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时布吡卡因血浆浓度与肾素活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10例(ASA I级的成年病人),腹部以下部位的手术,在0.75%布吡卡因(2mg/kg)作硬膜外阻滞时的血浆药物浓度与肾素含量研究,提示药物进入稳态的时间为10min;峰浓度为0.873±0.244µg/m1;达峰时间为33.6±13.2 min;半衰期(T1/2)为183.3±130.62min;最低有效血药(游离碱)浓度为0.571± 0.216µg/ml。多数病人在注药后120min时肾素含量明显升高(虽然此时没有血压和心率的增加)。布吡卡因血浆浓度与体内肾素含量呈负相关(r=-0.9716)。由于剂量在2mg/kg时,血浆中的游离碱浓度远低于可能出现中毒反应的水平(4µg/ml),所以临床上使用该剂量作硬膜外阻滞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肾上腺素对中胸部硬膜外阻滞时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含1:200,000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组比单纯利多卡因组血药高峰浓度下降33%,Vc增加38%,其余药代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小量肾上腺素入血后产生了β效应或可解释Vc增加,本文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肾上腺素可加强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的结论。
本文观察10例咪唑安定全麻诱导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和对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安定、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比较。咪唑安定辅以芬太尼诱导效果较好。该药诱导的病人,RR、Vt和SpO2轻度下降,MV明显下降(P<0.05)。安定和安定、依托咪酯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且明显小于硫喷妥钠,咪唑安定辅以芬太尼诱导的病人,气管内插管时,HR、BP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咪唑安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诱导药
期刊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比,对48例胸外手术病人,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比较双氢埃托啡、苯哌利啶、芬太尼和吗啡的临床作用。结果提示:双氢埃托啡在诱导尤其是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苯哌利啶在术后镇痛方面比芬太尼效果更满意;而吗啡仅适于一些特殊情况。
期刊
如何预定N2O关闭麻醉时的FIO2一直是个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病人的SpO2始终于原水平的前提下观察FIO2的变化。100例中45例的FIO2自身是稳定的,但互不一致,波动于20~44%;另55例的FIO2除互不一致外,自身也不稳定,波动于21~52%。SpO2与FIO2不能随时保持稳定关系的原因可能是:氧耗量、N2O摄取量和肺泡通气灌流比率在个体间及同一个体不同手术时期存
期刊
期刊
本文用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三组家兔梗塞心肌的几种酶活性及超微结构。结果:心梗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ATP酶活性稍降低,酸性磷酸酶(ACP)基本不变,肌原纤维排列较规则,线粒体略肿胀,麻醉组SDH和ATP酶活性????为下降,而ACP活性增强,肌原纤维断裂,线粒体极度肿胀,多处空泡样变;粉防己碱组各酶活性接近对照组,肌原纤维尚规则,线粒体肿胀小于麻醉组。提示麻醉药确能加重原有心梗家兔的心
本实验观察心脏局部深低温对阻断循环后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采用心肌超微结构、血流动力学和恢复心跳后循环维持情况为判断效果的指标。单次灌注冷停搏液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自其根部灌注5mmol/L低钾液10ml/kg;多次灌注冷停搏液组在首次灌注后,每30min补加灌注一次,深低温组在首次灌注后用改进的冰屑法降低心脏局部温度。三组缺血时间均为90min。其室间隔温度分别为24~25℃、17~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