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令人百思不解的战斗!交战双方,一边是孤注一掷、拼死闯关的机械化大部队,一边是担负阻击、只有30多人的步兵排;一边是飞机、重炮和坦克、装甲车队,一边是只能拉一下枪机打一发枪弹的老式步枪,连手榴弹都供应不足。面对这种态势,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断定,机械化部队必胜,如果步兵排阻击,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奇迹竟然发生了——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真实的战例。在美国和韩国关于朝鲜战争的军事记述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地名——葛岘(xiàn)岭。1950年11月29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令各国军人肃然起敬的阻击战:一个志愿军步兵排在敌人百余架次战机和数千颗炮弹的轮番轰炸下,仅靠手中的轻武器顽强地阻击了拼死逃命的美军,中美两军的歼敌数量比例是215:0!
创造这一战争奇迹的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和他的“郭忠田英雄排”。
一个步兵排阻击机械化大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彭德怀挥出自己手中的铁拳一——三十八军向军隅里、三所里猛插,以切断敌退路,配合正面的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四十军围歼美军(关于这场战役的一些情况,请参看本刊2008年第5(上)期刊登的《追忆抗美援朝中的“左勾拳”行动——三所里、龙源里穿插迂回战斗战术运用》一文)。
关于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向三所里和龙源里的穿插,美军战史有这样的记载:第九军第二师师长基瑟将军,乘直升机飞越军隅里上空,发现有数千难民沿大小道路南下。根据美军的经验,难民总是先于攻击的军队到达。其实,美军所谓的这些“难民”正是解放军的穿插部队。衣着简陋的中国士兵,在超越人体极限的强行军中,顾不上保持军容,被基瑟误判为难民。这个判断成为了美军悲剧的开始。而此次穿插迂回,犹如一计打出去的左勾拳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南撤。
军情紧急,志愿军三三七团立即兵分两路,以三营八连为右路前卫,一营一连为左路前卫直扑龙源里。29日4时许,一营进到龙源里以东的葛岘岭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一营一连当即令两个排在火力掩护下向敌勇猛冲击,敌遭我军突然打击即弃车溃逃。该营随即调整部署:命令以一连配置在葛岘岭地区,迅速构筑工事,抗击南逃、北援之敌。一连将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二排。
葛岘岭主峰是附近的绝对制高点,在葛蚬岭北侧有一个小山包,公路在此有一个拐弯。尖刀二排排长郭忠田以他百战沙场的经验决定调整部署,下达了一道令所有战士不解的命令:“将主阵地设置在小山包上!”随即他组织部队在小山包上构筑阻击阵地:重机枪配置在巨石附近,全排开展土工作业,构筑工事。接着,郭忠田又让部队在葛岘岭主峰上构筑了一个假阵地。
11月29日早8时多,工事刚刚构筑完毕,美军就来了。美军的先、大部队是1辆吉普车和3辆10轮大卡车,再后而是黑压压的美军车队。郭忠田果断地命令全排进入阵地,并规定敌人上来后,他吹一声长喇叭,轻重机枪立即开火;吹两声长喇叭,一人扔两颗手榴弹;三声长喇叭,大家往上冲。随着郭忠田一声长号响起,全排所有的火力集体射击。领头的美军吉普车当场被打得腾起了烈焰。10轮卡车上的美国兵纷纷跳进路边的深沟,还未站稳脚跟就劈头盖脸地飞来一片手榴弹。仅仅几分钟,这股先头部队就被全歼了。
不等二排稍事休整,阵地前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郭忠田知道,这是美军的坦克。此时,郭忠田又一次作出了令全排战士不解的决定:放过坦克,阻敌步兵!50多辆坦克过完了,美军车队接踵而至,车头连车尾,一眼看不到边。郭忠田组织部队,专挑头车、弹药车打。美军车队被彻底瘫痪在葛岘岭旁。
为了解救被困部队,美军调集了100余架次的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有意思的是,美机统统将葛岘岭主峰当作了志愿军阻击主阵地。看着主峰上的假阵地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战士们不由得佩服郭忠田过人的胆识。
在二排的顽强阻击下,美军车队始终未能跨过阻击线一步。打扫战场时,在二排的阵地前面发现了215具美军尸体,而二排战士无一人牺牲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二排“郭忠田英雄排”的称号。
赢在非常规战法
军事斗争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兵以诈立”,战场上指挥员的决策思维切忌“直线运动”。凡诡道之法,都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相违背,都力求从相反中求相成:或反我内心的目的而行动;或反事情的真实面貌而行动;或顺应着敌人的某些主观愿望而行动;或根据驾驭的需要而行动,等等。联想法、反想法,最能跳出敌人料想判断的圈子。这场看似不能完成的阻击战正是因为郭忠田的几个违反战场常规战法的决定而创造了一次战场奇迹。
主峰未必是主战场,制高点未必是制胜点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一点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地形对作战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以少抗多的阻击战来说更是如此,解放军在实施阻击作战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地形的利用,在选定阻击战场时更将先敌到达,夺取有利地形作为第一要务。
只要留心解放军阻击战例的名称就会发现,凡在历史上留下声名的战例都和山有关,这是因为山无论人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阻击作战兵力、火力不足的缺陷。就如葛岘岭阻击战,郭忠田下达命令:把阻击阵地改设在公路旁的小山包上,排里的重机枪安置在巨石刚近,4、6班部署在巨石两侧,5班作为机动力量。当时不少战士不理解郭忠田的命令,葛岘岭是这里的制高点,阻击战不占据制高点还怎么打?并且在葛岘岭阻击是上级的命令,放弃葛岘岭制高点,如果堵不住美军,谁能负得起责任?
