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晚一些,时常感到寒意阵阵。不仅仅是天气,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刺向幼小生命的冰冷利器,让我们每一个人惊悚莫名,寒气加身。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和所处的环境,和这个社会一下子陌生了起来。一时间,保卫校园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因为谁都“没有想到”,学校竟然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有人可能会举出很多例子来向我们说明,美国、日本之类的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校园血案,并不是我们独有。但别人付出的代价为什么没能成为我们的借鉴,非要自己得到血的教训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道去应对?难道只是为了表明我们正在与国际接轨,说明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赶上他们,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荷枪实弹的特警站在校园门口,带给我们的是紧张和不安,并不是安全感。可能某些地方政府想借此显示一种恣态,表示“高度重视”,作秀的成分应该比实际的功用更大一些。因为大家都清楚,以学校之众,学生之多,不可能校校如此,天天如此。也许这已经成为一种政府部门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意在说明,有关方面已经“有所作为”了。
如果仅凭此举就想让大众感到放心,让校园安全无忧,显然有些一厢情愿。去过广州的人都说,看到车站广场有不少腰配枪械的警察,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危险,赶快离开为妙,没有一丝受到保护的安全感。还是温家宝总理说得好:我们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温总理的这番表态,立刻得到广大网友的高度评价。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是直面现实的,没有回避矛盾,与大多数民众的认知是一致的,因而备受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大家觉得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因而也就充满了期待。
社会不公,贫富悬殊,官场腐败,弱势群体未受关注,合法权益难以维护,民意表达渠道不畅,等等,都属于温总理所说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可能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也许某一天你在大街上就会被人抓起来刑讯逼供,然后判上十几年,成为一起冤案的当事人;也许你会在某次强行拆迁中因“妨碍执法”,被铲车“意外”致死;也许你会因为得罪了某个权势之人而“被精神病”,强行关在某个医院的角落;也许你会因为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而走上绝路……还有不少超出想象力的“也许”,会在我们震惊的眼神中频频诞生。
所以,说我们处在一种无形的危险之中一点都不为过,而有形的防范永远都无法预防无形的危险。整个社会的不公、不安与暴戾之气,已经形成了这种无形危险的浓厚气场,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却又难以觉察,而看不到的危险才是真正的危险。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只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然而却于事无补。
校园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5.12”之后曾有不少人提出这个观点,那主要是从建筑质量方面来说的。现在的“校园不安全观”已经有了更广泛的外延,凶杀、抢劫、强奸、自杀、踩踏、殴斗,校舍、取暖、食品、运动等,都进入了“不安全”范畴。许多校长也把学校形象地称作“无限责任公司”,因为任何“意外”和非意外的事件,学校都“难辞其咎”。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也是那些“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受害者。因为要想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是不可能的。就恶性事件和意外伤害而言,所有的监管空当都算在学校头上,学校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况且我们的教育本身也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说“应试杀人”一点也不为过。如果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学生自杀”条目,立刻会跳出来一千多万个结果,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各种自杀案例都有,其中很大一部分自杀者是由于不能忍受应试之苦而选择“解脱”的。这也是一类典型的由体制造就的无形的危险。前不久就发生一起两名高中学生请假离校,双双跳入水库自杀的惨剧。除了外部因素外,应试体制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锻炼,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较差,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受到伤害的机率也在明显增多。所以,不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不真正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着手,改变教育已被扭曲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园安全问题也就不会有解。
现在许多地方或配保安,或派警察,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不能说没有必要,它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犯罪的作用,减少恶性突发事件,但却不能消除产生犯罪的社会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需要处处提防自己的同类戕害下一代时,保护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人性的悲剧。因此,只有打造廉洁政府,改革体制弊端,体现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大力改善民生,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对人性的救赎,才能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个人的内心,为未来编织一道看不见但却摧不垮的爱的防线。
有人可能会举出很多例子来向我们说明,美国、日本之类的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校园血案,并不是我们独有。但别人付出的代价为什么没能成为我们的借鉴,非要自己得到血的教训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道去应对?难道只是为了表明我们正在与国际接轨,说明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赶上他们,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荷枪实弹的特警站在校园门口,带给我们的是紧张和不安,并不是安全感。可能某些地方政府想借此显示一种恣态,表示“高度重视”,作秀的成分应该比实际的功用更大一些。因为大家都清楚,以学校之众,学生之多,不可能校校如此,天天如此。也许这已经成为一种政府部门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意在说明,有关方面已经“有所作为”了。
如果仅凭此举就想让大众感到放心,让校园安全无忧,显然有些一厢情愿。去过广州的人都说,看到车站广场有不少腰配枪械的警察,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危险,赶快离开为妙,没有一丝受到保护的安全感。还是温家宝总理说得好:我们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温总理的这番表态,立刻得到广大网友的高度评价。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是直面现实的,没有回避矛盾,与大多数民众的认知是一致的,因而备受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大家觉得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因而也就充满了期待。
社会不公,贫富悬殊,官场腐败,弱势群体未受关注,合法权益难以维护,民意表达渠道不畅,等等,都属于温总理所说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可能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也许某一天你在大街上就会被人抓起来刑讯逼供,然后判上十几年,成为一起冤案的当事人;也许你会在某次强行拆迁中因“妨碍执法”,被铲车“意外”致死;也许你会因为得罪了某个权势之人而“被精神病”,强行关在某个医院的角落;也许你会因为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而走上绝路……还有不少超出想象力的“也许”,会在我们震惊的眼神中频频诞生。
所以,说我们处在一种无形的危险之中一点都不为过,而有形的防范永远都无法预防无形的危险。整个社会的不公、不安与暴戾之气,已经形成了这种无形危险的浓厚气场,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却又难以觉察,而看不到的危险才是真正的危险。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只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然而却于事无补。
校园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5.12”之后曾有不少人提出这个观点,那主要是从建筑质量方面来说的。现在的“校园不安全观”已经有了更广泛的外延,凶杀、抢劫、强奸、自杀、踩踏、殴斗,校舍、取暖、食品、运动等,都进入了“不安全”范畴。许多校长也把学校形象地称作“无限责任公司”,因为任何“意外”和非意外的事件,学校都“难辞其咎”。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也是那些“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受害者。因为要想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是不可能的。就恶性事件和意外伤害而言,所有的监管空当都算在学校头上,学校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况且我们的教育本身也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说“应试杀人”一点也不为过。如果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学生自杀”条目,立刻会跳出来一千多万个结果,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各种自杀案例都有,其中很大一部分自杀者是由于不能忍受应试之苦而选择“解脱”的。这也是一类典型的由体制造就的无形的危险。前不久就发生一起两名高中学生请假离校,双双跳入水库自杀的惨剧。除了外部因素外,应试体制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锻炼,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较差,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受到伤害的机率也在明显增多。所以,不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不真正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着手,改变教育已被扭曲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园安全问题也就不会有解。
现在许多地方或配保安,或派警察,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不能说没有必要,它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犯罪的作用,减少恶性突发事件,但却不能消除产生犯罪的社会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需要处处提防自己的同类戕害下一代时,保护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人性的悲剧。因此,只有打造廉洁政府,改革体制弊端,体现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大力改善民生,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对人性的救赎,才能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个人的内心,为未来编织一道看不见但却摧不垮的爱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