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与日俱增,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然成为了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天津理工大学的国际留学生进行了调查,从社会文化适应、学术适应、环境适应和心理适应四个方面了解到该群体跨文化适应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留学生顺利实现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适应。
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天津理工大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学生留学选择的热门国家。但是随着来华留学学生的人数增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对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主要沿袭传统的思路,重点关注的是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以及舒适的生活条件。[1]而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精神层面的适应问题却是留学生教育中容易忽略的一面,这就对我国高校传统的管理教育体制提出了新要求。跨文化适应状况的好坏对于留学生的影响重大,不仅会影响到他们本人学业的成败,并且会影响到东道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的考察和跨文化适应中重要因素的探究,对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和相关建议措施的探讨,可以为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提供支持,使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国际交往的推动者、“中国梦”走向世界的助力者。
当个体从一个文化情境来到一个新的文化情境,陌生社会文化情境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压力会使他们产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张静园《外国留学生在华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和对策》(1998)认为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求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孤独、思乡、不满和对周围产生敌意等不良情绪。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各国研究发展的水平不同,各个学者的观点不同,所以还并未形成统一的学术标准对跨文化适应的能力进行衡量。朱国辉的《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2011)他认为留学生不仅具有“外国人”的身份还具有“学生”的身份,他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维度划分为三方面: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及学术适应。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2003)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着手研究分析了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文章认为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例如“差序格局”、刻板印象和不同于留学生母国的待人处事方式对留学生的社会适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虽然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关于该研究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的特点。不足之处是就研究内容而言,大多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能够结合到具体的中国文化情境和现实生活的研究较少。
二、结果分析
本文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就读于天津理工大学的留学生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第二部分考察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情况,第三部分了解留学生学术适应情况,第四部分是生活环境适应情况,第五部分是心理适应情况。[2]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94份。94份问卷的留学生分别来自新加坡、印度、韩国、日本、泰国、也门、乌克兰、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
(一)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
由表1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明显感受到文化差异,虽然大部分留学生都能理解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但理解中国式的幽默相对比较困难,在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通过访谈了解到日韩学生和中国周边国家在理解中国幽默、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较西方国家的学生具有优势,这说明来自相似的文化背景下对于留学生适应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最差,日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最好,说明文化背景越相似,跨文化适应状况越好。
(二)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学术适应状况
由表2的分析数据可知,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水平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对学习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学习成绩的满意度较高。其中留学生最为满意的是在考试中得到满意的分数,这一来与留学生没有中国学生的追求高分的心理有关,二来学校的留学生教育对留学生的成绩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访谈中,来自墨西哥的迭歌被问到是否对自己的成绩满意时,他说:“我对自己的中文已经很满意了,从刚来的时候什么也听不懂,现在可以和老师在课堂上用中文对话了。我们的考试并不是很难,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也都很‘有意思’”。去图书馆学习、阅读中文教材、听中文讲座和参与学术活动对留学生来说相对日常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多组织留学生参加中文讲座和学术活动。
(三)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环境适应状况
由表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环境适应是留学生适应中得分最低的一项,留学生来到中国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的气候环境。处理日常生活需要基本没有太大困难,但是适应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采访过程中,有的留学生表示已经来到中国一年半但仍然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大多数学生表示天津四季分明,干燥易刮风,而且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留学生表示季节更替的时候易生病。而对于饮食来说,大多说留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中国菜,比如麻辣烫是留学生呼声最高的饮食。但他们都表示学校的饭菜比较油腻,更喜欢自己动手做饭。而对于制度规则,中国政府、商业、银行、医院等的服务模式对留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困难。
(四)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
由表4问卷数据分析可知可知,留学生心理适应指数较为理想。留学生对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都比较满意,对中国人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中国人比较热情、友好、易相处。说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积极因素是比较多的,留学生的心理状况稳定健康。来自也门的苏莱曼是第一个接受我们访谈的留学生,对我们很热情,他的中文很好,采访中他说:“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很想家,没有朋友,中文又不好,我又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没有办法跟别人倾诉。所以刚来到中国的两三个月时,当时感觉很孤独。但是慢慢学会了汉语,慢慢地和周围地人交起了了朋友,大家都很热情,中国学生很喜欢帮助我们留学生。现在我很喜欢和大家交朋友。”不过留学生心理状态的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虽然留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有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他们遇到生活压力和学习困难时,会感到孤独、紧张和焦虑,长期发展下去留学生十分不利。 三、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的建议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念等;客观因素包括朋友圈、物质条件、社会支持与社会网络、东道国对留学生的态度等。为了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帮助留学生完成在华学业,本文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改善相关部门的管理
