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地方可能成为无人区
多热才真正算热呢?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并非空气温度,而是你的体感温度。如果能够有效地排汗,人是可以在50℃以上的气温下存活一段时间的,但问题在于空气的湿度。科学家认为,当你出汗时,唯一能将体内的热量散出去的方法就是让汗水蒸发掉。蒸发这一过程太重要了,但如果空气湿度接近90%趋于饱和时,你出的汗水没法蒸发,只会有汗水往下滴,就不会失散热量,体热就不会下降。
为了检测这种热量与湿度的综合效应,科学家们将温度计裹在一条湿布上,使其也体验一把被汗打湿透了的感觉。研究发现,当湿球温度(也称“绝热饱和温度”,就是当前环境仅通过蒸发水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达到35℃时(即湿度100%环境温度35℃,或湿度75%环境温度40℃),便是人类耐受高温的生存极限了。再高的话,就算躲在阴凉处的健康人,也活不过6个钟头。幸运的是,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地方遭受过这样的热浪袭击,虽然2015年7月的伊朗马夏赫尔港已经很接近了,当时环境温度高达46℃,湿度为50%。对此,我们必须敲响警钟了,因为距离这样的情况发生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澳大利亞大气科学家认为,未来不管是气温还是空气湿度都会有所增高,因此,风险最高的区域是那些本来湿度就很大的地区,如亚马孙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许多热带国家。只要气温上升6℃~7℃,这些地区就会沦为不适宜人居的地方,除非我们能够大幅度地控制全球变暖,否则有些地区一两百年内就会跨过这条气候警戒线。
这样的说法甚至可能都低估了现今的严峻形势。2017年8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成果显示,截至本世纪末,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的湿球温度有时很可能将超过35℃。该地区拥有15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大多数人还会因为贫穷而毫无防护地暴露在致命的高温下。许多粮食作物很有可能面临减产的危机,特别是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这些几乎占到为人们所提供热量的近三分之二。但全球气温每升高1℃,这些作物的产量就会降低3%~796。此外,不断攀升的气温也会影响农村劳动者的生产力,这简直就是双重打击。据报道,自2000年以来,全球变暖已经使得印度全国的农村劳动力减少了41.8万人。
更重要的是,即便气温低于理论上人类生存的极限温度,某些地区还是有可能变为无人区,而且可能都不用等到那个世界末日,悲剧就会发生。事实上,美国国家气象局将任何高于31℃的湿球温度都定性为“极端危险”。因为你的身体自己会产生热量,静止时,身体产热大约在100瓦左右,几乎与一只小型白炽灯泡差不多。然而,在如跑步这样短暂的剧烈运动中,身体产热会超过1000瓦,与微波炉产生的热量相当了。当高于31℃的湿球温度时,这些热量就难以散发出去。科学家指出,人类的肌肉供能效率十分低下:当你发动一辆汽车时,汽油燃烧后可能有60%到70%的能量去驱动轮子,而人的肌体却会将90%的能量以散热的方式耗掉。因此,当我们在高温中步行或是跑步时,我们还必须同时承受自己散发到环境中的热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