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钻孔桩施工技术在路桥等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切实提高钻孔桩的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把握好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并针对常见的施工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钻孔桩 施工工艺 常见问题 有效对策
在进行地下隐蔽工程的施工时,经常用到钻孔灌注桩,该工艺成桩步骤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高,成桩的效果也容易受到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前技术人员要熟悉图纸,分工要明确,各部门配合要紧密,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施工的安全,提高成桩质量。
一、 钻孔桩施工工艺分析
(一)成孔工艺
使用人工挖孔的方式对井圈进行埋设,挖孔的深度保持在2米范围内,井圈的内径应大于钻孔的直径,约超过钻井的直径40厘米,井圈高度应超出地面30厘米,顶面的位置偏差要小于5厘米,倾斜度保持在1%范围内。
依据混凝土灌注的总量确定泥浆池和沉淀池的大小,泥浆的制备质量也会对成孔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要选择质优的粘土作为原料,例如膨润土,它的粘度非常大,具有很强的造浆能力,且水化的速度比较快,是理想的造浆原料。为了缩短泥浆的搅拌时间,在造浆前先将粘土块打碎,这样也可以提高泥浆的质量。
成孔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开孔,二是钻孔,三是清孔。
在开孔之前预先将一定量的粘土放入孔内,顶部进行抛平处理,将冲击钻机的冲程调低,反复冲砸,待到泥浆的比重为1.4时,继续钻进0.5米~1.0米,然后回填一定量的粘土,再用较低冲程反复冲砸,此过程反复3次。当冲击钻机的钻头冲砸深度为3米~4米时,调大冲程,正常钻进即可。
钻孔的方法选择依据施工地质的特性而定。如地层主要以块碎石土层为主时,使用中冲程进行钻孔,泥浆的稠度也不易过大。如地层中不仅有块石土,还有变质岩夹千枚状板岩,这时岩土表面的平整度很难达到施工的标准,因而要先做好表面的平整处理,使用的是粒径小于15厘米的粘土小片石。接着低冲程交替高冲程,将大块的土石全部捣碎,采用粘稠度较高的泥浆,堵住所有的孔壁缝隙,防止施工过程中孔壁出现漏水现象,还要确保钻孔的正直,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夹层石地质施工很容易漏浆,若漏浆量大,可在泥浆中加入锯木粉,增强泥浆的粘稠度。钻孔过程中,密切观察地层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钻渣的特定来判定实际的岩层情况,为了确保与设计图的一致性,每次钻进2米,对钻渣检查一次。
清孔时要确保整个过程孔内的水头高度不变,否则极容易导致塌孔问题。清孔是不可省略的步骤,不能用增加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过程。清孔后,及时检查成孔的孔径大小、沉淀的厚度、成孔倾斜度等。使用的检孔机多为笼式检孔机,并采用标准测锤检测成孔的深度和沉渣,做好记录,以便随时检查成孔各项指标是否与设计标准相吻合,并为工程师对终孔的检测提供依据。
(二)灌注工艺
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先要确保其完整无损,检查密封圈、卡口、接头的质量。接着进行水密性检测,并检测接头的抗拉能力,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后,便可实施导管的编号与下放工作,导管的位置要选在成孔的中心,避免将导管插入钢筋笼内,导管与孔底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40厘米。
混凝土灌注的方法通常采用垂直导管法,灌注前先将成孔清理干净,确保孔底沉渣的厚度小于5厘米,泥浆的比例、含砂量、粘稠程度均要达到标准要求。混凝土灌注量根据导管的首次埋置深度来确定,同时还需要达到填充导管底部的标准。导管的埋置要适中,深度一般在2米~4米之间,最小也要达到1米,最深不宜超过6米。施工时要确保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过程的连续性,过程中要及时测量导管的埋置深度,并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坍落程度,控制坍落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灌注施工即将收尾时,需校对混凝土灌注的总量,为测算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钢筋笼会产生上浮的现象,给灌注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可以将导管埋至最大的深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这样就可以充分降低混凝土灌注浆的冲击程度。在混凝土灌进钢筋笼1米~2米的深度时,可将导管向上提升,导管的埋置深度减小,与此同时钢筋笼下部的埋置深度则相对有所增加,便不再上浮。
灌注桩的质量对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都会有影响,为了提高灌注桩的质量,混凝土浆的准备阶段就必须严格,拌和需充分且均匀,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尽量缩短搅拌池与施工地点的距离,运输的过程中要防止车辆的颠簸。在施工阶段,首要确保灌注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若出现中断,混凝土表面容易干结,桩身的稳固性就受到损害。灌注时还要及时记录成孔内混凝土的标高以及导管入孔的具体深度,便于随时了解和分析有关数据,避免导管的过度提升,否则提升过猛,导管底部会和混凝土面产生分离,埋置过深则难以将导管中的混凝土压出,也会造成灌注的中止,从而出现断桩的问题,科学合理掌握埋置的深度意义重大。
