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福是吉安县最大的乡镇,圹东又是该镇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圹东街农贸市场上一角,设有一个书摊,每天吸引着不少农民朋友和中小学生前来这里看书借书。书摊的主人是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名叫刘慕蕾。据说这是他开办的农家书屋的第三个书摊点。
刘慕蕾原是小学教师,平日里喜欢订报买书。1996年退休时,他家里已有上千册图书和大量报刊。如何让这些书报继续发挥作用,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当他看到本镇净坑村老师曹煌春在家开办农家书屋的做法后,很受启发。于是,他和老伴一起,将自己多年订购的书报重新整理了一番,然后分门别类摆在厅堂里,让群众来借阅。这就是刘慕蕾自办农家书屋的第一个书摊点。
听说刘老师家里办了书屋。村里人像赶集似的,一有空闲就去他家里看书。刘慕蕾见群众对科学文化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心里十分高兴,他也像当年在校教学生一样,热情、细心地为大家服务。
时间久了。村民见图书报纸不多,内容陈旧,来看书借书的人渐渐少了。刘慕蕾心想:书屋要办好。一是藏书数量要增多,二是要不断补充新鲜内容。从2000年开始,他将每年订报买书的费用由1000元增加到3000元,每年3次去吉安新华书店选购新书:在图书报刊种类上,力求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文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的需求。刘慕蕾想起村里有的人家也购买了各种图书,一些农户还订了报刊,这些读物往往是自己看了一遍后就闲置在家,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不仅可以充实书屋内容,而且可在全村人中传阅交流。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几天时间,就将2000多册图书搬进了书屋,十余户农户订阅的20多种报刊也自愿“落户”书屋。
刘慕蕾还不满足。他坐车到县城一些机关单位,将事先揣在口袋里的农家书屋照片拿出来给大家看,讲他创办农家书屋的缘由,讲村民对科学文化的企盼……县文明办、新华书店、文化馆等单位无偿捐赠1400册图书给他的农家书屋。社会上不少好心人及亲朋好友也被刘慕蕾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纷纷向他捐书赠书。江西省新闻出版局也给他赠新书。并向他颁发了“农家书屋”的牌匾。
随着书报的增多,刘慕蕾又有了新的计划。2010年3月,他将农家书屋由一个书摊点扩大为3个书摊点。除保留家中书摊点,由老伴负责照管外,他又在附近的圹东街上新设两个书摊点:一个设在圹东小学旁的老年活动中心,委托一名退休教师代管:一个设在农贸市场上,由他自己照管。从此,每天吃过早饭,他从家中步行3华里赶到圹东街去照管他的书摊;下午4点钟,他收拾完书摊,又徒步回家。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寒冬酷暑。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刘慕蕾兴办的农家书屋,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和中小学生。他们带着希望来。满怀喜悦归。梅溪村委残疾青年周益峻,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刘慕蕾的农家书屋开办后,他经常来这里看书借书,在获取科技养殖知识后,大力发展养鸡、养鸭、养猪,收入逐年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还盖了新房。麻背村一位老农在农家书屋借阅了几本蔬菜栽培技术书刊后说:“这些书真管用。农家书屋就是好!”农家书屋还让一些因成绩不好丧失学习兴趣的中小学生重新振作起来。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前不久,笔者来到刘慕蕾的农家书屋采访,只见他和老伴正忙着修补图书和报刊。刘慕蕾说:“我和7个儿女商量好了,儿女每人每年也资助几百元为农家书屋购买图书。到我80岁时争取实现藏书超过1万册。”我们相信,他的这个美好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刘慕蕾原是小学教师,平日里喜欢订报买书。1996年退休时,他家里已有上千册图书和大量报刊。如何让这些书报继续发挥作用,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当他看到本镇净坑村老师曹煌春在家开办农家书屋的做法后,很受启发。于是,他和老伴一起,将自己多年订购的书报重新整理了一番,然后分门别类摆在厅堂里,让群众来借阅。这就是刘慕蕾自办农家书屋的第一个书摊点。
听说刘老师家里办了书屋。村里人像赶集似的,一有空闲就去他家里看书。刘慕蕾见群众对科学文化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心里十分高兴,他也像当年在校教学生一样,热情、细心地为大家服务。
时间久了。村民见图书报纸不多,内容陈旧,来看书借书的人渐渐少了。刘慕蕾心想:书屋要办好。一是藏书数量要增多,二是要不断补充新鲜内容。从2000年开始,他将每年订报买书的费用由1000元增加到3000元,每年3次去吉安新华书店选购新书:在图书报刊种类上,力求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文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的需求。刘慕蕾想起村里有的人家也购买了各种图书,一些农户还订了报刊,这些读物往往是自己看了一遍后就闲置在家,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不仅可以充实书屋内容,而且可在全村人中传阅交流。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几天时间,就将2000多册图书搬进了书屋,十余户农户订阅的20多种报刊也自愿“落户”书屋。
刘慕蕾还不满足。他坐车到县城一些机关单位,将事先揣在口袋里的农家书屋照片拿出来给大家看,讲他创办农家书屋的缘由,讲村民对科学文化的企盼……县文明办、新华书店、文化馆等单位无偿捐赠1400册图书给他的农家书屋。社会上不少好心人及亲朋好友也被刘慕蕾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纷纷向他捐书赠书。江西省新闻出版局也给他赠新书。并向他颁发了“农家书屋”的牌匾。
随着书报的增多,刘慕蕾又有了新的计划。2010年3月,他将农家书屋由一个书摊点扩大为3个书摊点。除保留家中书摊点,由老伴负责照管外,他又在附近的圹东街上新设两个书摊点:一个设在圹东小学旁的老年活动中心,委托一名退休教师代管:一个设在农贸市场上,由他自己照管。从此,每天吃过早饭,他从家中步行3华里赶到圹东街去照管他的书摊;下午4点钟,他收拾完书摊,又徒步回家。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寒冬酷暑。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刘慕蕾兴办的农家书屋,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和中小学生。他们带着希望来。满怀喜悦归。梅溪村委残疾青年周益峻,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刘慕蕾的农家书屋开办后,他经常来这里看书借书,在获取科技养殖知识后,大力发展养鸡、养鸭、养猪,收入逐年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还盖了新房。麻背村一位老农在农家书屋借阅了几本蔬菜栽培技术书刊后说:“这些书真管用。农家书屋就是好!”农家书屋还让一些因成绩不好丧失学习兴趣的中小学生重新振作起来。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前不久,笔者来到刘慕蕾的农家书屋采访,只见他和老伴正忙着修补图书和报刊。刘慕蕾说:“我和7个儿女商量好了,儿女每人每年也资助几百元为农家书屋购买图书。到我80岁时争取实现藏书超过1万册。”我们相信,他的这个美好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