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广大一线教师的确在各个方面丰富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二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其中最怕的还是写作文。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试着分析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系统的教材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还是“三无”产品:无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无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無作文教学成熟的实践探索。的确,语文教学年年提改革,可改来改去都是在语文课本中穿插着作文教学的内容,一个学期只有六次作文训练,相对一张试卷中作文分数占的比例来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就显得非常单薄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课程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而一个单元中的作文教学却只花了其中的一到两节课。从学校的作业要求来看,一个学期的作文次数也就是六七次罢了。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都淡化了作文教学,也就是说,从理论工作者到一线的教育实践者,都一直没有把作文教学当成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正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我们可以在各大书店看到或买到各种各样的作文书,这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书店的作文书太庞杂,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如果能由我们的教育专家编一本系统的作文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我们的学生学起作文来可能就不会如此头痛了。
二、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形成体系
没有系统的教材,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无从下手,因此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按部就班,依照课本的每个单元进行作文教学
这样教学作文并没有错,确实是按教材来教的,但这样的作文教学并不能取得多少实效,只不过是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一次作文实践而已,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按照我们的语文教材编排,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了解自然和社会,培养各种感情和观念,按照单元进行写作训练,只是从内容上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并不能在实质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几年下来,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作文,结果作文水平还是原地踏步。
(二)没有自己的写作实践
目前各学校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写代教”,老师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而老师对布置的作文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比如主旨的确立、结构的布置、题材的选择、语言的润色等,老师并没有用心,也没有亲笔试写,自然也就没有了亲身经验,无法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技术上的指导。许多老师教语文多年,给学生布置过很多作文题目,可自己从来没有写过一篇“下水作文”,很多写作规律和写作心得没有切身体会,老师是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
(三)没有科学的作文评价
应该说,各地中高考所制定的评分标准是很科学的,主要从立意、表达、结构等方面去评价,高考又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但执行得如何呢?据说有的地方作文评分“从紧”还是“从松”是为语文平均分服务的,评卷人对相关领导是有承诺的,保证语文平均分是多少,一旦发现基础卷太难了,于是下令作文改得“松一点”,反之“紧一点”。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果其他学科出现试卷偏难,也会告知教师:把作文改得“松一点”。所以,学生考试完毕后对各科进行估分,语文最后总会出乎意料。
再就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老师只是给个作文题,让学生完成,批阅后,念几篇“范文”,如此往复,就算是作文教学了,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评价。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也是大同小异,从而形成一种错觉:老师只管布置题目和评定分数,学生只管完成作文和查看分数。作文中具体的优缺点都给忽略了,这样的作文训练就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
三、学生知识面太窄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反映,但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十分狭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现在的学生少了“到最广阔的农村去锻炼”的机会,没有嬉戏,没有童谣,没有下水摸鱼虾、上树掏鸟窝的体验,在“四方的天空”里想着外面的世界。有一次考试,作文明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时“以记叙为主,叙事完整”,还是有人写成了“四不像”。这里面有没有缺少生活的问题呢?没有具体的事可叙,一股“意识流”罢了。不让孩子们有充分嬉戏的自由,又不让他们模仿作文,真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了。学生缺乏与生活和自然的接触,虽然在书本上有各种有关生活和自然的课文,但没有亲身感觉和体会,也就难以形成他们笔下的文字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书本离我们的学生也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手机,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渐渐少了,他们对语言的感知也越来越淡了。写作是要有语感的,没有对语言的感悟,就难以写出精美的文章。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接近自然,阅读课外读物,丰富他们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就成了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材滞后的因素,也有教师的主观臆想、学生知识单薄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一、没有系统的教材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还是“三无”产品:无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无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無作文教学成熟的实践探索。的确,语文教学年年提改革,可改来改去都是在语文课本中穿插着作文教学的内容,一个学期只有六次作文训练,相对一张试卷中作文分数占的比例来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就显得非常单薄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课程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而一个单元中的作文教学却只花了其中的一到两节课。从学校的作业要求来看,一个学期的作文次数也就是六七次罢了。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都淡化了作文教学,也就是说,从理论工作者到一线的教育实践者,都一直没有把作文教学当成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正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我们可以在各大书店看到或买到各种各样的作文书,这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书店的作文书太庞杂,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如果能由我们的教育专家编一本系统的作文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我们的学生学起作文来可能就不会如此头痛了。
二、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形成体系
没有系统的教材,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无从下手,因此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按部就班,依照课本的每个单元进行作文教学
这样教学作文并没有错,确实是按教材来教的,但这样的作文教学并不能取得多少实效,只不过是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一次作文实践而已,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按照我们的语文教材编排,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了解自然和社会,培养各种感情和观念,按照单元进行写作训练,只是从内容上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并不能在实质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几年下来,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作文,结果作文水平还是原地踏步。
(二)没有自己的写作实践
目前各学校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写代教”,老师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而老师对布置的作文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比如主旨的确立、结构的布置、题材的选择、语言的润色等,老师并没有用心,也没有亲笔试写,自然也就没有了亲身经验,无法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技术上的指导。许多老师教语文多年,给学生布置过很多作文题目,可自己从来没有写过一篇“下水作文”,很多写作规律和写作心得没有切身体会,老师是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
(三)没有科学的作文评价
应该说,各地中高考所制定的评分标准是很科学的,主要从立意、表达、结构等方面去评价,高考又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但执行得如何呢?据说有的地方作文评分“从紧”还是“从松”是为语文平均分服务的,评卷人对相关领导是有承诺的,保证语文平均分是多少,一旦发现基础卷太难了,于是下令作文改得“松一点”,反之“紧一点”。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果其他学科出现试卷偏难,也会告知教师:把作文改得“松一点”。所以,学生考试完毕后对各科进行估分,语文最后总会出乎意料。
再就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老师只是给个作文题,让学生完成,批阅后,念几篇“范文”,如此往复,就算是作文教学了,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评价。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也是大同小异,从而形成一种错觉:老师只管布置题目和评定分数,学生只管完成作文和查看分数。作文中具体的优缺点都给忽略了,这样的作文训练就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
三、学生知识面太窄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反映,但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十分狭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现在的学生少了“到最广阔的农村去锻炼”的机会,没有嬉戏,没有童谣,没有下水摸鱼虾、上树掏鸟窝的体验,在“四方的天空”里想着外面的世界。有一次考试,作文明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时“以记叙为主,叙事完整”,还是有人写成了“四不像”。这里面有没有缺少生活的问题呢?没有具体的事可叙,一股“意识流”罢了。不让孩子们有充分嬉戏的自由,又不让他们模仿作文,真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了。学生缺乏与生活和自然的接触,虽然在书本上有各种有关生活和自然的课文,但没有亲身感觉和体会,也就难以形成他们笔下的文字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书本离我们的学生也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手机,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渐渐少了,他们对语言的感知也越来越淡了。写作是要有语感的,没有对语言的感悟,就难以写出精美的文章。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接近自然,阅读课外读物,丰富他们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就成了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材滞后的因素,也有教师的主观臆想、学生知识单薄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