二、施工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境一般在地下,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技术操作的难度系数大,也经常出现各种施工问题,针对常见事故,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事关重大。
导管进水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产生的原因是首次灌注的混凝土的储量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储量满足要求,但是导管底口和孔底之间的距离偏大,混凝土在灌注之后,不能完全覆盖住导管的底口,泥水便顺势从底口进入导管内。灌注时一旦导管内进了水,要马上提出导管,立即将落在孔底中的混凝土清除干净,通常的处理机械是空气吸泥机,它的应用效果显著。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将钢筋笼一并提出,清理完毕后重新下放,投入足量的混凝土重新灌注桩身。
导管的接头密封性不高,导管中的高压气囊会便会将连接导管接头的橡皮垫压开,一些焊接导管的焊缝则很容易开裂,水顺着导管的接口或者焊缝流进导管中。导管提升力度没有控制好或者检测出现问题,也会使得导管底口远远超过了混凝土的高度,水就顺着底口涌入管中。应对策略是先抽水,保证开孔内的水分含量在规定值以内。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原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泥浆的密度不达标,孔壁形成的泥皮非常松散;二是在较为松散的砂层施工时,钻进的速度过快;三是冲击锤对孔壁产生的撞击所致。因此要选择密度和粘度高的泥浆,控制钻进的速度,进行冲击时,宜采用较低的冲程。当出现塌孔时,要及时回填粘土质的混合物,确保回填物沉淀密实以后再继续施工。为避免触及孔壁,在下放钢筋架时,位置确定在孔中心,插入时勿产生偏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且施工的速度比较快、噪音污染小、生产安全系数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工程施工中。该施工工艺常在地下进行,技术含量颇高,因此不仅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还要注意防治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侯守飞. 深水淤泥地质条件下钻孔桩干接桩施工技术[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9).
[2] 段东旭,薛振华. 新型聚合物泥浆在钻孔桩施工中的应用[J]. 路基工程,2013(05).
[3] 龚炳. 水库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J]. 福建交通科技,2013(04).
[4] 李文,温桂华. 大桥钻孔桩施工及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2013(17).
关键词:钻孔桩 施工工艺 常见问题 有效对策
在进行地下隐蔽工程的施工时,经常用到钻孔灌注桩,该工艺成桩步骤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高,成桩的效果也容易受到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前技术人员要熟悉图纸,分工要明确,各部门配合要紧密,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施工的安全,提高成桩质量。
一、 钻孔桩施工工艺分析
(一)成孔工艺
使用人工挖孔的方式对井圈进行埋设,挖孔的深度保持在2米范围内,井圈的内径应大于钻孔的直径,约超过钻井的直径40厘米,井圈高度应超出地面30厘米,顶面的位置偏差要小于5厘米,倾斜度保持在1%范围内。
依据混凝土灌注的总量确定泥浆池和沉淀池的大小,泥浆的制备质量也会对成孔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要选择质优的粘土作为原料,例如膨润土,它的粘度非常大,具有很强的造浆能力,且水化的速度比较快,是理想的造浆原料。为了缩短泥浆的搅拌时间,在造浆前先将粘土块打碎,这样也可以提高泥浆的质量。
成孔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开孔,二是钻孔,三是清孔。
在开孔之前预先将一定量的粘土放入孔内,顶部进行抛平处理,将冲击钻机的冲程调低,反复冲砸,待到泥浆的比重为1.4时,继续钻进0.5米~1.0米,然后回填一定量的粘土,再用较低冲程反复冲砸,此过程反复3次。当冲击钻机的钻头冲砸深度为3米~4米时,调大冲程,正常钻进即可。
钻孔的方法选择依据施工地质的特性而定。如地层主要以块碎石土层为主时,使用中冲程进行钻孔,泥浆的稠度也不易过大。如地层中不仅有块石土,还有变质岩夹千枚状板岩,这时岩土表面的平整度很难达到施工的标准,因而要先做好表面的平整处理,使用的是粒径小于15厘米的粘土小片石。接着低冲程交替高冲程,将大块的土石全部捣碎,采用粘稠度较高的泥浆,堵住所有的孔壁缝隙,防止施工过程中孔壁出现漏水现象,还要确保钻孔的正直,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夹层石地质施工很容易漏浆,若漏浆量大,可在泥浆中加入锯木粉,增强泥浆的粘稠度。钻孔过程中,密切观察地层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钻渣的特定来判定实际的岩层情况,为了确保与设计图的一致性,每次钻进2米,对钻渣检查一次。
清孔时要确保整个过程孔内的水头高度不变,否则极容易导致塌孔问题。清孔是不可省略的步骤,不能用增加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过程。清孔后,及时检查成孔的孔径大小、沉淀的厚度、成孔倾斜度等。使用的检孔机多为笼式检孔机,并采用标准测锤检测成孔的深度和沉渣,做好记录,以便随时检查成孔各项指标是否与设计标准相吻合,并为工程师对终孔的检测提供依据。
