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夷山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作为武夷山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武夷山茶叶产业化程度和水平代表着武夷山茶叶发展方向,引入现代科技对实现武夷山茶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武夷山;茶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36-01
茶叶是我国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58个国家种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武夷山作为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据今已有1500年历史,武夷山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与谷底岩壑之中,构筑“盆栽式茶园”,长年雨水冲积,使得沟谷土地富含有机质,茶园周边以山为屏,日照较短,多雾而形成大量散射光,既无冻害,又无风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赋予了武夷岩茶独一无二的特质。
一、武夷山茶产业现状
(一)政府积极引导支持。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叶生产当作经济支柱进行重点培植,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整合茶叶资源,出台了《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促进茶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产业规模上新台阶。2010年茶业总产值13.96亿元,茶企业纳税入库2530万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全市茶山面积已有13.6万亩,已经是1992年4.3万亩的3倍多,特别是这几年,每年都在以几千亩的速度增加;全市14个乡镇、街道办、农茶场均有种植茶叶,种茶区域遍及86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4.78%;全市已挖掘记录茶树品种280种,科技保护可用品种70多个,其中以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为重点;全市涉茶人数已达6万余人,大小茶企业1000多家,仅去年就新增了100多家。
(三)品牌建设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宣传推广,“大红袍”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正山小种”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市也先后被评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通过承办第二届、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武夷山大红袍入驻上海世博联合国馆,进一步提升了武夷茶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茶业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已有13个,知名商标66个,QS认证203家。通过不断打造武夷茶品牌,使武夷茶真正走出武夷山、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茶文化旅游持续推进。借助武夷山世界双世遗、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成武夷山支柱产业。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思路,大力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营销活动,策划实施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节目,极大提升了武夷山茶业品牌和武夷山城市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五)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武夷山的茶叶研究机构众多,包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武夷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武夷学院国际茶学研究中心、武夷学院海峡茶学院、武夷禅茶研究所、武夷山万里茶路研究会、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北斗茶叶研究所、武夷山岩上茶叶研究所、武夷山慢亭茶叶研究所等,为武夷山茶叶创新研究与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二、现代科技在武夷山茶产业的应用
(一)推进标准化茶园创建。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品种改良、生态栽培等建设工作,推广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的科学管护技术,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探索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方式建设“生态茶园”,从根本上解决茶叶农残问题,有效提高茶叶采摘轮次和产量。此外,应支持规模加工企业建立自有茶叶基地,实施GAP管理体系,以促进茶叶基地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二)实施茶企软硬件水平提升。目前武夷山茶企特别是初制厂存在加工设施陈旧、厂区环境卫生较差、管理水平层次不高等普遍问题,茶叶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一定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应鼓励茶叶企业对照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对工厂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规范生产流程,完善生产工艺,提升加工环节的技术水准。二是应引入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ISO9000、2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规范管理,按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三是应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品质,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引入清洁化流水线、色选机等设备,实现茶叶生产加工方式从粗放型加工向清洁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转变,实现制茶清洁化,保证产品品质。
(三)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积极构建以本土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推广机制和应用平台,按市场化方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高附值产品研发力度,如茶饮料、保健茶、茶多酚等产品开发。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结构性调整,向高附加值深加工迈进,反向助推加工体系向生产现代化、标准化转变,从而打造完整茶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四)完善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茶叶质量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涉及种植、生产、流通全过程,虽然武夷山茶叶质量安全整体有保障,但部分茶叶仍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杂质异物、非法添加物质等安全隐患。为使武夷茶质量和风味得到实质性保证,应鼓励茶叶企业建立茶叶检测实验室,加强茶企审评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培训,完善以政府茶检中心为依托、企业实验室为基础、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辅助的检验检测体系,切实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
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才能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高茶叶品质,使武夷山茶叶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夷山办事处
作者简介:李向安(1982— ),男,江西吉安人,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显扬.依托科技支撑,做强做大黔北茶产业[J].贵州茶业.2007,4.
