。4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9.1个月,其中3例(6%)囊肿自行消失,无囊肿复发,症状均改善;但钻孔引流手术者中10例需再次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需再次行开颅手术。随访19例行分流术的患者发现,2例出现分流管依赖症(11%),5例(26%)需行分流管调整术,皆为使用非调压分流管的患者。

结论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与自发或创伤性硬膜下出血或积液有关。部分无症状囊肿可自愈。手术治疗首选钻孔外引流术,而开颅术或分流术适用于钻孔无效的患者。建议分流术使用可调压分流管,以降低分流相关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简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内镜辅助下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以医院综合式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实现血肿和患者的颅脑外形轮廓的三维可视化。术中以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将三维可视化的血肿和颅脑外形通过手机摄像头与患者的头像实现
期刊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镜下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例在神经内镜下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薄层头颅CT检查、MRI平扫+增强。对于较大的脑室内脑膜瘤,必要时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和部分血管内栓塞,以便及早处理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行血管内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的部位、动脉瘤是否多发、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栓塞程度、术后并发症以及血钠水平。所有病例均行血管
期刊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儿童脑积水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经ETV治疗的脑积水患儿101例,年龄1个月至18岁(中位年龄29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为25个月)。101例患儿中,ETV治疗后79例成功,成功率为78.2%。其中肿瘤和囊肿等占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