其实郭忠田登上葛岘岭主峰,心中就已经对整个战场的地形有了掌握。葛岘岭主峰虽然是附近的绝对制高点,视野开阔,居高临下,看起来这儿是个非常好的阻击阵地,便于对山下实施火力控制。但面对有空中和炮火优势的美军,这里太突兀了。一旦美军战机临空,部队只能白挨轰炸。美军是乘车机动,离不开公路。葛岘岭下,一条公路蜿蜒曲折——这是美军机械化部队后撤的必经之路。山包距公路才50m,非常方便步兵发挥火力。顺公路望去,在葛岘岭北侧的公路旁有一个山包,凑巧的是,公路到此正好有一个拐弯,任何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减速,更妙的是:临公路一侧宛如刀削一般,坦克、装甲车肯定爬不上来;山包上面还有一块巨石,巨石下,一个石洞仿佛天然的防炮掩体,修整一下放一个班进去没问题。再看山包两侧,几个山头上也都有志愿军的阻击阵地可以相配合。真是天助我军!
这场战斗的结果证明了这位排长的英明,这场战斗不仅为主力合围争取到时间,更创造了“零伤亡”的阻击奇迹。“零伤亡”这种在战争中难以想像的奇 迹,美军直到四十多年后的科索沃战争,才凭借强大的空军感受了一把。
不啃硬骨头,专拣嫩肉吃
“硬骨头精神”是我军在战争年代一直宣传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战争年代,我军各级指战员就是靠这种“硬骨头精神”,勇于牺牲,顽强拼搏;一支支有着辉煌战绩的部队也以“善打硬仗”、“善于啃硬骨头”而永载战争史册。但随着战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技术武器不同于冷兵器,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火力越来越强,仅凭着勇气难以与信息化、机械化的武器洪流相抗衡。
在葛岘岭阻击战后,虽然郭忠田英雄排的战士们对这次战斗进行总结,有人认为“没有把坦克车完全打坏或完全缴到”是一个缺憾,但从战场实际情况来看:放过坦克、阻敌步兵,正是成功实现葛岘岭阻击战这一战场奇迹的决定因素之一。当50多辆坦克“轰隆隆”从远处开来时,整个山谷轰鸣,树叶也震得沙沙发抖。眼看着美军的坦克头车已经转过了公路拐弯,战士们焦急万分,好几名战士早已经捆好手榴弹请战炸坦克。
“打,还是不打?”这个决择也在郭忠田的脑海里快速思考着。作为一名志愿军士兵,他非常想炸毁敌人的坦克,但作为一个排长,一个战场的指挥员,他更清楚地了解排里没有火箭筒,没有炸药包,靠步枪和每人仅有的4枚手榴弹对付几十辆美军坦克,无异于白白送死,阻击任务也将彻底泡汤。郭忠田沉默了好一会才说:“把敌人坦克统统放过去,谁也不准开枪!”打仗不是只有勇气和顽强就能够赢得胜利的。
“兵者,诡道也”
在相互用诈的战每场合,如果不能欺骗敌人,那必然为敌所制;如果不能识破敌诈,那就会陷入敌人的圈套。行诡道之术,首先要设法伪装自己的真实企图,以假象掩盖真象,以形式掩盖内容,以枝节的、次要的过场冲淡主要的“剧情”,给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使敌人难以料定我方的本意。诸如此类的示形用佯,都可以收到示假隐真的效果。孙子第一次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鲜明地提出的“兵者,诡道也”战术原则正是这样的表明。
示形,是谋略运用的一利r形式,是古代兵法中“诡道”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战争中,示形常称之为军事伪装。郭忠田便巧妙运用了伪装术。葛岘岭的阻击阵地确定后,战士们都想抓紧时间打个盹。郭忠田却知道眼前最重要的是抓紧一分一秒挖工事、搞伪装:“全排立即抢修工事,谁也不许睡觉。”天快亮的时候,二排所有阵地的工事都挖好了。郭忠田还不满意,他对着山头发呆,突然,眼睛一亮,对大家说:“到葛岘岭主峰上再造些假工事,一会儿跟美国佬玩个真假猴王。”他像赶鸭子上架似地又把躺在地上的战士们轰上了山顶。工事修完了,伪装造完了。郭忠田才满意。
为了协助地面部队撤退,30余架飞机轮番向葛岘岭山顶扫射,扔汽油弹、炸弹,整个山头变成了火焰山。轰炸完之后,敌人得意洋洋地飞走了。然而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此时志愿军战士们正在工事中休息:美军炸的都是一些假工事!刚才对排长催着挖工事有意见的战士这时从心里佩服郭忠田的智慧和远见。
