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kb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判断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危险性.方法选择 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患者年龄、性别、地区分布、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术前癌胚抗原( CEA)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性预测的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年龄、术前 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 3个因素对肝转移影响较为显著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215、 0 9584和 0 6404;标准误分别为 0 0113、 0 2740和 0 2892; P值分别为 0 0379、 0 0005、 0 0268.其他因素如浸润肠壁深度及侵犯肠管周径等对肝转移的发生也有影响,但非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 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 3个显著性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形胸背动脉蒂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前臂、小腿等创面的可行性.方法设计以肩胛下动脉至旋肩胛动脉为短臂的T形胸背动脉蒂背阔肌肌皮瓣,将短臂嵌于剪断的受区动脉断端间,分别与远近端吻合.从而既保证了游离肌皮瓣的血供,又重建了受区主要动脉的连续性.结果1999年10月~2001年12月,临床应用16例,背阔肌肌皮瓣完全成活15例,大部分成活1例,受区肢体的血供良好.结论T形动脉蒂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周围皮肤中是否有生物学活性异常的成纤维细胞,以期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的发展机制.方法对所取新鲜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培养,通过碘化丙啶(PI)染色、激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比较各组成纤维细胞处于增殖期细胞的百分比.采用PCR技术对P53基因外显子4、5、6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瘢痕疙瘩周围皮肤增殖期成纤维细胞百分比与瘢痕疙瘩中央部相似(P>0.05),介于瘢痕疙瘩边缘部与正常皮肤之间,与
由于门静脉回流的血液最先流至肝脏,故肝转移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血道转移方式,约10%~25%的大肠癌患者在接受原发灶的手术治疗时已经出现了肝转移,另有约25%的患者在术后
目的 了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0例桥本甲状腺炎、2 0例
AIM: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heart automatic nerve variations and hypothermia(HT) therapy on heart rate variation(HRV).METHODS:We studied the dynamic electroca
患者女性,66岁,因抽搐、意识丧失3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停搏后出现常间歇,之后发生室性早搏二联律,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用较快起搏频率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后室性早搏、室
探讨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部位的关系。对 447例造影结果与造影前活动平板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运动中、后ST段缺血性下降 >0 .1mV的导联在Ⅱ、Ⅲ、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危重患者IL-6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血清IL-6、TNF-α于24h内即显著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以后呈波动性变化,于第6天出现第2次高峰.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的发生发展,IL-6、TNF-α水平的变化对MODS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