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颁发,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以及职业能力要求随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改变。关于辅导员能力提升和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数量也成几何增长,强化确定辅导员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得到各部门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在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氛围营造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措施都旨在提升辅导员能力,更科学专业的做好学生工作。基于《标准》的指导,为了进一步充实辅导员建设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理论相关知识,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贵州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几点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贵州 辅导员 能力提升
【课题成果】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辅导员课题2016fdy1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22-02
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部下发的《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所以以《标准》为指导有效提升辅导员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标准》对加强辅导员能力提升的意义
1.夯实高校高水平教育团队的基础条件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投入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辅导员岗位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党建、法律法规等内容,内容庞杂,而大多数辅导员并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为符合其工作的要求,需要大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为了打造更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需要通过实践培训等方式来实现[1]。一些高校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通过《标准》指导,系统提神职业能力的各项标准,积极有效应用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中。
2.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启学生正确的人生之路。是《标准》对辅导员的重要要求,因为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的工作技巧,无法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有效的支持。提升职业能力更精确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3.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保障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目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解决学生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的困难,完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校园课余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2]。和谐校园的构建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在建设更为和谐人文的校园环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对照《标准》能力提升的必然性
首先,政府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得到国家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如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基础层(初级)、发展层(中级)、专家层(高级)三个等级,为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考核和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能力提升提供政策支持[3]。其次,高校逐步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高校逐步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许多高校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系列文件,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与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后,辅导员自身存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优势。近年来,各高校逐步提高了招聘辅导员的门槛,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学历背景和专业对口等均有要求。总体看来,辅导员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优势凸显,工作积极性较高,善于掌握新媒体工具,易于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这也为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贵州辅导员依据《标准》能力提升的措施
1.保证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
中共十八大强调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即是对学生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对辅导员的根本要求。正人先正己,思己之过,正己则生威。辅导员日常從迎新到送毕业生,从情感辅导到就业辅导,从思想教育到心理疏导,从日常行为规范到与家长沟通交流,各种学院、学校等单位主办的活动的协助任务,事无巨细,无一例外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必须要带头去做,而不能提要求、发指令,让学生有榜样的力量[4]。辅导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是能尽快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可行方法。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要求辅导员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学生的事情的心态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一般来讲辅导员的学识、见识越多,人品越好,人格魅力越大,越能吸引学生在工作中也越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能取得职业的认同感,从此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在大多数人看来,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应付得多,充满热情的少:服从组织的多,心甘情愿的少的:借助“跳板”的多,长期安心工作的少。繁琐,倦怠、迷茫、跳板成了这支队伍不少人员的真实写照。为了掌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实际情况,笔者在高校辅导员中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问卷一),涉及高校8所,辅导员63人。当被问起“你是否有转岗的打算或想法”时,明确表示转岗的占74%,选择要转向业务课老师的有占57%:当被问起“你是否热爱辅导员工作”时,回答“一般”的占45%选择“不热爱”的占20%。这表明被调查的辅导员大多缺乏职业认同和明晰的职业定位,辅导员成了琐碎繁重而又毫无价值感的角色,价值感的缺失成了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 在问卷中,当被问“您愿意为学生事情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吗”时,有70%的人选择了“不愿意”;当被问及“您对辅导员职业道德内容的了解情况”时,有8%的辅导员选择了“不了解”;有20%的选择了“一般”;当被问及“您能做到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吗”时,有18%的辅导员选择了“不能”,由35%的辅导员选择了“看情况”。
