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但丁构想和创作的《神曲》,源于对“善”与“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间打入空间,构造了《神曲》独特的艺术结构,打造了一种人类灵魂存在的和谐秩序和走向复活的穿越。
关键词:神曲 “善”与“爱” 穿越
但丁的《神曲》给我们讲的是他在梦幻中神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一次灵魂历险,借此将生命死亡后的末日判决及体悟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昭告人世,从而唤起人们在面临着艰难而又充满矛盾时的心灵感应,最终引导人们走向“善”和“爱”的理想境界。但丁的《神曲》对心灵世界的“善”与“爱”的追求和表达表达是和《神曲》独特的结构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就从心灵的时空(内容和形式)角度来阐释《神曲》“善”与“爱”的灵魂穿越之旅。
在史诗的开头,但丁就已经向我们描绘和暗示了他写《神曲》的宗旨:“就在我们人生旅途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唉!要说出那是一片如何荒凉、如何崎岖、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难的一件事呀,我一想起它心中又会惊惧!那是多么辛酸,死也不过如此……”此处的“我”面临的不仅仅是三只可怕的野兽——豹子、狮子、母狼,而是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突围。“他人”的穿越出现,引导但丁从生存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继续踏上了心灵的旅途。这里的“他人”在作品中指的是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采,他们之所以能引导但丁,是因为他们是但丁崇拜和深爱的人,一般认为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采分别代表智慧和爱,但无论是智慧还是爱,这二者都引导人们走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维吉尔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过程中,但丁看到的是一个层次等级森严的“罪”与“罚”的世界,地狱(九层)的每一层,特别从第二层开始,犯有个人欲望(贪图财、色、食等)、暴力(对自己、他人或上帝)和欺诈(社会政治的叛徒)罪的人都在各自所置的层面上受罚。但丁一层一层地观看灵魂受到惩罚的痛苦和号叫。他之所以勇敢地去写“罪”与“罚”,是因为“但丁并非一位单纯的热爱善的人,他也是一位强烈的憎恨恶的人”。“只有被灵感所激动的诗人才能是这样敏感的道德家,也只有严肃的道德家才能是如此具有悲剧性的诗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狱篇主要呼唤的就是心灵世界的“善”。但丁将炼狱(九层)分为三部(外部、本部、地上乐园),把罪恶分为七类写在《神曲》第17篇里,而对罪的分类的关键词是“爱”:爱的反常(骄、妒、祸、怒)、爱的欠缺(惰)、爱的太过(贪财、色、食),因此,炼狱篇主要呼唤的就是心灵世界的“爱”。当但丁经过净界山门的时候,守门的天使用剑在他额角上刻了七个“P”字,表示“七大罪恶”,每次升高一层,就有天使替他拭去一个,为升入天堂做好准备。
贝雅特丽采这个在但丁的内心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美丽少女,在《神曲》中以信仰的化身出现,穿越时空,负责引导但丁在天堂的心灵之旅,不仅是“爱”的指引,而且反射的是上帝的原爱之光。贝雅特丽采所体现的这种神学解释,也逐渐成为了西方社会宗教和伦理道德观念的象征。因此,如果说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的地狱和炼狱是对“善”和“爱”的呼唤,那么贝雅特丽采带领但丁游历的天堂就是一个“善”和“爱”交融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只讲究上帝之爱、宇宙之爱的清明世界,是理想社会人人都向往的一个世界。同时,《神曲》“和许多中世纪的作品一样,书中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寓意,在解释上引起了很多争论,但是在但丁的作品中所贯穿的主题思想是很明确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这种追求最高真理的精神和关怀人类命运的热情,在中世纪来说,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无论对于“善”和“爱”的呼唤,还是所谓的“救赎”主题,都是以“复活”为潜在的目标,以时空穿越的形式来展开的。《神曲》的“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都是在表述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和至善,走向复活的历程。纵观中世纪以来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學史,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作品都是以复活作为显现和隐藏的主题。