针对在校留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高校应进一步改善相关部门的管理。第一,完善留学生管理,做好留学生的后勤工作。针对留学生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设立留学生咨询服务和帮助服务,例如在图书馆、自习室等设置双语指示牌,方便留学生使用;第二,对于留学生的辅导工作,要选择有与留学生有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背景的教师作为辅导员,及时帮助留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第三,针对留学生的教育,要尽量营造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探索与留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第五,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跨文化教育的管理经验,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二)对来华留学生实施无差别管理
在我国,高校对于留学生的管理,大都侧重以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为主,对留学生特殊对待。[3]但由此造成留学生的生活圈相对狭窄,阻碍了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交流,日常接触的群体大部分是留学生朋友及授课的中国老师,不利于他们融入在华的校园生活,更不利于他们跨文化适应的改善。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对中外学生实施无差别的管理,积极推进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与创新,可以帮助留学生融入中国的校园生活,打破中外学生之间的隔离,同时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使留学生在中国学到更多知识,并得到实践锻炼。
(三)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留学生的留学生解决日常的学习生活困难,帮助留学生融入学校生活,提高适应水平,缓解生活学习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多样化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可以使留学生得到的更多的有关东道国的信息,对东道国就越发了解,就越能融入东道国的文化圈,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提升他们来华留学的满意程度。因此应该积极地促进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增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彼此双方的了解,加强对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组织留学生对中国名胜古迹,人文风景的参观,对对方的文化和习俗采取更加理解、包容的态度,求同存异,互相学习,互相借鉴。[4]
(四)做好留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留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健康与否也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如果留学生孤独和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则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其学习和生活,针对留学生的辅导工作,学校应选派具有专业素质、具有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教育背景的辅导员,帮助留学生实现跨文化的心理适应。通过调查研究,思乡情绪和难以融入中国社会的压力是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独特的中国文化背景很容易给来华留学生造成“文化休克”,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障碍问题,这类心理问题就急切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去指导。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国际交往的推动者、“中国梦”走向世界的助力者,留学生教育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探索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探索适应当代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支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问卷回答有“非常困难”、“很困难”、“适度困难”、“轻微困难”、“没有困难”五项,这五项答案分别赋值为1、2、3、4、5。
参考文献:
[1]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05:114-118+129.
[2]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张静园.外国留学生在华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1998,05:46-47.
[5]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35-142.
[6]武静.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关键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天津理工大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学生留学选择的热门国家。但是随着来华留学学生的人数增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对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主要沿袭传统的思路,重点关注的是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以及舒适的生活条件。[1]而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精神层面的适应问题却是留学生教育中容易忽略的一面,这就对我国高校传统的管理教育体制提出了新要求。跨文化适应状况的好坏对于留学生的影响重大,不仅会影响到他们本人学业的成败,并且会影响到东道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的考察和跨文化适应中重要因素的探究,对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和相关建议措施的探讨,可以为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提供支持,使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国际交往的推动者、“中国梦”走向世界的助力者。
当个体从一个文化情境来到一个新的文化情境,陌生社会文化情境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压力会使他们产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张静园《外国留学生在华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和对策》(1998)认为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求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孤独、思乡、不满和对周围产生敌意等不良情绪。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各国研究发展的水平不同,各个学者的观点不同,所以还并未形成统一的学术标准对跨文化适应的能力进行衡量。朱国辉的《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2011)他认为留学生不仅具有“外国人”的身份还具有“学生”的身份,他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维度划分为三方面: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及学术适应。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2003)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着手研究分析了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文章认为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例如“差序格局”、刻板印象和不同于留学生母国的待人处事方式对留学生的社会适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虽然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关于该研究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的特点。不足之处是就研究内容而言,大多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能够结合到具体的中国文化情境和现实生活的研究较少。
二、结果分析
本文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就读于天津理工大学的留学生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第二部分考察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情况,第三部分了解留学生学术适应情况,第四部分是生活环境适应情况,第五部分是心理适应情况。[2]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94份。94份问卷的留学生分别来自新加坡、印度、韩国、日本、泰国、也门、乌克兰、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
(一)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