长期的辅导员工作生涯使不少辅导员存在了懈怠心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管理活动和育人目标割裂开来,重管理、轻教育;育人方式以管理为主,管理方式显得粗暴简单,过分强调服从和秩序,缺乏坦诚相待和自由平等的沟通。
2.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公信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提到尊重需求[5]:交往中渴望得到别人的许可,也期望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渴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证实了三种需求要素,即成就需要、归属需要和权利需要与个体工作过程中的激励程度高度相关。具有较高权利需要的人勇于承担责任,并会积极带动他人工作热情,喜欢工作在竞争性环境和追求较高的地位。社会交往需要是指被他人喜欢和接受的愿望。有高归属需要的人在他人私事与工作相冲突时将不能履行工作职责,可能引发不良后果。高归属需要者喜欢工作在和谐的环境,愿意通过沟通加强与同事的理解。成就需要是对成就的强烈愿望,执着于成功。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会积极探索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以完美完成任务为目标,容易获得成功。
3.加强激励制度
据调查统计得知,除了上课,大学生的课外时间活动基本都是由辅导员来组织,包括一些文化娱乐活动、社会调查实践、学术论坛等等[6]。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很多高校对专职辅导员的人员配备、待遇地位等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缺乏足够的知识,低估了辅导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种低估了和认识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相对于其他高校人员,尤其是专职教师而言待遇低、出路窄、地位低,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因辅导员工作繁重,得到培训进修,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工作热情和办公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辅导员自身需要调节以外,各部门也应高度重视辅导员的情绪变化及价值诉求,体现出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不能让成为各部门的“辅助者”。学校应考虑建立工作激励制度,加强辅导员交流,拓展眼界。
加强交流和表彰力度:开展主题沙龙交流活动,保证每年一度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高质量进行,全面加强“优秀辅导员”的宣传平台建设力度;加大辅导员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拓宽发展渠道:以《标准》为指导建立专业的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教育、事务管理等团队或工作室,鼓励支持辅导员提升学历,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立专职辅导员向党政干部和管理干部的提升机制。
4.完善辅导员能力培训系统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明确高校要加强辅导员系统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校级培训,积极选送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
辅导员培训主要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主要任务为:培训规模稳步提升,校级培训实现全员化、全覆盖要求;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培训评估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培训计划必须处理培训和培养的关系,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的关系。
据调查各校开展的岗前培训形式主要有[7]:(1)形势及政策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研究;(2)思政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解读:关于思政教育的哲学思考,思政教育的根源研究,思政教育前沿问题解析;(3)工作实务解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及当代青年问题透析,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4)沟通技巧与社交礼仪:有效人际沟通的技巧艺术和心理框架构建,高校辅导员个人形象塑造的礼仪事务训练;(5)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案例讨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管理思路、媒体应对和具体事件案例讨论;(6)素质拓展培训:拓展新任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愿望。
辅导员培训分为四类:知识型、制度型、经验型和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知识型培训主要通过对不同学科的讲解,比如心理学、管理学、职业生涯、时事政治、互联网等专业知识讲解,储备相关知识,加深认识辅导员工作;制度型培训主要涉及一些法律法规,公关知识,维权知识、也包括学校向相关制度、办事流程等;经验型培训就是借助老辅导员的案例讲解,更接地气的让新人建立认知,确定方向,也是最常见的培训方式;团队培训则要求新人在团队中扮演特定角色,协助团队完成很多极限任务。
对于完善培训体系,笔者认为(1)加强升级培训基地建设:以贵州大学为示范指导,扩大省级培训力度,着力校级培训的指导和监督;(2)力争辅导员培训常态化:调研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对培训效果评估,利用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期培训,产生循环系统;(3)创新培训内容,务必突破改善讲座式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应包含知识类、技能类和心态素质类;目标使参训者的知识由“不知道”发展到“指导”,可对学生手册和学院相关规章等文件进行测验检测,技能培训要求由“不会”到“会”发展到“熟练”,心态类培训侧重于“做”到“领悟”,形成有效的行为模式,使参训者愿意并有效的发挥个人能力;(4)重视岗前培训:参加工作之前的培训,对它们“做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做人”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员自身提高认识,也需要社会、学校共同推进其职业化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獻:
[1]陈君.优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李莹.高校辅导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张名艳.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工作平台建设研究——基于优化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视角[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6-18.
