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语音加工缺陷研究进展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音加工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但是关于语音加工缺陷的本质依然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进行验证,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早期的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近期的语音通达假说和锚定效应假说都试图对语音加工缺陷进行解释。通过梳理三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结果,可以系统了解语音加工缺陷的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干预提供启示。
  关键词 阅读障碍;语音加工缺陷理论;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语音通达假说;锚定效应假说
  分类号 B842.5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Iexla)指儿童在阅读发展过程中由神经系统问题(非其它明显外部原因,如器质性损伤、精神或智力障碍、受教育机会缺乏等)导致的一类特殊的学习能力缺陷,典型特征是字词识别的精确性与速度受到损伤,影响到阅读理解和拼写,阻碍儿童词汇量增长和书面知识的学习(The Infernational Dyslexla Association,IDA,2002)。在学龄儿童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为5%~17.5%(Vellutino,FIefCher,Snoning&Scan Jon,2004)。自从阅读障碍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揭示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语音加工缺陷理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从更底层的感知层面,即阅读开始之前的言语形成过程探讨导致阅读障碍的原因,这被统称为感知加工缺陷理论。除了这两种早期理论,近些年来,又有一些研究者从语音通达和锚定假说这两个角度对阅读障碍的成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下面将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论述。
  1.语音加工缺陷理论
  语音加工缺陷假说是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信息的处理上存在缺陷:阅读障碍者对语音信息的表征、存储、提取存在语言特异性损伤,使得他们无法习得良好的形音对应规则,从而造成了他们在阅读任务中的巨大困难(Liberman,Brady&Shankweier,1991;Ramus,2003)。许多研究都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语音加工技能,尤其是在语音意识上存在缺陷(BradIey&Bryant,1978;Morris et al,1998)。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阅读障碍者的语音加工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意识(DhonoIoglcal awareness)、语音短时记忆(verbal short-term memory)和词汇提取(IexlcaI retrievaI)(Wagner&Torgesen,1987)。
  语音意识指的是对音节、音位等语音单元的识别、切分和操纵能力(Ramus&Szenkovits,2008)。语音意识被认为是预测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关键因素(Bradley&Bry-ant,1981)。研究发现,正常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之前就能把单词切分成更小的单元,比如音节和音位,并且可以通过识别和操纵音位组成新的语音单元,但是阅读障碍儿童即使在学习书面语言几个月后仍难以很好地完成(OIson,Wise,Conners,Rack&Fulker,1989)。
  语音短时记忆指的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语音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操作的能力(Ramus&Szenkovits,2008)。语音短时记忆缺陷会导致阅读障碍儿童在加工语音信息时出现困难,最终导致他们在阅读上出现困难(Pearson,1999)。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高负载的语音的短时记忆任务上存在缺陷(Baddeley&Miles,1982)。
  词汇提取指的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语音表征的过程,主要通过快速命名任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快速命名的缺陷,也就是快速通达和提取语音表征的缺陷(Ramus&Szenkovits,2008)。这种困难发生得很早,在幼儿园时期就可以表现出来,然后会一直持续到小学甚至成年(Meyer,Woad,Hart&Fetton,1998)。
  语音加工缺陷理论得到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不论是在拼音文字中还是在汉语中都得到了有力的证明。阅读障碍儿童普遍表现出三种语音加工技能(语音意识、语音短时记忆和词汇提取)困难。但是仍有一些问题继续困扰着研究者,首先这些语音加工技能缺陷是如何导致的呢?是不是在书面阅读形成之前的言语发展中就已经出现了困难?第二,围绕语音加工的各种认知技能有没有共同的作用机制,能不能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第三,阅读障碍者在语音短时记忆中表现出对高负载任务加工困难,这种高负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心理学家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下面将从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语音通达假说和锚定效应假说三种观点系统阐述语音加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研究进展
  2.1感知加工缺陷理论
  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解决了关于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第一问题,探讨了阅读障碍者是否在感知层面上存在困难。这些感知困难会影响儿童的言语形成,进而影响到语音加工。研究者也逐渐发现了阅读障碍者在听觉、视觉和运动等感知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缺陷,其中对听觉加工的研究最为突出。例如,早期Talla等人发现阅读障碍者在对语言和非言语声音的快速感知上存在问题(Tallal,Miller&Fitch,1993)。随后引发了研究者对底层的言语感知加工的研究热潮。例如,英语中对嗓音启动时间(voice onset time)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对VOT的感知存在缺陷(Banai et al.,2006:Blomert,Mitterer&Pocffen,2004);Kujala等人对芬兰语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对时长(duration)的听觉加工存在缺陷(Kujala,Belitz,Tervaniemi&Naatanen,2003;Kujala,Lovio,Lepist,Laasonen&Na如nens,2006);汉语中也发现了阅读障碍者在声调(lexical tone)感知上的加工缺陷(Xi,Zhang,Shu,Zhang&Li,2010;Zhang,Xi,Xu,Shu,Wang&Li,2011:Zhang et al,2012)。   这些结果都支持阅读障碍者在感知加工方面普遍存在缺陷,同时也反映出这种感知加工缺陷具有母语特异性,不同国家的阅读障碍儿童的感知加工缺陷集中表现为对本国语言中重要特征的感知上出现问题。支持感知加工缺陷理论的研究者并不反对语音加工缺陷理论,他们认为语音加工缺陷是由于一种在听觉、视觉加工上的更广泛的缺陷造成的,而且这些视觉、听觉上的损伤也可以直接导致阅读问题(Ramus,2003)。
