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非均衡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广东的经济发展必须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如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发展一直是制约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长期的短板,成为广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路障。本文对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差异、成因及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例证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广东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重要路径。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内部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广东省内部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缩短区域发展差距,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是实现广东“十三五”时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发展的非协调性
  1.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均衡
  制约广东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区域发展差距过大。粤东西北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布约占全省的80%和70%,但全省80%的国内生产总值、80%的工业增加值、90%的财政收入、80%的城乡居民存款产生于珠三角。
  从区域经济总量构成占比来看,2011年-2015年,5年来粤东西北地区在全省经济总量的占比波动区间在0.6个百分点之内,变化波动较小;表现在财政收入上,一般预算收入2011年珠三角是粤东西北三地的5.93倍,2015年扩大到6.32倍,差距进一步加大,粤东西北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与珠三角差距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2.产业结构不合理
  广东省为调整珠三角产业结构,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2008年开始实施了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的决定》,政策的推动使粤东西北连续6年增速超过了珠三角。但到了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长8.1%,比珠三角地区低0.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出现了新的逆转,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从结构上分析,工业增速放缓是这次增速逆转的主要因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其中粤东地区增长7.3%,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粤西增长9.9%,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粤北增长6.9%,同比回落7.5个百分点。
  随着“双转移”的深入推进,振兴粤东西北战略的稳步实施,珠三角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珠三角经过持续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但在第一轮的产业转移之后,粤东西北后续的产业没有跟上,加上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粤东西北地区承接转移的一些项目面临着无效生产以及关停并转的局势,产能过剩和库存压力造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同时,粤东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粤西作为国家级石化能源基地,粤北作为原料加工基地,粤东西北地区产业重型化特征明显,“双转移”战略并未使粤东西北三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根本性转变和突破。
  3.中心城市的凝聚与辐射作用差距明显
  珠三角核心区域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80%,但粤东西北因其不同的地理、历史、交通环境,城镇化水平远远不够,2014年粤北地区城镇化率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粤西地区城镇化率只有4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相对较低。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和产业,培育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核心城市是区域增长极的合适载体。广州、深圳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围绕两个核心城市,珠三角构成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布局优势,创新驱动态势已初步显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粤东西北三个区域内,无论是东部的汕头,西部的茂名、湛江,北部的韶关,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城市功能偏弱、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人口和社会资源承载力不强,缺乏一个好的平台吸引产业和人才的聚集,核心城市增长极尚未形成,自然资源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对周边县区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
  1.历史和自然条件因素
  珠三角抓住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先发优势。粤东西北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受自身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直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比较明显,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双转移”的实施使经济发展条件有了改善,但受利益分配影响导致产业转移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产业转出地政府不愿意向转入地转移优质、高效、环保的先进高端产业,产业转移的效益不佳,东西北三地总体仍然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东西北三地区内部路网等级结构不协调,港口与集疏运系统发展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双向交通交流不发达,加大了资源流动成本、外部投资成本和物流成本,制约了珠三角辐射作用的发挥。
  3.缺乏高效的外部资金支持
  粤东西北地区自身财政收入的弱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对外部资金支持的依赖程度较高,外部资金支持效率对其发展影响较大。从外部资金支持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存在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造成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低;因负担生态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牺牲的经济发展机会和利益,没有完善的补偿制度和资金支持;扶贫手段单一,资金分散,形不成规模效应,效率不高,造成落后地区对外部支援的依赖性等问题,外部资金支持产生的倍数效应被削弱。
  4.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弱   珠三角特别是广州深圳,优良的城市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丰富的就业岗位,高等学府集聚,对全国人才形成了虹吸效应。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充分的对外交流,使得珠三角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粤东西北地区自身存在的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的不足吸引不了优秀人才,珠三角虹吸效应更导致人才的流失,使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缺乏人力资源支持和技术创新支持,严重削弱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1.强化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政策支持
  强力推动政府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位条件。根据区域产业优先发展目录,制定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高粤东西北地区改革意识和开放意识,正视困难,知难而进,从被动承接转移转变到主动招商引资,从局限于地域利益转变到大力开放,创新发展思路,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优化粤东西北地区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错位发展
  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不能单纯模仿珠三角或其他发达地区的模式,必须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在承接珠三角“双转移”的同时,与珠三角产业结构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差异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粤东地区历来是民营经济活跃地区,传统制造业有较好发展基础,素有对外经商传统,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劳动力的流入流出总体相对基本稳定,其发展应考虑相对强化经济的区域独特性。粤西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是我国大西南的出海口,钢铁、石化布局突出,与珠三角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其发展应充分利用临港、临海的优势条件,做大做强沿港、沿海产业集群。粤北山区是珠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必须有严格的选择和控制,承接的产业必须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依据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吸引要素,聚集产业,发展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走生态工业新路,打造珠三角生态功能区。作为补偿,珠三角则通过农产品购买、旅游消费、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低碳交易等方式,提升粤北山区的收入水平和服务水平。
  3.提高粤东西北区域性资源的聚集能力,培育枢纽城市增长极
  从广州、深圳在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看,区域内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巨大,必须解决粤东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缺位的问题。要通过培育粤东西北区域内核心城市,增强城市对高科技人才、资源、服务的吸纳聚集作用,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粤东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的建设必须明确城市的功能性,避免区域性、功能性和人口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病。要结合地域特点实施新的核心城市规划,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把核心城市的功能进行分散,打破行政规划限制,以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为依托进行城市功能区集聚发展和组团布局,发展培育中小城市功能性平台和产业平台,提高核心城市地区辐射力。
  参考文献:
  [1]邓江年.区域协调发展该如何看到珠三角效应[N].南方日报,2016.1.4.