[4]马小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73-75.
[5]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葛万锋,王峰.基于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专业性综合研究平台建设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02:16-18.
[7]陈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15,18:46-47.
【关键词】贵州 辅导员 能力提升
【课题成果】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辅导员课题2016fdy1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22-02
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部下发的《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所以以《标准》为指导有效提升辅导员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标准》对加强辅导员能力提升的意义
1.夯实高校高水平教育团队的基础条件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投入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辅导员岗位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党建、法律法规等内容,内容庞杂,而大多数辅导员并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为符合其工作的要求,需要大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为了打造更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需要通过实践培训等方式来实现[1]。一些高校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通过《标准》指导,系统提神职业能力的各项标准,积极有效应用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中。
2.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启学生正确的人生之路。是《标准》对辅导员的重要要求,因为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的工作技巧,无法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有效的支持。提升职业能力更精确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3.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保障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目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解决学生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的困难,完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校园课余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2]。和谐校园的构建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在建设更为和谐人文的校园环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对照《标准》能力提升的必然性
首先,政府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得到国家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如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基础层(初级)、发展层(中级)、专家层(高级)三个等级,为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考核和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能力提升提供政策支持[3]。其次,高校逐步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高校逐步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许多高校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系列文件,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与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后,辅导员自身存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优势。近年来,各高校逐步提高了招聘辅导员的门槛,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学历背景和专业对口等均有要求。总体看来,辅导员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优势凸显,工作积极性较高,善于掌握新媒体工具,易于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这也为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贵州辅导员依据《标准》能力提升的措施
1.保证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
中共十八大强调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即是对学生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对辅导员的根本要求。正人先正己,思己之过,正己则生威。辅导员日常從迎新到送毕业生,从情感辅导到就业辅导,从思想教育到心理疏导,从日常行为规范到与家长沟通交流,各种学院、学校等单位主办的活动的协助任务,事无巨细,无一例外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必须要带头去做,而不能提要求、发指令,让学生有榜样的力量[4]。辅导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是能尽快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可行方法。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要求辅导员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学生的事情的心态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一般来讲辅导员的学识、见识越多,人品越好,人格魅力越大,越能吸引学生在工作中也越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能取得职业的认同感,从此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在大多数人看来,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应付得多,充满热情的少:服从组织的多,心甘情愿的少的:借助“跳板”的多,长期安心工作的少。繁琐,倦怠、迷茫、跳板成了这支队伍不少人员的真实写照。为了掌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实际情况,笔者在高校辅导员中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问卷一),涉及高校8所,辅导员63人。当被问起“你是否有转岗的打算或想法”时,明确表示转岗的占74%,选择要转向业务课老师的有占57%:当被问起“你是否热爱辅导员工作”时,回答“一般”的占45%选择“不热爱”的占20%。这表明被调查的辅导员大多缺乏职业认同和明晰的职业定位,辅导员成了琐碎繁重而又毫无价值感的角色,价值感的缺失成了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 在问卷中,当被问“您愿意为学生事情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吗”时,有70%的人选择了“不愿意”;当被问及“您对辅导员职业道德内容的了解情况”时,有8%的辅导员选择了“不了解”;有20%的选择了“一般”;当被问及“您能做到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吗”时,有18%的辅导员选择了“不能”,由35%的辅导员选择了“看情况”。
