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口中的“瓦工”

来源 :第二课堂(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就是圣人,他的话净是理儿,咱娃多听老师的话,就能走出一条明明的道儿来。”上学前,母亲曾如此对我说。对于母亲说这话的用意我从未怀疑过。但事实证明,作为人成长途中所接触的角色,老师的作用不仅是让你懂得什么,更在于悄悄改变你的人生。这既源于巧妙设计的教育过程,也源于不经意的言行细节。在此,看看几位老师对“瓦工”的演绎,就足已令我们深思和铭记。
  
  一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同桌是一位很马虎的男孩,成绩在班上属于倒数,所有老师几乎都不喜欢他。最让人头疼的是他的作业,不仅字写得没规矩,还喜欢在本子上乱涂乱画。
  终于有一天,语文老师忍不住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作业本撕个粉碎,然后将他拖上讲台,要他当众检讨。男孩被弄哭了,老师又厉声问他:“你父亲是干什么的?”男孩流着泪答道:“瓦工。”老师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难题的答案:“这就对了,瓦工是干什么的,是和稀泥的!怪不得你写字像和稀泥,原来是遗传!看来你也只是个和泥的料,这书念不成了,干脆回家跟父亲学做瓦工吧!”今天想起来,老师讲的话也许是“恨铁不成钢”的气话吧,可那天以后,男孩果然没有再来上学,跟父亲学瓦工去了。我不想失去一位好同桌,想告诉他应该读书,却没有见面的机会。
  好多年过去了,记不清是哪一年,我在路上偶然遇上了他。他弓着脊背,像一个小老头,那时他还未过而立之年呢。我们相见,自然陌生了许多,彼此似乎想说点什么,但却不知从何说起。沉默了一会儿,我还是说出了以前想说的话:“你为什么不念书呢?”“我……我天生就是做瓦工的料。”他怯生生地回答。
  
  二
  
  初中的班主任是一位姓徐的年轻女教师,胖胖的,并不漂亮,但她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仿佛喜事不断,对学生有着特别的亲和力。我们这群淘气的孩子,按照她经常说的,是“又可爱又可气”。我们听了都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我们的教室,是多年未修的老房子,加上调皮鬼们无意中经常用笔画、用脚踹、用钉子戳、用小刀刮,苍老的墙壁被弄得污迹斑斑,土块剥落。听说上面要来人检查,学校怕这样的墙壁影响形象,就请了几个瓦工重新涂上白泥。为了赶时间,瓦工们得在上课时工作。那天,是班主任的一堂数学课,她先带领大家用掌声欢迎几个瓦工进教室,接着停下课来让学生观察瓦工娴熟流畅的抹泥动作。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几个瓦工特别卖力,一堂课的时间就把四面墙壁涂抹一新。
  欢送瓦工走出教室后,班主任对我们说:“现在教室里明亮多了,可瓦工师傅流了大汗,身上溅得满是泥点,他们以自己的脏与累给我们换来了美好的环境。你们说以后该如何做呢?”
  大家纷纷答道:
  “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尊重别人的劳动。”
  “哦,多好的孩子!老师真喜欢你们。”她说。像妈妈说出的语言,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爱和温暖。
  ——就这么简单。
  然而,一直到中学毕业,我们谁也没有忘记那次课堂上的表态。
  
  三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建筑专业。一位专业老师是系里很有名气的学者,年龄不大,却已是教授了。第一天上课时,他用富有感情的语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我从事建筑学研究是缘于父亲。我家在农村,父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瓦工,虽然识字不多,但手艺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有一年,村里集资建小学教学楼,父亲被村民选为‘总设计师’,当然不能与专业名称画等号。父亲凭多年的经验,画出了大致的框架,为了省钱,在材料上,父亲能减则减,决不会浪费。三个月后楼房交付使用,谁知一年后的一天中午,大梁坍塌,压死了两名孩子,还伤了十几人。责任追究下来,父亲被捕入狱。后经过专家论证,设计和钢筋用量是合理的,但却忽视了钢筋本身的质量因素。父亲痛恨不已,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为那些死去和受伤的孩子。未到判决,父亲就匆匆离开了人间。检查尸体时,发现他手中捏着一张纸条,父亲在纸条上说,自己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决定以死来为自己赎罪,并特别希望我好好读书,做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人类设计出更安全更美丽的建筑物来。”说到这,教授已是泪眼朦胧。
  当时,我们都感动了,不少人眼睛红了起来……那堂课,什么也没上。但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我们班都是最好的。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