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灯太亮,身心受伤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卧室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睡眠质量。近日,日本奈良医科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卧室的灯太亮,会让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紊乱,不但影响睡眠,而且伤害身心健康。
  1.增加抑郁症风险。研究称,睡前或睡觉时的任何一种光线,包括窗帘的缝隙透光、智能手机屏幕的闪光,都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从而诱发抑郁症。生物钟紊乱会产生失眠,让人情绪发生变化而影响其行为,失眠或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数据显示,75%的抑郁症患者有失眠症状,又进一步恶化了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行为治疗与实验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8小时的人,更容易患焦虑症和抑郁症。
  2.血脂高、易肥胖、心脏病风险增加。睡眠质量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睡眠不足或失眠时,人体内分泌的“瘦体素”不足,无法将白天进食的脂肪消化处理完,于是脂肪沉积,导致血脂升高、肥胖加重。夜间,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较白天会下降,如果睡眠受影响,会使交感神经紧张度上升,引发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不正常变化,导致心脏、心血管等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
  3. 影响褪黑素分泌和免疫因子产生,更易患癌。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人体自然激素,《生理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睡前暴露在亮光下会阻碍褪黑素的分泌,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褪黑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它强有力的抗氧化能力可有效防止细胞发生氧化损伤。细胞的新陈代谢或受损修复过程大多在夜间睡觉时进行,当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不足和免疫因子缺少时,睡眠质量会下降,细胞更新受阻,就有可能导致癌变。
  大体来说,人体的睡眠可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深睡眠主要集中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4点,凌晨4点以后深睡眠减少,多以浅睡眠为主。人体许多生理活动,如能量转化合成、激素分泌等,都是在深睡眠中完成的。如果长期失眠或睡眠质量差,会产生多脏器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人体身心健康。尤其是儿童,睡眠质量的好坏与生长激素和记忆能力有直接关联。为了有个高质量的生活,要规律作息,不熬夜,睡前尽量把手机关闭或调成飞行模式;裝遮光性强的窗帘,最大限度避免卧室光亮。
其他文献
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观察欣赏和感受美好生活的前提,而在现实生活中眼底黄斑病变的发生对广大患者带来的困扰和病痛以及心理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眼底黄斑病变发病原因不明,且
提及出汗,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现代医学认为,出汗是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中医学认为,"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
本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数学素养,国内学者的诠释: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领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形容一个人因年老而美貌、青春不在时,人们常会用上“人老珠黃”一词。不过,这个词的本意却是指人一老,眼珠就会渐渐变得浑浊。  是否人老都会变得“珠黄”?一般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功能逐渐衰退,结膜透明度降低,且变薄变弱,并出现老年性色素沉着,因而眼睛会看起来不再那么黑白分明。  但也并非所有的浑浊都是正常衰老造成的,比如晶状体的浑浊就很可能因白内障而起,这种浑浊多会伴随视物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