长期的辅导员工作生涯使不少辅导员存在了懈怠心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管理活动和育人目标割裂开来,重管理、轻教育;育人方式以管理为主,管理方式显得粗暴简单,过分强调服从和秩序,缺乏坦诚相待和自由平等的沟通。
2.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公信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提到尊重需求[5]:交往中渴望得到别人的许可,也期望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渴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证实了三种需求要素,即成就需要、归属需要和权利需要与个体工作过程中的激励程度高度相关。具有较高权利需要的人勇于承担责任,并会积极带动他人工作热情,喜欢工作在竞争性环境和追求较高的地位。社会交往需要是指被他人喜欢和接受的愿望。有高归属需要的人在他人私事与工作相冲突时将不能履行工作职责,可能引发不良后果。高归属需要者喜欢工作在和谐的环境,愿意通过沟通加强与同事的理解。成就需要是对成就的强烈愿望,执着于成功。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会积极探索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以完美完成任务为目标,容易获得成功。
3.加强激励制度
据调查统计得知,除了上课,大学生的课外时间活动基本都是由辅导员来组织,包括一些文化娱乐活动、社会调查实践、学术论坛等等[6]。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很多高校对专职辅导员的人员配备、待遇地位等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缺乏足够的知识,低估了辅导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种低估了和认识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相对于其他高校人员,尤其是专职教师而言待遇低、出路窄、地位低,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因辅导员工作繁重,得到培训进修,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工作热情和办公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辅导员自身需要调节以外,各部门也应高度重视辅导员的情绪变化及价值诉求,体现出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不能让成为各部门的“辅助者”。学校应考虑建立工作激励制度,加强辅导员交流,拓展眼界。
加强交流和表彰力度:开展主题沙龙交流活动,保证每年一度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高质量进行,全面加强“优秀辅导员”的宣传平台建设力度;加大辅导员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拓宽发展渠道:以《标准》为指导建立专业的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教育、事务管理等团队或工作室,鼓励支持辅导员提升学历,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立专职辅导员向党政干部和管理干部的提升机制。
4.完善辅导员能力培训系统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明确高校要加强辅导员系统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校级培训,积极选送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
辅导员培训主要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主要任务为:培训规模稳步提升,校级培训实现全员化、全覆盖要求;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培训评估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培训计划必须处理培训和培养的关系,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的关系。
据调查各校开展的岗前培训形式主要有[7]:(1)形势及政策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研究;(2)思政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解读:关于思政教育的哲学思考,思政教育的根源研究,思政教育前沿问题解析;(3)工作实务解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及当代青年问题透析,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4)沟通技巧与社交礼仪:有效人际沟通的技巧艺术和心理框架构建,高校辅导员个人形象塑造的礼仪事务训练;(5)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案例讨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管理思路、媒体应对和具体事件案例讨论;(6)素质拓展培训:拓展新任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愿望。
辅导员培训分为四类:知识型、制度型、经验型和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知识型培训主要通过对不同学科的讲解,比如心理学、管理学、职业生涯、时事政治、互联网等专业知识讲解,储备相关知识,加深认识辅导员工作;制度型培训主要涉及一些法律法规,公关知识,维权知识、也包括学校向相关制度、办事流程等;经验型培训就是借助老辅导员的案例讲解,更接地气的让新人建立认知,确定方向,也是最常见的培训方式;团队培训则要求新人在团队中扮演特定角色,协助团队完成很多极限任务。
对于完善培训体系,笔者认为(1)加强升级培训基地建设:以贵州大学为示范指导,扩大省级培训力度,着力校级培训的指导和监督;(2)力争辅导员培训常态化:调研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对培训效果评估,利用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期培训,产生循环系统;(3)创新培训内容,务必突破改善讲座式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应包含知识类、技能类和心态素质类;目标使参训者的知识由“不知道”发展到“指导”,可对学生手册和学院相关规章等文件进行测验检测,技能培训要求由“不会”到“会”发展到“熟练”,心态类培训侧重于“做”到“领悟”,形成有效的行为模式,使参训者愿意并有效的发挥个人能力;(4)重视岗前培训:参加工作之前的培训,对它们“做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做人”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员自身提高认识,也需要社会、学校共同推进其职业化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獻:
[1]陈君.优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李莹.高校辅导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提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张名艳.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工作平台建设研究——基于优化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视角[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6-18.
[4]马小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73-75.
[5]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葛万锋,王峰.基于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专业性综合研究平台建设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02:16-18.
[7]陈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15,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