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之加拉塔斯逆袭战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里特战役是二战期间一场著名的空降战,精锐的德国伞兵部队经过十余天激战,终于将这座位于地中海北部的希腊最大岛屿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克里特之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轴心军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上的处境,德国伞兵也延续了他们自二战开始以来的连胜记录。
德国伞兵与空投箱一起伞降

  不过,德军的这场胜利是以惨重损失为代价的,克里特之战甚至被有的人称作“德国伞兵的坟场”,而希特勒在此战之后也明令禁止再实施类似的伞降行动。对德国伞兵造成大量杀伤的,是守在克里特的英联邦军队,而后者在整体被动的不利态势下,甚至还一度以局部的突破险些令战事发生逆转。
  首府屏障
  克里特之战的一大焦点,也是德国伞兵任务表上的高度优先地区,是这座地中海大岛的首府干尼亚。从地形上看,克里特首府并非无险可据,在这座城市的正前方,正好有一道大体上呈弧形的山地南北延展着,成为干尼亚的天然屏障。
  对克里特的保卫者来说,这道弧形山地是一处至关重要的防御阵地,连绵的山地北起红色岭,中间经过麦黄岭和粉红岭,直达南面的墓园岭。在这片弧形山脉后方差不多正中间的位置上,座落着小城加拉塔斯,此地是整个阵地的支点,守军因此将弧形山地统称作加拉塔斯高地。在大体南北向的加拉塔斯高地上,还有一道东西向的山地横向劈过,英国人称之为“毁灭山地”,其制高点是毁灭岭,从那里可以俯瞰整片加拉塔斯地区。
在克里特摸索前进的德国伞兵

  显而易见,加拉塔斯高地乃是克里特岛心脏地带,争夺战的胜负手,对守军来说,一旦失去加拉塔斯高地,那么首府干尼亚和作为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驻地的苏达湾的陷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尽管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可由于岛上力量有限的守军备多而力分,以致于德国伞兵在1941年5月20日突然从天而降时,把守在加拉塔斯地区的仅仅是一支混成部队,里面的成员甚至包括无炮可用的炮手和无车可开的司机。守军的主要兵员来自新西兰步兵师的第10旅,一线兵力包括师属巡逻连、拉塞尔战斗群,以及1个混编营,另有担任预备队的步兵营。
  就是这样一支看上去战斗力非常令人怀疑的力量,却在开战第一天就让精锐的德国伞兵尝到了流血的滋味。在第一时间降落到加拉塔斯附近的德国人在随后的战斗中推进受阻,伤亡不小,不得不把一次奇袭变成山区的阵地战。
  正是在这一天的阻击战中,新西兰巡逻连赢得了“死守连”的美名,要知道,这种仅配有最基本的轻武器的轻型作战单位通常只执行打了就跑的侦搜任务,他们在加拉塔斯所表现出的顽强确实出乎意料。
  山岭杀场
  在开战首日就碰了硬钉子后,德军暂时未向加拉塔斯方向调集更多兵力,而是不断蚕食克里特岛上的其他地段。直到5月23日,一支显著得到增强的的德军伞兵部队才开始在加拉塔斯山地一线以西的高地信号岭周边集结,紧接着,德军第100山地团的部队也向信号岭开进。很显然,德国人即将对加拉塔斯发动强攻。
  在得到相关报告后,第10新西兰旅的旅长基彭伯格上校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他正确地意识到,一直战斗和坚守在一线山地上的那些混成部队无法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士气和凝聚力了,于是他在当天晚上命令混编营撤出原阵地,改由原任预备队的第18新西兰步兵营接替。
  夜间换防对部队而言是一次考验,混编营和第18营整体上都表现得井然有序,然而还是没有避免一个重大疏漏。由于交接中发生了错漏,在整个加拉塔斯山地中据有至关重要地位的毁灭岭竟然成了“真空”地段:原来的守军退出来了,却没有新的部队开进去。
  24日天还没有完全亮,德国人就发现了对方的这一重大漏洞,并迅速调整部署采取了紧急行动。这天上午,第100山地团第1营投入自己的全部3个连,一举夺取了毁灭岭及其周边山地,并且很快就把大口径迫击炮部署上去,这样其火力就可以直接威胁到加拉塔斯山地的另外两个支点:麦黄岭和红色岭。
战后受邀请返回加拉塔斯的新西兰将士们

