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探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就是鲜明的个性。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相联系是教育的规律。”[1]语文教学的生命就是重視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勇敢地走出思维定势,挑战现有陈旧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成长为有鲜明教学特色的教师。
  一、师生平等对话
  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作为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判断和选择,给他们一个能激发潜能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唯有在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才最有真正实现平等对话的可能。也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对话,个体与个体的碰撞才能产生火花,才能在交流中相融相生。思想的最初状态其实就是一个念头,唯有给予氧气,才能让其燃烧,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氧气充足的空间。同时,师生平等对话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性格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材处理个性化
  教材处理个性化是指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独特,实施教学的方式方法新颖,既科学合理,又不落俗套。它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用教材教”,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需要大量占有各种资料,对教材有既全面又个性化的认识,从而“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积累知识,继承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为启发学生的个性思考提供契机,才能为养成学生的个性思维提供范本。
  (一)设计巧妙的教学角度
  教师要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笔者曾观摩了两堂展示课,两位名师上的都是朱自清先生的《春》。第一位教师通过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对自然和人生获得有益感悟。他在教学中强调“‘人’活跃在文章的每一幅画面中”,并要求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按照句式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同时对“春天的人”做出评价。这一切入方式引领学生由关注景到关注人,学生在这种角度的变化中积极思考,乐于发言,不断创造,课堂被迅速激活了。另一位教师则选择以“美”字为研读的突破点,带动全篇阅读,将篇章结构、语言品析等有效融合在一起。用一个字统摄一篇经典散文,显示了教师的学功力。两位教师都在实现教学个性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了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二)大胆开展专题学习
  当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思想为模块来编写的。对此,教师可以搜索一些相关诗文,让学生拓展阅读,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专题学习。笔者在“必修三”“祖国土”这一专题的教学时,补充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如屈原、陆游、艾青、钱学森、季羡林等)用全部的心血乃至生命去爱国的事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材所说“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感受到爱国之情“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更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三)教学方式取舍个性化
  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取舍。教学方式可以是主题探讨,可以是诵读比赛,可以是文学批评,也可以是作文信息捕捉,等等。只要行之有效,都可以为我所用,无须拘囿于一定的套路、模式。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有着丰富演讲经验的教师在上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时,采用了“活动体验”的课型。教师先以几个问题让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你就是亨利,你的国家处于危亡关头,你有怎样的主张?你打算怎样陈述你的主张?”接着便鼓励学生走上演讲台:“告诉他们你想告诉他们什么,把它告诉他们,然后告诉他们你告诉了他们什么。”然后,教师把讲台交给学生,而自己只是给予演讲方法的指导和进行适当的激励。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激发,整堂课热烈而不喧闹,有层次有深度。学生在深入领会文章思想的基础上,演讲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自信心和个性得到了培养,达到了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新颖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到预设环节的个性化,又要实现生成环节的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准备,并在备课过程中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一)创设独特的学习情境
  独特而合理的学习情境对启发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在杜甫的《登高》一课的教学中,诗歌苍凉悲慨的意味,有些学生读不出来,将“沉郁顿挫”表现为“低沉抑郁”。如此情势之下,笔者若不示范一下,课堂氛围就难以营造了。于是笔者抛开一切顾虑,将自己想象成秋风中年迈多病、登临洒泪的诗圣,动情地为学生演绎了一番,学生给了笔者热烈的掌声。然后再要求他们动情地诵读,他们都很放松、很投入。在此基础上,理解、背诵自然已不成为问题了。
  (二)安排合理的教学环节
  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快慢适当,既与教材内容难易相一致,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思维规律。下面笔者以《牲畜林》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这点的认识。针对《牲畜林》这篇小说情节清晰的特征以及人的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直观感性到抽象理性”的规律,笔者采取了“四次阅读法”进行教学。(1)课前预习阅读,解决“小说三要素”的问题,初步感知小说内容。该环节属于浅层次整体阅读。(2)故事情节阅读,解决“延迟法”的特点、作用的问题,并为感受“卡尔维诺之轻”这一环节做铺垫。该环节属于浅层次整体阅读,宜用“跳读法”。(3)特色性语段阅读,解决具象感受“卡尔维诺之轻”的问题。该环节属于局部中深层研读,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宜用“挑读法”。(4)针对性语段阅读,针对“牲畜林”与“德国兵”两个元素挑选相关语段阅读,深层理解“卡尔维诺之轻”的从容之美,从而深入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内心,养成学生积极乐观的世界观。该环节属于局部深层研读,宜用“诵读法”。整堂课上下来感觉自然流畅,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难点突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设计精彩的问题,及时对问题展开生发
  设计到位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问要及时捕捉,并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生发。如《金岳霖先生》一文,文本浅易,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易于把握,师生容易抓住金先生“有趣”这一点带动全篇的解读,但如果认为汪曾祺先生只是告诉读者这个,显然与先生本意有一定的距离。笔者看到教参中的“浅白的文字背后隐藏了一种淡淡的‘苦味’”这样一句话,便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在掌握并剪裁了金岳霖先生背景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读—品—悟”,从字里行间去品出“苦味’。接下来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文章只是写了他的有趣吗?结合背景分析,作者说‘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你认为呢?文章反复提到‘许多教授’,有何用意?”这几个有梯度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他们从文字中找到发现的乐趣,并读懂了金先生。有人说:“读书的快乐不是来自别人的现成的结论,而是来自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2]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难点进行突破,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高征.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6(6).
  [2]于漪,刘远,黄厚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143.
其他文献
所谓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前,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一定方法设计的简练概括性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能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内容之间有效地起承转合,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和谐统一和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紧凑。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内容往往丰富充实,有作者生平介绍、背景介绍、朗读感知、文章分析、语言品味、主题探究,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那么课堂教学要么显得断断续
2009年12月18—25日,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开展了“下水”公开课活动,七个学科共10位教研员开课,向全区中小学教师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本文分析了薄荷脑厂的暖通空调设计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可行性,经济比较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对薄荷脑厂暖通空调的设计和应用做出积极的指导意义
Objective:Using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he up-transmitting of acupuncture signal into the brain in health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公共娱乐场所现存问题,主要根据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要求,提出整改对策。
一、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工会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特征学习型组织即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具体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
本文主要阐述了吸入管路系统的维护、泵头部分的维护、轴封部分的维护等100ZGB渣浆泵的检修与维护的技术问题。
“一轮复习,二轮专题,三轮冲刺”是很多名师在多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也几乎成了中考复习的统一模板。其中,第一轮复习的立足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是课本中知识的
通过对若干教育事例的沉思,探讨了现代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理念,即让教育植根于爱,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学会欣赏学生以及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