(二)灌注工艺
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先要确保其完整无损,检查密封圈、卡口、接头的质量。接着进行水密性检测,并检测接头的抗拉能力,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后,便可实施导管的编号与下放工作,导管的位置要选在成孔的中心,避免将导管插入钢筋笼内,导管与孔底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40厘米。
混凝土灌注的方法通常采用垂直导管法,灌注前先将成孔清理干净,确保孔底沉渣的厚度小于5厘米,泥浆的比例、含砂量、粘稠程度均要达到标准要求。混凝土灌注量根据导管的首次埋置深度来确定,同时还需要达到填充导管底部的标准。导管的埋置要适中,深度一般在2米~4米之间,最小也要达到1米,最深不宜超过6米。施工时要确保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过程的连续性,过程中要及时测量导管的埋置深度,并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坍落程度,控制坍落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灌注施工即将收尾时,需校对混凝土灌注的总量,为测算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钢筋笼会产生上浮的现象,给灌注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可以将导管埋至最大的深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这样就可以充分降低混凝土灌注浆的冲击程度。在混凝土灌进钢筋笼1米~2米的深度时,可将导管向上提升,导管的埋置深度减小,与此同时钢筋笼下部的埋置深度则相对有所增加,便不再上浮。
灌注桩的质量对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都会有影响,为了提高灌注桩的质量,混凝土浆的准备阶段就必须严格,拌和需充分且均匀,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尽量缩短搅拌池与施工地点的距离,运输的过程中要防止车辆的颠簸。在施工阶段,首要确保灌注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若出现中断,混凝土表面容易干结,桩身的稳固性就受到损害。灌注时还要及时记录成孔内混凝土的标高以及导管入孔的具体深度,便于随时了解和分析有关数据,避免导管的过度提升,否则提升过猛,导管底部会和混凝土面产生分离,埋置过深则难以将导管中的混凝土压出,也会造成灌注的中止,从而出现断桩的问题,科学合理掌握埋置的深度意义重大。
二、施工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境一般在地下,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技术操作的难度系数大,也经常出现各种施工问题,针对常见事故,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事关重大。
导管进水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产生的原因是首次灌注的混凝土的储量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储量满足要求,但是导管底口和孔底之间的距离偏大,混凝土在灌注之后,不能完全覆盖住导管的底口,泥水便顺势从底口进入导管内。灌注时一旦导管内进了水,要马上提出导管,立即将落在孔底中的混凝土清除干净,通常的处理机械是空气吸泥机,它的应用效果显著。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将钢筋笼一并提出,清理完毕后重新下放,投入足量的混凝土重新灌注桩身。
导管的接头密封性不高,导管中的高压气囊会便会将连接导管接头的橡皮垫压开,一些焊接导管的焊缝则很容易开裂,水顺着导管的接口或者焊缝流进导管中。导管提升力度没有控制好或者检测出现问题,也会使得导管底口远远超过了混凝土的高度,水就顺着底口涌入管中。应对策略是先抽水,保证开孔内的水分含量在规定值以内。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原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泥浆的密度不达标,孔壁形成的泥皮非常松散;二是在较为松散的砂层施工时,钻进的速度过快;三是冲击锤对孔壁产生的撞击所致。因此要选择密度和粘度高的泥浆,控制钻进的速度,进行冲击时,宜采用较低的冲程。当出现塌孔时,要及时回填粘土质的混合物,确保回填物沉淀密实以后再继续施工。为避免触及孔壁,在下放钢筋架时,位置确定在孔中心,插入时勿产生偏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且施工的速度比较快、噪音污染小、生产安全系数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工程施工中。该施工工艺常在地下进行,技术含量颇高,因此不仅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还要注意防治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侯守飞. 深水淤泥地质条件下钻孔桩干接桩施工技术[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9).
[2] 段东旭,薛振华. 新型聚合物泥浆在钻孔桩施工中的应用[J]. 路基工程,2013(05).
[3] 龚炳. 水库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J]. 福建交通科技,2013(04).
[4] 李文,温桂华. 大桥钻孔桩施工及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2013(17).