  第18营的新西兰士兵随后做了顽强的抵抗,令德国人从毁灭岭上向山地纵深做进一步突破的企图没能得逞。到了这天晚上,不断有新的德军部队向这个方向集中,第18营的侦察兵在25日凌晨4时过后至少确认了18处新增的德军机枪阵地,总体上看,由于毁灭岭这个制高点易手,整体局势对守军来说已经相当不利。
  天亮之后,德国人仍在调动部队,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不断对守军施以火力。25日一整天,守在加拉塔斯山地上的第18营持续不断地受到德国飞机、迫击炮的火力压制,加上天气炎热饮用水有限,阵地上的情况极为糟糕。
  新西兰人手里能用的还击手段非常有限,只有几门此前自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75毫米野炮,而且炮弹的数量很少。除此之外,新西兰部队自己配备的迫击炮同样面临炮弹短缺的问题,打到中午,第18营营长格雷中校就向基彭伯格上校报告称:“全营迫击炮弹仅剩10发。”
  这天下午,调动到位的德国伞兵和山地兵终于发起了全线进攻。战斗在两处地段同时激烈展开,一处是第18营驻守的位于加拉塔斯和海岸之间的西侧阵地,另处是山地南翼的拉塞尔战斗群和巡逻连的阵地,贫瘠的加拉塔斯山地一下子变成了地狱。   加拉塔斯城失守
  德国人的进攻势头很猛,其炮兵同样加大了火力支援力度,在阵地告急之下,基彭伯格不得不投入了他手里最后的预备队:第20新西兰营的2个连。这支生力军一度稳定了火线上的态势,但是当大批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16时30分加入战斗后,胜负的天平便迅速向进攻一方倾斜了。
  在不断落下的炸弹爆炸中,第18营的战士们苦苦坚持到了18时,便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加拉塔斯高地上的阵地一个接一个失守,而当第18营步步后退之际,守在他们侧面的混编营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全线动摇,混编营里那些并无太多战斗经验的人开始逃跑。加拉塔斯山地阵地就此失守。
  无力改变局面的基彭伯格上校只得下令全线后退,他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在一线高地以东的拉索斯山脊一线构建一道新防线。那里是一处大致呈三角形的山地,基彭伯格此前已经命令第10旅的军乐队和文职人员拿上枪到那里去抢占位置,败退下来的第18营和混编营的余部也很快投入这片区域,而拉索斯山地的制高点粉红岭则交由坚毅的巡逻连把守。
  另一方面,德国人虽然攻取了加拉塔斯阵地,但是伤亡颇大,没有负伤的士兵们则非常疲惫。不过指挥着第100山地团的乌茨上校很清楚,只要他的人咬牙再坚持一阵,全面胜利就会向自己招手,相反,如果现在停下来休整,就等于给了新西兰人喘息调整的机会。
  在乌茨的严令下,德军继续攻向拉索斯山脊,而立足未稳的新西兰人不可能守得住,随着守在粉红岭上的巡逻连被击退,基彭伯格的新防线再次崩塌。德国人很快就冲下了山脚,几乎不受抵抗地占领了加拉塔斯小城。
  在这令人绝望的时刻,基彭伯格意外地接收了一支援兵:第23新西兰营的2个连和由英军的罗伊·法兰中尉带来的2辆Mark VI型轻型坦克。坦克,是光听名字就能让人振奋的,不过在克里特岛上的英军坦克都是些老古董和从埃及修理厂仓促运来的“残次品”,到来的这2辆虽然车况尚佳,却是只装有2挺机枪的轻型坦克,以1941年的标准看,其战斗力只相当于装甲车。
  当然,有坦克总好过一无所有,基彭伯格立即让法兰中尉带着2辆坦克对加拉塔斯城实施一番侦察。15分钟后,2辆坦克安全返回,法兰做了口头报告:“城里满是德国人。”基彭伯格问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你们能否参战?”法兰立即点头,不过他随后表示,已经有两名坦克乘员在刚才的侦察中负了伤,需要有人替换。一番询问后,两名新西兰列兵机枪手刘易斯和司机费利志愿开坦克,于是他们上了一堂仅仅历时10分钟的超速成坦克培训课。
  新西兰人的反击
  在增援力量刚到达时,基彭伯格就打定了主意,而这个主意颇为惊人:他要用一场反击来夺回加拉塔斯城。这位上校迅速制定了计划,第23营的2个生力军连在坦克支援下担任主攻,第18营等部在另一个方向上策应行动。
  任务下达后,指挥着第23营其中一个连的哈维上尉发布了简明的动员令:“对面全是德国人,可我们身后还有2辆坦克,这肯定是一场血战,但站到最后的不会是他们。好了,现在全都动起来吧。”
  基彭伯格向第18营派出一名信使,要求他们在反击打响后就加入进来。让基彭伯格没有想到的是,得到消息的营长格雷立即让他的人上刺刀,并且很快就带头冲出了自己藏身的沟渠,他高喊着:“第18营的小伙子们,冲到城里去!”