等到战场暂时平静下来后,郭忠田命令战士们再到葛岘岭上挖假工事。下午14时,又飞来100多架敌机,朝着葛岘岭的假工事轰炸了半个多小时。山头又一次成为火海。而此时二排的阵地上静悄悄的,除了两个观察哨,战士们都在石洞里休息。
战场实践证明,这些工事和伪装相当于郭忠田多了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它为郭忠田创造215:0的战争奇迹,奠定了基石。
在这次阻击战中,郭忠田的一些战斗决定表面上都与上级命令抵触,其实却最贴合上级的意图。统领全局的高级,指挥员不可能洞悉具体战场的每-一处地形敌情。一线指挥员是否领会酋长意图,并且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处置,往往就成了左右一场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有人把战斗比作复杂的方程,变量越。多,方程也就越复杂,只有面对随时出现的变化而灵活处置,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真实的战例。在美国和韩国关于朝鲜战争的军事记述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地名——葛岘(xiàn)岭。1950年11月29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令各国军人肃然起敬的阻击战:一个志愿军步兵排在敌人百余架次战机和数千颗炮弹的轮番轰炸下,仅靠手中的轻武器顽强地阻击了拼死逃命的美军,中美两军的歼敌数量比例是215:0!
创造这一战争奇迹的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和他的“郭忠田英雄排”。
一个步兵排阻击机械化大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彭德怀挥出自己手中的铁拳一——三十八军向军隅里、三所里猛插,以切断敌退路,配合正面的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四十军围歼美军(关于这场战役的一些情况,请参看本刊2008年第5(上)期刊登的《追忆抗美援朝中的“左勾拳”行动——三所里、龙源里穿插迂回战斗战术运用》一文)。
关于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向三所里和龙源里的穿插,美军战史有这样的记载:第九军第二师师长基瑟将军,乘直升机飞越军隅里上空,发现有数千难民沿大小道路南下。根据美军的经验,难民总是先于攻击的军队到达。其实,美军所谓的这些“难民”正是解放军的穿插部队。衣着简陋的中国士兵,在超越人体极限的强行军中,顾不上保持军容,被基瑟误判为难民。这个判断成为了美军悲剧的开始。而此次穿插迂回,犹如一计打出去的左勾拳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南撤。
军情紧急,志愿军三三七团立即兵分两路,以三营八连为右路前卫,一营一连为左路前卫直扑龙源里。29日4时许,一营进到龙源里以东的葛岘岭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一营一连当即令两个排在火力掩护下向敌勇猛冲击,敌遭我军突然打击即弃车溃逃。该营随即调整部署:命令以一连配置在葛岘岭地区,迅速构筑工事,抗击南逃、北援之敌。一连将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二排。
葛岘岭主峰是附近的绝对制高点,在葛蚬岭北侧有一个小山包,公路在此有一个拐弯。尖刀二排排长郭忠田以他百战沙场的经验决定调整部署,下达了一道令所有战士不解的命令:“将主阵地设置在小山包上!”随即他组织部队在小山包上构筑阻击阵地:重机枪配置在巨石附近,全排开展土工作业,构筑工事。接着,郭忠田又让部队在葛岘岭主峰上构筑了一个假阵地。
