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临床调查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预防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对比,病原学检查等。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31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6.2%;平均住院时间10天;人均使用抗菌药物5.8天;一联用药206例,使用率89.2%,二联用药25例,使用率10.8%,围手术期用药42例,使用率17.5%;微生物送检2例,送检率0.83%。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存在用药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围手术期使用不规范等不规范之处,应加强用药指导,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现将2011年1~12月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出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240例,男150例,女90例,年龄5个月~83岁,平均年龄41.75岁;平均住院时间10天。
  方法:分段对1~6月(128例)和7~12月(112例)出院病历分别整理。最后对抗菌药物种类、疗程、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围手术期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微生物送检、血常规检查情况:在调查的24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中,231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96.2%;预防用药202例,预防用药率87.4%;治疗用药29例(以血常规检查结果为依据),治疗用药率12.6%;药敏试验送检2例,送检率0.83%;一联用药206例,用药率89.2%,二联用药25例,用药率10.8%;平均住院天数10天;平均使用抗菌药物5.8天;血常规检验240例,正常范围211例,异常29例。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本次调查24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共使用15种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唑啉钠75次、青霉素42次、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42次、头孢呋辛钠25次、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20次、头孢曲松钠17次、五水头孢唑啉钠12次、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1次、左氧氟沙星注射液9次、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8次、头孢西丁钠5次、奥硝唑氯化钠4次、头孢哌酮钠2次、林可霉素1次、头孢他啶1次。
  围手术期用药时机与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在调查的24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中,有9例未使用抗生素,也未发生感染;术前0.5~2小时规范预防用药15例,术后24小时内追加给药1次27例,二者合计42例(17.5%)。198例术后2~14天使用抗生素,有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1.2%。手术时间均<3小时,无术中追加用药。
  干预后的对比:1月~6月调查病历128例,术前0.5~2小时规范预防用药15例(11.7%)。经院方加大监管力度,每个月对不合理用药点评、结合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等干预后,7月~12月调查病历110例,术前0.5~2小时规范预防用药27例(24.6%)。规范用药比上半年有所提升,术后使用时程相对缩短。
  讨 论
  预防用药是造成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原因:本次调查显示,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96.2%(预防用药率87.4%),明显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50%的要求[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就会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造成资源浪费,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细菌耐药性增加,同时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2]。其次,存在盲目联用现象,原因是部分临床医生还未正确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联用原则目的及联用后会出现拮抗、协同、相加、无关作用的效果等。
  合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是预防用药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各种不同抗生素到达切口内浓度不同,如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及头孢菌素等到达切口浓度最高,克林霉素中等[3]。应进一步加强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
  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卫生部明确规定,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本次调查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不合理,表现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大部分在术后预防使用比例高。过度预防用药,既造成药物浪费,又不符合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继续教育,严格执行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把合理用药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项目,落实激励奖罚制度,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
  本次调查全面了解了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情况,及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了住院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浩军,张映华,王燕,等.1453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93-195.
  2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57-59.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27-33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行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
危险废物焚烧系统的正常运行依靠冷却系统的有效与稳定。空冷和水冷是冷却系统最为常见的换热形式,两种结构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换热效果、运行维护、经济与环保性等。同时,在
处方是医师为某一特定患者治疗,预防及其他需要而写的药方,是医师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而写给药师的书面依据,具有一定法律和经济上的意义,属于一种法律文件。处方的书写是否准
为研究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和土壤改良剂混施在烤烟生产上的效果,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了混施EM菌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大田期农艺性状及烟叶产量和
介绍了朝克矿区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群赛汉塔拉组(K1bs)含煤地层,煤层含煤性和可采煤层等特征,以及各可采煤层的基本情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分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4月于我科住院手术的1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观察组在ICU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采
本文通过对西昌盆地喜德构造奥陶系大箐组开展的相关油气工作,利用钻井数据、地球化学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岩芯薄片观察等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喜德构造主要发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茶等介质摄入过量氟所导致的慢性中毒病变,称为地方性氟中毒,该病可以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的病理改变。氟化物在组织器官的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先天性喉喘鸣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5日本院收治的1例小儿重症先天性喉喘鸣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细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96  摘 要 目的:总结手术室超声乳化手术感染的防控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环境、人员、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进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按要求进行消毒铺巾、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眼药水、眼药膏等。结果:2800余例手术无1例感染的发生。结论:手术室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可有效的预防超声乳化手术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