关键词:科技;武夷山;茶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36-01
茶叶是我国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58个国家种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武夷山作为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据今已有1500年历史,武夷山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与谷底岩壑之中,构筑“盆栽式茶园”,长年雨水冲积,使得沟谷土地富含有机质,茶园周边以山为屏,日照较短,多雾而形成大量散射光,既无冻害,又无风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赋予了武夷岩茶独一无二的特质。
一、武夷山茶产业现状
(一)政府积极引导支持。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叶生产当作经济支柱进行重点培植,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整合茶叶资源,出台了《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促进茶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产业规模上新台阶。2010年茶业总产值13.96亿元,茶企业纳税入库2530万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全市茶山面积已有13.6万亩,已经是1992年4.3万亩的3倍多,特别是这几年,每年都在以几千亩的速度增加;全市14个乡镇、街道办、农茶场均有种植茶叶,种茶区域遍及86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4.78%;全市已挖掘记录茶树品种280种,科技保护可用品种70多个,其中以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为重点;全市涉茶人数已达6万余人,大小茶企业1000多家,仅去年就新增了100多家。
(三)品牌建设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宣传推广,“大红袍”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正山小种”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市也先后被评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通过承办第二届、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武夷山大红袍入驻上海世博联合国馆,进一步提升了武夷茶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茶业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已有13个,知名商标66个,QS认证203家。通过不断打造武夷茶品牌,使武夷茶真正走出武夷山、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茶文化旅游持续推进。借助武夷山世界双世遗、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成武夷山支柱产业。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思路,大力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营销活动,策划实施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节目,极大提升了武夷山茶业品牌和武夷山城市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五)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武夷山的茶叶研究机构众多,包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武夷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武夷学院国际茶学研究中心、武夷学院海峡茶学院、武夷禅茶研究所、武夷山万里茶路研究会、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北斗茶叶研究所、武夷山岩上茶叶研究所、武夷山慢亭茶叶研究所等,为武夷山茶叶创新研究与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二、现代科技在武夷山茶产业的应用
(一)推进标准化茶园创建。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品种改良、生态栽培等建设工作,推广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的科学管护技术,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探索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方式建设“生态茶园”,从根本上解决茶叶农残问题,有效提高茶叶采摘轮次和产量。此外,应支持规模加工企业建立自有茶叶基地,实施GAP管理体系,以促进茶叶基地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二)实施茶企软硬件水平提升。目前武夷山茶企特别是初制厂存在加工设施陈旧、厂区环境卫生较差、管理水平层次不高等普遍问题,茶叶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一定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应鼓励茶叶企业对照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对工厂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规范生产流程,完善生产工艺,提升加工环节的技术水准。二是应引入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ISO9000、2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规范管理,按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三是应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品质,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引入清洁化流水线、色选机等设备,实现茶叶生产加工方式从粗放型加工向清洁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转变,实现制茶清洁化,保证产品品质。
(三)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积极构建以本土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推广机制和应用平台,按市场化方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高附值产品研发力度,如茶饮料、保健茶、茶多酚等产品开发。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结构性调整,向高附加值深加工迈进,反向助推加工体系向生产现代化、标准化转变,从而打造完整茶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四)完善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茶叶质量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涉及种植、生产、流通全过程,虽然武夷山茶叶质量安全整体有保障,但部分茶叶仍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杂质异物、非法添加物质等安全隐患。为使武夷茶质量和风味得到实质性保证,应鼓励茶叶企业建立茶叶检测实验室,加强茶企审评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培训,完善以政府茶检中心为依托、企业实验室为基础、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辅助的检验检测体系,切实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
用现代科技助推武夷山茶产业,才能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高茶叶品质,使武夷山茶叶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夷山办事处
作者简介:李向安(1982— ),男,江西吉安人,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显扬.依托科技支撑,做强做大黔北茶产业[J].贵州茶业.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