  反击就此打响了。2辆轻型坦克一马当先冲向加拉塔斯,后面紧跟着第23营的新西兰士兵们,他们一路上高声唱着毛利战歌。格雷后来回忆道:“那从又干又粗的嗓子吼出的听不清调的歌声弥漫在道路两边,真是令人终生难忘的经历。”
  坦克冲进了小城内的街道,但是很快就被德军的反坦克手榴弹炸得无法动弹,负伤的法兰在他的座驾起火前奋力逃脱,而驾驶着第二辆坦克的“临时司机”刘易斯则失去了对坦克的控制,一头开到城区外面去了。
  并未受此影响的新西兰步兵们冲进了加拉塔斯,他们用手榴弹和刺刀逐一肃清房屋,之后在冲到街心广场时,被对面屋子里的德军机枪火力压制住。就在那时,由托马斯中尉指挥的排发起了果敢的冲锋,他们一举冲过广场,端掉了德国人的火力点。托马斯大腿中弹,他在火线上报告:“现在占上风的是我们。”
  格雷带着第18营的人也杀到了广场,两路新西兰部队合力扩大控制区,德军完全没有料到新西兰人会发动逆袭,一路被逼到了城郊。入夜时,新西兰人已经完全夺回了加拉塔斯城,原本岌岌可危的战线赢得了宝贵的稳定期。
  被逐出城外的德军在战报中称,“我们确信这肯定是一场大规模反攻的开始,加拉塔斯只是第一步,几天来我们就一直判断会有这样的反击,现在情况非常严峻”。一个德军伞兵连的记录中写道:“我们已经达到了极限,长官战死了,剩下的人士气非常低落。当大家看到敌人在夺下加拉塔斯后便不再进攻时,无不感到宽慰而又惊奇。他们为什么不更进一步呢?”
  是的,基彭伯格为什么没有趁胜追击,一举夺回加拉塔斯高地呢?原因很简单,他已经用尽了力量。无论是第23营还是第18营,都在这场逆袭中蒙受了重大伤亡,据说当战斗停止时,还站着的新西兰军官只剩下4个人。
  加拉塔斯逆袭是新西兰军事史上的光彩时刻,却也是英联邦军队在整个克里特战役中的回光返照。对岛上的守军来说,这场反击充满英雄主义色彩,却也不无苦涩的味道。因为,如果其他地方守军也能够像新西兰人这样打仗的话,那么以德国伞兵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的克里特战役就很可能会迎来另外一个结局了。
  责任编辑:刘靖鑫
其他文献
政 治  1日 人民日报报道: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2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在全国开展。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参加人口普查登记。3日,韩正在北京调研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他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组织发起了以“我们需要数字市场的新竞争工具吗——欧盟委员会的新竞争工具构想”为主题的讲座。讲座邀请德国曼海姆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托马斯·费策(Thomas Fetzer)教授与中国学者进行线上学术交流。  数字经济的诞生与崛起,可能会改变世界经济体系,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方向,重构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也会给反垄断法的规制带来挑战。反垄断立法与实践如何回应这些挑战,哪些
政 治  16日 人民日报报道:汪洋近日在青海调研。他强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涉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进西藏和涉藏州县长治久安
秘密我的体重是秘密,老婆不让说。我的体重也是秘密,老妈不让说。我的工资是秘密,老板不让说。我的工资也是秘密,不好意思说。三缺一三缺一!来,学学嘛! 我不会玩呀!小瓜子真行!过了几天,一缺三!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6年1月18日报道,法国计划升级“紫苑”-30远程防空导弹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目前生产的“紫苑”-30 B1NT导弹只用在陆基SAMP/T系统中,但“紫苑”-30导弹更多地是作为海上防空系统或舰载防空系统来使用。已列装或正在订购的客户包括:阿尔及利亚海军、法国海军、意大利海军、摩洛哥海军、沙特阿拉伯海军、新加坡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  俄罗斯将再装备S-400“凯旋”防空
新世纪,安徽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一系列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经验。  摆上“先导工程”的重要位置。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解决地位、动力、经费问题是关键。安徽省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了体制机制保障。各级党委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组、宣、纪等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建设学习型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那一刻,地动山摇,震区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灾难。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13亿中国人四海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IT企业也迅速行动起来,成为赈灾行动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慷慨解囊,通过捐款、捐物、提供技术支援、发动募捐活动等多种形式,向灾区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据人民网报道,截至5月19日,IT及高科技企业和相关
美空军一直追求“全球机动、全球作战”的能力,在最近几次的战争行动中,美空军空中加油机为其夺取空中霸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出动的240架空中加油机,共实施了1.4万次空中加油,美国的B-2由其本土起飞实施30多个小时的远程奔袭主要靠空中加油来实现,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空中加油共计4.17亿加仑,这些油量足够一架波音737-300飞机空运11.9年。  目前,美空军装备约700架加油机
基层是个大舞台,丰富多彩的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层是个大课堂,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最近,我返乡探亲,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了社情民意,收获很大。  郊区农村旧貌变新颜。这次回家,我真切地感到,自己的家乡正在迅速“变大长高”,楼房多了,轿车多了,老百姓腰包鼓了,日子红火了,心情舒畅了。父老乡亲在衣食住行和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都发自
大梭鱼号潜艇(SS-319)在费城建造,于1944年下水。二战中,该艇执行了5次巡航,击沉2艘日本油船。二战结束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可装备具有核战斗部的鱼雷。冷战期间,该艇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活动。1969年,大梭鱼号退役,1996年以来在费城独立公园作为博物馆展出。  艇首特写  指挥台围壳正面  指挥台围壳  指挥舰桥与探照灯  指挥台围壳背面  艇尾视角,可见鱼雷发射口  折叠起来的艇首水平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