  [2]王凯蕾,武卫红.广东推进两大战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Z].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10.11.
  [3]魏后凯.我国区域发展两大失衡问题亟待破解[Z].人民论坛网,2016.5.1.
  [4]刘冬平.广东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35-3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将其技术扩展到金融行业,在给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创新,但是由于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诸多风险。本文以e租宝案件为案例分析,通过对e租宝的成立与发展,案件的起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陈述,以点及面地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e租宝事件;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众多现代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这些企业拥有有形和无形资产,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品牌资产,这一概念出现后,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这样一个概念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在企业兼并、收购以及整合的品牌价值评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最被市场认可,也就是公认的方法便是收益法,而收益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超额收益的确定,本文主要针对超额收益的计算方法进行
期刊
摘 要:文章将以步步高超市为例,结合色彩设计在湘潭步步高超市中导向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指示牌来划分产品区域,其次配套相应颜色的墙壁、货柜、pop广告以及服务人员着装等建议,旨在消费者快速找到商品的位置,节约寻找商品的时间成本,增加购买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关键词:色彩设计;导向;顾客满意度  著名的“七秒钟色彩”理论指出:人们对于一件商品或者一个符号的认识,可
期刊
摘 要:宜家家居作为全球50强知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正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本文重点研究宜家家居的发展过程,分析成本控制的原理,结合宜家家居原材料采购、供应商选择、产品设计定价、运输销售渠道四大方面,进行宜家家居的成本控制分析。  关键词:宜家家居;成本控制;分析  一、宜家家居概述  1.宜家家居简介  1943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在瑞典成立了第一家宜家家居,此时的坎普拉德一定没有想
期刊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超市作为一种零售业态开始进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超市已经成为顾客最主要的消费场所。面对国外成熟的超市运营管理的挑战,本土超市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唯有不断地创造并保持客户满意。本文以山西美特好超市为例,在分析影响我国连锁超市客户满意度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其客户满意度的策略,为提高本土超市的客户满意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连锁超市;客户满意度;
期刊
摘 要:本文简单以雅居乐为例,简单介绍有限理性之过度自信之旅游地产投资的变现,并分析了雅居乐过度自信原因。  旅游地产作为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大的风险投资项目,有限理性投资者难免会做出过度自信的普遍表现。在旅游地产领域,旅游地产领先企业雅居乐是过度自信表现比较明显的案例。  1.雅居乐过度自信表现1:海南清水湾地价涨后,全国大幅拿地,以致出售清水湾股权。  清水湾,号称是中国最好的的海岸线。然而由于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米科技品牌为例,综合运用了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品牌的用户归属感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用户归属感对其口碑传播的影响关系模型,然后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通过LISREL8.7软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调整,证明了小米科技用户归属感对其口碑传播的正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小米科技;归属感;口碑传播  一、引言  小米公司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四百亿,引起网络热议,“互联网
期刊
本文系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10333071H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文化氛围营造对商业街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了“江南印象”商业街的现状,从中探索在“江南印象”商业街中延续人文韵味,营造文化氛围的方法。为提升商业街的品质,避免同质化的问题以及打造商业街的文化品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江南印象;商业街;文化氛围;营造  近年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株洲服饰产业电商化发展为例,从株洲服饰产业现状分析入手,分析其优劣势,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政府相关对策,以抓住互联网+契机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发展;对策  株洲服饰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事关产业前景,更是株洲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背景下,株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研究传统服饰产业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政策
期刊
摘 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科技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自1987年成立以来,短短30年,以2万元资金成立的小型民营公司已经发展壮大为世界500强,却仍迟迟不肯上市。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对公司的影响,结合华为公司在现金持有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融资等方面的财务状况,通过对几个关键财务指标分析对其不上市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华为现金流充足,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