  2.2语音通达假说
  以往语音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在语音意识、语音短时记忆和词汇提取上存在问题。那么这些语音技能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语音加工缺陷到底出现在哪个加工水平上?为了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Ramus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音通达”的概念。下面将通过梳理Ramus等人的研究结果来系统说明“语音通达”假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他们试图证明阅读障碍的困难究竟出现在词汇加工还是亚词汇加工过程,同时他们又通过不同的实验任务来考察语音加工困难在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中的表现。结果发现,阅读障碍者在词汇加工和亚词汇加工,以及输入和输出两个通路中都出现困难,尤其是在语音表征的输入水平上存在更大的困难(Szenkovits&Ramus,2005)。随后,Ramus等人集中探讨了阅读障碍在语音表征输入水平上的加工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究竟是语音表征的问题还是短时记忆缺陷造成的输入困难。一种观点认为,语音表征模糊或者丢失使得阅读障碍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比较和重复;另一种观点认为,语音编码没有问题,是由于短时记忆造成阅读障碍者在分辨和重复任务上成绩较差。为了验证这一争论,Szenkovits等人用一系列新的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研究结果支持短时记忆加工的假说。
  综上,语音通达假说的核心观点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对语音表征的通达上存在问题(Ramus&Szenkovits,2008)。所有语音表征的加工过程(词汇和亚词汇)都需要对语音表征的通达。短时记忆在缓冲器中进行复制需要通达语音表征,提取语音表征时也需要通达,在输出和输入循环过程中同样如此。语音意识任务额外需要一种特殊的通达,即对语音表征有意识的通达过程。快速命名任务需要对词汇语音表征进行快速的通达。因此,阅读障碍者在这些任务上表现出困难,很可能是因为语音通达出了问题。Ramus等人试图通过“语音通达”这一概念来统一解释阅读障碍的机制,但关于语音通达的加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Ramus&Szenkovits,2008)。
  2.3锚定效应假说
  锚定效应假说也是近期对语音加工缺陷的一种新的理论解释。以往理论并没有对语音加工缺陷的实质解释清楚,尤其是对短时记忆中的语音存储和加工困难。Ahissar和Banai等人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系列的研究。他们首先设计了两种短时记忆负担大小不同的任务,发现阅读障碍者只在要求更高负载任务上表现出加工困难,不论是对纯音还是语音刺激,结果都是一致的(Banal&Ahissar,2006)。那么在较高要求的任务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阅读障碍呢?随后的实验证明,阅读障碍者对重复出现的刺激不能形成固定的感知,因而不能采用一致性表征来更加有效地加速感知觉加工(Ahissar&Oganian,2008:Ahissar,Nahum,Nelken&Hochstein,2009:Banal&Ahissar,2010)。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锚定效应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正常人都可以对输入的声音刺激进行快速的自动化加工,尤其是当这些刺激重复出现的时候,人们会对这些刺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形成锚定效应,从而使这些重复的刺激得以更加准确、快速地加工。但是阅读障碍者不能从重复出现的刺激中形成锚定效应,这种加工损伤可以用来解释语音加工、工作记忆、视听加工困难等阅读障碍者所表现出来的加工困难(Ahissar,2007)。
  锚定效应假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发现了阅读障碍在语音短时记忆加工中的新变化,对于揭示语音加工过程的本质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围绕这一理论依然存在一些争论:首先,锚定效应缺陷是否存在于不同国家的阅读障碍者中有待进一步证明;其次,锚定效应缺陷是否存在语言感知和非语言感知的一致性也存在争议;最后,目前已有的结果主要是在障碍儿童身上发现的,在阅读障碍成人身上是否依然存在这种缺陷还不是非常清楚。
  3.结语
  语音加工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已经成为了研究者的普遍共识,但关于语音加工缺陷的本质仍是研究者不断探讨的重点。早期研究中有感知加工缺陷理论对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进一步补充,近期有语音通达假说和锚定效应假说对其进一步丰富。虽然这三种理论有着各自的缺陷,并没有完全揭示语音加工的本质,但至少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除了理论上的贡献,它们也为阅读障碍的干预提供了新的启示。感知加工缺陷的研究结果为更早对阅读障碍进行干预提供了可能,即在阅读之前的言语发展中进行训练,可以大大降低阅读障碍形成的机率;语音通达假说说明可以让干预内容更加集中,强调对语音表征通达的训练;而锚定效应假说说明可以通过训练儿童对重复刺激的感知,大大降低记忆负载。
其他文献
<正> 一、前 言 汽水分离再热器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等都是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的,该设备技
近年来,票据业务以优化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票据业务在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迅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肝癌合并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者易发生肝内及
根据染料后处理的操作顺序,分别介绍分离、过滤、均化、粉碎、干燥、混合、包装等单元操作的装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面对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对我国染料后处理设备今后发展方向的
<正> 一、概述 精细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促使相应制备超细粉体工业的发展。从而一项重要的单元设备——分级机也随超细粉碎机的发展而获得了开发、研究、发展。 分级机的用途是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化的融资活动,在美国有着较为成熟的市场,而在中国却方兴未艾或正在起步发展。本文从资产证券化产品情况最基本着手,探讨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表现与
对各种液体精密过滤技术及设备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1选择高产品种首选杂交抗虫棉.因为其杂种优势突出,抗虫、高抗枯黄萎病、抗逆性强,增产明显,可比一般抗虫棉增产25%以上.其次可选一般抗虫棉品种,加以科学管理,也可达到理想
介绍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的现状和闽南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参与大赛的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大赛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完善奖励制度、加强教师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