由表1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明显感受到文化差异,虽然大部分留学生都能理解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但理解中国式的幽默相对比较困难,在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通过访谈了解到日韩学生和中国周边国家在理解中国幽默、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较西方国家的学生具有优势,这说明来自相似的文化背景下对于留学生适应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最差,日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最好,说明文化背景越相似,跨文化适应状况越好。
(二)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学术适应状况
由表2的分析数据可知,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水平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对学习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学习成绩的满意度较高。其中留学生最为满意的是在考试中得到满意的分数,这一来与留学生没有中国学生的追求高分的心理有关,二来学校的留学生教育对留学生的成绩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访谈中,来自墨西哥的迭歌被问到是否对自己的成绩满意时,他说:“我对自己的中文已经很满意了,从刚来的时候什么也听不懂,现在可以和老师在课堂上用中文对话了。我们的考试并不是很难,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也都很‘有意思’”。去图书馆学习、阅读中文教材、听中文讲座和参与学术活动对留学生来说相对日常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多组织留学生参加中文讲座和学术活动。
(三)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环境适应状况
由表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环境适应是留学生适应中得分最低的一项,留学生来到中国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的气候环境。处理日常生活需要基本没有太大困难,但是适应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采访过程中,有的留学生表示已经来到中国一年半但仍然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大多数学生表示天津四季分明,干燥易刮风,而且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留学生表示季节更替的时候易生病。而对于饮食来说,大多说留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中国菜,比如麻辣烫是留学生呼声最高的饮食。但他们都表示学校的饭菜比较油腻,更喜欢自己动手做饭。而对于制度规则,中国政府、商业、银行、医院等的服务模式对留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困难。
(四)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
由表4问卷数据分析可知可知,留学生心理适应指数较为理想。留学生对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都比较满意,对中国人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中国人比较热情、友好、易相处。说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积极因素是比较多的,留学生的心理状况稳定健康。来自也门的苏莱曼是第一个接受我们访谈的留学生,对我们很热情,他的中文很好,采访中他说:“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很想家,没有朋友,中文又不好,我又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没有办法跟别人倾诉。所以刚来到中国的两三个月时,当时感觉很孤独。但是慢慢学会了汉语,慢慢地和周围地人交起了了朋友,大家都很热情,中国学生很喜欢帮助我们留学生。现在我很喜欢和大家交朋友。”不过留学生心理状态的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虽然留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有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他们遇到生活压力和学习困难时,会感到孤独、紧张和焦虑,长期发展下去留学生十分不利。 三、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的建议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念等;客观因素包括朋友圈、物质条件、社会支持与社会网络、东道国对留学生的态度等。为了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帮助留学生完成在华学业,本文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改善相关部门的管理
针对在校留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高校应进一步改善相关部门的管理。第一,完善留学生管理,做好留学生的后勤工作。针对留学生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设立留学生咨询服务和帮助服务,例如在图书馆、自习室等设置双语指示牌,方便留学生使用;第二,对于留学生的辅导工作,要选择有与留学生有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背景的教师作为辅导员,及时帮助留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第三,针对留学生的教育,要尽量营造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探索与留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第五,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跨文化教育的管理经验,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二)对来华留学生实施无差别管理
在我国,高校对于留学生的管理,大都侧重以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为主,对留学生特殊对待。[3]但由此造成留学生的生活圈相对狭窄,阻碍了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交流,日常接触的群体大部分是留学生朋友及授课的中国老师,不利于他们融入在华的校园生活,更不利于他们跨文化适应的改善。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对中外学生实施无差别的管理,积极推进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与创新,可以帮助留学生融入中国的校园生活,打破中外学生之间的隔离,同时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使留学生在中国学到更多知识,并得到实践锻炼。
(三)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留学生的留学生解决日常的学习生活困难,帮助留学生融入学校生活,提高适应水平,缓解生活学习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多样化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可以使留学生得到的更多的有关东道国的信息,对东道国就越发了解,就越能融入东道国的文化圈,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提升他们来华留学的满意程度。因此应该积极地促进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增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彼此双方的了解,加强对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组织留学生对中国名胜古迹,人文风景的参观,对对方的文化和习俗采取更加理解、包容的态度,求同存异,互相学习,互相借鉴。[4]
(四)做好留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留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健康与否也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如果留学生孤独和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则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其学习和生活,针对留学生的辅导工作,学校应选派具有专业素质、具有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教育背景的辅导员,帮助留学生实现跨文化的心理适应。通过调查研究,思乡情绪和难以融入中国社会的压力是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独特的中国文化背景很容易给来华留学生造成“文化休克”,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障碍问题,这类心理问题就急切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去指导。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国际交往的推动者、“中国梦”走向世界的助力者,留学生教育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探索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探索适应当代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支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问卷回答有“非常困难”、“很困难”、“适度困难”、“轻微困难”、“没有困难”五项,这五项答案分别赋值为1、2、3、4、5。
参考文献:
[1]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05:114-118+129.
[2]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张静园.外国留学生在华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1998,05:46-47.
[5]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35-142.
[6]武静.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