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与激发初一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课标下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初一新生 学习兴趣 再激发
近两年因为工作调动不断接触新人新物的原因,我的教学经验丰富了不少。由初中教师转变为小学教师后又回归成为初中教师。这样的兜兜转转使我更深切且真实地体会到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人与人之间棒的交接是赛跑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年级就是交接棒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初一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2]。
仔细研读数学的新课标,就会发现如今数学课程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足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相当一部分初一新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智不成熟或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学得不怎么样。一旦他们来到了一个新学校,天性使然会激发起他们对新环境,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初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兴趣的再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那如何引导这些学生进入学习兴趣的再激发呢?凭多年小学、初中一线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如下几方面愚见,可供尝试。
一、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素质。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斷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甚至可能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小学时段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小学算术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量大,重复性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应做好学生初中阶段知识学习的领路人,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将问题抛出来[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融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关于有理数乘方”这一节内容,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吃过拉面吗?你知道拉面高手用1kg面粉最多能拉多少根面条吗?面条的总长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如果要想知道的话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你就会清楚了。”如此一来,就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伴随着解决问题的兴趣进入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十分高涨。
二、重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之处
新课标下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生活本质。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和数学有关。初一数学教师要让初一学生在新的学段的学习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的交流活动,让他们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例如,讲“三视图”时,我要求学生自己用萝卜或其他原料做出小立方体模型,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摆放搭建来观察三面的图形,并且确定出小立方体的数量,研究并得出其一般规律。此外,在讲授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这一节内容时,为让学生真正投入统计观念的产生和发现的活动中,可让学生做一个全校同学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总。如此设计教学活动,由于结合了学生熟悉的实例,使学生加深了统计知识的印象,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下数学日记或自编练习题,让学生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这些方法和措施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使学生从交流中收获体会,激发其创造潜能。
三、融洽师生感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在新的环境中感到不适应,有些羞涩,有些自卑,还有些未曾脱离小学教师的“哺乳期”,可能会对初中的新教师感到排斥,不喜欢上他的课。所以作为初一数学教师的我们要与学生多进行谈话交流,对其进行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内心活动。特别是对小学的学困生,更应该重点关注,从细微处去关爱他们,融注真情,直接感染学生[4]。在平时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答对的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逐渐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小学升上来数学只有15分,对数学基本没什么兴趣,平时听课、作业只是应付。但有一点,他作业都会按时完成,所以我也每次认真地给他批改作业。有一次作业他居然只做对了一道题,还可能是从别人那里抄的,不过我权当他自己做的,在作业中打了一个“优”。就是这个“优”字给了他无限的动力,此后他对数学学习报以极大的热情,上课认真听,我也有意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提高。所以,我们要相信,只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尤其是学困生,要不断给他们信任和鼓励,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知识的传授并不只是教师强制学生去学习,而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对于初一这个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基础如何,只要具有学习兴趣,就能再次扬起自信的风帆,尤其会使那些小学里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实现完美的转身。
参考文献:
[1]戴许春.浅谈初一数学过渡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2.
[2]冯济强.做好初一数学的衔接教学[J].文理导航,2014.
[3]董艳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5(8).
[4]严仲明.激发初一数学学习兴趣的体会[J].新课程学习,2010(10).
作者简介:
高祝芳(1975- ),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初一新生 学习兴趣 再激发
近两年因为工作调动不断接触新人新物的原因,我的教学经验丰富了不少。由初中教师转变为小学教师后又回归成为初中教师。这样的兜兜转转使我更深切且真实地体会到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人与人之间棒的交接是赛跑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年级就是交接棒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初一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2]。
仔细研读数学的新课标,就会发现如今数学课程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足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相当一部分初一新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智不成熟或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学得不怎么样。一旦他们来到了一个新学校,天性使然会激发起他们对新环境,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初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兴趣的再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那如何引导这些学生进入学习兴趣的再激发呢?凭多年小学、初中一线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如下几方面愚见,可供尝试。
一、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素质。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斷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甚至可能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小学时段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小学算术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量大,重复性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应做好学生初中阶段知识学习的领路人,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将问题抛出来[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融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关于有理数乘方”这一节内容,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吃过拉面吗?你知道拉面高手用1kg面粉最多能拉多少根面条吗?面条的总长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如果要想知道的话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你就会清楚了。”如此一来,就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伴随着解决问题的兴趣进入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十分高涨。
二、重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之处
新课标下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生活本质。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和数学有关。初一数学教师要让初一学生在新的学段的学习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的交流活动,让他们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例如,讲“三视图”时,我要求学生自己用萝卜或其他原料做出小立方体模型,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摆放搭建来观察三面的图形,并且确定出小立方体的数量,研究并得出其一般规律。此外,在讲授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这一节内容时,为让学生真正投入统计观念的产生和发现的活动中,可让学生做一个全校同学课外活动情况的调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总。如此设计教学活动,由于结合了学生熟悉的实例,使学生加深了统计知识的印象,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下数学日记或自编练习题,让学生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这些方法和措施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使学生从交流中收获体会,激发其创造潜能。
三、融洽师生感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在新的环境中感到不适应,有些羞涩,有些自卑,还有些未曾脱离小学教师的“哺乳期”,可能会对初中的新教师感到排斥,不喜欢上他的课。所以作为初一数学教师的我们要与学生多进行谈话交流,对其进行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内心活动。特别是对小学的学困生,更应该重点关注,从细微处去关爱他们,融注真情,直接感染学生[4]。在平时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答对的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逐渐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小学升上来数学只有15分,对数学基本没什么兴趣,平时听课、作业只是应付。但有一点,他作业都会按时完成,所以我也每次认真地给他批改作业。有一次作业他居然只做对了一道题,还可能是从别人那里抄的,不过我权当他自己做的,在作业中打了一个“优”。就是这个“优”字给了他无限的动力,此后他对数学学习报以极大的热情,上课认真听,我也有意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提高。所以,我们要相信,只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尤其是学困生,要不断给他们信任和鼓励,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知识的传授并不只是教师强制学生去学习,而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对于初一这个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基础如何,只要具有学习兴趣,就能再次扬起自信的风帆,尤其会使那些小学里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实现完美的转身。
参考文献:
[1]戴许春.浅谈初一数学过渡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2.
[2]冯济强.做好初一数学的衔接教学[J].文理导航,2014.
[3]董艳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5(8).
[4]严仲明.激发初一数学学习兴趣的体会[J].新课程学习,2010(10).
作者简介:
高祝芳(1975- ),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