除了《神曲》外,歌德的《浮士德》写浮士德对人生感到绝望之时欲自杀,而天使们“基督复活了”的欢歌使他恢复了生机,最终灵魂升入了天堂。再看《悲惨世界》的冉阿让,他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精神开始复活,成为一个具有博爱精神的人。而果戈理的《死魂灵》让我们看到的是“地狱篇”,那些庸俗的官吏地主则在未来的“天堂篇”中走向复活,成为高尚纯洁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更是一部描述人堕落和复活的伟大史诗。托尔斯泰则直接把“复活”二字作为自己小说的名称,似乎要与六个世纪前的《神曲》遥相呼应。其他一些作品,如《伪君子》、《高老头》等,好像不能用《神曲》的这种复活模式去阐释。其实,这些作品虽然揭露现实的丑陋和人的精神的死亡,但是敢于把社会现实和人类心灵世界的丑陋暴露出来,已经就预示着一种改过自新的决心和复活的希望之光。特别是当但丁说到天堂里的灵魂都像“光点”,折射上帝的美和光时,他希望人类能放弃具体的物质存在目的,转而向往超越俗尘的人生,用爱把一切人吸引到“善”的周围,这种爱是一种集自爱、真爱、博爱于一体的精神,这种精神后来也成为了西方人生活和工作的中心原则之一。在这个复活的主题背后也提出了一种社会思想改革的方案:只要人人都以“善”和“爱”作为自己的言行标准,以个别人的改造为出发点,从个别到整体,人人都成为道德高尚的存在,那么整个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过,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由知识引导的生活。历史发展到今天,距离但丁的时代已经有600多年了,如果说但丁给人们指引的走向天堂的道路是理性与爱,那么现在人们走向高尚生活的道路就是知识与爱,从这就可以看出,但丁时代的这种幻想与今天人们的生活追求是多么的相似!
参考文献:
[1]但丁.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M].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梅列日科夫斯基.但丁传[M].刁绍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徐波.但丁政治思想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4).
[4]詹姆斯 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M].孙秉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5]朱龙华.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关键词:神曲 “善”与“爱” 穿越
但丁的《神曲》给我们讲的是他在梦幻中神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一次灵魂历险,借此将生命死亡后的末日判决及体悟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昭告人世,从而唤起人们在面临着艰难而又充满矛盾时的心灵感应,最终引导人们走向“善”和“爱”的理想境界。但丁的《神曲》对心灵世界的“善”与“爱”的追求和表达表达是和《神曲》独特的结构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就从心灵的时空(内容和形式)角度来阐释《神曲》“善”与“爱”的灵魂穿越之旅。
在史诗的开头,但丁就已经向我们描绘和暗示了他写《神曲》的宗旨:“就在我们人生旅途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唉!要说出那是一片如何荒凉、如何崎岖、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难的一件事呀,我一想起它心中又会惊惧!那是多么辛酸,死也不过如此……”此处的“我”面临的不仅仅是三只可怕的野兽——豹子、狮子、母狼,而是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突围。“他人”的穿越出现,引导但丁从生存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继续踏上了心灵的旅途。这里的“他人”在作品中指的是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采,他们之所以能引导但丁,是因为他们是但丁崇拜和深爱的人,一般认为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采分别代表智慧和爱,但无论是智慧还是爱,这二者都引导人们走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维吉尔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的过程中,但丁看到的是一个层次等级森严的“罪”与“罚”的世界,地狱(九层)的每一层,特别从第二层开始,犯有个人欲望(贪图财、色、食等)、暴力(对自己、他人或上帝)和欺诈(社会政治的叛徒)罪的人都在各自所置的层面上受罚。但丁一层一层地观看灵魂受到惩罚的痛苦和号叫。他之所以勇敢地去写“罪”与“罚”,是因为“但丁并非一位单纯的热爱善的人,他也是一位强烈的憎恨恶的人”。“只有被灵感所激动的诗人才能是这样敏感的道德家,也只有严肃的道德家才能是如此具有悲剧性的诗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狱篇主要呼唤的就是心灵世界的“善”。但丁将炼狱(九层)分为三部(外部、本部、地上乐园),把罪恶分为七类写在《神曲》第17篇里,而对罪的分类的关键词是“爱”:爱的反常(骄、妒、祸、怒)、爱的欠缺(惰)、爱的太过(贪财、色、食),因此,炼狱篇主要呼唤的就是心灵世界的“爱”。当但丁经过净界山门的时候,守门的天使用剑在他额角上刻了七个“P”字,表示“七大罪恶”,每次升高一层,就有天使替他拭去一个,为升入天堂做好准备。