11月29日早8时多,工事刚刚构筑完毕,美军就来了。美军的先、大部队是1辆吉普车和3辆10轮大卡车,再后而是黑压压的美军车队。郭忠田果断地命令全排进入阵地,并规定敌人上来后,他吹一声长喇叭,轻重机枪立即开火;吹两声长喇叭,一人扔两颗手榴弹;三声长喇叭,大家往上冲。随着郭忠田一声长号响起,全排所有的火力集体射击。领头的美军吉普车当场被打得腾起了烈焰。10轮卡车上的美国兵纷纷跳进路边的深沟,还未站稳脚跟就劈头盖脸地飞来一片手榴弹。仅仅几分钟,这股先头部队就被全歼了。
不等二排稍事休整,阵地前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郭忠田知道,这是美军的坦克。此时,郭忠田又一次作出了令全排战士不解的决定:放过坦克,阻敌步兵!50多辆坦克过完了,美军车队接踵而至,车头连车尾,一眼看不到边。郭忠田组织部队,专挑头车、弹药车打。美军车队被彻底瘫痪在葛岘岭旁。
为了解救被困部队,美军调集了100余架次的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有意思的是,美机统统将葛岘岭主峰当作了志愿军阻击主阵地。看着主峰上的假阵地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战士们不由得佩服郭忠田过人的胆识。
在二排的顽强阻击下,美军车队始终未能跨过阻击线一步。打扫战场时,在二排的阵地前面发现了215具美军尸体,而二排战士无一人牺牲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二排“郭忠田英雄排”的称号。
赢在非常规战法
军事斗争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兵以诈立”,战场上指挥员的决策思维切忌“直线运动”。凡诡道之法,都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相违背,都力求从相反中求相成:或反我内心的目的而行动;或反事情的真实面貌而行动;或顺应着敌人的某些主观愿望而行动;或根据驾驭的需要而行动,等等。联想法、反想法,最能跳出敌人料想判断的圈子。这场看似不能完成的阻击战正是因为郭忠田的几个违反战场常规战法的决定而创造了一次战场奇迹。
主峰未必是主战场,制高点未必是制胜点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一点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地形对作战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以少抗多的阻击战来说更是如此,解放军在实施阻击作战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地形的利用,在选定阻击战场时更将先敌到达,夺取有利地形作为第一要务。
只要留心解放军阻击战例的名称就会发现,凡在历史上留下声名的战例都和山有关,这是因为山无论人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阻击作战兵力、火力不足的缺陷。就如葛岘岭阻击战,郭忠田下达命令:把阻击阵地改设在公路旁的小山包上,排里的重机枪安置在巨石刚近,4、6班部署在巨石两侧,5班作为机动力量。当时不少战士不理解郭忠田的命令,葛岘岭是这里的制高点,阻击战不占据制高点还怎么打?并且在葛岘岭阻击是上级的命令,放弃葛岘岭制高点,如果堵不住美军,谁能负得起责任?
其实郭忠田登上葛岘岭主峰,心中就已经对整个战场的地形有了掌握。葛岘岭主峰虽然是附近的绝对制高点,视野开阔,居高临下,看起来这儿是个非常好的阻击阵地,便于对山下实施火力控制。但面对有空中和炮火优势的美军,这里太突兀了。一旦美军战机临空,部队只能白挨轰炸。美军是乘车机动,离不开公路。葛岘岭下,一条公路蜿蜒曲折——这是美军机械化部队后撤的必经之路。山包距公路才50m,非常方便步兵发挥火力。顺公路望去,在葛岘岭北侧的公路旁有一个山包,凑巧的是,公路到此正好有一个拐弯,任何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减速,更妙的是:临公路一侧宛如刀削一般,坦克、装甲车肯定爬不上来;山包上面还有一块巨石,巨石下,一个石洞仿佛天然的防炮掩体,修整一下放一个班进去没问题。再看山包两侧,几个山头上也都有志愿军的阻击阵地可以相配合。真是天助我军!
