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指出:“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 美术 课堂教学 评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评价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新的意义,赋予了新的含义。我认为对学生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应注重两点:1.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它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他人评价,都是老师给学生打分,评价的标准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说好就好,老师说不好就不好。而学生却没有对自己作品发表想法的机会,即便是好的想法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这样,学生就要按照老师的标准去努力,学生自信的、大胆的表现心理将会受到挫伤。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2.注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表现的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现在老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往往还是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评价,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指出:“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
一、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美术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美术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美术的理解融于一体。新课程从实际出发,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材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即要在新环境下与教师接触,学会与新同学友好相处。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其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第十课中设计了“我的新朋友”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既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美术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美术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征。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艺术也无从谈起。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美术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美术的学习,除了美术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美术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欣赏美术需要自我身心智能,绘画需要形象智能及空间智能。工艺制作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美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美术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美术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例如,一位语言朗读能力很强而美术能力平平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可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热情也不高,但在语文课参加配乐朗读却非常积极,学习的效果也相当的不错。有些在美术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可能在对其他学科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加强对那些学科的兴趣。在各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美术,表达各种情绪,使人得到放松。从而使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和,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美术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人情各不相同。美术教学通过观看或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美术的特点,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
五、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的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多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艺术修养高的人还能更好的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作为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的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因此,艺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便理所当然的是“提高每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审美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因此,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课堂。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 美术 课堂教学 评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评价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新的意义,赋予了新的含义。我认为对学生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应注重两点:1.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它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他人评价,都是老师给学生打分,评价的标准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说好就好,老师说不好就不好。而学生却没有对自己作品发表想法的机会,即便是好的想法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这样,学生就要按照老师的标准去努力,学生自信的、大胆的表现心理将会受到挫伤。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2.注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表现的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现在老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往往还是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评价,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指出:“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
一、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美术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美术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美术的理解融于一体。新课程从实际出发,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材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即要在新环境下与教师接触,学会与新同学友好相处。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其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第十课中设计了“我的新朋友”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既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美术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美术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征。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艺术也无从谈起。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美术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美术的学习,除了美术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美术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欣赏美术需要自我身心智能,绘画需要形象智能及空间智能。工艺制作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美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美术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美术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例如,一位语言朗读能力很强而美术能力平平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可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热情也不高,但在语文课参加配乐朗读却非常积极,学习的效果也相当的不错。有些在美术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可能在对其他学科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加强对那些学科的兴趣。在各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美术,表达各种情绪,使人得到放松。从而使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和,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美术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人情各不相同。美术教学通过观看或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美术的特点,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
五、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的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多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艺术修养高的人还能更好的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作为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的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因此,艺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便理所当然的是“提高每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审美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因此,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课堂。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