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无论在任何阶段都是学科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学生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时期,数学更是教学中基础的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要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让学生主动在课堂提问自然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主动提问 能力 有效
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发育,扩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1】。这对小学生的成长进步来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无问题可问的状态,那么教师就应该反思自身教学上是否存在枯燥乏味的情况,只有提高教学吸引力,才能为下一步学生展开有效性的提问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主动提问呢?
一、适时地转换课堂角色
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主宰到底,作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渐渐养成了跟着老师走,不会自主思考的懒惰习惯,这显然与新课标所要求的相违背。教师只有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放下架子把自己也摆在一名学习者的位置,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出来,这样才会提升课堂效率。
举个例子:学生在刚接触解方程式时往往难以理解方程的含义,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问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方程式。首先在黑板上书写多个等式,例如5+2=7,13×3=39,在其中加入方程式7+X=12。写完后提出问题:以上式子大家认识几个?有没有看不明白的?大家肯定会说有,这时候就是引导学生发问的时候:谁来讲一讲不明白在哪里?如果担心效果不理想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分组讨论两分钟,各组出一名代表提出疑点,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提出了自己想听到的疑问,说明已经经过了思考,效果也就达到了。
二、对关键点有针对性发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自己有针对性的抢先发问,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问。这时候就要有目的性的提前设置好要问的问题,一举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要提问的关键点,问题设置的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2】。其次就是要牢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生活着手引导学生去提问,效果会更好。
举个例子: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可以这样引导,一个橘子,小明一口吃一瓣,吃了五口就是吃了五瓣。下一次小明吃橘子一口吃了四分之一,吃了五口就吃完了。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得出来的结果?于是大家就开始计算,很顯然吃五口吃完是计算错误的,就看那个学生第一个发现问题提出来。然后老师在表扬的基础上给大家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營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必须要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学数学一样很有趣很吸引人。一定要改变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在下面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样根本就学不到一节课的重难点,也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增加了学生对学数学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数学老师一样也可以用活泼的语言讲述数学知识。
举个例子,我们在讲对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切题。从前有一头驴在拉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或者用课件的形式投影出来),主人蒙上了他的眼睛,小驴只感觉自己走啊走,走了好远的路,可是当揭开眼罩休息时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播放小驴原地转圈的动画)。这到底是为什么?道理很浅显,但是课堂氛围一下就烘托了出来。接着在PPT课件上投出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故意加上一个方块和一个三角,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大小不一的圆形,细心的学生肯定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提出疑问,这样效果就又达到了。所以说,运用多重手段教学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开展多种情景式教学
情景教学法也是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一种方法,设置不同的情景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说留白情景,意思是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故意不讲完留一些空白出来,让学生自己体会发现问题。比如说讲椎体的体积这一知识时,可以先把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复习一下,故意不去讲椎体的体积计算,让学生自己联想椎体的体积是不是也是长方体体积的一半?这其实是很有利于下步的教学的。再有就是生活情境,意思就是从生活中找到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去寻找学习。比如说讲单位换算时,一平方米与一平方分米到底是多少倍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现场用尺子在地上画出来比一比,以此来得出结论。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回到家中量一下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卧室的面积是多少,加起来是多少。
五、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提出疑问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让学生提出问题比给学生解决问题要难得多[3]。后者是把客观存在的问题解释给学生,而前者是让学生从脑海当中凭空想象出一个问题,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教学任务只能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完成,老师与学生产生了互动才能检验课堂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鼓励学生发问,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给一年级的学生讲解图形知识,一开始学生必定难以理解,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去思考,让他们总结发现不同图形所特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加深记忆,达到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步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会提问,能提问,想提问,十分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迈出成长成才的第一步,让他们走的更远,跑的更快。
参考文献
【1】张毅.浅谈开放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
【2】 [J].科普童话,2017,(6X).
【3】廖小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6(6):4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主动提问 能力 有效
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发育,扩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1】。这对小学生的成长进步来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无问题可问的状态,那么教师就应该反思自身教学上是否存在枯燥乏味的情况,只有提高教学吸引力,才能为下一步学生展开有效性的提问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主动提问呢?
一、适时地转换课堂角色
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主宰到底,作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渐渐养成了跟着老师走,不会自主思考的懒惰习惯,这显然与新课标所要求的相违背。教师只有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放下架子把自己也摆在一名学习者的位置,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出来,这样才会提升课堂效率。
举个例子:学生在刚接触解方程式时往往难以理解方程的含义,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问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方程式。首先在黑板上书写多个等式,例如5+2=7,13×3=39,在其中加入方程式7+X=12。写完后提出问题:以上式子大家认识几个?有没有看不明白的?大家肯定会说有,这时候就是引导学生发问的时候:谁来讲一讲不明白在哪里?如果担心效果不理想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分组讨论两分钟,各组出一名代表提出疑点,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提出了自己想听到的疑问,说明已经经过了思考,效果也就达到了。
二、对关键点有针对性发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自己有针对性的抢先发问,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问。这时候就要有目的性的提前设置好要问的问题,一举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要提问的关键点,问题设置的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2】。其次就是要牢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生活着手引导学生去提问,效果会更好。
举个例子: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可以这样引导,一个橘子,小明一口吃一瓣,吃了五口就是吃了五瓣。下一次小明吃橘子一口吃了四分之一,吃了五口就吃完了。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得出来的结果?于是大家就开始计算,很顯然吃五口吃完是计算错误的,就看那个学生第一个发现问题提出来。然后老师在表扬的基础上给大家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營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必须要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学数学一样很有趣很吸引人。一定要改变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在下面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样根本就学不到一节课的重难点,也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增加了学生对学数学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数学老师一样也可以用活泼的语言讲述数学知识。
举个例子,我们在讲对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切题。从前有一头驴在拉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或者用课件的形式投影出来),主人蒙上了他的眼睛,小驴只感觉自己走啊走,走了好远的路,可是当揭开眼罩休息时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播放小驴原地转圈的动画)。这到底是为什么?道理很浅显,但是课堂氛围一下就烘托了出来。接着在PPT课件上投出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故意加上一个方块和一个三角,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大小不一的圆形,细心的学生肯定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提出疑问,这样效果就又达到了。所以说,运用多重手段教学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开展多种情景式教学
情景教学法也是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一种方法,设置不同的情景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说留白情景,意思是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故意不讲完留一些空白出来,让学生自己体会发现问题。比如说讲椎体的体积这一知识时,可以先把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复习一下,故意不去讲椎体的体积计算,让学生自己联想椎体的体积是不是也是长方体体积的一半?这其实是很有利于下步的教学的。再有就是生活情境,意思就是从生活中找到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去寻找学习。比如说讲单位换算时,一平方米与一平方分米到底是多少倍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现场用尺子在地上画出来比一比,以此来得出结论。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回到家中量一下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卧室的面积是多少,加起来是多少。
五、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提出疑问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让学生提出问题比给学生解决问题要难得多[3]。后者是把客观存在的问题解释给学生,而前者是让学生从脑海当中凭空想象出一个问题,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教学任务只能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完成,老师与学生产生了互动才能检验课堂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鼓励学生发问,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给一年级的学生讲解图形知识,一开始学生必定难以理解,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去思考,让他们总结发现不同图形所特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加深记忆,达到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步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会提问,能提问,想提问,十分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迈出成长成才的第一步,让他们走的更远,跑的更快。
参考文献
【1】张毅.浅谈开放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
【2】 [J].科普童话,2017,(6X).
【3】廖小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