这场战斗的结果证明了这位排长的英明,这场战斗不仅为主力合围争取到时间,更创造了“零伤亡”的阻击奇迹。“零伤亡”这种在战争中难以想像的奇 迹,美军直到四十多年后的科索沃战争,才凭借强大的空军感受了一把。
不啃硬骨头,专拣嫩肉吃
“硬骨头精神”是我军在战争年代一直宣传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战争年代,我军各级指战员就是靠这种“硬骨头精神”,勇于牺牲,顽强拼搏;一支支有着辉煌战绩的部队也以“善打硬仗”、“善于啃硬骨头”而永载战争史册。但随着战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技术武器不同于冷兵器,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火力越来越强,仅凭着勇气难以与信息化、机械化的武器洪流相抗衡。
在葛岘岭阻击战后,虽然郭忠田英雄排的战士们对这次战斗进行总结,有人认为“没有把坦克车完全打坏或完全缴到”是一个缺憾,但从战场实际情况来看:放过坦克、阻敌步兵,正是成功实现葛岘岭阻击战这一战场奇迹的决定因素之一。当50多辆坦克“轰隆隆”从远处开来时,整个山谷轰鸣,树叶也震得沙沙发抖。眼看着美军的坦克头车已经转过了公路拐弯,战士们焦急万分,好几名战士早已经捆好手榴弹请战炸坦克。
“打,还是不打?”这个决择也在郭忠田的脑海里快速思考着。作为一名志愿军士兵,他非常想炸毁敌人的坦克,但作为一个排长,一个战场的指挥员,他更清楚地了解排里没有火箭筒,没有炸药包,靠步枪和每人仅有的4枚手榴弹对付几十辆美军坦克,无异于白白送死,阻击任务也将彻底泡汤。郭忠田沉默了好一会才说:“把敌人坦克统统放过去,谁也不准开枪!”打仗不是只有勇气和顽强就能够赢得胜利的。
“兵者,诡道也”
在相互用诈的战每场合,如果不能欺骗敌人,那必然为敌所制;如果不能识破敌诈,那就会陷入敌人的圈套。行诡道之术,首先要设法伪装自己的真实企图,以假象掩盖真象,以形式掩盖内容,以枝节的、次要的过场冲淡主要的“剧情”,给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使敌人难以料定我方的本意。诸如此类的示形用佯,都可以收到示假隐真的效果。孙子第一次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鲜明地提出的“兵者,诡道也”战术原则正是这样的表明。
示形,是谋略运用的一利r形式,是古代兵法中“诡道”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战争中,示形常称之为军事伪装。郭忠田便巧妙运用了伪装术。葛岘岭的阻击阵地确定后,战士们都想抓紧时间打个盹。郭忠田却知道眼前最重要的是抓紧一分一秒挖工事、搞伪装:“全排立即抢修工事,谁也不许睡觉。”天快亮的时候,二排所有阵地的工事都挖好了。郭忠田还不满意,他对着山头发呆,突然,眼睛一亮,对大家说:“到葛岘岭主峰上再造些假工事,一会儿跟美国佬玩个真假猴王。”他像赶鸭子上架似地又把躺在地上的战士们轰上了山顶。工事修完了,伪装造完了。郭忠田才满意。
为了协助地面部队撤退,30余架飞机轮番向葛岘岭山顶扫射,扔汽油弹、炸弹,整个山头变成了火焰山。轰炸完之后,敌人得意洋洋地飞走了。然而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此时志愿军战士们正在工事中休息:美军炸的都是一些假工事!刚才对排长催着挖工事有意见的战士这时从心里佩服郭忠田的智慧和远见。
等到战场暂时平静下来后,郭忠田命令战士们再到葛岘岭上挖假工事。下午14时,又飞来100多架敌机,朝着葛岘岭的假工事轰炸了半个多小时。山头又一次成为火海。而此时二排的阵地上静悄悄的,除了两个观察哨,战士们都在石洞里休息。
战场实践证明,这些工事和伪装相当于郭忠田多了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它为郭忠田创造215:0的战争奇迹,奠定了基石。
在这次阻击战中,郭忠田的一些战斗决定表面上都与上级命令抵触,其实却最贴合上级的意图。统领全局的高级,指挥员不可能洞悉具体战场的每-一处地形敌情。一线指挥员是否领会酋长意图,并且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处置,往往就成了左右一场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有人把战斗比作复杂的方程,变量越。多,方程也就越复杂,只有面对随时出现的变化而灵活处置,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