贝雅特丽采这个在但丁的内心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美丽少女,在《神曲》中以信仰的化身出现,穿越时空,负责引导但丁在天堂的心灵之旅,不仅是“爱”的指引,而且反射的是上帝的原爱之光。贝雅特丽采所体现的这种神学解释,也逐渐成为了西方社会宗教和伦理道德观念的象征。因此,如果说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的地狱和炼狱是对“善”和“爱”的呼唤,那么贝雅特丽采带领但丁游历的天堂就是一个“善”和“爱”交融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只讲究上帝之爱、宇宙之爱的清明世界,是理想社会人人都向往的一个世界。同时,《神曲》“和许多中世纪的作品一样,书中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寓意,在解释上引起了很多争论,但是在但丁的作品中所贯穿的主题思想是很明确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这种追求最高真理的精神和关怀人类命运的热情,在中世纪来说,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无论对于“善”和“爱”的呼唤,还是所谓的“救赎”主题,都是以“复活”为潜在的目标,以时空穿越的形式来展开的。《神曲》的“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都是在表述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和至善,走向复活的历程。纵观中世纪以来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學史,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作品都是以复活作为显现和隐藏的主题。除了《神曲》外,歌德的《浮士德》写浮士德对人生感到绝望之时欲自杀,而天使们“基督复活了”的欢歌使他恢复了生机,最终灵魂升入了天堂。再看《悲惨世界》的冉阿让,他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精神开始复活,成为一个具有博爱精神的人。而果戈理的《死魂灵》让我们看到的是“地狱篇”,那些庸俗的官吏地主则在未来的“天堂篇”中走向复活,成为高尚纯洁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更是一部描述人堕落和复活的伟大史诗。托尔斯泰则直接把“复活”二字作为自己小说的名称,似乎要与六个世纪前的《神曲》遥相呼应。其他一些作品,如《伪君子》、《高老头》等,好像不能用《神曲》的这种复活模式去阐释。其实,这些作品虽然揭露现实的丑陋和人的精神的死亡,但是敢于把社会现实和人类心灵世界的丑陋暴露出来,已经就预示着一种改过自新的决心和复活的希望之光。特别是当但丁说到天堂里的灵魂都像“光点”,折射上帝的美和光时,他希望人类能放弃具体的物质存在目的,转而向往超越俗尘的人生,用爱把一切人吸引到“善”的周围,这种爱是一种集自爱、真爱、博爱于一体的精神,这种精神后来也成为了西方人生活和工作的中心原则之一。在这个复活的主题背后也提出了一种社会思想改革的方案:只要人人都以“善”和“爱”作为自己的言行标准,以个别人的改造为出发点,从个别到整体,人人都成为道德高尚的存在,那么整个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过,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由知识引导的生活。历史发展到今天,距离但丁的时代已经有600多年了,如果说但丁给人们指引的走向天堂的道路是理性与爱,那么现在人们走向高尚生活的道路就是知识与爱,从这就可以看出,但丁时代的这种幻想与今天人们的生活追求是多么的相似!
参考文献:
[1]但丁.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M].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梅列日科夫斯基.但丁传[M].刁绍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徐波.但丁政治思想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4).
[4]詹姆斯 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M].孙秉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5]朱龙华.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